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高中语文附录一表达交流教学案人教版必修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54532278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 高中语文附录一表达交流教学案人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最新 高中语文附录一表达交流教学案人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最新 高中语文附录一表达交流教学案人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最新 高中语文附录一表达交流教学案人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最新 高中语文附录一表达交流教学案人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 高中语文附录一表达交流教学案人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 高中语文附录一表达交流教学案人教版必修(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精品资料最新精品资料最新精品资料附录一 表达交流一、解读时间学习横向展开议论范文1品读范文读书的艺术闲时沏上一壶茶,在缕缕轻雾中捧起一本书,品着茶香,嗅着书香,反复咀嚼,品味着每一个字,每一句话这便是我闲时的最大乐趣。有人说,读书是一种艺术。是的,读书实在如此。(1)(用优美的抒情句入手,描写读书的意境,引出“读书是一种艺术”的中心论点。)读书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艺术。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当你枯燥烦闷时,读书能使你心情愉悦;当你迷茫惆怅时,读书能平静你的心,让你看清前路;当你心情愉快时,读书能让你发现身边更多美好的事物,让你更加享受生活。读书是一种最美丽的享受。

2、“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2)(从“是什么”的角度设立第一个分论点。先引用五柳先生的名言进行理论论证,再用排比的手法,来论证在不同的心境中读书都是一种享受。)读书是一种提升自我的艺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读书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一本书有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叙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折射一个世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正是这个道理。读诗使人高雅,读史使人明智。读每一本书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悬梁刺股”“囊萤映雪”,自古以来,勤奋读书,提升自我是每一个人的毕生追求。读书是一种最优雅的素质,能塑造人的精神,升华人的思想。(3)(从“是什么”的角度设立第二个分论点。设立分论点后,

3、引用礼记中的名言,引用富有哲理的名句,运用历史上苦读的事例,来论证“读书是一种提升自我的艺术”。)读书是一种充实人生的艺术。没有书的人生就像空心的竹子一样,空洞无物。书本是人生最大的财富。犹太人让孩子们亲吻涂有蜂蜜的书本,是为了让他们记住:书本是甜的,要让甜蜜充满人生就要读书。读书是一本人生最难得的存折,一点一滴地积累,你会发现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4)(从“是什么”的角度设立第三个分论点。设立分论点后,运用比喻论证法、类比论证法来论证“读书是一种充实人生的艺术”。)读书是一种感悟人生的艺术。读杜甫的诗使人感悟人生的辛酸,读李白的诗使人领悟官场的腐败,读鲁迅的文章使人认清社会的黑暗,读巴金

4、的文章使人感到未来的希望。每一本书都是一个朋友,教会我们如何去看待人生。读书是人生的一门最不可缺少的功课,阅读书籍,感悟人生,助我们走好人生的每一步。(5)(从“是什么”的角度设立第四个分论点。设立分论点后,运用排比的手法,形成论据的并列式,来论证“读书是一种感悟人生的艺术”。)书是灯,读书照亮了前面的路;书是桥,读书接通了彼此的岸;书是帆,读书推动了人生的船。读书是一门人生的艺术,因为读书,人生才更精彩!(6)(运用比喻论证、排比手法,先论证“书是什么”,再过渡到“读书是一门艺术”,首尾呼应。)范文2品读范文文学,需要凝视“成功的文学创作,在于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在于凝视。”汪曾祺(1)(运用

5、题记诠释题目。)“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亦浓亦淡的初春之意一下子笼上我的心头。我无声而叹:既然“看不见”,何以得知“细雨湿衣”?既然“听无声”,又何以觉察“闲花落地”?为何无形无声却能感人至深?我想,那是诗人的心灵在默默地“凝视”着这不易察觉的春天。文学,需要凝视。(2)(运用因果分析法,引出“文学,需要凝视”的观点。)清新的笔风需要凝视。(3)(从“为什么”的角度设立第一个分论点。)还记得为“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而感动。月光如水,不安静的心灵无法感知它的存在。而张若虚却看到了,在他的笔下,月光的微粒清霜一般旋舞于空,又澈水一般与白沙相混融。这是怎样一种凝视啊,用一颗珍

6、珠般的心灵映射着纯洁的月光,所以,月光才在清新的诗句里熠熠生辉,感动着千年之后少女的心灵。(4)(引用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的名句,通过分析意境法,从“清新的笔风”的角度来论证第一个分论点。)犀利的笔触需要凝视。(5)(从“为什么”的角度设立第二个分论点。)不得不提起鲁迅的那一双眼。“横眉冷对千夫指”是他紧锁眉头的生动刻画。那一双冷眼不再凝视自然风景,而是凝视中国社会和劳动人民。他冷观“看客”,透析众生,才道出“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的犀利批判;他纵览古今,横看中外,才得出“用过去与现在铁一般的事实预测未来,洞若观火”;他洞察历史,解读现实,才断言“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7、”正是他那一双无人能敌的眼,成就了鲁迅,成就了用笔做枪的文学战士。(6)(引用鲁迅名言,运用排比手法,使论据形成并列,从“犀利的笔触”的角度来论证第二个分论点。)心灵的感悟需要凝视。(7)(从“为什么”的角度设立第三个分论点。)论哲思,很少有人比得上史铁生。生死在常人眼中是无可言说的,甚至是避而不谈的,而在史铁生这里,生死之事是早已明了的。他虽身患尿毒症,每天只有半个小时是清醒的,可他不是用来休息,而是用这30分钟对自己的心灵凝视,看心路历程,看生离死别,看病痛与人生于是,他懂了“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人生只分为爱情与疾病两部分”一句句痛苦中挣扎出的话语振聋发聩,敲击着我们不懂得凝视的

8、茫然的心灵。他那双病痛中凝视的双眼,使他的文字升华。(8)(运用事例论证法,举史铁生一例,紧扣他对人生的态度,从“心灵感悟”的角度来论证第三个分论点。)文学,是心灵的歌曲,是灵魂的舞蹈,在盲目的人流中它将不复存在。优秀的作家凝视出绝妙的作品,他们更希望见到的,是来自读者的凝视的目光和宁静的心灵。让我们屏息凝视,去“看”那看不见的湿衣细雨,“听”那听不到的落地闲花。(9)(再回到文学,再回到“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回扣开头,暗合中心论点。)写作技法议论文横向并列式结构一、什么是并列式结构并列式结构在写作中一般是指分论点并列,因为分论点的并列更能显示思辨的深度。分论点的并列是在确立中心

9、论点之后,首先从道理或逻辑上把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并列的分论点,然后再考虑如何论证分论点,既可以用事例论证,也可以用因果分析、假设推理或比喻说理等方式展开论证。二、拟写并列式分论点应注意的三个角度一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明确之后,如何准确地分解成几个分论点,这是写好议论文的一个重要环节。分论点是与中心论点相对而言的,但又从属于中心论点,为论证中心论点而服务。要分而有范:几个分论点应该按同一标准(同一角度)回答同一问题。(“扣得住”)要分而有理:分论点之间界限清楚,不互相交叉重叠,互不包容。(“分得开”)要分而有序:分论点的排列的先后顺序要合乎逻辑,合乎情理。(“排得顺”)拟写并列式分论点常用的三个角

10、度:角度一:是什么如要写一篇以“坦然,才是美的真谛!”为中心论点的议论文,可设置三个分论点。分论点1:坦然是快乐和美丽的源头活水。分论点2:坦然是物我两忘后的一种超脱。分论点3:坦然是尔虞我诈外的一份闲适。方法:从“是什么”角度阐述“坦然”的内涵。角度二:为什么如以“不要轻易说不”为题写一篇文章。方法:把中心论点作为原因,去揭示该原因产生的结果或作用、价值、地位等。分论点1:不要轻易说“不”,可以使我们遭遇挫折时,更加理智更加坚韧;分论点2:不要轻易说“不”,可以使我们面对苦难时,更加沉着更加勇敢;分论点3:不要轻易说“不”,可以使我们更有信心更有力量。角度三:怎么办如以“人应当诗意地生活”为

11、中心论点,从“怎么办”角度拟写三个分论点。方法:从“怎么办”角度提问:我们该怎么做才能诗意地生活?(即找出满足中心论点这一结果的条件)分论点1:诗意地生活,源自人们内心的和谐。分论点2:诗意地生活,人们需要从阅读中汲取养料。分论点3:诗意地生活,人们需要让自然抚慰自己浮躁的心灵。写作练习请以“语言是沟通的钥匙”为题,运用并列式结构,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参考例文:语言是沟通的钥匙假如沟通是一扇门,那么语言就是这扇门的钥匙。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漆黑的深夜,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当空皓月,满天繁星;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一望无际的沙漠,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鸟语花香的绿洲

12、;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浩瀚无边的大海,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如宗悫般“乘长风破万里浪”,如毛泽东般“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语言在沟通中是多么地重要!它是一把闪光的钥匙,使沟通直接到达人的心坎上。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亲情的沟通。诚然,父母们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然而,当子女考差时,是痛斥“没用的东西,怎么搞的”,还是送以一句“这次是有点失策,下回努力”, 即会收到截然相反的效果。当子女萌生早恋倾向,父母们是郑重声明“那不行,绝对不行”,还是先说一句“你的心情爸妈能理解”,再述之以理,效果更不用提起。尽管沟通的心都如月光般皎洁,但语言的表达却让沟通的效果不一样。可见,亲情的沟

13、通,要用好语言这把钥匙。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友情的沟通。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都用优美的语言送走了友人,达到了友情的沟通。李白蜀道难一诗中劝说友人归来的语言精辟,达到了友情的沟通。从李白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可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友人便从言语中感受到友人的关怀,沟通也便到了心坎。沟通并不全像白居易说的“此时无声胜有声”,更多的时候它还需要语言为它传达彼此的关切。友情的沟通,需要语言这把钥匙。恰如其分的表达,利于爱情的沟通。简爱与男主人公罗彻斯特早期的认识,便因为罗彻斯特孤傲的语言表达而困难重重。幸好,简 爱

14、直接而爱憎分明的语言打破了两人间的障碍,两颗相爱的心才得以沟通。刘兰芝被遣回家时对焦仲卿所说的“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焦仲卿“誓天不相负”的回答当中,爱情得到了沟通。爱情有时不能像柳永说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而需要语言交流。爱情的沟通,需要语言这把钥匙。再看,触龙说赵太后、魏征谏唐太宗,无不以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见称。君臣间的沟通,同样需要语言这把钥匙。一言以蔽之,请好好运用语言的钥匙,让沟通直接到达心坎上。二、发现幸福学习纵向展开议论范文1品读范文读书人是幸福人谢冕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

15、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想,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地不幸,它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1)(开头第一句便提出中心论点。行文中注意用“他除了,还,由此我想”这样的句式来论证观点。)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亲自感知的那一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认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2)(从“阅读能增加人的经历和经验”的角度设立第一个分论点。行文中注意用“阅读不仅,而且”这样的递进句来论证观点。)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人格的刚烈,从马克思学得人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着。歌德的诗句刻写出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3)(用“更为重要的是”递进一层,从“读书更能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