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教学人员.中级)复习要点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39151882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教学人员.中级)复习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教学人员.中级)复习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教学人员.中级)复习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教学人员.中级)复习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教学人员.中级)复习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教学人员.中级)复习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教学人员.中级)复习要点(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教学人员中级)复习要点(仅供参考)编写说明:在结束了今年的主讲教师培训后,我们依据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说明(教学人员中级)(以下简称“考试说明”)一书中发布的“考试大纲”和对大纲的解读等内容,结合主讲教师培训的情况,编写了2009年教育技术(教学人员中级)考试复习要点(以下简称“复习要点”),帮助大家做好考前的复习工作。大家在复习时,应主要依据“考试说明”和培训教材中的内容。“复习要点”的内容供大家参考,如与考试大纲或“考试说明”有出入,请以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为准。“复习要点”分四个部分:主要概念:按基础知识、教学设计、资源准备

2、、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五个方面,列出了主要概念。技术操作要求:统一列出考纲中要求的技术操作,。教学设计要点:列出考纲中要求的有关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的内容。目 录主要概念2基本知识2教学方案设计2资源准备3教学实施3教学评价3技术操作要求4教学设计要点4主要概念基本知识1. 教育技术的含义(详见考试说明P31)2. 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详见考试说明P32-33)3. 教育技术的主要理论基础是什么?(详见考试说明P34)4. 什么是教学设计?(详见考试说明P36-37) 5. 教学设计包含哪几个基本环节?(详见考试说明P37-40)6. 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详见考试说明P

3、41) 7.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途径和方法有哪些?(详见考试说明P42-43)8. 什么是研究性学习?(详见考试说明P44)9. 研究性学习具有什么特点?(详见考试说明P44-45)10. 研究性学习的设计或实施包含哪几个环节?(详见考试说明P15)11. 研究型学习的主要构成要素是什么?(详见考试说明P116-121)。12. 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作用(详见考试说明P121-123)。13. 什么是教育科学研究?(详见考试说明P45-46)14. 什么是行动研究?(详见考试说明P47)15. 行动研究的一般步骤是什么?(详见考试说明P47-P49)16. 了解信息技术在行动研究中的

4、作用。(详见考试说明P49)教学方案设计1. 教学目标分析的作用(详见考试说明P49-50)2. 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详见考试说明P51-52)3. 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分类(详见考试说明P53-54)4. 学习者特征分析(详见考试说明P56-63)5. 什么是教学策略(详见考试说明P64)资源准备1. 常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类型及格式(详见考试说明P76-78) 2. 多媒体素材收集与处理方法(详见考试说明P83-87)3. 管理教学资源的方法与技巧(详见考试说明P94)4. 在教学中实行有效的资源管理的作用(详见考试说明P93-94)5. 超链接(详见考试说明P95)6. 网页构成要素(详见考试说

5、明P95)7. 网页课件教学作用及使用条件(详见考试说明P96-97)8. 主题资源教学功能(详见考试说明P98)9. 常用网页制作工具、网页课件结构(详见考试说明P98-P99)教学实施1、 常用信息化教学环境的主要形式有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及语音教室等(详见考试说明P103-104)。2、 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等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功能及适用范围(详见考试说明P104-107)3、 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等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组织、调控与管理的方法(详见考试说明P107-108)4、 三种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小组合作学习、个别化学习)各自的特点(详见考试说明P108-112)5、 信息化交

6、流工具主要有“电子邮件、博客、BBS、MSN、QQ”等(详见考试说明第113-115)。6、 信息化交流工具的基本功能、特点和使用(详见考试说明第113-115)。教学评价1.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评价理念。(详见考试说明P123-125)2. 了解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的作用及特点。(详见考试说明P127-128)3. 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区别联系。(详见考试说明P128-129)4. 常用评价方法的作用及适用范围。(详见考试说明P129-P130)5. 研究性学习评价的特点及评价设计。(详见考试说明P137-P138)技术操作要求1. 能够运用模板、样式、修订和批注、目录和索

7、引等优化电子教案,处理电子教案。(详见考试说明P70-72)2. 会使用知识可视化工具(FreeMind)(详见考试说明P73-75)3. 资源搜索:使用多个关键词组合、按类别搜索、高级搜索选项(详见考试说明P78-80)4. 不同类型的资源获取:屏幕抓取、网上下载、保存等(详见考试说明P80-P82)5. 素材加工和处理:windows自带的画图、录音机等(详见考试说明P88)6. FrontPage :建立站点、新建网页、设置页面属性、插入表插入文本内容、插入图片、插入水平线、插入视音频、建立超链接。(详见考试说明P99-101)7. 基本会使用“电子邮件、博客、BBS、MSN、QQ”等交

8、流工具。8. 能够根据需要利用电子表格工具对评价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运用EXCEL公式求和、求平均值运算,对学生成绩排序、求最大最小值,对数据分类汇总,实现分类求和、求平均值等要求。(详见考试说明P138-P139)9. 能综合运用文本、表格、统计图表等方式呈现分析结果。(详见考试说明P139)教学设计要点1、分析教学目标(详见考试说明P55-56)提示:(1)教学目标表述要注意的问题:A行为主体必须是学习者;B须用教学活动的结果而不能用教学活动的过程或手段来描述;C行为动词尽可能是具体的,动词所对应的行为或动作是可观察的;D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重视学科特点。(2)关于布卢姆认知领域教学目标

9、六个层次可能出现的题型是匹配题型或选择题型。参见样卷第3题。(3)关于教学目标的“描述”,可能出现的题型是改错题型或选择题型。参见样卷第2题。应对此类题,关键要熟知教学目标的表述规则:(见考试说明第5556页)2、分析学习者特征(详见考试说明P57-59)提示:(1)关于“学习者特征的分析”。考场环境下,没有预知的学习者,分析其特征并不现实。所以,此类命题应更多地是相关概念的理解,或者是对不同学段学习者心理分析,多为选择题、匹配题。参见样卷第4题。(2)关于学习者特征的分析,教材与考纲的表述角度有所不同,且教材表述也相对简略。建议备考以考纲为主。3、选择教学策略(详见考试说明P65-70)提示

10、:(1)考纲中对这一部分的要求是:了解教学策略的概念;评价给定教学环境下的教学策略应用的有效性;根据给定的教学前期分析结果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2)“了解”二字意味着知道三种教学策略即可。(3)“评价”则表明在检测“应用教学策略的有效性”方面可能出主观分析题。也就是判断是否有效,然后阐明理由。应答此类题,关键要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者”的几个因素。(4)“根据” 给定的教学前期分析结果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显然是“应用与设计”方面的检测,考试题型可能是选择题、匹配题、应用设计题。参见样卷中第6小题,即是选择题;第5小题,“设计导入阶段的教学活动”,显然是“应用设计题”。4、根据教学需要,

11、选择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小组合作学习、个别化学习)。5、根据教学需要选择适当的交流工具与学生、教师和他人进行交流。6、根据一定的背景材料,设计一个研究性学习方案。提示:在设计研究性方案时,要突出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环节或者主要构成要素,并注意区别授导型教学中的学生活动。7、按照MiniQuest模板,填入空缺的某一两个要素的设计。8、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形成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等的评价方案。(详见考试说明P131-132)提示:在教学评价中,关键是通盘考虑,综合运用各种评价工具,以形成评价方案。可以考虑时间线评价方法及教育技术中级培训模块5作业中对主题单元各学习要素

12、拟采用不同评价方法的评价设计。掌握常用评价工具的设计方法应以评价量规设计、档案袋设计、观察记录表设计为重点。9、设计评价量规。(详见考试说明P132)提示:设计评价量规应知晓量规的设计要素及设计流程,能根据评价对象及样例范式确定评价的指标和权重,并在评价指标的各等级上确定分值,在质性上作出详尽而准确的描述。可以参见模拟考盘“故事会口头表达评价量规设计”试题的要求在考试说明、模拟考卷和培训教材中,关于评价量规的某些术语使用不太一致,例如,“评价指标”,有的称为“评价项目”,有的称为“评价要素”、“结构分量”,复习考试时注应意所用术语的实际含义。10、设计电子档案袋。(详见考试说明P133)提示:

13、档案袋可以分为过程型、成果型、评价型等不同类型,无论哪种类型档案袋,都可以包含多种数字化形式的材料,如学习者的基本信息、学习任务描述与学习计划安排、收集的文档内容及理由、评价和反思文档等。电子学习档案袋设计不仅要求设计出文件夹结构,并能对其功能作出说明。可以参见模拟考盘“电子学习档案袋设计”试题的要求。11、设计调查问卷。(详见考试说明P133-134)12、设计访谈记录表。(详见考试说明P134)13、设计观察记录表。(详见考试说明P134-135)提示:观察记录表设计。需注意观察的内容、范围、仪器,设计记录表时要简明、科学、结构化,易于操作。可以参见模拟考盘“口算情况记录表”试题的要求。全

14、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教学人员 中级) 基本知识 复习要点标签: 教学人员 教育技术 中级 2011-10-21 21:261.教育技术的含义?(1)教育技术是指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2)教育技术的应用提倡以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和理论为指导,重视运用现代学习理路、教学理论、传播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来指导教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优化教学过程。(3)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紧密相关,在学校中常见的有音像媒体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4)教育技术以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为研究对

15、象,并以优化教与学过程和资源为目标。既要重视优化“教”,也要重视优化“学”,既要重视“教学资源”也要重视“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开发。(5)教育技术要应用系统科学方法对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的优化。2.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1)教育技术一直发挥着丰富学习资源、改善教学环境、促进学习方式变革、提高学生学习生活质量的作用。(2)有助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时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要求:教育信息化具有教材多样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任务合作化、环境虚拟化、管理自动化等特点;是促进教学变革的催化剂。)(3)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教师专业素质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组成。)(4)有助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3. 教育技术的主要理论基础是什么?(1)教学理论:教学时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双向交互活动过程。教学理论是阐明教学的基本原理、规律与方法的理论体系。常见的有: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有意义学习理论和九段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