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 方 的 民 族 汇 聚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32599039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 方 的 民 族 汇 聚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北 方 的 民 族 汇 聚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北 方 的 民 族 汇 聚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北 方 的 民 族 汇 聚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北 方 的 民 族 汇 聚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 方 的 民 族 汇 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 方 的 民 族 汇 聚(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 方 的 民 族 汇 聚昌荣中心校 韦秀1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能够正确识读“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进一步掌握识别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概述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措施。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识图,具体感知这一时期北方民族融合的情况,初步掌握从历史图表中吸取历史信息的方法。能够根据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初步掌握归纳历史事件的方法。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及影响中,认识如何正确对待先进文化;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培养民族平等、友好交往的意识。教材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权分立、民族大融合时期,它上承秦汉,下启隋唐。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国家陷入

2、分裂割据局面。少数民族大量进入中原,经过数百年的冲突与交往,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局面。民族大融合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为隋唐时期大统一打下了重要基础。这一时期有两大特点,即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本课侧重民族大融合这一特点,介绍了边疆少数民族的内迁和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两个内容。教学重点:1.北魏孝文帝改革。2.认识民族融合是历史的必然。教学难点:使学生提高识图能力,并结合“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指出内迁各族情况。教学方法:以启发、引导为主,多媒体课件演示为辅课前准备 :. 组织学生搜集北魏孝文帝迁都的有关资料。 . 制作辅助教学的课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课件敕勒

3、歌,画面展示大草原的情景。全班齐声朗诵。读后提问:这首民歌描绘了什么风光?体现了什么民族的生活场景?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导入新课:这首民歌是由鲜卑族人民创作的,它描绘了美丽的草原风光,体现了北方游牧民族豪迈奔放的生活场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鲜卑族是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作为一个游牧民族,她的文化应该是落后的,为什么能有这么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文学作品呢?他们为中华民族做出什么样的贡献呢?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 22 课北方的民族汇聚。学习新课:一、边疆少数民族的内迁 教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和西北方少数民族大量进入中原,与汉族逐渐汇聚。请同学们阅读书本的第一目,思考一下几个问题:(出示课件)边疆

4、少数民族的内迁1. 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哪些?2.以上少数民族内迁后主要分布在哪一地区?3.少数民族的内迁带来了什么影响?(出示课件)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解决以上三个问题。教师小结:边疆少数民族的大量南迁,使得各族人民在中原和内地杂居交往,民族融合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创作敕勒川的鲜卑族就曾经入主中原,建立了强大的北魏王朝。二、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教师:北魏王朝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又是如何巩固统治的?请同学们阅读书本的第二目,思考:(出示课件)1、北魏政权是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时间?都城在哪里?统一黄河流域是哪一年? 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历史意义? 学生阅读讨论后回答 (出示课件

5、) 1、 鲜卑族、386年、平城、439年 2、背景:各族人民在交往中,民族汇聚逐渐成为时代的主流,为加快民族融合,魏孝文帝实行了改革 。 内容:迁都洛阳 实行了一系列汉化措施:穿汉服,学习汉语,改用汉姓,将姓氏拓拔改为元,提倡与汉人通婚 历史意义: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使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趋同 也使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三、体验探究 深入理解(出示课件)1、北魏统一了北方后,面临着哪些问题呢?假设你是孝文帝,你该如何是好?学生讨论、交流(学习汉族先进的管理经验、文化、科技等)教师:2、孝文帝是怎样做的呢?指名回答:(出示课件) (1)迁都洛阳 (2)推行汉化政

6、策3、学生根据搜集北魏孝文帝迁都的有关资料表演历史剧:孝文帝迁都,同时思考以下问题:(1)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出示课件)北魏的疆域及迁都示意图(左)(右附说明)北魏孝文帝迁都的原因(结合平城、洛阳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经济等因素进行分析) 学生广泛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形成以下答案 平城地理位置偏北,较贫瘠,气候寒冷。 平城保守势力强。 平城粮食产量有限,经常发生水旱疾疫。 洛阳在此之前曾是东汉西晋的都城,它是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一下子让鲜卑族等少数民族放弃原来的生活习惯、风俗传统,他们能接受吗?通过这个故事,你能体会到改革中的孝文帝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呢?学

7、生讨论后归纳:改革的决心是坚定的;改革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等。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和意义(如何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1)在今天的中国56个民族中还有没有“鲜卑”这个民族?(出示课件)56个民族名称(2)那鲜卑族上哪去了?(融入汉族之中)(出示课件)议一议: 在今天的56个民族中已经没有了鲜卑族,那么你将如何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呢?学生讨论、教师启发:从少数民族、汉族两个角度考虑。教师小结:应站在中华民族的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正因为如此,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促进了民族融合。四、百家争鸣 各抒己见 (出示课件)今天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日益恶化,臭氧空

8、洞、干旱、洪涝灾害正在威胁我们的生存,众所周知,近几年来在我们的首都北京还出现了愈演愈烈的沙尘暴,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人主张首都南迁,并且以历史上的多次迁都作为理由,特别是北魏孝文帝迁都,你赞成还是反对?请说出你的看法。引导学生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讨论。学生充分讨论后,形成两派意见。教师按不同意见把学生分成正方(主张迁都)和反方(反对迁都),展开辩论。 最后教师总结指出:迁都是一个国家的大事,不管是赞成的还是反对的,你们都充分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真实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双方同学都注意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培养环保意识懂得保护周边的环境,让我们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碧海蓝天。五、以古鉴今 拓展

9、延伸(出示课件)学习历史,贵在借鉴历史,孝文帝的改革距离我们现在已一千五百多年了,大家想想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对我国今天多民族之间的发展繁荣和中华民族的复兴有什么借鉴的地方?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有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后回答 最后教师总结:各民族要想进步,就须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中华民族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就不能封闭自己,而应改革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其他民族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改革,要发展则必须改革,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只有改革才能使社会发展,才能使人类进步。六、本课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我国历史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汇聚史实,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民族融合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10、,北魏孝文帝顺应了历史潮流,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加速了民族融合的步伐,为以后的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课堂练习(出示课件)一、选择题1、下列不属“五胡”的是( ) A、匈奴 B、西晋 C、鲜卑 D、羌2 有一位皇帝,主动把自己的姓氏由拓拔改为元,你能推断出他是 ( )A 、忽必烈 B 、孝文帝 C 、铁木真 D 、单于3、孝文帝迁都到下列( ) A、平城 B、长安 C、上京 D、洛阳 4、北魏是由下列哪个少数民族所建()A、氏族B、鲜卑族C、契丹族D、匈奴族5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恢复北方农业生产B、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C、接受汉族先进文化D、巩固北魏对黄河流域的统治二、材料分析

11、题“迁都洛阳要求鲜卑人采用汉姓,学说汉语,改穿服。”阅读材料回答:材料中所反映的是哪位皇帝在位时推行的改革措施?这些改革有何积极意义?历史上是怎样评价这位统治者的?三、反思探究,感悟历史知识材料: 洛阳出现了新的繁荣景象。“天下难得之货,咸悉在焉”。丝绸之路又活跃起来。在文化方面,政府积极吸收和提倡汉文化,办学校,读经史,有些贵族还工于书法,擅长诗赋。民间也产生了象敕勒歌、木兰诗之类的不朽诗词。北魏时开凿的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成为我国艺术史上的杰作。阅读材料思考问题:北方经济文化繁荣景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通过本课的学习,你认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怎样学习先进文化?对你个人的生活学习又有何启发?有人认为,中华文明就是汉族文明,你认为这个观点正确吗?为什么?布置作业课后收集有关民族友好交往的历史小故事。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学生能用历史的眼光看待现实问题,增强了学习历史的实效性,体会到了用历史现象解决现实问题的乐趣,使得学生能以更饱满的热情学习历史运用历史,为历史学科的学习开辟了一片更广阔的天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