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计划范文)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39086750 上传时间:2023-03-2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作计划范文)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工作计划范文)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工作计划范文)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工作计划范文)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工作计划范文)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作计划范文)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作计划范文)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篇一: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及规格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点面向基层的,能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硬件设计开发和应用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在政治思想道德方面,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求实、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在业务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是:1较扎实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计算机应用软、硬件设计、开发和应用等必须的基本技能。2了解本专业范围内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

2、获取知识的能力和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技术资料。在身体素质方面,身体健康,能精力充沛地工作。二、设置及教学管理(一)教学计划中设必修课、选修课、集中实践环节。其中统设必修课程由中央电大统一开设。统服、省开课程由省电大负责。 自开课程由各市级电大负责。选修课程由学生自选,选够学分即可。(二)有实验和大作业的课程,办学单位必须按要求组织完成。凡没做实验或实验不及格者,不能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中央电大将对实验(含大作业)及平时作业进行必要的抽查,以确保教学质量。(三)集中实践环节由省电大根据中央电大的教学大纲(要求)具体组织实施。毕业设计重点培养学

3、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选题要尽量选择与现实任务相联系的题目。 中央电大对毕业设计答辩情况和毕业设计说明书进行抽查。集中实践环节不得免修。(四)省电大负责组织教学,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用现代开放教育中提供的文字、音像、电视直播课、 CAI课件、计算机网络、电子邮件、电话打疑等各种学习媒体和手段自主学习。三、修业年限与毕业实行学分制,学生注册后8 年内取得的学分均为有效。省电大按三年业余学习安排教学计划。本专业最低毕业学分为 71 学分。学生通过学习取得规定的最低毕业学分,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即准予毕业,并颁发国家承认的高等教育本科学历毕业证书。四、教学计划进程表(附

4、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应用软件开发方向)(开放本科)教学计划进程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络方向)(开放本科)教学计划进程表。篇二: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大学专科文化基础知识,既具有较深的专业知识,又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创新适应能力,面向计算机管理、应用第一线、能在工、商、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方面的营销,操作,管理。维修,网络应用,电脑广告设计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计算机技术人才。二、专业知识能力基本要求(一)知识要求通过理论教学,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知识:1、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统计、大学

5、英语、应用文写作、哲学和邓小平理论等文化基础知识。2、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电工与电子技术、模拟与数字电路、计算机操作应用基础和程序设计语言等专业基础知识。3、掌握计算机原理、组成、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等专业理论知识。4、掌握计算机及网络操作、安装、调试、维护等专业知识。5、掌握多媒体技术及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操作知识。6、掌握一般办公自动化软件及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知识。7、掌握营销和会计方面的一般知识。8、掌握电脑广告设计方面的一般知识。9、掌握计算机硬件方面的故障检测与维修的有关知识。(二)能力要求通过实验,技能训练和实习基地预岗实习,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能力:1、较高的英汉字录入速度, 较熟练的

6、WPS、WORD、E_CEL、POWERPOINT、OUTLOOK等办公自动软件应用能力, DOS、 WINDOWS等软件的操作能力。2、计算机及局域网络的安装,调试管理维护的能力。3、常用管理软件如电会软件操作的能力。4、计算机软件的开发,设计编程和维护能力。5、一般办公自动化设备的维护和使用能力。6、多媒体软件和Internet 网络的应用能力。7、计算机硬件方面的故障检测与维修能力。8、计算机、计算机外设备及配件的营销能力。9、阅读和翻译本专业英语科技资料的能力。10、社交、公关、语言文字表达、技术交流能力。三、招生对象与学制本专业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三年。四、课程设置根据本专业职业岗位

7、知识与能力的要求,设置以下主干课程: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电子与电子技术、模似与数字数学、大学英语、电子与电子技术、模拟与数字电路、计算机应用基础、 C语言程序设计、微机原理与汇编、 WINDOWS 系统, Fo_pre程序设计,计算机组装与维修, Internet 网络技术与应用。五、教学进程计划及时间分配。教学进程详见附表。本专业设计必修课26 门,总学时 _学时,其中理论教学 _学时,占 77.6%,实验课 502 学时,占 22.4%。实习学时为 600 学时,(每周按 30 学时计算,共 20 周),理论、实践教学比: 51:49。六、成绩考核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考核,是检查教学效果,督促

8、学生复习,评定学生成就的重要一环。理论教学的成绩考核分考试和考查两种方法。考试成绩按 100 分制,考查课程实行等级制: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实践教学的考核,根据技能训练的科目和实习科目,制定出具体的考核标准,按考核评定学生的技能训练和实习的成绩。同时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有关职能部门和行业的技能等级考核,并取得中高级等级证书。七、毕业考核毕业实习结束后,根据社会实际需要,选择若干课题,在专业教师或设计人员、管理人员的指导下, 进行毕业设计或撰写毕业论文, 并由答辩委员会(小组)进行毕业设计答辩或毕业论文答辩考核。篇三: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一、培养对象及学制本专业招生对象为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

9、者,学制3 年。二、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掌握必需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具有扎实的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在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计算机系统管理、维护和应用操作人员。(二)业务范围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计算机产业(公司 )、制造业 (企业 )和国家机关等企事业单位的计算机房、计算机室及办公计算机岗位,主要从事计算机设备、计算机网络的管理与维护,从事计算机的操作、计算机产品销售及售前、售后服务等工作。三、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一)知识结构与要求1.掌握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2.掌握电工基础、电子线

10、路的基础知识。3.掌握计算机原理、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4.掌握 OFFICE的基础知识。5.掌握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的基础知识。(二)能力结构与要求1.具有熟练使用常用办公自动化软件的能力;2.能够熟练地使用与维护计算机及常用外部设备;3.能够熟练快速地进行文字的录入工作;4.能够较为熟练地进行图形图像处理;5.初步具备使用 FRONTPAGE开发网页的能力;6.能够使用 QBASIC语言进行简单的编程工作;7.能进行简单的动画设计与制作。四、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一)基础平台1、德育模块( 1)职业生活与政治经济(36 学时,第一学期开设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 旨在对学

11、生进行经济和政治常识教育。使学生了解经济、政治学中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常见的社会经济、政治现象,增强学生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能力。( 2)职业生活与哲学(36 学时,第二学期开设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 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的社会实践、人生实践和职业实践密切相关的哲学基本常识;初步具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最常见的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3)法律基础知识 (36 学时,第三学期开设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 通过对学生进行法律基础知识教育,使

12、学生了解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中与学生关系密切的有关法律基本常识,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增强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 4)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36 学时,第四学期开设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 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使学生了解职业、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个性、职业选择、职业理想的基本常识与要求;掌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和责任意识,使学生具有较高的符合时代要求的职业素养。( 5)心理健康(18 学时,第一学期开设 )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学会合作与竞争,培养职业兴趣,提高应对挫折、求职就业、适应社会的能力。正确认识自我,学会有效学习,确立符合自身发展的积极生活目标,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