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54835458 上传时间:2023-12-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试卷姓名: 班级: 学号: 分数:(一) 基础知识及运用(25分)1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5分)d( )听 ln( ) 次 zh( )比 风m( )俶( )尔远逝 参( )差( )披拂 往来翕( )忽 2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A记承天寺夜游运用比喻描写月色,独具匠心,十分精妙,真可谓如诗如画,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真 让人心醉神迷。B记承天寺夜游这篇短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作者在遭贬谪中的那种凄凉、孤寂的特殊心境。C记承天寺夜游这篇随笔性的小品,叙事简洁,写景如绘,而抒情则寓于叙事、写景之中。叙事、写景、抒情又

2、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D记承天寺夜游语言简洁、准确、形象,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入微,抓住了佳境瞬间最敏感的特征,以极其少的文字,包罗较多的内容,凝练含蓄。3 根据课文默写(6分) ,盖竹柏影也。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 ,一览众山小。 几处早莺争暖树,。,自缘身在最高层。4. 同学们已读过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小说,有同学根据西游记的内容,出了一副上联:斩妖降魔,金猴奋起千钧棒。请你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关情节对出下联。(3分)_5 某旅游景点有一则广告:除了你的脚印,什么也别留下;除了你的记忆,什么都别带走。这则告示告诉游客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它写得好不好?请说说你的看法。(4分

3、)_6 假如你是导游,请你选择家乡一个景点,设计一段解说词,100字以内,能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以引起游客的遐思。(4分)_(二)课内阅读:(75分) 结合课文小石潭记回答以下问题:(37分) 1、请为下列加点字注音:(10分)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参()差()披拂往来翕()忽斗()折蛇行 悄()怆()幽邃 犬牙差()互寂寥()无人2、 解释划线的字词。(5分) 心 乐 之( )下见小潭( ) 其岸势犬牙差互( ) 凄神寒骨( )( )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语:(8分)、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清:_)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清:_)、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乐:_)似

4、与游者相乐。(乐:_)、潭中鱼可百许头(可:_)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可:_)、皆若空游无所依。(游:_)同游者:吴武陵(游:_)4、 翻译句子。(6分)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_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_5、小石潭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作者借小石潭抒发了怎样的感情?(4分)_6、如果你有就机会坐在小石潭边,你会产生什么样的思绪呢?请用一段话描述一下。(4分)_结合课文记承天寺夜游回答以下问题:(33分)7、 本文选自_,作者_,字_,号_,_(朝代)_家、_家,与父_、弟_合称“三苏”,三人同为_ _之列。(5分)8、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词。(6分)1欣然起行( ) 2水

5、中藻荇交横( ) 3如吾两人者耳( )4月色入户( ) 5盖竹柏影也( ) 6但少闲人( )9、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_(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10、默写出文中描写庭中月光澄澈的句子,并对其写景的妙处试作简要的分析.(2分)_11、说说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闲” ( 3分 )_1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蕴含着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4分 )_13、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4分) _14、简要说说这篇文章表露了作者什么样的特殊心境。(3分)_结合课文阿里山纪行回答问题:(5分)15、用四个字概括台湾著名的红桧被冠名为“神木”的原因。答:_、_、_、_ (2分)16、文中提到“不到神木,又何以能说到了阿里山”,联系全文内容,你认为选文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从语言的准确性上去品析,围绕神木百折不挠的精神去领悟。)答:_ (3分)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