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资源型城市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45330608 上传时间:2023-10-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形势下资源型城市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形势下资源型城市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形势下资源型城市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新形势下资源型城市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新形势下资源型城市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形势下资源型城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形势下资源型城市(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形势下资源型都市 1997年以来,随着国内买方市场格局的确立,市场需求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不断增强,资源型都市经济的发展遭遇巨大压力和严峻挑战,体现为不同发展基本的都市纷纷面临不同限度而又必经的艰苦抉择,诸如如何实现从资源供应型经济向市场导向型经济的转变,如何推动产业构造合理、迅速、高效调节,如何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哺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及如何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等等,从而实现以提高财政收支能力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但所有这些,随机抽选一项,都是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探寻资源型都市经济发展之路,逐渐形成具有综合竞争优势的区域特色产业格局,时间急切,任务艰巨。 设立于1950年的邯郸市峰峰

2、矿区地处冀南,因盛产煤炭、陶瓷、建材而始终享有“煤海、瓷都、建材城”之称,并曾因在冀鲁豫区域发展中的独特地位和巨大经济奉献而被誉为“冀南大地上的一颗明珠”。与全国众多老工业基地同样,峰峰矿区也自1997年以来面对内需局限性、资源衰竭关井压产、大批职工下岗的综合考验。在此状况下,矿区区委、政府没有退缩,积极摸索加速构造调节的新思路、新措施和新途径,初步摸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特色鲜明的“转型发展”道路。,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完毕60.7亿元,其中区属三次产业增长值完毕37.9亿元,比上年增长9.8%;财政收入完毕3.3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41亿元,比上年增长9.2%;地方固定资产投资完毕10.

3、8亿元,比上年增长23.2%;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428.5和5630元。,估计国内生产总值将比上年增长10%,地方财政收入增长4.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8%,农民人均纯收入则可望增长3%以上。 总结和研究峰峰矿区的经济转型历程,将对对的结识和把握资源型都市经济的发展提供不少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一、峰峰矿区经济转型的背景、举措与成效 (一)总体背景 峰峰矿区作为河北省最为典型的资源型经济类型之一,几乎“先天”注定了经济构造的单一化、初级化甚至刚性化,随之而来的必将是一系列经济能否得以持续发展的困难和问题。 在矿区,煤炭、建材、冶金、陶瓷等行业产值比重曾经一度高达

4、80%,占据矿区工业构造主导地位。据记录,仅煤炭、建材两项产值就达44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65%。近来,煤炭及炼焦行业产值大概增长4个百分点、建材为3.5个百分点,而陶瓷、机械、电子、轻工、纺织、食品等产业比重急剧下降,资源型经济色彩越加浓厚,能源重化工产业的构造特性越加坚挺,全区9个镇中有7个镇产业构造基本雷同。从而导致了矿区低效化、高耗型经济发展的刚性模式,社会各界力量对资源的开发运用进入掠夺性阶段,最为疯狂的景象是乡镇小煤窑遍地开发,最多时竟达600余家,资源损耗与环境代价“相辅相成、齐头并进”,资本积累和产业转型能力受到严重制约,矿区经济效益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独立核算工业公司每百元实现

5、利税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80%,后续发展能力被大大削弱。 (二)应对方略 在充足调查研究的基本上,峰峰矿区区委、政府适时拟定并实行了“环绕一种中心、营造两个环境、实行三个创新、增进四个转变”的经济构造调节战略。一种中心是“增进资源型经济转型”,两个环境是“增进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内外软硬环境”,三个创新是“思维、机制和科技创新”,四个转变是“地下变地上、短线变长线、官办变民办和低档变高档”。战略的支点则选择为城乡化建设、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和农业产业化经营。 1.“城建带动”。从1997年终1998年初开始,峰峰城建艰难起步,依托最初的5000万元资金,以经营都市理念,通过修建道路土地增值中心地段发售的

6、良性循环方式,至今合计投入7亿多元,完毕了旧城改造、社区建设、中心广场、煤气暖气扩容、主题公园建设、城区景区绿化等多项重大工程,特别是绿化工程,仅元宝山植林就完毕103万株,城区绿地面积6万平方米,人均7平米,森林覆盖率达到了36%,获得了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一方面,带动了全区建筑材料、交通运送、生活服务等有关产业的发展,拉动全区经济增长3个百分点,有近7万人从中获得经济收益;另一方面,通过大刀阔斧的都市建设,增进了整体环境硬条件的改善和社会环保意识的全面增强,还为广大居民提供了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的有效载体。 2.“公退民进”。根据矿区民营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区委、政府提出并实行了“做好四个加

7、减法,贯彻三个一批,协助民企绕过两个坎儿,增进民气走优走强”的新思路。做好四个加减法,即“在思想结识上民营经济成分增长点尊重、减少点偏见,在营造环境上增长点服务、减少点承当,在发展套路上增长点扶助、减少点放任,在组织领导上增长点实招、减少点虚策”;贯彻三个一批,即“在国有集体公司改制中嫁接改造一批、在全区民营公司中择优扶持壮大一批、通过改善环境积极引进一批”;绕过两个坎儿,即“协助民营经济解决土地受让、市场准入特别是低成本融资问题”。在此指引思想和政策措施下,三年多来全区个体工商户已发展到3.3万户,从业人员5.9万人,资产总额4.3亿元,营业收入7.9亿元,民营公司也由局限性200家发展为目

8、前的520余家,从业人员已超过1万名。 3.农业产业化经营。1997年前后,由于驻区大中型公司在改制中大量清退农民工,加之乡镇公司动工局限性、小煤矿关井压产,部分农民收入增长开始减缓。针对一状况,区委、政府实行了“332”工程,即抓好环绕市场需求拉长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市场导向型农业,环绕特色农产品开展增值加工,环绕“三农”促乡镇公司搞开发等三项工作;建好项目筹划、技术扶助、信息服务三个中心;达到增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增进农民增收两个目的。通过短短几年的实际运作,矿区农民开发出速冻野菜、以便配菜、梨枣、寒羊、瘦肉猪等一大批特色农产品。 (三)运营成效 1.农业实现了由老式种植型向种、养、加效益型的

9、转变。养殖方面,以种猪繁育基地建设及各镇商品猪规模养殖基地建设为切入点,以饲料配套体系和防疫服务体系建设为关联点,以雨润集团峰峰生猪屠宰及增值加工和村镇肉类特色加工项目建设为增长点,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为基本特性、覆盖全区农村广大地区的养殖产业链条;种植方面,以万亩鲜果基地建设为其恶如点,以反季瓜果、中药材、油葵等高效作物的引进、示范、推广为关联点,以果蔬及野生食物资源深加工为增长点,形成了“品种引进+示范推广+增值加工”为基本特性的产业化经营链条。 2.工业实现了由资源型向科技、名优、新特型的转变。陶瓷行业,以邯郸电磁厂技能改造为切入点,以驻区各陶瓷生产烧成技术改造工程和彭城乡陶瓷市场

10、建设为关联点,以艺术瓷、仿古瓷、微波炉专用瓷和高档砂锅等瓷种的开发和扩能为增长点,增强与邯郸陶瓷公司的合伙与联合,形成了以电瓷求突破、建筑瓷和白瓷为骨干、艺术瓷创特色的簇型产业链条;建材行业,以粉煤灰运用示范工程为切入点,以推动墙体材料改革、推广煤矸石及粉煤灰烧结砖为关联点,以发展特种水泥、发展新型建材为增长点,增强与太行集团的合伙与联合,形成了老式建材与新型建材共存的互补型产业链条。 3.服务业领域不断扩展。旅游行业,以磁州窑开发性保护工程为切入点,以滏阳河沿岸绿化、水保及小响堂恢复性开发工程为关联点,以石窟雕塑、陶艺制作、采矿工艺、山林生态等旅游产品开发为增长点,形成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11、”的龙型经济形态;信息行业,以广电局信息业务综合工程为切入点,以区政务网合网运营示范工程为关联点,以电子商务系统开发为增长点,建设覆盖全区城乡的宽带网络,一种信息化增进现代化的新经济已现雏形;流通领域,以市场建设为切入点,以扩散区域名优特新高产品为关联点,以温州商贸城、金明家具城、锦玉陶瓷建材市场、梦园家居城等一批市场建设项目的开发建设为增长点,与原有大中型商贸市场相配套,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区域性商贸物流集散中心。二、峰峰模式的理论分析 长期以来,资源依托成为国内资源型都市经济最具普遍意义的基本特性。从峰峰矿区的发展历程来看,其资源主线在众多的资源型都市经济类型当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

12、意义。 (一)资源型都市经济的生成因素 1.经济体制产生的惯性作用。资源型经济带有筹划体制的深刻烙印。峰峰资源型经济重要是缘于全国能源需求和国家投资而建立并演进的,其所有制构造带有明显的公有制偏好,国有公司占据主体,其她所有制经济发展缓慢,市场化限度明显偏低。资源型地区与加工型地区形成的不合理的分工体系,具有强大的历史惯性。 2.投资领域的相对倾斜。建国以来,国家对于峰峰的投资重要集中于能源原材料工业领域,而轻工业和新兴产业所占比重甚低。峰峰矿区在“六五”、“七五”、“八五”时期,采掘业和原材料工业在全区基本建设总投资中的比重分别达到50%、65%和60%。在资金的强力推动下,资源型产业得到迅

13、速发展,成为最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和高度专业化的生产部门,虽然始终试图调节这种偏重的经济构造,但是由于资源型产品比较利益低,资本积累能力弱,难以及时进行设备、工艺改造,更无力投资于新兴产业领域,只能被迫或无奈地沿袭着既有产品构造的经营方式进行简朴再生产。 3.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的侧重。在相称长的一段时期,国内基本工业和加工工业发展不够协调,能源、原材料始终属于短线产品,长期处在供不应求状态。为此,国家提出了“大、中、小一起上”、“有水快流”等能源开发政策,以期加快能源工业的发展。在峰峰矿区,受财政、投资、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的鼓励和影响,各类煤炭、锻造、冶炼、炼焦建材等产业得到迅猛发展,特别是乡镇

14、小煤窑、土法炼焦、小高炉等遍地开花。在这种政策的倾斜支持和强力引导下,虽然临时缓和了能源、原材料的供应紧张局面,资源型区域的经济获得了较快的增长,但也带来了经济要素整体配备劣化,浮现了资源型产业小型化、低效化、产业构造不合理和资源环境破坏等诸多问题。 4.思想观念保守化与思维方式刚性化。思维观念落后是资源型经济转型的重要障碍之一。在老式的产业布局、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作用下,资源型地区形成了依托矿产资源、依托老式产业、依托既有市场的思维惯性。各级地方政府和生产经营者往往把开发项目局限在本地既有资源的眼界内,缺少对市场需求趋势的研究,“资源优势优势产业产品优势”成了一种思维定势。产业开发躺在资

15、源的怀抱中,经济发展单纯拘泥于资源开发领域,资源型经济被固化、定格。这种发展模式不仅使区域贸易条件趋于恶化,更重要的是使产业发展失去了对市场导向的反映能力,对新的、更具有需求弹性的市场机会反映迟钝、无能为力。在多数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着“有煤可依”、“无矿不富”的思维观念,整个发展过程往往是环绕着资源开发及初级加工来逐渐展开的。 (二)资源型都市经济发展的普遍症结 在以上因素作用下,各资源型都市对资源特别是自然资源大多数最后都走入过度开发阶段,随之而来的多种区域经济病便开始显现并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同限度的反作用。 1.经济发展的二元构造与多重约束。在资源型都市经济构造中,现代工业生产与农业经济并存

16、,且在这两个领域之间存在相称大的断层。区域经济由于规模较小,比较封闭,内部市场较为狭窄,受资源、市场、信息、资金、科技、管理水平、软环境等多种因素的约束,经济发展动力局限性,发展比较困难。 2. 资源型都市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在区域内部,由于各地对资源使用能力的不同,致使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产生一定差别,进而使得区域统一经济政策的制定与施行面对不同基本与来自不同基本上的反作用力,政策作用与效果往往难尽人意。 3.经济构造的趋同性较为严重。构造趋同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高档次产业的趋同,这种趋同从一种区域范畴观测,属于有竞争力产品规模的不断提高,从市场需求的角度看是大有发展前景的,如果可以形成“一县一品、一乡一品”,则就可以成为真正的区域特色产业;第二层次是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