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心理学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36644969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教育心理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大学教育心理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大学教育心理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大学教育心理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大学教育心理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教育心理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教育心理学(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心理学概述:1.人的心理现象一般可分为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情绪过程、意志活动),个性心理(性格、气质、能力)两方面。2.冯特,心理学之父。莱比锡3.心理学流派:构造心理学:最早的流派,以意识结构为研究对象。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华生,把心理看做一个黑箱只要对受刺激影响的反应行为作出观察就可以;后期代表人物斯金纳,被称为新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又称完形心理学3.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在于对心理和行为作出科学的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并借此服务与社会,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4.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二. 大学生的心理发展1.发展是个体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

2、具有顺序性的系统变化。心理发展不但包括新的心理与行为的特点和能力的出现,已有心理与行为机能的增强,还包括已有特点与能力的衰退或消失。心理发展的内容主要包括认知过程发展与社会性发展。2.认知发展学派,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的实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构成发展的基本过程是同化、顺应和平衡。3.人生发展历程分为五个时期:胎儿期,婴儿期、儿童期(两三岁到十一二岁)、青少年期、成年期4.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前运算阶段2-6、具体运算阶段6-11、形式运算阶段115.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情景亚理论、经验亚理论、成分亚理论6.佩里大学生认知发

3、展三阶段:二元论阶段,相对性阶段,约定性阶段7.青少年友谊关系的六大发展功能:陪伴、放松、工具性支持、自我意象的支持、社会比较、亲密三.大学生的心理差异与教育1.气质是指人的脾气、秉性或性情。气质具有天赋型,没有好坏之分。而性格是后天在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是个体最核心的人格构成,受个体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所以性格有好坏之分,体现了一定的社会性与道德性。四种气质类型:胆汁质(精力旺盛,好挑衅,但兴奋性高,不均衡),多血质(容易适应环境,但注意力容易转移,属于敏捷好动的类型),粘液质(缄默而沉静,恪守规则,固执冷淡,因循守旧),抑郁质(内心体验强烈)。2.大学生的气质教育:教育学生认

4、识和控制自己的气质;根据不同的气质类型,因势利导,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根据其值进行职业指导;根据临床研究,两种不平衡类型往往是精神疾病的主要发生着。3.大学生的性格差异:外倾性性格明显多于内倾型性格;独立性多于顺从型;在各种社会价值类型中,经济性对大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再双向性格因素中,中间型大学生占绝大多数4.能力是指个体顺利完成某项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大学生应该具有以下能力:自学能力,表达能力,操作能力,适应能力,创造能力。5.斯滕伯格智力三元论:情景亚理论,经验亚理论,成分亚理论6.美国推孟首次引进智商概念,威克斯勒提出利差智商,采用年龄组的平均分和标准差来确定智商。7.能力的差异与教育

5、:1)大学生的能力差异能力的类型差异:模仿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划分;认知能力、操作能力、社交能力的划分;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的划分能力的水平差异:大学生智力水平的学科差异;大学生智力水平的性格差异2)大学生的能力差异的教育意义:针对大学生的能力类型差异,全面培养大学生的能力;在教学方法上要因人施教(掌握学习,个别知识教学,个人化教学系统,计算机辅助教学)8.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综合9.学习风格的构成要素:认知,情感和意动。知觉风格分为:场独立型,场依存型。学习风格的情感意动要素:内控性和外控性,正常焦虑和过敏性焦虑,高坚持性与低坚持性。四.高等学校

6、教师心理1.教师的社会心理角色定位:知识的传播者和指导者,教学的组织管理者,学生的榜样和价值导向者,家长的代理人,心理调节或心理治疗者,科学研究人员。2.教师角色的形成三阶段:认知、认同、信念阶段3.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结构要素: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师的一般教学能力,教师的人格素质特征。4.专家型教师具有的特征:具有丰富而有效的专门知识,能够高效率的解决教学领域内的问题,创造性的洞察力。五.大学生心理概述1.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中获得经验,并由经验因其行为的较持久的适应性变化。狭义的学习是指人类的学习,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思维活动而积累经验,进而产生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相对持

7、久变化的过程。2.冯忠良把学习分为三种类型: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3.布鲁姆对教育目标的分类:认知领域(知 道,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情感领域(接受、反应、价值判断、组织、性格化)和动作领域(知觉、定向、机械动作、复杂的外限反应)的分类。4.奥苏泊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关系,把学习氛围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符合文字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着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和非人为性的联系。5.大学生学习的特点:方式多样性,过程阶段性,内容特殊性,组织主体性6.学习理论连结理论:刺激反应

8、,强调外部原因。代表人物桑代克,基本观点(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一定的连接,学习是通过不断的尝试错误而实现的,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形成或建立起来的: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7.观察学习四个子过程的基本成分:注意,保持,再造,动机过程。8.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学习是主动的认知过程,促进学科基本结构学习,发现学习是最佳学习方式。9.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符号、文字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和非人为性的联系。10.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外一种学习的影响。根据性质分类:正迁移,负迁移根据层次分类:横向、纵向根据顺序分类:顺向、逆向根据内容分类:特殊、普遍迁

9、移理论:1)形式训练说是对迁移现象进行的最早最系统的研究2)概括化理论又称经验类话说,由贾德提出,经典实验是水下击靶实验。3)学习定势说又叫学习心向,指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时的心理准备状态。六.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其激发1.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2.耶尔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容易的任务,学习效率随着动机作用的增强而提高;增加任务的难度,动机强度越大,学习效率越低。3.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多样性,发展性,间接性,社会性,职业性。4.成就动机是人们在完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这一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默里所提出的成就需要

10、,为了测量人格与需要,曾特别制定了主题统觉测验。5.阿特金森认为,广义的动机分为:追求成功的动机,表现为趋向目标的行为;二是避免失败的动机,表现为想方设法逃脱成就活动,避免预料到的失败结果。三种因素决定:动机,期望,诱因6.韦纳成就动机归因理论,众多原因按其特性划分为:原因源,稳定源,可控性维度。7.对未来成功和失败的期望主要取决与一个人对先前成败结果归隐的稳定性,原因的稳定性归因会影响成败期望的继续,这就是期望原理。8.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七. 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与教学1.现代认知心理学一般依据知识的不同表征方式和作用,将只是划分为陈述性知识(

11、描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操作性知识,怎样做),策略性知识(如何学习如何思维)2.知识表征:信息在人脑中的储存和呈现方式,它是个体知识学习的关键陈述性知识表征:命题和命题网络程序性知识表征:产生式,产生式系统3.元认知:对认知的认知,个体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也就是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认识和控制。4.奥苏贝尔提出三类有意义学习的机制: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将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氛围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八.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与教学1.程序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的区别:定义不同;测量方式不同;表征形式不同;意识控制角度不同;习得与遗忘速度不同

12、二者的联系:陈述性知识的获得往往是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寄出;程序性知识的获得也为获得新的陈述性知识提供了可靠保障;二者虽属不同性质的两种知识,但在学习和用于解决问题期间是以多种方式相互作用的。2.程序性知识常用教学策略:变式练习,变式是促进概括化的最有效的方法,所谓变式实质改变非本质属性以保持本质属性的概念正例的变化。3.常用的策略性知识:认知策略(精加工,组织,重复),元认知策略(计划,监控,调节);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学业求助)。九.问题解决与创造性培训1.问题的三个成分:给定,目标,障碍2.问题解决活动包括两类思维搜索策略:算法式,启发式3.创造性的判断标准:新颖性,适用性4.问题解决的

13、影响因素:心理定势:由先前的活动形成的影响当前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功能固着:人们习惯了一种事物的某种或者某些固定的功能时,就很难发现该事物的其它功能的心理特点。5.有效问题解决者的特征:在擅长的领域表现突出;以较大的单元加工信息;能迅速处理有意义的信息;能在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中保持大量信息;能以深层方式表征问题;愿意花费时间分析问题;能很好的监视自己的操作。6.培养大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实施学习策略的教学,帮助学生养成分析问题和策略性思维的习惯;发展元认知;增强自我监控学习;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全面掌握;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内在动因;问题的难度要适当

14、;帮助学生正确的表征问题。7.奥斯本提出头脑风暴法,是一种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十.德育心理及大学生品德修养1.品德又称道德品质或德行,是一定社会或一定时代的道德原则、规范在个人身上的体现和凝结,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一系列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征和倾向。2.品德与道德的联系:个人品德是社会道德的组成部分,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具体表现;品德是在后天的教育、榜样示范、社会舆论等形式的影响和感染下,通过个体和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个人品德在受到社会道德风气影响的同时对社会风气也能产生一定的反作用。区别:研究范畴不同,影响因素的不同,性质不同。3.品德的心理结构:道德认识,

15、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4.皮亚杰把儿童的品德发展划分为: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公证阶段。5.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品的发展具有固定顺序的三中水平和六个阶段,六阶段分为三种道德水平:迁徙素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6.班杜拉的品的发展理论,提出有关认知活动与社会影响促进学习方式改善的证据。考察方法:实验法十一.大学生人际交往与调试1.群体是人们按照某些相同的心理和社会原因,以特定方式组织起来,共同活动且相互制约的共同体。2.群体具有以下特征:群体必须是一群人;具有一定的组织结构;有一定的目标;有共同的行为规范和心理倾向。3.按照成员相互作用的目的和性质,可以把群体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4.大学生班集体:强制性、同一性、独立性、开放性5.群体心理对大学生行为的影响:社会助长作用与致弱作用;从众行为6.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团结友爱平等互助;理想色彩浓厚;人格因素起主导作用。7.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的因素:时空接近性、态度相似性、需要与性格的互补、个性品质、外表。8.大学生认知的偏差:晕轮效应、刻板印象、角色固着、自我认识十二.大学生的心理教育1.大学生一般心理问题有以下方面: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知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定;性适应不良;紧张和压抑2.心理咨询是指咨询这就来访者发展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