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理综)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50311624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理综)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理综)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理综)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理综)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理综)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理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理综)(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天津卷)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运用有关概念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 mol H2燃烧放出的热量为H2的燃烧热BNa2SO3与H2O2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COH和CH2OH互为同系物DBaSO4的水溶液不易导电,故BaSO4是弱电解质2以下食品化学知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食盐可作调味剂,也可作食品防腐剂B新鲜蔬菜做熟后,所含维生素C会有损失C纤维素在人体内可水解为葡萄糖,故可做人类的营养物质D葡萄中的花青素在碱性环境下显蓝色,故可用苏打粉检验假红酒3下列有关元素的性质及其递变规律正确的是AA族与A族元素间可形成

2、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B第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最高正价从1递增到7C同主族元素的简单阴离子还原性越强,水解程度越大D同周期金属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其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4下列实验误差分析错误的是A用湿润的pH试纸测稀碱液的pH,测定值偏小B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C滴定前滴定管内无气泡,终点读数时有气泡,所测体积偏小D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将碱缓慢倒入酸中,所测温度值偏小5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蒸馏水中滴加浓H2SO4,Kw不变BCaCO3难溶于稀硫酸,也难溶于醋酸C在Na2S稀溶液中,c(H)c(OH)2c(H2S)c(HS)DNaCl溶液和CH3CO

3、ONH4溶液均显中性,两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6为增强铝的耐腐蚀性,现以铅蓄电池为外电源,以Al作阳极、Pb作阴极,电解稀硫酸,使铝表面的氧化膜增厚。其反应原理如下:电池:Pb(s)PbO2(s)2H2SO4(aq)2PbSO4(s)2H2O(l) 电解池:2Al3O2Al2O33H2电解过程中,以下判断正确的是电池电解池AH移向Pb电极H移向Pb电极B每消耗3 mol Pb生成2 mol Al2O3C正极:PbO24H2ePb22H2O阳极:2Al3H2O6eAl2O36HDPb电极质量时间Pb电极质量时间7(14分)X、Y、Z、Q、R是五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两元素最高正价

4、与最低负价之和均为0;Q与X同主族;Z、R分别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五种元素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写元素符号)_。X与Y能形成多种化合物,其中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且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写分子式)_。由以上某些元素组成的化合物A、B、C、D有如下转化关系:ACDB(在水溶液中进行)其中,C是溶于水显酸性的气体;D是淡黄色固体。写出C的结构式:_;D的电子式:_。如果A、B均由三种元素组成,B为两性不溶物,则A的化学式为_;由A转化为B的离子方程式为_。如果A由三种元素组成,B由四种元素组成,A、B溶液均显碱性。用离子方程式表示A溶液显碱性的原因:_。

5、A、B浓度均为0.1 molL1的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常温下,在该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中性时,溶质的主要成分有_。8(18分)已知2RCH2CHONaOH/H2ORCH2CHCCHOR水杨酸酯E为紫外线吸收剂,可用于配制防晒霜。E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ABCDECu/O2,NaOH溶液,(Mr130)OHCOOH(水杨酸)请回答下列问题:一元醇A中氧的质量分数约为21.6%,则A的分子式为_;结构分析显示A只有一个甲基,A的名称为_。B能与新制的Cu(OH)2发生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C有_种结构;若一次取样,检验C中所含官能团,按使用的先后顺序写出所用试剂:_。第的反

6、应类型为_;D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_。写出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水杨酸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a分子中有6个碳原子在一条线上;b分子中所含官能团包括水杨酸具有的官能团。第步的反应条件为_;写出E的结构简式:_。9(18分)FeCl3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应用广泛。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模拟工业生产流程制备无水FeCl3,再用副产品FeCl3溶液吸收有毒的H2S。经查阅资料得知:无水FeCl3在空气中易潮解,加热易升华。他们设计了制备无水FeCl3的实验方案,装置示意图(加热及夹持装置略去)及操作步骤如下: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通入干燥的Cl2,赶尽装置中的空气;用酒精灯在铁屑下方加热至反应完成;体系冷却后

7、,停止通入Cl2,并用干燥的N2赶尽Cl2,将收集器密封。请回答下列问题: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第步加热后,生成的烟状FeCl3大部分进入收集器,少量沉积在反应管A的右端。要使沉积得FeCl3进入收集器,第步操作是_。操作步骤中,为防止FeCl3潮解所采取的措施有(填步骤序号)_。装置B中的冷水浴的作用为_;装置C的名称为_;装置D中FeCl2全部反应完后,因失去吸收Cl2的作用而失效,写出检验FeCl2是否失效的试剂:_。在虚线框中画出尾气吸收装置E并注明试剂。该组同学用装置D中的副产品FeCl3溶液吸收H2S,得到单质硫;过滤后,再以石墨为电极,在一定条件下电解滤液。FeCl3与H

8、2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电解池中H在阴极放电产生H2,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综合分析实验的两个反应,可知该实验有两个显著优点:H2S的原子利用率100%;_。10(14分)某市对大气进行监测,发现该市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PM2.5(直径小于等于2.5um的悬浮颗粒物),其主要来源为燃煤、机动车尾气等。因此,对PM2.5、SO2、NOx等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请回答下列问题:将PM2.5样本用蒸馏水处理制成待测试样。若测得该试样所含水溶性无机离子的化学组分及其平均浓度如下表:离子KNaNH4SO24NO3Cl浓度/ molL1410661062105410531052105根据表中数据判断

9、PM2.5的酸碱性为_,试样的pH_。为减少SO2的排放,常采取的措施有:将煤转化为清洁气体燃料。已知:H2(g)O2(g)H2O(g) H241.8 kJmol1C(s)O2(g)CO(g) H110.5 kJmol1写出焦炭与水蒸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洗涤含SO2的烟气。以下物质可作洗涤剂的是_。aCa(OH)2 bNa2CO3 cCaCl2 dNaHSO3汽车尾气中NOx和CO的生成及转化已知气缸中生成NO的反应为:N2(g)O2(g)2NO(g) H0若1 mol空气含有0.8 mol N2和0.2 mol O2,1300时在密闭容器内反应达到平衡,测得NO为8104mol。计算该温

10、度下的平衡常数K_。汽车启动后,气缸温度越高,单位时间内NO排放量越大,原因是_。汽车燃油不完全燃烧时产生CO,有人设想按下列反应除去CO:2CO(g)2C(s)O2(g)已知该反应的H0,简述该设想能否实现的依据_。目前,在汽车尾气系统中装置催化转化器可减少CO和NO的污染,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参考答案1B 2C 3A 4B 5C 6D7NaAlCOHC2H2OCO Na2NaNaAlO2AlO22H2OCO2Al(OH)3HCO3(或2AlO23H2OCO22Al(OH)3CO23)CO23H2OHCO3OHc(Na)c(HCO3)c(CO23)c(OH)c(H)NaCl、NaHCO3、

11、CO2(或H2CO3)8C4H10O 1丁醇(或正丁醇)CH3CH2CH2CHO2Cu(OH)2NaOHCH3CH2CH2COONa2Cu2O3H2O2 银氨溶液、稀盐酸、溴水(或其他合理答案)还原反应(或加成反应) 羟基HOCH2CCCCCH2COOH、CH3CCCCCH(OH)COOHHOCH2CH2CCCCCOOH、CH3CH(OH)CCCCCOOH浓硫酸,加热 COOCH2CHCH2CH2CH2CH3OHCH2CH392Fe3Cl22FeCl3在沉积的FeCl3固体下方加热冷却,使FeCl3沉积,便于收集产品 干燥管 K3Fe(CN)6溶液NaOH溶液2Fe3H2S2Fe2S2HFe2eFe3FeCl3得到循环利用10酸性 4C(s)H2O(g)CO(g)H2(g) H131.3 kJmol1ab4106 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右移该反应是焓增、熵减的反应,任何温度下均不能自发进行2CO2NO2CO2N27【解析】该题以周期律和周期表为基础知识,考查元素推断、重要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化学用语、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等重要知识。根据短周期元素、X、Y元素的X、Y两元素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之和均为0;推知X Y元素分别为H和C,Q与X同主族推知Q为Na元素,Z、R分别是地壳中含量最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