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本教材《国学经典与教育读本》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31793193 上传时间:2023-12-23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校本教材《国学经典与教育读本》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小学校本教材《国学经典与教育读本》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小学校本教材《国学经典与教育读本》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小学校本教材《国学经典与教育读本》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小学校本教材《国学经典与教育读本》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校本教材《国学经典与教育读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校本教材《国学经典与教育读本》(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学经典与教育第一章 论语选读一、原文选读 1.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孔子说:“用政令引导,用刑法整顿,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没有羞耻之心;用道德引导教化,用礼制来整顿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人心归服。” 3.“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各人的本性是相近的,由于所受环境影响习染不同,才拉远了差距。 4.“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论语阳货

2、) 孔子说:“仲由呀,你听说过六种品德和六种弊病了吗?”子路回答说:“没有。”孔子说:“坐下!我告诉你。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容易受人愚弄;爱玩弄小聪明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行为放荡而无基础;爱好诚信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容易被人利用)反而害了自己;爱好直率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说话尖刻,刺痛人心;爱好勇敢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捣乱闯祸;爱好刚强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胆大妄为。” 9.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孔子说;“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这样就可以避免怨恨了。” 13.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孔子说:“

3、执政者自身行为端正,就是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仿效着去干;执政者自身行为不端正,就是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听从的。”14.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孔子说:“如果能端正自身的行为,那么管理政事有什么困难呢?连自身都不能端正,又怎能使别人端正呢?” 1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发现好的向他看齐,发现不好的就对照改正嘛。” 18.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论语述而)孔子说:“如果

4、要说圣和仁,那我怎么敢当!但为此而不满足地追求,并不知疲倦地教诲他人,就可以说如此罢了。”公西华说:“这正是我们这些弟子们无法学到的啊。” 19.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他知道一个角,他不能以此推知其它三个角,也不再教他了。” 20.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孔子说:“智力中等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讲高深的学问;智力中等以下的人,就不能和他讲高深的学问了。” 2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5、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孔子说:“学过了又定时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同学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君子吗?” 2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孔子说:“温习旧知识又不断吸取新知识,这样的人就能做老师了。” 2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迷茫而不明事理;只是冥思苦想而不读书,就会陷于虚妄而危害身心。” 24.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去冥思苦想,但没有益处,不

6、如去学习哩。”二、学习提示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以及同时代一些人的言行的书。论,通“伦”,含有“条理”、“顺序”的意思,也就是论纂、编辑之意。语,即言语,言论。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全书分为学而、为政、八佾、里仁等二十篇,每篇又分若干章。篇与章原来没有标题,后人各取首章开头的几个字充当标题。论语反映了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学术思想和教育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在诸经中,论语得到的评价极高,对后世影响的时间最长久、地域最广远。东汉经学家赵岐称“论语者,五经之錧辖,六艺之喉衿也。”清末满族学者唐晏称论语“群经之锁钥,百代之权衡”。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有“半部论

7、语治天下”的名言。(一)论语反映了孔子的教育思想1.重视教育的社会功能和促进个体发展的作用 2.倡导培养志道弘道的志士和君子的教育目的 3.实施以道德教育为重心的丰富的教育内容4.主张“有教无类”,扩大了教育对象(二)论语反映了孔子的师德修养孔子被后世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他将毕生精力贡献于教育工作,敏而好学,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重视道德修养,是一位尽职的好教师,成为后世教师学习的楷模。论语中很多篇章都可以看到孔子对师德修养的相关论述,带给后世为师者莫大的启示。1.立志有恒,加强修养。2.自省自克,改过迁善。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4.以身作则,言传身教。5.爱护学生,无私无隐。 6

8、.相信学生,鼓励学生。7.不断学习,努力创新。(三)论语反映了孔子的教学艺术1.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孔子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实施因材施教原则的关键在于对学生要有深刻、全面的了解,准确掌握学生的特点。另外,孔子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也有不同的要求。孔子还允许或鼓励学生有不同的专长。2.启发诱导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孔子认为,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必须了解学生的认识规律,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孔子教育的成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讲究教育教学方法,这是教师必备的一种品质。3.学思结合孔子一向强调学思结合,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只学习不加思考就会迷乱而不明

9、,只思考不学习就会空泛而不实。这种见解符合人的认识规律,已初步揭示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孔子强调学的重要性,反对思而不学。孔子的学有方向,先是学德,次是学文。4.学以致用 孔子很强调学用结合,学以致用。5.学而时习孔子在论语的第一句话即“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论语学而)意思是说,学习了,然后再经常温习、练习、实习,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技能,获得了成果,内心感到快乐与满足,不也令人喜悦么?孔子还说:“温故而知新”。意思是说,温习旧的知识而从中获得新的体会、新的见解。这涉及到新旧知识关系的看法,是符合教学规律的。孔子认为学习靠多闻多见,去伪存真。学习本身是不断实践的过程,要反复地学习实践

10、才能牢固地把握所学的知识。对所学的知识熟练了,融会贯通了,便可举一反三,告诸往而知来,从已知探未知。故,学而时习之。6.诚实谦虚论语是一份弥足珍贵的教育遗产,书中所记载的孔子的教育思想和经验非常丰富,认真研读论语,温习具有方法论因素的格言警语,从“先圣”的教育思想中获取营养,对教师加强师德修养、提高教学艺术都不无裨益。第二章 学记选读一、原文选读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玉石不经雕琢,就不能成为完美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虽然有佳美

11、的菜肴,不经过品尝就不知道它的美味;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经过学习不知道它的奥妙。因此,通过学习然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学实践,然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知道不足,然后才能反省自己;知道困惑,然后才能加强自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4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因此君子对于学习,心怀学习之志,不断地进修学业,休息时,游观时(也不忘学习),能够这样,才能巩固学习而又亲爱教师,喜欢学友而笃信所学的道理,因此即使离开师友也不违反师道。 5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

12、”。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大学的教育方法:在学生不良行为尚未萌发就注意防禁叫做预防;在学生可以教育的时候及时进行教育叫做适时;不超越阶段而循序渐进地施行教育叫做顺序;互相观察学习而提高叫做观摩。这四点,就是使教育兴盛的方法。 6发然后禁,则扦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坏事发生了然后加以禁止,就抵触而难以奏效。过了上学的年龄然后学习,就勤苦而难有成就。杂乱地进行教学而不循序渐进,就会搞坏、搞乱教学秩序而不可整饬。独自学习而没有朋友互相切磋,就会学识偏狭浅薄而见识不广。不尊敬朋友就违背师

13、教。闲逛不学好就荒废学业。这六个方面,就是造成教育失败的原因。 7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君子既懂得教育兴盛的方法,又知道导致教育失败的原因,然后可以做人的老师。因此君子教育学生,加以诱导而不强牵着学生走,加以鼓励而不抑制学生的进取精神,加以开导而不把话说透。诱导而强不牵着学生走,就能使学生无抵触情绪;鼓励而不抑制学生的进取精神,学生就就会感到容易接受,开导而不把话说透就能启发学生思索。能使学生无抵触情绪,易于接受而又勤于思索,可以称为善于教育了。 8

14、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学生容易犯四种过失,老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习,有的失于贪多,有的失于过狭,有的失于见异思迁,有的失于浅尝辄止。犯这四种过失的学生,心理各不相同。了解这些学生的心理,然后才能挽救他们的过失。从事教育的人,就是发扬人的长处而挽救人的过失的。 9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善于教育的人,能使人继承他的治学志向。老师的语言简约而明达,含蓄而精妙,少用比喻而明白易晓。可算是能使人继承他的志向了。 10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

15、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君子懂得了进入学问之途的深浅难易,而又了解学生天资的高低差异,然后能广泛地因材施教。能广泛地因材施教然后能做老师。 11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善于提问的人,如同解劈坚硬的木材,先从容易的部位开始,然后再解树节坚硬处,时间长了,各部分就相互脱离分解开了。不善于提问的人正好与此相反。善于回答问题的人如同撞钟,用小槌叩击就发出小的鸣声,用大槌叩击就发出大的鸣声,待钟声从容鸣响而散尽,(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不善于回答问题的人就恰恰与此相反。这些都是增进学识的道理。 12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预先记诵书本的内容(以备学生提问),这样的学问不足以做老师。必须待学生提问而后加以解说,或者学生的才力不能回答老师的问题然后加以解说;解说了仍然不能理解,就暂时不讲解也是可以的。二、学习提要学记是礼记四十九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