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56358397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 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学习提示通过学习,要了解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内容和要求,正确理解它们的性质和作用范围,并能 在实际思维中自觉遵守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揭露并纠正违反逻辑规律的各种错误。学习本章要重点领会和掌握以下几个问题:第一,遵守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第二,“思想要确定”是学习这一章的要领,是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的共同的基本要求。违反这个要 求必然出现的逻辑错误有:偷换概念、偷换论题、自相矛盾、模棱两不可。第三,不矛盾律和排中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要弄清二者的区别。充足理由律要求论断的理由是真实的充分的,而进则是否充分,逻辑是管不了的。只有理由与论断

2、间的逻 辑联系,才是形式逻辑所研究的范围。但是,由于充足理由律在普通思维,特别是论证中有独特作用,所以, 本章仍在最后作一般性介绍。逻辑规律是思维形式之间的必然联系。逻辑规律有特殊规律和一般规律。前述有关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各 种具体规则,或者是关于明确概念的,或者是关于正确使用某种判断的,或者关于正确进行推理的。但是,都 不是使用概念、判断和推理所要共同遵守的。它们都是逻辑的特殊规律。除特殊规律外,还有一般规律,即基 本规律,这就是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逻辑的基本规律与特殊规律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基本规律对特 殊规律具有统摄作用,是各种思维的逻辑形式所必须普遍遵守的规律。所以,在思维过程中

3、,既要遵守逻辑的 特殊规律,又要遵守逻辑的基本规律,它们都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逻辑的基本规律是思维的规律,它对思维的基本要求是思想的确定性。思想的确定性具体表现为同一性、 不矛盾性和明确性。同一律是保证思想具有同一性的规律,不矛盾律是保证思想具有不矛盾性(或前后一贯性) 的规律,排中律是保证思想具有明确性的规律。遵守这几条规律,思想才会有确定性。违反这几条规律,思想 就会出现含糊不清、自相矛盾、模棱两不可的逻辑错误。所以,逻辑的基本规律是正确思维必须遵守的起码准 则,是运用概念、作出判断、进行有效推理的必要前提。逻辑规律是思维领域里的规律,同时又是客观事物在人的主观意识中的正确反映,否认这一

4、点必然陷入唯 心主义。列宁说:“逻辑规律就是客观事物在人的主观意识中的反映。”尽管客观事物千变万化,但是,具体事 物在一定时间、一定条件下总是有质的规定性。这种质的规定性反映到人的思维中,就要求人的思想具有同一 性、不矛盾性、明确性。一句话,要求我们的思维和表达思维的语言具有确定性。这就是逻辑的基本规律的客 观基础。第一节同一律一、同一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同一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的自身具有同一性。同一律的公式是:“A是A”,或“如果A,那么A”。也可用符号表示为:“AfA”。这里的“A”表示任一思想,即它可以表示任一概念或判断。这个公式是说,在 同一思维过程中,即在同一时间

5、、同一关系下,对同一对象的任何一个概念或判断, 自身是同一的。所谓概念同一,就是一个概念反映什么对象就的反映什么对象。所 谓判断同一,就是一个判断断定什么事物情况就断定什么事物情况,在同一思维过 程中是始终同一的。同一律的基本要求是:第一,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概念必须保持同一,不能任 意变更;第二,判断也必须保持同一,不能随便转移。概念同一,包括概念的内涵 和外延的同一。但是,形式逻辑把研究重点放在概念的外延的同一性上。例如,过 秦论一文中的“吞并天下”,“席卷天下”,“囊括四海”,“包举宇内”等诸概念内涵虽有差别, 但形式逻辑更关心这些概念的外延的完全同一。形式逻辑研究判断的真假关系。例如,关

6、 非所有的人都是自私自利的”(A)与“有的人不是自私自利的”(0),两个判断尽管属不同的种 类,但在真假关系上却是等值的。准确地掌握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是保持判断同一性 的重要条件。二、违反同一律的逻辑错误根据同一律的要求,违反同一律蝗逻辑错误有两种: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转 移论题或偷换论题。1、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如果不是在原来意义上使用某个概念,而是把不同的概念 混淆为一个概念,或者改换同一个概念的含义,就叫“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 例如:另一种奇珍异品是雪莲。如果你从山脚往上爬,在那天山雪线以上,就可以看见在青凛凛 的寒光中挺立着一朵朵玉琢的雪莲。它惯于生长在奇寒环境中

7、,根部扎入岩隙,汲取着雪水, 承受着雪光,洁白晶莹,柔静多姿。这段文章两次用了“雪莲”,一次用了代词“它”也实指“雪莲”。第一指“雪 莲”这种草本植物,第二个“雪莲”前面加了“一朵朵玉琢似的”限制词,显然指 “雪莲花”。接着一个“它”字,照理指代上句的“一朵朵玉琢似的雪莲”然而“它” 的实际内容却是指这种草本植物。三处“雪莲”没有保持同一内容,混淆了“雪莲” 和“雪莲花”两个概念,违反了同一律。(这段话还有主语残缺的毛病,应在“承受 着雪光”前加主语“花儿”才行。)“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多是由于不恰当地使用多义词或近义词引起的, 在一篇文章或一个讲话中,对一个多义词,一会儿使用它的这个含义

8、,一会儿又不 加说明地使用它的另一个含义;或者两个词词义相近,但表达的不是一个概念,却 当成一个概念使用,就会造成“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对一般人来说,“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是不自觉的。如果有意“偷换概念”, 就具诡辩。可见,要避免“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必须先明确所使用的 概念。2、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如果不是在原来的意义上使用某个判断,而是用另外的判 断代替它,或者在论证某个论题时,中途改变讨论的对象或论述中心,就犯“转移 论题”或“偷换论题”的错误。例如,威尼斯商人剧中人夏洛克想挖安东尼奥心口窝的肉,导致他流血死亡。再如茅 台酒的来历。“转移论题”或

9、“偷换论题”的情形有两种:一种是由偷换概念引起偷换论题, 如第一个例子:一种是不经偷换概念而由一个论题直接更换为另一个论题,在文章 写作中称为“走题”,如第二个例子。对一般人来说,偷换论题是不自觉的。三、正确运用同一律同一律是保证思想确定性的一条规律。只有遵守同一律,才不致产生“混淆概 念”和“转移论题”的逻辑错误,才能使思维活动正常下去。只有遵守同一律,一 篇文章,一个讲话,才能主题明确,思路连贯,有条理,首尾照应,从而构成一个 有机整体。只有遵守同一律,开会才有中心,辩论才能不离题目。总之,遵守同一 律,是正确思维和表达思想的必要条件。同一律说的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的自身都具有同一

10、性。它并不否认 事物的发展变化以及反映这些事物的概念和判断的变化。它只是要求在同一时间、 同一关系下(或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的认识是同一的。时间变了,反映事物的 概念、判断发生变化并不违反同一律。如果把同一律理解为“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A”, 否认事物的发展,从而也否认反映事物的思想的发展变化,是形而上学的观点。某婚姻登记机关的工作人员对前来办理结婚登记的一对青年,说:“今天结婚证已经用完, 你们可以先回去结婚,以后再来登记。”法律规定只有进行结婚登记,取得结婚证书才是合法 的婚姻。该工作人员却把“结婚”与“登记”分割开来,这是他以自己的错误理解来任意解释 法律。这种任意理解破坏了法律规定的自

11、身同一。第二节不矛盾律一、不矛盾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不矛盾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或者互相反对的思 想不能都真,必有一假。 不矛盾律的公式是:“A不是非A”。或用符号表示为:AA A。这里的“A”表示一个思想,“非A”表示与A互相矛盾或者互相反对的思想。 这个公式是说,在同一思维过程中,A与非A不可能都是真的,即如果A真,则非A 假;如果非A真,则A假。A与非A之中必有一个是假的。不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用两个互相矛盾的概念或互相反对的 概念指称同一个对象;同时,对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或互相反对的判断,不能都肯 定。否则,就会出现逻辑矛盾。下面仅就判断的使用加以说

12、明。例如: 这本书是普通逻辑。 这本书是现代汉语。 只有清闲,才是幸福。(只有P,才q ) 尽管不清闲(劳累),却幸福。(非P并且q)例是反对关系的判断,这两个判断不能都是真的,必有一个是假的;例是矛盾关系的判断,它们也不能都是真的,必有一个是假的。二、违反不矛盾律的逻辑错误根据不矛盾律的要求,违反不矛盾律的逻辑错误是:自相矛盾。在同一时间,同一关系下,对同一对象作出的具有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的判断, 不能断定它们都是真的,如果断定它们都是真的,就违反不矛盾律,犯“自相矛盾” 的逻辑错误。例如,韩非子难势中自相矛盾的故事;。在日常语言表达中,所谓“出尔反尔”、“前言不搭后语”、“自打嘴巴”都是指

13、 的自相矛盾。在一些学生的作文中自相矛盾的语句是屡见不鲜的。如:红霞满天,晴空万里,真是大好春光的艳阳天! 不学好语法,难免不出病句。 繁星闪烁,明月高县。 那个青年将近20多岁。个别古诗中也有类似的情况: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有人认为这首诗描写在大雪纷飞时有鸿雁高飞是自相矛盾的。华罗庚少年时曾写了一首五绝加 以批评:“北方大雪时,群雁早南归。月黑天高处,怎得见雁飞?”对此,也有人提出不同见解。 根据是,唐诗中还有“北风吹雁雪纷纷”和“胡天八月即飞雪”的诗句,说明“大雪”与“雁 飞”在“胡天”可以同时出现。三、正确运用不矛盾律不矛盾律是保证思维一贯性的

14、一条规律,它从反面进一步保证思想具有确定性。 只有遵守不矛盾律,思维才不致出现自相矛盾。不矛盾律是思维的基本规律,它排除逻辑矛盾,但是,并不否认客观事物存在 现实矛盾。不矛盾律只是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即同一时间,同一关系下,对 同一对象的认识不能自相矛盾。如果在不同时间,或从不同方面,对同一对象作出 两个相互反对或相互矛盾的判断,并不违反不矛盾律。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俄罗斯母亲哟,你又强大又弱小,又贫穷又富饶。 暗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为了忘却的记念。例如,有一份判决书中这样写道:“顾XX为在到个人私欲的目的,以放火为手段盗窃山 芋干,致使集体的大量财物被毁

15、,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已构成放火罪。”这一段话正如有的同志撰文批评指出的:“放火罪与失火罪是不同的,前者出自故意,后 者出自过失,放火的目的在于烧毁,然而烧毁了又怎么盗窃?既然是为了盗窃,怎么又会把东西 烧毁?因此,说被告人以放火为手段进行盗窃,这是不妥当的。”显然,类似这样的自相矛盾, 如果不借助于相关的科学知识,不从内容方面分析,那是难 以看出的。又如:有一篇关于1998年春节期间,山西省公安部门追回、查封有毒假酒的新闻报道,其 中最后一段写道:“为了减少危害,公安部门与工商部门及时向销地发了查封的通知,并派人 前往销地,配合当地有关部门与工商部门追查落实,据悉,所售假酒已基本全部查封。最末

16、 一句话明显包含逻辑矛盾:既“基本”查封意思是绝大部分假酒被查封了,但还不是全部被查 封;而所谓“全部”查封也就不是“基本”查封。类似这样的逻辑错误,平常在说话、写文章 的时候,如果不注意自觉遵守矛盾律,忽略思想的一贯性,便难以完全避免。应当注意的是,只有两个论断符合下面的三个条件,才能构成自相矛盾:(1)同一对象, 如张三是该批评的,张三是该表扬的,如果两个判断中的“张三”不是指同一人,便不自相矛 盾;(2)如果虽是同一对象,但不是同一时间,则上面两个判断不一定自相矛盾,例如张三是 该批评的是指过去,该表扬的是指现在,就不自相矛盾;(3)同一方面,如果张三该批评是指 他的缺点,该表扬的是指他的优点,则不自相矛盾。只有就他的优点或缺点方面作出既该表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