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第一单元《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教学设计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33042022 上传时间:2023-08-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第一单元《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第一单元《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第一单元《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第一单元《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第一单元《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教学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第一单元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及其作用”等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根据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中进一步探究隋朝经济繁荣局面出现的原因,训练其积极探究,独立思考,透过历史现象挖掘历史本质的深刻思维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隋朝大运河开凿的目的和作用以及大运河的开凿与隋朝短命而亡是否有联系等问题,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隋朝的统一”和“社会经济的繁荣”等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

2、前提和保障。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统一、安定的社会环境。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才智和伟大创造力的集中体现。据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难点:隋初经济的繁荣;分析、评价大运河开凿的目的和作用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归纳法、阅读、讲述、讨论探究、合作学习教学过程A、情境导入:利用“导入框”中讲述的“隋炀帝赏琼花”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此导入新课。B、探究过程:本课以“繁盛一时的隋朝”为主题介绍了隋朝的历史。隋朝的特点是短暂的繁荣,“繁盛一时”四个字高度概括了隋朝历史的特点。一、南北重归统一:探究:隋朝是如何建立的?它又是

3、怎样统一中国的?明确:前面我们学习了魏晋南北朝的历史,了解到这是一个分裂、动荡同时也是民族融合的历史时期。北朝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581年,外戚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灭南朝的陈,南北重归统一。隋朝的统一,结束西晋末年以来270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隋唐时期370余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探究:结合课文及相关介绍隋初经济繁荣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明确:隋初经济的繁荣,其主要原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由学生看书讨论,得出结论。)二、大运河的开通:探究:出示隋朝大运河。隋炀帝专为看琼

4、花开通大运河的说法对不对?隋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明确:开凿大运河是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首先,隋朝的统治中心在北方,而大部分粮食依靠南方供应。依靠陆路运输,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无法满足需要。而我国主要河流大多为东西走向,开通南北运河,利用水力运输,这是势在必行。其次,隋灭陈后,需要加强对江南的控制。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不可否认,隋炀帝想坐龙舟游江南也是开通大运河的动机之一。探究:想想看,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明确: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为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5、;隋朝国家的统一,也使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成为可能;还前代的古运河为基础。探究:大运河开通的概况如何?有什么历史作用?明确:展示隋朝大运河地图,介绍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利用天然河流和古运河(邗沟是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凿的人工运河),开通大运河的概况。使学生认识它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探究: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先引导学生做好准备,寻找“论据”:阅读理解教科书第4页的历史材料;思考动脑筋2提出的问题;阅读开凿大运河想象图,想想该图的含义;听听活动与探究中两个小朋友的不同意见;在“大运河的开通”一目的正文和阅读文字中找出评价大运河作用的话。)明确:总的来说是好事,但只用一个“好”字或一个“坏”字来评论大运河的作用太简单化了。大运河开通后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也有利于国家统一。但当时为开凿大运河,的确是过度役使了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所以我们在讨论问题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提出问题要说明理由,以事实(史实)来证明你的观点;二是看问题要全面,既要看主流,也要看支流。C、课堂小结:引导学生“释题”,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D、巩固练习:历史同步学习与探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