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55386327 上传时间:2022-08-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术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美术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美术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美术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美术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美术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术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美术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水平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一直延续以往传统的学科教学模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受到较大的局限创造思维并未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培养,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我国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所以,基础美术教育要走出纯美术的小天地,就需要从各学科的交叉与融汇中使学生接触更广泛的知识,拓宽创造思维领域,实现创新意识主导课堂教学。 一、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在于发散性思维的合理使用,更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当前,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和水平已成为教育的首选目标,当然,任何一个时期的课程都有它的局限性,因为课程内容标志着时代特征,它必须面对社会的发展来培养所需要的人才,能够说,边缘学科之所以能取得令人瞩目的

2、成果其核心是吸取各学科之长,纵横博取,兼容并蓄,开辟新的科学空间 。这也是艺术教育在21世纪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主流,使中小学美术教育重视技巧教育逐步转向重视审美教育,实现教与学创造性思维的渗透,从对图案.手工的操作,发展为设计意识的培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二、尽力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引导创造思维水平在课堂上的表达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定位不应局限于视觉艺术或审美水平的培养,它应该有更广泛理解和发挥,尤其是在培养复合型人才素质方面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美术教学自身的发展是持续完善和提升的过程,是按照开发人的潜力价值规律来发展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固定需要

3、,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所以,作为教育者应多给学生这种探索的机会,并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将激励他们持续地去探索,从而走上成功之路。在写生课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水平 美术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是实践性强,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学生创作的源泉,学生新奇的想法来源于实践,创造思维的萌发,更取决于学生头脑中所接触过的,熟悉的事物,多感才能多知。如五年级以前有各种各样的房屋一课,让学生来画校园内极其普通的房屋,屋前堆放很多木头、柴草,假如完全写实照搬,画面肯定不好看,所以,在写生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到是自然中的结构、形状,要求学生用减

4、法的方式减去不入画的局部,补充适合入画的内容,使构图更完美,意境更充实。还可要求学生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表现高的更高,矮的更矮,根据主观感受,表现情趣,增强艺术感染力,这样效果是全班几十个同学的作业,各不相同,想象力极其丰富。事实说明,写生提供了创作的源泉,经过艺术概括,去粗取精,创造出的是比现实景物更有个性,更为鲜明的形象。应大胆鼓励学生难能可贵的创造思维 创造需要勇气,需要一定的气氛烘托。当然,也离不开对各种美术知识及表现技能的理解和理解,如形体结构知识、透视知识、色彩知识、构图知识、各种流派、风格等,还包括对相关作品的历史背景及各种美术符号象征意义的理解。另外,一些形体、线条、色彩等符号,在

5、美术中往往都富有特定的象征意义。例如:荷花象征纯洁,喜鹊登梅象征吉庆,红色象征着庄严、团结,圆形象征着圆满,绿色象征生命等等。理解掌握了这些知识,才能更有效的促动学生的创造意识到发展。在创造活动中,有的学生怕自己的作品特殊,怕同学起哄,更怕得不到老师的认可,所以,提倡学生有创造意识,老师就应敢于表扬标新立异的同学,尤其在讲评作业时,不要以干净、整齐、规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而应看谁的作品新颖独特、富于创新、有内涵,谁的作业就是最好的作业,成功的作业,以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在创新中培养审美情趣、提升审美水平,完善创造性思维水平 人虽有爱美的天性,但并非是人天生就懂美、会欣赏和理解美。一个几岁的小孩

6、儿,可能会本能的喜欢某种颜色或爱听某种音响,但他却不可能喜欢齐白石的画或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这些作品所蕴藏的丰富、深厚的思想内容、艺术技巧以及作者的经历、感情、风格等等,孩子是绝对不能理解的。但这个小孩儿逐渐长大以后,接受并掌握了一定的历史、艺术等方面的教育,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素质,有了一定的人生体验,情感、个性等方面逐渐发展成熟,那么,他就会较全面、较深刻地理解这些艺术作品了,且能从中得到某种美的感受和某种启迪。这个例子说明,在培养学生创造思维水平的过程中,更应该培育学生的审美理解水平。它既要求学生对自然和艺术长期的感性接触、体验,又要求他们有广博的知识,包括对各种艺术语言的理解,对艺术风格的

7、理解。在丰富学生的知识,深化学生的思维,升华学生精神的同时,逐步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身心素质。马克思以前说过:“假如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可见,在艺术教育过程中,审美活动是必不可少的,若要求学生对审美对象的意味只能有一种统一的理解,这也就扼杀了学生的情感和想象力,使学生离审美理解越来越远,所以,教学中的审美活动同样需要创新,同样需要创造性思维。 综上所述,教师要培养学生创造思维活动,首先应使自己成为一名创造者,首要任务就是持续探求新的教学方法,创造富有个性的、独特的、新颖的教学方式,力争使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作用,是因为教师担负着在知识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点过程中,尽量能少遇困难,少走弯路。同时,还要通过对学生情感上的交流影响,感染学生实行创造思维的活动,在课堂上,教师也要以一个探求者的身份出现,对一些问题能够回答说:“我也不清楚,我们一起来琢磨。”从而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当今,社会发展速度非常快,各个艺术领域的创新意象层层叠出,只有自身持续地学习,持续地获取最新的信息,更新固有的观点,才能使自己保持艺术创新以及教学中的青春活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