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分论点的提炼在议论文写作中,学生时常犯这样的毛病:一篇文章在亮出观点之后,接下来便是举例,举了一个又一个,看看字数差不多了,便收尾简单照应一下中心论点结果形成了“论点+论据”的格局,这样的文章,再好也只能是勉强及格 当一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明确之后,如何准确地分解成几个分论点,这是写好议论文的一个重要环节分论点是与中心论点相对而言的,但又从属于中心论点, 为论证中心论点而服务一篇文章围绕中心论点,一般要分解出两个以上的分论点,这样既摆事实,又讲道理,文章才有说服力;如果不设置分论点,或者分论点立 得不好,中心论点就得不到有力的证明那么,如何设置分论点呢?(一)概念界定法:找出中心论点中的“关键词”,并从几个不同侧面对“关键词”进行阐释,可采用“‘关键词’是什么”的句式 例如: 阅读下列材料,确定好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有人曾问三个砌砖工人:“你们在做什么?”第一个工人说:“砌砖第二个工人说:“我正在赚钱第三个工人说:“我正在建造世界上最富有特色的房子据说到了后来,前两个工人一生都只是普普通通的砌砖工人,而第三个工人却成了有名的建筑师 中心论点:树立崇高的理想是获得事业成功的前提。
分论点: 1、崇高的理想是奋斗的起点; 2、崇高的理想是奋斗的目标; 3、崇高的理想是奋斗的动力 又如: 确定以“说‘安’”为题的议论文的论点和分论点 论点:安于平凡的人是拥有大智慧的人 分论点一:安于平凡,是低调中的进取古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只守茅屋八九间,采菊植桑,安于平凡;又有王维不喜官场黑暗,只求空山鸟语,日冷青松,安于平凡;更有苏东坡足踏芒鞋,仗策山中,安于平凡他们不是避世,也不是甘于平庸,是另一种意义的伟大,是加一番精彩的人生历练 分论点二:安于平凡,是不求功利,心境平和学界泰斗季羡林独守一片清荷,淡泊名利之心,安于平凡他不求名利,不争是非,一心做好工作来回报国家他最爱荷花的那分高洁与平和,以清荷自比,道出了人生哲学安于平凡,可以告诉我们怎么自省,怎样平衡得失 (二)需要与条件分析法:找出中心论点中的“关键词”,并从几个不同层面分析实现“关键词”需要具备的条件,可采用“‘关键词’需要什么”的句式 例如: 确定以“坚持”为题的议论文的论点和分论点 中心论点:我们要学会坚持。
分论点: 1、“坚持”需要坚定的信念; 2、“坚持”需要坚强的意志;3、 “坚持”需要恰当的方法三)因果分析法1、原因分析法:把标题或中心论点作为结论,找出中心论点中的“关键词”,并从几个不同层面分析实现“关键词”的原因,去追溯其产生的条件和原因,对标题或中心论点问一个“为什么”因为事物是复杂的,故而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抓住了其中几个主要原因,也就形成了几个分论点这是用得较多的一种方法可套用这种模式:“因为……,所以+标题或中心论点”示例】确定中心论点:“让心底盛开一朵坚韧之花 分论点一:坚韧是一种动力,能使个人在挫败中崛起; 分论点二:坚韧是一种团结,能使集体在困境中奋起; 分论点三:坚韧是一种精神,能使国家在灾难中雄起分析】针对“让心底盛开一朵之花”这个题目,可以先化大为小,将题目的范围浓缩在“坚韧之花”这个小中心上,随后可以对此发问:“为什么要在心中盛开一朵坚韧之花?”作答如下:“因为坚韧是一种动力,能使个人在挫败中崛起”;“因为坚韧是一种团结,能使集体在困境中奋起”;“因为坚韧是一种精神,能使国家在灾难中雄起”,作答的内容就自然形成了分论点依此类推,还可以让心灵盛开一朵宽容之花、奉献之花、智慧之花、理想之花等等,皆可追其原因,探其必要性。
确定以“选择诚信”为题的议论文的论点和分论点 中心论点:我们要选择诚信 分论点: 1、选择诚信,因为它比美貌来得可靠; 2、选择诚信,因为它比机敏来得憨实; 3、选择诚信,因为它比金钱更具内蕴; 4、选择诚信,因为它比荣誉更具时效性2、结果分析法:以标题或中心论点为前提,去推想在这个前提之下会产生怎样的意义、作用、价值或影响也就是说有了这个标题或中心论点,会怎么样 【示例】“让心底盛开一朵花” 分论点一:让心底盛开一朵宽容之花,人就会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分论点二:让心底盛开一朵奉献之花,人就会有“赠人玫瑰”的美质 分论点三:让心底盛开一朵自信之花,人就会有“不畏风雨”的雅量 【分析】针对标题或中心论点求索结果,只需在这个前提下问一个“会怎么样”,随后对其进行回答即可就“让心底盛开一朵花”这个题目而言,为了实践文章“小切口、大跨度、深分析’,的创作理论,便可以缩小题目范围,问“让心底盛开一朵宽容之花会怎么样?”这样就将中心转化到了“宽容有什么好处”等问题上这样其产生的结果有:“人就会有‘海纳百川’的胸怀、人就会有‘赠人玫瑰’的美质、人就会有‘不畏风雨’的雅量”等,这样分论点就自然形成了。
再例如: 确定以“杂”为话题的议论文的论点和分论点 中心论点:我们要追求“杂” 分论点: 1、追求“杂”能够使人知识全面; 2、追求“杂”能够呈现事物的多彩特征; 3、追求“杂”能够使人走向“精”、“专” 又如: 确定以“谈意气”为题的议论文的论点和分论点 中心论点:人要有自己的意志和气概 分论点: 1、人要有自己的意志和气概,因为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 2、人要有自己的意志和气概,因为人有意气,才能有千古留名、流芳百世 3、人要有自己的意志和气概,因为人有意气,才能摧不垮,压不倒,追求不泯,意志不衰 (四)措施解决法 就标题或中心论点问一个“怎么办、怎样”等也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和途径这些具体措施和途径就是文章的分论点 【示例】追问“怎么样才能让心底盛开一朵花”?得到三个分论点: 分论点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心存博爱,让心底盛开一朵花; 分论点二:“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心存达观,让心底盛开一朵花; 分论点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心存奉献,让心底盛开一朵花。
分析】“寻措施”这种立论方法贵在要找到标题或中心论点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对于“让心底盛开一朵之花”这个题目,可以问一个“怎么办”,即“怎么样才能让心底盛开一朵花?”接着可以对此寻求解决措施,当然对此类问题的解决措施固然很多,但只需“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仅选取利于行文论证的方面来写针对这个这个题目的问题就可以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处理途径如“心存博爱、心存达观、心存奉献”这些因素都可以“让我们的心底盛开一朵花”,自然这些办法和措施就形成了文章的分论点五)拓展内容,添加修饰语1、拓展内容,就是先将由话题(标题)确定的中心论点用一个句子表达出来,再看这个句子的宾语可涉及哪些人(事、物),然后在其中选取一个较为熟悉且已掌握了大量素材人(事、物),对其予以补充或者具体列举,即成为分论点 【示例】“让心底盛开一朵花” 先用一个句子:一代大家苏轼让心底盛开一朵花然后对宾语“花”具体化,即得到分论点: 分论点一:国家危难时,二代大家苏轼让心底盛开一朵爱国之花; 分论点二:罢官遭贬时,一代大家苏轼让心底盛开一朵乐观之花; 分论点三:文学创作时,一代大家苏轼让心底盛开一朵豪放之花。
【分析】对“让心底盛开一朵花”这个标题,可以选取一人一事一物,随后对其从或纵或横的角度予以剖析形成分论点如上例中选取了“苏轼”这个耳熟能详的人物,从国家危难时的爱国、罢官遭贬时的乐观和文学创作时的豪放三个方面来组织分论点,显得既全面,又有条理性2、添加修饰语 对标题或中心论点中的关键词进行添加必要的修饰成分,使其更加具体、充实,常常采用“添枝加叶”法——添加一定的状语或定语 【示例】“让心底盛开一朵花” 分论点一:在真诚的情感世界之中,我们让心底盛开一朵感恩之花; 分论点二:在生活的困难挫折面前,我们让心底盛开一朵坚韧之花; 分论点三:在需要对人民负责的时候,我们让心底盛开一朵责任之花 【分析】这种方法贵在将“扩展语句”中的“添枝加叶发”运用到分论点的设置上以标题或中心论点为主干句,随后对其添加必要的修饰成分(状语、定语等),这样无形中将中心论点的外延缩小,而扩大了中心论点的内涵,做到了“小切口、深分析”,也为行文提供了方便就上例而言,以“让心底盛开一朵花”为主干句,可以在前面加上状语,如“在真诚的情感世界之中、在生活的困难挫折面前、在需要对人民负责的时候”;再在“花”之前加上与前面所提状语相对应的定语,如“感恩、坚韧、责任”等,这样就将一个比较宽泛的题目化小了。
二、巩固训练 确定以“苦难”为话题的议论文的分论点 角度一:概念界定法(“苦难是……”) 1、苦难是失去自由时的迷茫;是刚要起步就摔倒的无助; 2、苦难是走在风雨中没有同伴的哭泣;是失去亲人时的泪水; 3、苦难是胸怀一腔抱负却不能实现的忍耐;是虽然艰难但又不能不硬扛的担当 角度二:价值与影响分析法(“苦难能够……”) 1、苦难能够磨炼意志; 2、苦难能够催人奋进; 3、苦难能够造就英雄 角度三:需要与条件分析法(“面对苦难,需要……”) 1、面对苦难,需要有顽强不屈的忍耐力; 2、面对苦难,需要有异于常人的坚持力; 3、面对苦难,需要有乐观向上的意志力 角度四:名人片断组合法 1、欧阳修:欧阳修四岁时父亲离开人世,母亲带着他和妹妹艰难谋生母亲每天辛苦地替人缝洗衣物,勉强换得家人的温饱由于家里贫穷,买不起纸笔,母亲就用荻杆在地上教欧阳修识字,没几年,欧阳修就流畅地背诵《左传》欧阳修十七岁那年,两次考试都以落榜告终,心灰意冷地他想放弃考试,但是母亲告诫他说:“一碰到失败就轻言放弃,表示你想成功的决心还不够坚定经过一番努力,欧阳修终于在二十四岁考上进士,并且以卓越的才华扬名京城。
——苦难中,欧阳修选择奋发向上 2、苏轼:“乌台诗案”中,苏轼遭到舒亶等人诬陷在人生最黑暗的时刻,他从容淡定,以乐观的胸怀面对所遭遇的一切——苦难中,苏轼选择豁达乐观 3、谭嗣同:襄助光绪皇帝推行新政失败,慈禧太后派人捉拿他时,他没有选择逃亡,而是选择为变法流血牺牲,最终被捕殉难——苦难中,谭嗣同选择舍生取义 三、综合训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年轻人,总是很在乎一些小事,为此耽误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却依旧无法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他找到一位智者,希望能够得到帮助智者让他举起一张小纸片,几分钟时他还觉得很轻松,但是半小时、一小时过去后,他的手臂渐渐变得麻木,举着的仿佛不再是一张小纸片而是一块沉甸甸的大石头这时智者让他放下纸片,他长舒了一口气,感叹地说:“太轻松了!”智者说:“生活中也是这样,那些小事就像你手中举起的小纸片,如果你不把它放下,它就会变得很沉重,你也就无法再做其他的事情了 全面理解以上材料,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或含意范围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例文:放下小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