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精摘1121(精品)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44644003 上传时间:2023-11-21 格式:DOC 页数:77 大小:1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内科学精摘1121(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中医内科学精摘1121(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中医内科学精摘1121(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中医内科学精摘1121(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中医内科学精摘1121(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内科学精摘1121(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内科学精摘1121(精品)(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内科学摘要中医内科学目录总论一、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性质及范围二、中医内科学发展简史 (一)萌芽阶段(殷周时期) (二)奠基阶段(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 (三)充实阶段(魏晋至金元时期) (四)成形阶段(明清时期)三、中医内科疾病发病学要点 (一)体质因素 (二)病邪因素 (三)情志因素 (四)行为因素 (五)时间因素 (六)地域因素四、中医内科疾病症状学要点 (一)发热 (二)咳嗽 (三)气喘 (四)口渴 (五)腹痛 (六)胸痛 (七)饮食异常 (八)汗出异常 (九)头晕 (十)乏力 (十一)呕吐 (十二)大便异常 (十三)小便异常 (十四)水肿 (十五)神昏 (十六)抽搐 (十七)出血五、

2、中医内科疾病治疗学要点 (一)治疗原则 治病宜早 标本缓急 扶正祛邪 脏腑补泻异法方宜 (二)常用治法 解表法 清热法 攻下法 和解法 温里法 补益法 消导(消散)法 理气法 理血法 固涩法 开窍法 镇痉法第一章 外感病证:感冒、外感发热、湿阻、痢疾、 疟疾第二章 肺病证咳嗽、 哮病、 喘病、肺胀、 肺痈、 肺痨第三章 心脑病证:心悸、 胸痹心痛、 眩晕、 中风病失眠、 痴呆、痫病、癫病、狂病第四章 脾胃肠病证: 胃痛、痞满、 腹痛、 呕吐、 呃逆、 噎膈、 泄泻、 便秘、蛔虫病、钩虫病、 绦虫病第五章 肝胆病证:黄疸、胁痛、胆胀、 鼓胀第六章 肾膀胱病证:水肿、 淋证、 癃闭、 关格、 遗精

3、、阳痿第七章 气血津液病证:、郁痛、血证、汗证、 消渴第、 内伤发热、虚劳、积聚、厥证、 瘿病第八章 经络肢体病证:头痛、痹病、痉病、痿病、颤震、腰痛第九章 癌症:、肺癌、肝癌、胃癌、大肠癌、白血病中医内科学一、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性质及范围中医内科学是以中医理论阐述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特征、辨证论治及预防、康复、调摄规律的一门临床学科。中医内科古称“疾医”、“杂医”、“大方脉”,分为外感病和内伤病两大类。一般说来,外感病主要指伤寒论及温病学所说的伤寒、温病等热性病,它们主要由外感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及疫疠之气所致,其辨证论治是以六经、卫气营血和三焦的生理、病理理论为指导。内伤病主要指金匮要略及

4、后世内科专著所述的脏腑经络病、气血津液病等杂病,它们主要由七情、饮食、劳倦等内伤因素所致,其辨证论治是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生理、病理理论为指导。明代,薛己的内科摘要是首先用“内科”命名的著作明叶天士的外感温热篇首创卫气营血辨证,四、中医内科疾病症状学要点(一)发热发热是他觉或自觉体温升高的一种症状,是内科疾病中常见症状之一,是机体正气与邪气相争,阴阳失调的一种病理反应。急性发热:慢性发热:发热恶寒:寒热往来:身热夜甚: 潮热:高热:低热:五心烦热:(二)咳嗽咳嗽是肺气急促上逆,奔迫于声门发出“咳”样声响,常伴咯痰勺特征的一种症状,慢性咳嗽,昼咳甚:晨咳甚:夜咳甚: 咳声嘶哑:(三)气喘气喘

5、又称喘息、喘逆,是呼吸气息急促,呼吸困难的一种临床症状,可出现于多种内科疾病过程中,其基本病机是各种原因导致肺气上逆、肾气失纳,病变涉及肺、肾和心、肝等脏腑,病理性质有虚、实、寒、热的不同。临床应了解呼吸气息的深浅、病程经过、年龄、体质、伴发症及舌脉特征等。(四)口渴口渴是自觉口干,渴欲饮水的一种自觉症状,为内科常见症状之一,其基本病机是津液不足或津液不能上潮于口所致。(五)腹痛腹痛是以腹部疼痛为痛苦的一种自觉症状,是内科常见症状之一。其基本病机是各种原因导致腹部气血不畅,不通则痛;或腹部脏腑失于气血的温煦濡养,因虚而疼痛。临床时应结合腹痛的部位、疼痛性质、发作缓急、持续时间、伴发症状等进行分

6、析。(六)胸痛胸痛是以胸部疼痛为痛苦的一种自觉症状,为内科心、肺、肝系疾病的常见症状。其基本病机是病邪壅阻心胸血脉,气血不通而疼痛,一般为实证,病邪有寒、热、痰、瘀,但也有本虚标实证。临床时应分析疼痛的性质、牵连部位及伴随的症状等。(七)饮食异常饮食异常是指患者的食欲、食量改变的一种症状,可见于多种内科疾病,其中尤以脾胃疾病更为常见,其基本病机是脾胃的功能紊乱,运化失常。通过了解饮食情况,可以测知胃功能的强弱,判断疾病的轻重及预后。临床除应了解食欲、食量的异常外,还应结合其他症状一道分析。(八)汗出异常汗出异常是指非生理状态下的出汗或无汗,是内科疾病中较常见的症状之一。其基本病机是津液的生成、

7、敷布失常所致。通过分析汗出异常的性质,有助于判断疾病的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和疾病的轻重等。临床时应了解汗量多少、汗的粘稠度、汗出时间、汗出部位及主要兼症等情况。无汗:自汗:盗汗:战汗:汗出不畅:大汗不已:半身汗出:手足心汗(九)头晕头晕是指病人自感头部发昏,周围景物好象在旋转,人有要跌倒的感觉,轻者闭目即止,重者不能站立,若兼眼花目眩者称为眩晕。头晕可见于外感或内伤疾病,其基本病机是风火痰瘀等病邪侵扰清窍或闭阻脑脉、或正虚脑失所养。临床时常结合伴随的症状进行分析。头晕耳鸣:头晕目眩: 头晕头痛: 头晕呕吐:(十)乏力乏力是指疲乏无力,为多种内科疾病的常见症状。其基本病机是气血亏虚或湿困阳气,

8、肢体失于温煦濡养所致。临床时应结合相伴的症状进行分析。乏力气短:乏力身重:乏力头晕:乏力身黄(十一)呕吐呕吐是指胃内容物随胃气上逆经口而出的一种症状,为内科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外感、内伤都可引起,其基本病机是外感或内伤导致胃失和降,胃气上逆,病理性质有虚有实。呕吐也是机体对胃内异物的一种反射性动作,可帮助机体排除胃内的有害物质,但超出正常保护性反应的呕吐会耗损人体的气津,加重病情。临床时应结合呕吐的病程、呕吐物的性质气味、呕吐的声势、伴随症状进行分析。干呕无物:呕吐酸水:呕吐酸腐:呕吐苦水:呕吐清水痰涎:(十二)大便异常大便异常是指大便的便次、性状及颜色等方面异于平常,多为脾胃系统方面的症状,

9、也能反映疾病的寒热、机体气血津液的盛衰。大便异常的基本病机是各种原因导致肠道的传导失常。临床时除应了解大便的便次、性状及颜色气味外,还应结合其伴随症状一并分析。(十三)小便异常小便异常是指小便的次数、量、颜色、气味及解便感觉等方面异于平常的一种症状,其基本病机是肾与膀胱气化失常和津液代谢失常。因此,小便变化不仅是肾与膀胱病变的主要症状,也是观察体内津液盈亏及病情顺逆的指征。(十四)水肿水肿是指体内水湿滞留,泛滥肌肤,引起头面、四肢、腹部,甚至全身浮肿的症状,严重者还可伴胸水、腹水,其基本病机是肺脾肾三脏对水液的代谢失调。临床时应了解浮肿的程度,见面目虚浮,手足发胀,但压无凹陷,称为潜在性水肿;

10、若仅踝肿,按之凹陷易复,为工度浮肿;较重者,浮肿过膝,按之凹陷没指,不易恢复,为度浮肿;更重者全身浮肿,腹大胸满,卧则喘促,为度浮肿。临床时还应了解水肿的发病经过及伴随症状。(十五)神昏神昏即神志昏迷,不省人事的症状,是内科危重病的临床表现。在外感发热、中风、厥脱、水肿、消渴、肺胀等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时都可出现,是疾病危重的重要指征。其基本病机是外感时疫、热毒内攻,内伤阴阳气血逆乱,导致邪气蒙扰神窍,神明失司,或元气败绝,神明散乱。既往神昏多归属于心病,本教材归属于心脑病证,因脑为元神之府,为了便于理解,故心脑并称。临床上按神昏的浅深程度可分四个层次,依次为神识恍惚、神志迷蒙、昏迷、昏愦。(十

11、六)抽搐抽搐是以四肢不自主的抽动,甚则颈项强直,角弓反张为特征的症状,多见于内科的急重疾病过程中,其基本病机是外感或内伤,构成风、火、痰、虚等病理因素,导致筋脉失养而搐搦,因肢体抽动有风邪善行数变之特征,故病机上常简称为生风、动风。临床上要分析起病的缓急,抽搐的力量与幅度,以及伴随的症状等。(十七)出血出血是指血不循经,溢于脉外,外出于肌肤口鼻诸窍的症状,出血原因很多,其病机属实者多由于火热伤络,属虚者多由于气不摄血。临床时应结合出血的部位、颜色及伴随症状等进行分析。第一章 外感病证【主要证候及特征】外感病证的主要证候有邪在肺卫、湿邪困脾、肠道湿热、邪在少阳以及肺热证、胆热证、胃热证、腑实证、

12、膀胱热证等。这些证候的共同特征是具有季节性、发病急、病程短,均不外是由于外邪袭表、外邪入里和外邪留恋引起相应脏腑功能失常所致的证候。但不同外感病证因其病邪性质不同,脏腑受损有异,它们的证候特征也各有区别。【治疗要点】首先是及时有效地祛除外邪。随外邪性质和证候特征不同,而分别采用疏风、散寒、清热、化湿、祛暑、通腑、截疟等治法,注意祛邪务净第一节 感冒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或时行病毒,引起肺卫功能失调,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外感疾病。感冒又有伤风、冒风、伤寒、冒寒、重伤风等名称。感冒有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之分,中医感冒与西医学感冒基本相同,普通感冒相当于西医

13、学的普通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时行感冒相当于西医学的流行性感冒,故西医感冒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辨证要点1辨风寒2辨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3辨常人感冒与虚人感冒治疗原则1解表达邪2宣通肺气感3照顾兼证虚人感冒风寒感冒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方药:荆防败毒散。风热感冒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清热。方药:银翘散。暑湿感冒治法:清暑祛湿解表。方药:新加香薷饮。体虚感冒治法为益气解表,方用参苏饮加减。益气汤益气解表。凡气虚易于感冒者,可常服玉屏风散,增强固表卫外功能,以防感冒。阴虚感冒治法为滋阴解表,方用加减葳蕤汤加减。第二节 外感发热外感发热是指感受六淫之邪或温热疫毒之气,导致营卫失和,脏腑阴阳失调,出现病理

14、性体温升高,伴有恶寒、面赤、烦躁、脉数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外感病证。外感发热,古代常名之为“发热”、“寒热”、“壮热”等。外感发热包含的病种非常广泛,本节着重论述与罹患内科杂病紧密相关的外感发热病。西医学中部分急性感染性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胆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等可参考本节进行辨证论治。若外感发热发展至神昏谵语、抽搐惊厥等营血分病理阶段时,应结合伤寒论温病学中有关内容进行辨证论治。辨证要点热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外感发热的病位、病势、病邪性质等,因此外感发热的辨证要点是辨识热型。卫表证治法:解表退热。方药:荆防败毒散、银翘散。肺热证治法:清热解毒,宣肺化痰。方药:麻杏石甘汤。胃热证

15、治法:清胃解热。方药:白虎汤。腑实证治法:通腑泻热。方药:大承气汤。胆热证治法:清热利胆。方药:大柴胡汤大肠湿热证症状:治法:清利湿热。方药:葛根芩连汤。膀胱湿热证治法:清利膀胱湿热。方药:八正散。第三节 湿阻湿阻是指湿邪阻滞中焦,运化功能减弱,以脘腹满闷,肢体困重,纳食呆滞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外感病。古代又称为“湿证”、“湿病”、“伤湿”。【病因病机】1感受湿邪。2脾虚生湿湿困脾胃方药:藿香正气散。湿热中阻治法:清热化湿。方药:王氏连朴饮。脾虚湿滞症状治法:健脾化湿。方药:香砂六君子汤。第四节 痢疾痢疾是因外感时行疫毒,内伤饮食而致邪蕴肠腑,气血壅滞,传导失司,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赤白脓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具有传染性的外感疾病。痢疾,古代亦称“肠游”、“滞下”等,含有肠腑“闭滞不利”的意思。中医学的痢疾与西医学的痢疾病名相同,部分临床表现一致。包含了西医学中的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以及似痢非痢的疾病,如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结肠直肠恶性肿瘤等,均可参照本节辨证处理。【辨证论治】辨证要点1,辨实痢、虚痢2识寒痢、热痢治疗原则1祛邪导滞2调气和血3,顾护胃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