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重难点分析及教学设计表单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32681942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桂林山水重难点分析及教学设计表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桂林山水重难点分析及教学设计表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桂林山水重难点分析及教学设计表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桂林山水重难点分析及教学设计表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桂林山水重难点分析及教学设计表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桂林山水重难点分析及教学设计表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桂林山水重难点分析及教学设计表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桂林山水重难点分析及教学设计表单提交人:汪海鳌 学段: 小学 学科: 语文 教材版本: 人教版年级/册: 四年级下 本次研修的重难点题目(知识点):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美。2积累好词好句。教学难点:1、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思。2、仿照课文的写法描写一处风景。内容与目标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美。2积累好词好句。教学难点:1、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思。2、仿照课文的写法描写一处风景。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漓江、无暇、翡翠、峰峦、屏障、竹筏、波澜壮阔、水平如镜、连绵不断,

2、并能通过朗读或联系上下文或查字词典理解其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背诵课文。过程和方法: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2、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3、仿照课文的写法描写一处风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享受审美的乐趣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活动设计信息技术应用导入一、导入:创设情景,诱发美1、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祖国的东西南北中,处处都有迷人的景色。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处你印象最深的景色?学生介绍自己印象最深的景色 (设计意图:激活了学

3、生的生活积累,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就在生活中,是那么可亲可近,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2、师:今天,我们来欣赏桂林山水。(板书课题:桂林山水)桂林山水给你怎样的感受呢?(播放桂林山水录像片)学生欣赏,然后谈感受。有声有色的录像是真实的生活情景的再现,给了学生直观形象的情景,调动起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播放桂林山水录像片步骤一:1、师:这么美的景,怎能让人不喜欢呢?下面请同学们朗读课文,从文字中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我相信同学们能读得好!遇到难读的地方,向同桌请教,并多读几遍。(此遍朗读,目的在于让学生读正确、读流畅)2、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水独特的美。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理

4、解课后词语的意思。课件步骤二:学生: 1、自由读2、同桌互读,相互正音3、把自己读得最满意的地方读给小组的同学听。4、回答:桂林山、“让学生把自己最满意的地方读给小组里的同学听”,这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享受激励、鼓舞和鞭策,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丰富的情感体验。)课件步骤三(一)、读中感受美 1、感受“水”美(1)、播放多媒体课件: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和漓江的水。(学生凭借感官从画面比较中感受漓江水的独特美。)(2)、你能把漓江的水美美地读出来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读)(3)、说一说: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漓江的水静、清、绿。)2、感受“山”美(1)、用多媒体课件先后展示

5、: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和桂林的山。(学生凭借感官从画面比较中感受桂林山的独特美。)(2)、你打算怎样来读桂林的山呢?(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读文)(3)、播放课文配乐(学生配乐读文)(4)、说一说: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桂林的山奇、秀、险。)视频、课件步骤四1、假如你是桂林山水的导游,你怎样想游客介绍桂林山水的美?2、学生自主组织导游词并进行交流视频结束师:桂林山水是一副奇丽的画卷,是一首抒情的歌曲,是一段旖旎的诗篇,是一处温柔的仙境,让我们一起欣赏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老师朗诵,并配以画面展示)。老师朗诵,并配以画面展示课件教学效果检测题【字词荟萃】1.读拼音,写词语。w x

6、ipn zhn pn dn( ) ( ) ( )lin min b dun( )2.形近字组词。澜( ) 攀( ) 瑕( ) 绵( )润( ) 举( ) 假( ) 棉( )3.多音字组词。s ( ) jun( )似 卷sh( ) jun( )【句段集锦】仔细读下面的句子,填一填:1“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这样的山”指的是:_;“这样的水”指的是:_。2“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个句子用了一个比喻,作者把_ 比作_ 。【课文链接】1.作者在写漓江的水时,分别写了漓江水的“静、清、绿”,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抄写下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1)描写“静”的句子:_(2)描写“清”的句子:_(3)描写“绿”的句子:_你认为这样写的好处是:_2.你觉得本课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窗体底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