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与对数运算说课稿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32594768 上传时间:2024-02-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数与对数运算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对数与对数运算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对数与对数运算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数与对数运算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数与对数运算说课稿(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2.1对数与对数运算说课稿大家好,我是。,我今天的讲课内容是对数与对数的运算。我将从以下5个方面来进行今天的说课,第一是教学内容分析,第二是学生的学情分析,第三是教学方法的策略,第四是教学过程的设计,第五的教学反思。一、 教学内容分析对数与对数的运算是人教版高中教材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是第一课时,主要讲的就是认识对数和对数的一些基本运算性质。本节课的学习蕴含着转化化规的数学思想,类比与对比等基本数学方法。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指数函数以及指数函数的性质,是本节课学习对数与对数的运算的基础,而下节课,我们又将学习对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性质,这节课恰好为下节课的学习做了一个铺垫

2、。二、 学生学情分析接下来我将从认知、能力、情感三个方面来进行学生的学情分析。首先是认知,该阶段的高中生已经学习了指数及指数函数的性质,具备了学习对数的基础知识;在能力方面,高一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大多数同学还缺乏类比迁移的能力;而在情感方面,大多数学生有积极的学习态度,能主动参与研究,但是还有部分的学生还是需要老师来加以引导的。三、 教学方法的策略根据教材的要求以及本阶段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我制定了一下的教学目标。首先是知识与技能,理解对数与指数的关系,能进行指对数互化并可利用对数的简单性质求值;接着是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对数和指数之间的互化,培养发现问题、分析

3、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问题转化过程的引导,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制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对数的定义,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对数的运算法则及其推导和应用;本节课的难点是对数概念的理解和对数运算法则的探究和证明;本节课我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探究式教学法,分为以下几个环节: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式地讲授,讲练结合,引导学生思考,最后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四、 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过程总共有5个环节,分别是:导入新课、对数定义及其性质、例题演练、课堂小结、作业布置。(1) 导入新课在导入新课的环节,我引用了一个庄子的问题,这道

4、题有两个小题,第一小题的目的旨在复习指数的知识,第二小题目是知道了对数式中的底数还有幂值,这道小题目的旨在引导学生类比、迁移到对数。(2) 知识的讲解对数的定义对数、真数、底数的定义,并给出指对数互换式: 我的设计意图:PPT显示概念,由指数和指数函数类比、迁移得到对数的定义,就一目了然了,给出的指对数互换式,按照一定的动画顺序显示等式中的各个部分, 强调指对数的关系。接着我用列表的方式给学生展示了对指数之间的关系。在这里,我的设计意图是:采用了列表的形式,把指数式与对数式的关系与区别一目了然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对对数的定义更加清晰、更加深刻。对数的运算性质我将把重点放在证明第一条性质,

5、另外两条留给学生自己证明。设计意图是通过引导,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学以致用。 (3) 例题演练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求各式中x的值试用 ,表示下式:设计意图:让同学们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所学,运用定义求未知数,并逐步熟悉两种特殊的对数。(4) 课堂小结通过以下三个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通过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 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你还有一些什么想法?(5) 作业布置每个学生必做题:P75 习题2.2 B组:1、4、5课外探究题: 设计意图:作业分为两个层次,可以适应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需求。五、 教学反思多媒体的应用,使本节数学概念课不再枯燥乏味,课堂变得生动,学生学

6、得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使抽象复杂的概念与性质变得具体形象,学生掌握得更加牢固;教学不仅仅是教师的讲授、演示的过程,也可以让同学们多参与到课堂中来,比如增加互动环节,此时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再是单一的教学关系,而是共同探讨、共同学习,不但达到教学的效果,还间接地架起了师生间友谊和相互理解相互沟通的桥梁;课外探究题设置又将激发学生的兴趣,带领学生进入关于对数的更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究中,达到知识在课堂以外的延伸。2 . 2 . 2 对数与对数运算 一、对数定义 二、对数基本运算性质 例题演示 多 媒 体 演 示 “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发挥其学习的主体性”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