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德育教育工作会议领导讲话稿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33139674 上传时间:2022-09-2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0.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市德育教育工作会议领导讲话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全市德育教育工作会议领导讲话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全市德育教育工作会议领导讲话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全市德育教育工作会议领导讲话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全市德育教育工作会议领导讲话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市德育教育工作会议领导讲话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市德育教育工作会议领导讲话稿(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年全市德育教育工作会议领导讲话稿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一年一度的德育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是根据年度工作安排,经局党委会研究决定召开的,主要任务是回顾交流一学年来的德育工作,总结成绩、积累经验,分析问题、研究措施,推动我市中小学德育工作进一步深化提高。一天来,我们分层面、有侧重地组织了观摩活动,时间虽然较短,但每到一处都不同程度地分享了工作成果。刚才,几个单位分别作了交流发言,各有特色,各有亮点。这次会议安排的观摩也好,交流也罢,说到底,还是为大家创造一个相互之间取长补短的契机。保华局长从“明确课程思想,加强课程建设,构筑课程文化和改善师生关系,提高生活质量,提升生命质量”两个方面,

2、阐述了更新课程观念,强化课程意识,建设课程文化的思想,从而达到让课程展现课程魅力,提升育人品位,让课程绽放生命活力,提升师生的生命质量的目的,这些内容,我完全赞同,会后,大家要认真领会,深入贯彻,抓好落实。我们今天召开的是德育工作会议。要使学校德育教育工作行之有效,除正面教育、积极灌输外,还必须高度重视学校文化建设。因为,优秀的学校文化本身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可以陶冶师生的情操,规范师生的行为,统一师生的认识,凝聚师生的信念,形成历久弥新的精神力量。鉴于此,想借此机会,就我们学校校长如何抓好学校文化建设问题,与大家探讨,向大家请教。一、准确把握学校文化的内涵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

3、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有时特指社会精神财富,亦称社会精神文化。人们往往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来予以理解,得出不同的结论。据统计,目前国内外关于“文化”的定义有200多种。学校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学校全体成员逐步创造和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学校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心理趋向以及规章制度、校风校貌、学校精神和学校形象等,是由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践行文化四个层面所构成的完整的文化体系。物质文化:指学校建筑、设备设施、绿化美化等学校硬件以及表现学校精神文化的雕塑、标语、校刊校报、橱窗、板报等。一所学校,其优美的校园、整洁的环境、典雅的建筑物、恰到

4、好处的宣传栏、精美的雕塑、繁茂清馨的花草树木、规范整洁的教室、美观整齐的实验室和实习场所、富有朝气和生活气息的宿舍园区,富有特点的校园广播等,都体现着它特有的人文风格;校园内人员整洁的仪容仪表、谦和得体的言谈举止、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及特有的待人接物的习惯等,则反映出人员的精神面貌。这些有形的可感受到的东西都折射着校园群体小社会的文化底蕴,是精神文化的物化形式,可反映出其特有的文化内涵。精神文化:指办学宗旨、培养目标、校风校貌等,是学校群体的世界观、价值观、人伦观的总体表现。制度文化:包括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法律法规、学校管理体制及其规章制度、组织机构及其运行机制、特定的行为规范等。一所学校,其群体

5、的组织结构、典章制度,群体的文化理论素养、专业技术水准和学术水平,群体的价值观念、群体成员对群体的认同感、归属感、义务感、责任感,等等,则都会形成学校文化无形的形式,这些无形的客观存在综合而形成校园意识的整体,表现为士气、风气、氛围、传统,它影响着和同化着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体,这是其教育引导力的体现。学校制度文化从根本上决定着学校的正常运行和创新发展,是学校一切文化活动的准则。践行文化:指学校在创造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实践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文化行为。包括管理机制的运行、课程实施与建设、资源开发与整合、学术研讨、教育教学活动、校园生活等。学校文化是置身于现代社会文化大背景中的一种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亚

6、文化。除具有多样性、发展性、传承性等社会文化的一般属性外,还具有先进性、规定性、教化性、辐射性等特性。先进性:学校文化的主体及客体决定了其先进性。学校主体一般具备文化水平高、知识丰富、精神境界高、思想敏锐、品德高尚的特点,因此对许多问题总能有理性的把握,并能够继承和发扬古今中外文化的精华。规定性:学校文化是在一定时代和社会背景下形成的亚文化形态,受经济发展水平、政治需要、法律法规和文化背景的限制。教化性:学校是传播文化的阵地,是知识密集、人才集中的教育场所。其根本任务是育人,是提高师生员工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辐射性:学校文化融合了学校管理目标和成员的价值取向,融合了课程教学、管理制度等

7、文化特点,从而形成特定的教风、学风、校风,对全校成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且通过全校成员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要分清“学校文化”与“校园文化”。“学校文化”与“校园文化”有区别,后者是以校园为主要空间范围,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内部的环境和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群体文化;前者是指学校在自己的历史发展中,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所有教职工和学生创造积淀并共同遵循的办学思想、价值观念、学校作风与传统、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的总和以及体现上述内容的各项物质载体和行为方式,其内涵更丰富,外延更宽广,更体现了现代社会中教育的开放性,更有利于从宏观的视野中来审视学校。二、充分认识学校文化的作用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内部

8、的、全体成员认可并共同遵守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和思想作风的总和,有着强大的导向作用、约束作用、凝聚作用、育人作用和传承作用。导向作用:是由学校文化的先进性和规定性共同作用决定的。学校文化特别是作为其核心的办学宗旨和价值取向确立后,能够增强学校师生员工的目标意识,引领其思想和行为朝着明确的高尚的方向发展。约束作用:作为学校主体的师生员工,既是学校文化的创造者,同时又要受到既成文化的约束。表现为政治需要、法律法规、校规校纪对师生员工有硬性约束作用,办学理想、育人目标、价值取向对师生员工有软性约束作用。凝聚作用:师生员工作为独立的个体存在,不论性格、情感,还是人生理想、价值追求,都呈现出多元特点。学校

9、文化中共同的价值取向和群体意识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能使师生员工自觉调整个体观念和价值追求,逐渐融入健康向上的学校集体,进而发展成为具有鲜明学校文化特征和气质的社会人。育人作用:学校文化的根本作用是育人。首先,学校的物质文化能够娱悦师生员工的身心;其次,学校的精神文化能够培育师生员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再次,学校的践行文化能够促进师生员工进一步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传承作用:主要表现在精神文化方面。精神文化具有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学校精神文化本身就是代代师生员工不断发扬、继承和创造的结果。作为历久弥新的精神力量,学校精神文化对社会方方面面具有强烈的影响,成为推动社会文化进步的强劲动力之一。学校文

10、化一旦形成,对学校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学校精神文化一旦铸就,便会对学校的发展产生持续而长久的影响。在当今时代,学校文化越来越成为一所学校凝聚力和创新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越来越成为一所学校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德育是学校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德育活动方式必然体现教师们一定的价值追求和相应的生存方式,如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而很多情况下,德育的文化价值呈现为一种无意识的散漫化状态,教师们只是忙于日常工作,对于我们德育的价值追求和文化愿景茫然无知,对于我们德育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生态也浑然不知。如果我们的德育工作处于这样的文化状态下,将是十分盲目的和危险的。从对学

11、生德育教育角度讲,学校文化与对学生德育教育存在着一种密切的辩证关系。一所学校的文化对学生的教育影响是毋庸置疑的,而且是深刻的具内化力的影响。它把德育教育思想、理念、教育意变成一种精神化的形式溶于文化氛围中,出神入化地对学生进行教育,这是一种高超的德育教育艺术。其高超之处就在于一切尽在不言中,是一种不留痕迹的教育方式。值得一提的是,学校文化的德育教育功能决不是盲目的在发挥作用,而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应当形散神不散,必须在整体上予以把握。德育本身是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教育在意识塑造、精神培养中发挥着意识更为明确的主动的作用。德育教育主要发挥着传递道德文化、政治文化的

12、作用,它不但传递知识形态的文化,还传递规范形态的文化,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它不但传递浅层的规范文化,如道德规范、纪律规范、法律规范,还传递深层的规范文化,如价值观等;它不但传递各种理性形态的文化,还传递各种非理性的文化,如情感、态度、信仰等;它不但传递意识层面的文化,还传递潜意识层面的文化,如文化心态、社会风尚等。德育教育在构建文化的整体效应中发挥着重要功能。三、明确校长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角色定位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人物是校长。校长的理想、价值观、行为准则等都会渗透到学校管理的各方面,所以校长不仅要有自己的办学思想、办学个性,要有创造力,还要善于在教育实践中把学校文化逐步积淀下来,成为一

13、种教育的影响力,一种孕育着巨大潜能的教育资源。因此,校长在学校文化建设中作用是举足轻重、无可替代的,校长必须认清自己的职责,定准自己的位置,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以满足社会和学校的期待。(一)校长要做学校物质文化的设计者学校的物质文化主要指学校的环境文化,它一般包括校舍建筑、场地设备、室内外布置、花草树木等等。学校的物质文化对进入其中的师生具有导向、约束、凝聚、同化等方面的功能,校长必须当好学校物质文化的设计者,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教育环境,激励教师、教导学生,从中折射出学校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内涵。一是校长在学校环境的设计和建设中,要植入浓郁的文化元素。物质文化的目的是环境育人,

14、校长在设计和建设学校环境中,要突出科学精神,体现艺术品位和人文关怀,力争达到“桃李不言自成蹊”的境界,从而营造愉悦向上的育人环境。二是校长要优化学校环境。良好的物质文化一般通过学校环境、学校文化设施和学校标志等物质形式来体现的。学校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师生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情绪。因此,通过科学人文的设计,使学校的一草一木,一墙一壁都能传情达意,为师生员工提供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三是校长要认真设计、精心规划学校的文化设施。文化设施是学校物质文化的重要结构层面,是学校教育、科研和生活的载体,一般包括图书馆、校园网络、人文景观等。校长在设计这些文化设施时,仅要突出教育的特点,而且要体现本校的特色,使之彰

15、显学校的文化内涵和个性特征。(二)校长要做学校制度文化的实施者学校的制度文化是国家政策法规及社会道德在学校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体现的学校管理风格,是全体成员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校长应是学校制度文化的实施者。一是要以科学管理为前提。没有规距不成方圆,科学制度保障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而科学管理,既能保证师生员工个人活动的合理开展,同时又会维护师生员工共同的利益。它虽具有强制性,但同时又具有公平性。它能使学校迅速、有序、高效地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使团队具有权威性和有效性。如果没有科学管理为基础,在师生员工还没能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时,一味追求宽松和人本,这就如同不打地基直接建了高楼,其结果不言而喻

16、。科学管理是校长实施制度文化的初级阶段,也是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基础。二是要刚柔相济,促进“人”的发展。人是管理的起点,也是管理的终点。科学管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追求秩序和效益,但这不是管理的最终目的,管理的最高目的应是实现人的发展。科学管理可以规范师生员工的作为,保证学校工作的有序和有效,但这毕竟约束人,具有强制性,也存在过于忽视人本身的感受等弊端。因此,校长在第二阶段实施学校的制度文化时,应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和科学管理手段的结合,使刚性制度闪耀人文的光辉,建立以发展人的主体性,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提升人的生命价值为根本目的,以科学管理手段为途径的制度文化体系。三是要发扬光大,坚持创新。学校制度文化的建设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成熟优质的学校制度文化应该是既有刚性又有弹性的。作为校长,一方面要坚定不移、毫不含糊地坚持那些通过实践证明是正确而符合校情的思想原则、精神追求,保持刚性制度的持恒性和不可更改性;另一方面,必须发挥弹性制度的作用,使学校具有足够的应变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