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的思考和困惑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54834490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的思考和困惑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新课标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的思考和困惑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新课标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的思考和困惑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新课标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的思考和困惑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新课标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的思考和困惑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的思考和困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的思考和困惑(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标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的思考和困惑(2011.9.21)目前,新课改正以全新的理念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且在部分学科、一定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由于高中阶段繁重的教学任务尤其是高考的压力,新课改的效果明显弱于小学、初中。有些地方甚至有人戏噱为“浮躁与尴尬共舞,口号与模式齐飞。”这就要求我们在审视新课改时,不能不冷静地对高中语文课改格外忧虑。一、调整课时,把握进度。高中课改后语文教学将分为两个系列,第一个系列的五个必修模块,必须在高一学年和高二上的前半学期完成,那么每个学期的教学任务,就由原来的一本书六个单元增加到了二本书八个单元。在周课时不可能增加而教学任务又必须完成的情况下,我们的

2、主要做法就是调整和压缩每篇课文的教学课时,以把握单元进度和学期进度。二、调整教法,适当放手。新课标的课文依然分为讲读和自读两大类,每个单元的课文也都由这两类构成。为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我们在教学方法上做了如下调整:一是更强调单元的整体性教学,比如必修第一单元主要学习中国新诗和外国诗歌,我们整体把握的重点就在这类诗歌表现形式的变化上。二是把讲读课文当作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范本,一般琢磨得比较细,再如第一单元,我们重点讲析第二课的雨巷和再别康桥。在反重朗读的基础上,主要讲析如何通过分析意象,品味语言,想像意境,感受真情来鉴赏新诗的方法,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三是将加星号的自读课文放到课外让学

3、生自学。如一单元的第 4 课中外短诗五首,全部布置给学生去课外自学。学生自己完成相关资料的收集,再借鉴讲读课的鉴赏方式,写出相应的读书笔记,就此完成这课的学习任务。三、控制作业,鼓励读书我们手上现有的练习主要有两类,一是教材里的课后练习,一是教辅类练习。课后练习一般配合课文教学,讨论题基本贯穿于教学中完成。教辅类练习则是有选择的做,对一味贴近高考,难度大要求高,专业性过强的题目则大刀阔斧的删除。语文课程标准说: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少做题是手段,多读书是目的,即把少做题而省下的时间还给学生,引导他们多读几本好书,多背几

4、篇名文,多记几段佳句,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积累,打好文化根基。本着这一精神,我们在处理各类练习时,就要大胆地剔除那些繁、杂、难的语基题,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读自己感趣的有益好书。四、变换考试,多元评价语文新课标重在学生学习兴趣和语文素养的培养,而过多过滥的考试必定让学生产生畏惧心理而厌学语文,因此我们要改变以往动不动就拿一份卷子来检测学生的做法。首先是尽量减少考试的次数,周考、单元考都取消,只保持与学校同步的月考、半期考和期末考。其次是改变只有笔试的一种考试模式,通过组织各类语文活动来评价学生的语文能力。比如举办诗歌朗诵比赛(配合第一单元的新诗教学已经完成),演讲比赛,讨论会、辩论会以及读书笔记

5、交流会等,对学生的语文水平进行多元化的综合性的评价。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可以客观全面地衡量学生的语文水平。一、 新课改的重要理念并未深入人心并付诸行动这次课改,虽然有着国家、省区、市县、学校等不同级别的梯级培训,也有着继续教育的针对性考试,但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上至主管部门、中至学校领导、下至老师,在观念的接受上仍存在较大差异。有的地方把课改看作是老师的事,培训、考试等校长都在袖手旁观,有些教育主管部门(包括县级教研室)高高在上,频频发号施令,严重挫伤着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有的学校课改的“成绩”,充其量是健全的领导小组名单,各种齐备的课改书面材料,而学校的课改实践活动仍是教师的

6、各行其是或我行我素。有的校长对新课改的任务仅是做表面文章,为自己谋“政绩”。向上汇报时文字材料说的天花乱坠,取得了某某课改新成绩,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又研究出了某某教育教学模式,发明了某某教学策略,提炼出了某某教学理论。实际上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仍旧故我。不仅如此,有些学校的常规管理规定更加严重违背国务院、教育部的要求,但也照常公开执行。这从有些学校的作息时间表和课程设置即可窥斑见豹。在校时间:上午6:30-12:00、下午14:30-6:00上课,19:30-10:30上晚自习;星期六正常上课;星期天晚上继续上晚自习。晚自习名曰辅导,实际上仍是安排任课教师上课。假期照常补课;课外资料照常征订

7、。课程设置上一般都是两套课表,应付上级检查的课表,安排了社会实践课、劳动技术课、艺术鉴赏课、文化选修课等,而实际严格执行的仅是会考高考必考科目的课表。试想以上的作息时间表如何能有劳动技术、艺术鉴赏、研究性学习等的时间保证,何谈以培养学生个人学习兴趣选修课的开展?对教师的培训也问题颇多。正规培训往往一两天,根本难以从头脑中使教师从传统的思维定势中改变;培训内容以教育理论的传播以及教改的理论探讨为主,而如何把新的教育理念贯彻到具体的学科教学实践中的指导较少,这就使许多教师在实践中仍然感到力不从心。教材方面,也是问题颇多。现在有些地方实行多种套教材,重点篇目有较大的出入,因此使用人教版的大力补充其他

8、版的,加重了教与学的难度;从个版本内部而言,虽然高一年级语文教材编写者用心良苦的把传统教材的六个单元减为四个单元,但自上而下观念的未能转变,教师往往把课本教学内容的减轻转入课后资料的加强,语文读本变成了必修教材以及对地理、历史会考的强化;高二年级更因有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会考,学生无形就成为毫无“景观可改”的承受者;高三年级不仅有语文、英语结业考试,更有着下半学期要把整个高三年级两学期课本内容提前完成的繁重任务(后一学期综合复习)这样,“把时间留给学生,给学生以自由选择”的课改理念也就成为空谈。二、 课堂教学走向了重形式 轻实效的极端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两种

9、学习方式都有其合理性和存在价值,彼此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由于过去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甚至忽视发现和探索,因此现在所要转变的也不应是完全抛弃接受性学习,而是变机械的接受性学习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同时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索、研讨等认识活动凸现出来,使学习过程较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学习等,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实现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转变。就我们目前的教育环境,教师的教学方式也还主要以传统教育的教学方式为主,与20世纪初进步教育运动进行改造时的环境类似,显然我们不可

10、能走以牺牲教育质量为代价的进步教育之路,也不具备实行个别化教学的条件;不会从以“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这一极端一蹴而就走向以“学生为中心”、“活动为中心”的另一极端形式,当然,也不可能是两个极端的折衷。我们所要做的,是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的指导下,重新审视、吸取传统教育中的合理部分,应结合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脑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来改造我们的教学方式。但是有些学校甚至检查团在评价老师课堂教学是否在实行新课改时,不分教学内容的实际,一味强调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竟然以学生发言的具体数目、是否用了多媒体手段作为衡量的首要甚而唯一标准,简直有些啼笑皆非。在这种标准的导向下,于是就出现

11、了有些教师为了避免不课改教法陈旧之嫌一味追求“开发”学生思维、课堂自由拓展,而不敢重视哪怕重要的基本要求和内容。这样,高一通讯单元关于新闻的理论知识不敢讲了,重要的作家、作品、背境不愿提了,学生作文书写混乱及错别字不大要求了,学生众说纷纭甚至明显错误的观点不敢指明是非了,而模式化的一味表扬.于是也就出现了符合要求的新课型是:多媒体课件作展示,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四人或六人围坐一组。形似热热闹闹学生实则收获不大,反而挫伤了优秀学生的积极性,主张了教师形式主义的教风。实质上,一节优秀的多媒体课件,一个老师要做一两天,而且作观摩课的课件又须多次修改,反复试讲。难道我们平常的教学都是这样吗?更有甚者为了

12、体现地区、学校课改的“成果”,有的地区学校往往全力打造这种全力包装的“新星”、“能手”:个别人包揽了各种级别的课改外出培训,高价外聘专家为“新星”、“能手”“开小灶”,全体课任教师出谋划策,微机、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师保驾护航。这种众星捧月诞生的优秀课件、做“秀”的观摩课,只能是应付“观摩”的“彩虹”。但这种作“秀”的产物,却能落得一些走马观花检查团的“好评”:档案材料齐备规范,校领导的汇报翔实充分,课改有实效,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积累了宝贵经验,涌现了教学能手而绝大部分教师的课改水平如何,一线教师的呼声有哪些,新课改中教师的实施难道有多大,校级领导对课改的支持如何等实际问题,就会被掩盖,这些“新

13、星”、“能手”的经验也变成了曲高和寡。三、 新课改,评价体系并没有得以重新确立,其码是没切实落实。虽然教学管理制度不可能从头来或另起炉灶,但检评新课改的成效首先要改善一些不合理的制度,以最终形成有利于新课改实施和教学成长的教学管理制度,但目前实际的情况仍是穿新鞋,走老路。1、关于教学常规管理。这里指的是对教师备课、上课、辅导、听评课、理论学习等方面的检查量化制度,这是考评教师的重要手段,很有必要。但目前诸多方面与课改的理念相悖,却照搞不误。备课:一是还停留在对备课的书写认真与否、环节完备与否,以及页数及格式等形式化的检查上。二是不能顾及老、中、青对教材的熟练程度及教案本、卡片、课本批注、课件等

14、的多种形式,讲求一个标准,用一个尺度。这就造成了教案与课堂教学的分离,仅成为应付检查的附庸,于是就存在大量课后补抄教案的无用功。三是检查教案更多的是横向比较,根本没有教师个人的纵向比较。上课。理应是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主阵地。但对课堂教学检评来说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评制主要是根据区教研室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定级验收,一次课定终身,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教学研究氛围,而且有的条款不合实际。二是没有形成自下而上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没有教师对自己课堂教学的反思。三是没有形成日常对课堂教学的指导和良好的研究之风。四是个别学科大大超过规定周课时数。如笔者所在学校语文教师每年都有多人带三个班

15、周十七八节课,每班七八十人的作业批阅,就已穷于应付了,何谈上课讲究技巧?作业。存在的问题是作业形式单一,基本上都是巩固性的书面作业,缺乏一些实践性、活动性、探索性作业。二是作业不分层次,学生没有选择作业的机会(这包括实验班和普通班)三是能够让学生当堂完成书面练习作业的少,大都是让学生在课后完成,挤占了学生早读课和课外活动时间,学生根本无暇自主学习。据调查新课改提倡的学分制及学生成长袋记录根本没有推广就是证明。辅导 由于高中现在班额普遍较大,教师根本无从谈起个别辅导。辅导只能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讲解课外资料。而高一、高二年级课外资料往往都是针对高考,甚至是高考题的汇集或翻板,(高中学校基本都如此)过

16、难、过全,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挫伤了学习程度较差学生的积极性,有悖新课改“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2上级或学校的有些评价标准与新课改存在矛盾学校对教师不科学的评价,虽是老生常谈问题,但仍没有根本的转变。一是有些学校以考试成绩的量化代替了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定,导致了教学工作只重结果,不重过程有些学校又把新课改“不仅要重结果,更要重过程”的理论“灵活运用”,以前往往只以会考、高考成绩为评价内容,现在甚至把每次期中、期末校内统考作为教师业绩的首要内容,给老师排名甚至把综合考评末位淘汰制(下岗、待岗、分流)作为经验。二是由于基础不一致,使教学成绩的信度降底。一方面由于实验班、普通班学生先天性的不平衡,成绩没有可比性,另一方面普通班在分班时或分班后,各种原因加剧优秀学生的不平衡,以及教师搭配的不平等,导致教学成绩的评定不是建立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因此严重挫伤了普通班教师、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也就必然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