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疗机构改革的非营利性取向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32619022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医疗机构改革的非营利性取向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我国医疗机构改革的非营利性取向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我国医疗机构改革的非营利性取向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我国医疗机构改革的非营利性取向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我国医疗机构改革的非营利性取向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医疗机构改革的非营利性取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医疗机构改革的非营利性取向(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内医疗机构改革的非营利性取向及其对产权改革的影响【摘要】 国内医疗机构改革应当遵循非营利性取向,由于国内社会的实际状况,这种取向将使得在相称长时间内,政府仍然是医疗机构重要的产权主体,同步这种取向也使得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产权制度有不同于公司改革的多样化安排。 【核心词】 非营利性 医疗机构 产权 【Abstract】 The main idea of this article is that medical establishment reform of our country should obey nonprofit orientation.Due to the situations of

2、 our society,government should still be the principal property-right subject of medical establishment in the long-run,because of the orientation.Meanwhile,the orientation also makes the property-right system of nonprofit medical establishment different from corporate reform in diversified arrangemen

3、t. 【Key words】 nonprofit medical establishment property-right 医疗机构分类改革是国内正在进行的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医疗机构分类改革中,如何拟定各类医疗机构的数量,特别是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数量及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产权改革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其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着国内医疗服务的效率和水平。 1 国内医疗机构分类改革的非营利性取向 1.1 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性质 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是非营利性组织(nonprofit organization)的一种。目前,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界定虽不统一,但对多种定义进行归纳后,仍不难发现某些共

4、同特性,即觉得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设立的目的不在于获取利润(但并非指没有净盈余),且净盈余不得分派,只能用于医疗机构自身的发展。国内政府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定义是: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是指为社会公众利益服务而设立和运营的医疗机构,不以营利为目的,其收入用于弥补医疗服务成本,实际运营中的收支结余只能用于自身的发展,如改善医疗条件、引进技术、开展新的医疗服务项目等。该定义完全符合目前世界范畴内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界定。 1.2 医疗机构分类改革的非营利性取向 目前有一种见解是,为提高国内医疗卫生行业的整体效率,医疗机构的改革应采用营利性取向,只保存小部分非营利性的医疗机构,满足特定基本医疗服务及保障贫困人

5、口的就医需要。但纵观市场经济国家,不难发现这些国家仍然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虽然是在私立医院占70的美国,仍然是非营利性医院占多数,由于私立医院中多数也是非营利性医院。 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产生同其她非营利性组织的浮现同样,是为理解决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交易费用。医疗机构(生产者)和患者(消费者)之间所存在的最明显的交易费用是监督医疗服务质量的费用。由于医疗服务这种产品是患者必需的,医疗机构很也许减少质量从而以减少成本和增长利润的方式愚弄消费者。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依赖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浮现。汉斯曼指出,监督产品质量的困难是非营利性部门存在的本源。 医疗服务的购买者与医疗服务产品的直接利益是

6、分开的。而如果消费者和购买者不是同一种人,那么用来解决产品质量不拟定性问题的市场制度就难以奏效。医疗服务的最后消费者常常并不负责消费的决策。例如家庭中的中年人常常为她们的子女或老人所消费的医疗服务付款,而老人和小朋友常常没有能力对所购买的医疗服务产品做出评价。这就导致了医疗质量监督的困难。另一方面,患者(消费者)去医院看病的同步就是医生生产劳动的过程,生产和消费的不可分性导致患者无法在购买行为发生之前对医疗服务质量进行对比评价,判断其质量,且无法将质量信息传达给购买者,对医疗服务质量的判断只能是在服务购买之后。由此决定了非营利性制度会在医疗机构中普遍存在。 由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不存在利润动机,

7、因而不会有运用患者难以辨别医疗服务产品质量来营利的动机。在这种状况下,患者无需耗费代价去约束医疗机构的营利行为。但是,让医疗机构放弃利润动机也是代价昂贵的,由于让医疗机构放弃对利润的追求同步也许会使医疗机构丧失对减少医疗成本、采用新的医疗技术和设备及迅速适应新需求的动机,从而也许减少医疗服务的效率。但是,可以通过在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中建立职业化的产权构造,将每个为营利而行医的医生集中起来,构成医院,限制“市场进入”(医院资质的审核、医生行医执照的审核等),这种组织所面临的社会舆论压力就比较大,职业的道德也会在很大限度上约束医院的行医行为,使医院的目的从单个医生的利润转到为患者谋利益的方向上来。同

8、步,辅之以一定的公共管制和立法制度,在一定限度上可以解决或克服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丧失减少医疗成本、采用新的医疗技术和设备及迅速适应新需求的动机等问题,从而在非营利条件下仍然保持医疗服务的高效率。 而营利性的医疗机构,虽然可以协助医疗机构的投资者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但仍然无法回避医疗服务质量监督的问题。患者支付高额的医疗费并不一定能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因此,医疗机构分类改革采用营利性取向将难以实现社会医疗服务效率和水平的整体上升。 2 非营利取向对医疗机构产权改革的影响 2.1 目前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产权制度的特性及弊端 由于目前医疗机构的主体是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因此,医疗机构产权制度的特性重要体

9、目前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方面。 医疗机构分类改革的非营利性取向并不意味着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投资者只能是政府。在美国,非营利性医院涉及社区医院、教会医院、自愿捐助者医院以及某些其她非营利性组织运营的医院。但在国内,目前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产权制度却呈现出产权归属的唯一性、产权构造的统一性、产权运营的筹划性和产权管理的行政性等特点。政府几乎是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唯一所有权主体,虽然也有某些其她社会机构,如企事业单位、社会团队等投资兴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但这些机构绝大部分也是国有,非国有只占很小的比例。 对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而言,国有资产虽然在医疗机构中使用,但所有权和经营权由政府和各级管理部门统一行使,

10、医疗机构缺少开展医疗服务活动的自主权。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对国有资产的运营仍然要受政府筹划的制约,并且政府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管理也带有相称的行政色彩。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这种产权制度在市场构造逐渐完善的今天,其弊端越来越明显。 目前,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产权制度的弊端重要有如下几种方面:(1)产权高度集中统一,即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资产,特别是国有资产的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可分割,且集中在政府手中。这种产权关系使得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对资产的运营缺少责任,更无鼓励,容易导致资源运用的低效率。(2)非国有资产缺少进入非营利性医疗行业和机构的有效途径。由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产权制度的特点,非国有资产进入非营利性医疗机

11、构后,存在产权界定上的困难,其资产运营也有诸多局限,使得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难以获得发展所必需的多元化投资。(3)政事合一,即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与医疗机构的医疗事务管理职能的重叠。由于政府既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履行行政管理职能,又作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国有资产的代理人行使资产管理职能,医疗机构没有自主权,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低效率难以避免。(4)产权运营与市场和社会需要脱节。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产权运营完全靠行政手段来推动,缺少灵活性。2.2 非营利取向对医疗机构产权改革的影响 由于可以借鉴的经济改革的经验几乎都是存在于营利部门,并且其改革的动力也常常来自于利益的驱动,使得对利润的强调几乎成为一种最重要的

12、取向。但是,医疗卫生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改革取向的非营利性,而这种非营利性的取向也必将对其产权制度的改革产生重要的影响。 2.2.1 在既有条件下,在相称长的时间内,政府仍然将是医疗机构重要的产权主体 一方面,由于目前国内相称多的公司还处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或上升时期,缺少志愿公益动机,或者在很大限度上将公益行为仅仅作为增长公司商誉的手段,并且具有短期性和非固定性的特点。因此,但愿通过公司投资来建立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几乎是不也许的,公司虽然投资于医疗卫生领域,也将重要集中于营利性医疗机构。另一方面,与在某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教会和私人慈善机构是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重要投资者,而不同的是,国内社会公益组

13、织和民间慈善机构的极端不发达,社会成员的志愿公益意识还处在起步阶段。这固然有政府管理体制方面的因素,但也可以看出公民在志愿公益意识方面的欠缺。因此,在这种状况下,但愿通过社会成员或民间慈善机构大量投资兴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显然也是不现实的。 由于医疗机构改革的非营利性取向,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将长期是国内医疗机构的主体,但在既有条件下,在相称长的时间内,依托公司、私人或民间慈善机构投资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不太也许,因此,政府仍然是医疗机构重要的产权主体。 2.2.2 医疗机构产权制度的多样化 一方面,医疗机构的分类改革将医疗机构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大类,营利性医疗机构将参照公司进行产权制度安排,可

14、选择的形式是多样化的;而对于医疗机构的主体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而言,一是存在丧失减少医疗成本、采用新的医疗技术和设备及迅速适应新需求的动机的也许性;二是也许浮现“志愿失灵”的现象,违背其非营利性方向。为克服和解决以上这些问题,在产权制度的安排上,也会有多样化的选择。 3 国内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产权改革的原则 雅洛什科尔奈和翁笙和曾指出,卫生部门的改革应当遵循9条原则:(1)个人自主权;(2)一致性;(3)竞争性;(4)对效率的鼓励;(5)政府的新角色;(6)透明性;(7)方案的时间规定;(8)和谐增长;(9)持续地提供资金。这些原则虽然是针对整个卫生部门的改革而提出来的,但笔者觉得对于国内非营利性医

15、疗机构的产权制度改革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根据以上原则,结合国内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现状,国内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产权制度改革的原则可从如下几种方面考虑。 3.1 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由于医疗卫生行业的特殊性,建国以来,国内的医疗机构重要由政府出资兴办。这种单一的投资模式不仅使得国内医疗卫生行业资产规模有限,并且由于缺少竞争,使得医疗服务的效率低下,医疗卫生资源的运用效率不高。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进行产权改革,一方面应向除政府以外的其她社会组织开放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投资,容许社会团队、基金会、宗教组织、行业协会、公司、个人等投资医疗行业,鼓励社会资金向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投资,并立法保障其物质资本的产权,增进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投资主体多元化和股权构造的分散化。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有助于提高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竞争性,打破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在基本医疗服务方面的垄断,增长医疗服务的购买者对基本医疗服务的选择权,增进国内基本医疗服务整体效率的提高。 3.2 完善医疗机构治理构造 医疗服务过程中,医生和患者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医疗服务供应诱导需求的特点非常突出,故而在医疗服务市场无法实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