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集合5篇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31749831 上传时间:2023-09-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集合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集合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集合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集合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集合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集合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集合5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集合5篇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圆的认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一节的内容。圆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模块中最后教学的一个平面图形,也是唯一的一个曲线图形。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平面图形,对圆有了初步感性认识。教材呈现方式是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引子,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激活已有认知结构中相关经验,引导学生逐步归纳内化,上升到教学层面认识圆,体会掌握圆的本质特征。二、说教学目标1、组织学生通过画一画、量一量,观察、体验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在同圆或者等圆中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并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2、经历动

2、手操作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在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的同时,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经过多种形式的操作认识圆的特征。教学难点:理解圆的特征,能运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四、说教法、学法新课改倡导课堂是师生共同交流的场所,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节课我将引导学生动手、观察、思考、分析、交流、总结来培养学生相互合作、自助学习、乐于探究的学习精神,养成会学、善学、乐学的学习态度。五、说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圆利用学生已经学过的图形,带出圆,让学生知道圆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和其他图形是不一样的。接着,让学生欣赏生活中

3、美丽的圆的图形,从而让学生产生对圆的知识的学习的热情。(二)画圆学生欣赏了很多美丽的圆形图案,让学生产生了创造一个圆的需要,教师从而引出画圆这一知识。让学生一开始利用手边的工具自由的创造一个圆,教师接着提问:如果让你再画一个大一点(小一点)的圆,利用你手边的这个工具还能不能画了?接着引出用圆规画圆的必要性。然后教师进行用圆规画圆的指导以及一些注意点的提醒。(三)认识圆的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以及它们的特点让学生自学书本96页的例2,认识圆心、半径和直径。在学习圆心时,让学生知道怎么确定圆心,圆心有什么作用在学习半径时,让学生知道什么叫做半径,并且能够判断出给出的线段是否是半径,还要让学生了解画圆

4、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就是这个圆的半径以及在一个圆内;在学习圆的直径时,学生要掌握什么叫直径;能够判断出给出的线段是否是直径。接着学习半径和直径的特点,先让学生画一画半径,揭示半径有无数条,再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量一量、折一折的方法验证:在同(cn-)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同样道理,学习直径的特点。(四)探究直径和半径的关系学生认识了圆心、半径和直径以后,接着最主要的就是要掌握同一个园内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内容。学习了这部分知识以后马上进行练习,巩固这部分的知识。(五)圆的对称性最后教师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圆,折一折,再仔细观察对折以后圆两边完全重合,从而引出圆是

5、一个轴对称图形,并且还要让学生发现圆的对称轴就是圆的直径,所以圆的对称轴也是有无数条的。(六)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有关圆的知识?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解决问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本节内容安排了两个例题,分2课时进行教学,今天我说的是其中的第2课时。解决问题是小数除法单元的一小节,让学生学习用小数乘、除法计算解决常见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量关系及解决问题的经验,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这节课主要是呈现生活情景,提供生活信息,收

6、集、整理数学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实际应用。不仅可以使学生体会计算在解决问题中的实际作用和价值,同时可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策略的训练。(二)学情分析本节课解决的数学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学过“四舍五入法”,在生活的实践体悟中都曾渗及过,有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经验,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采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

7、。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解决问题的多样化,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正确运用小数除法,培养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难点:提高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说教法、学法:根据对本课教学过程的预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生活和活动情景,以“创境激趣”为关键,以“解决问题”为核心,以“自主探索”为主线展开的多维合作活动。为他们提供各种机会,采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经历思维冲撞、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使学生体验探索的过程,体会“学数学的乐趣”。五、说教学过程:(一)创

8、设情景、收集信息1、播放课件,出示生活情景图。2、导入,出示课题:解决问题。这节课我是从生活中的“倒油”的情境引入新课,使学生体会到数学问题从生活中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生活中许多问题的确要用数学去解决,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理解了生活中的数学,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二)整理信息、提出问题1、课件出示例题(1)大家能从中得到什么数学信息?(2)提出问题。(设计意图:创设提问题的情境,体会提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提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问题在生活中的存在)(三)自主合作、探究问题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我首先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求出6.25和16.6这两个商,由于学生在前面已经学过取

9、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四舍五入法),因此可能会出现可以分装在6个瓶子和包装17个礼盒的结果,这两个结果与实际不相符,引发学生的质疑和争议。借此时机组织学生在组内交流探究,让他们继续争议下去,在辩论中明确为什么要7个瓶子和只能包装16个礼盒,使学生印象深刻,方法的形成水到渠成,同时也让学生深刻地理解了为什么不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而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近似值的道理。本节课我通过实物的演示,帮助学生对“进一法”和“去尾法”取近似值的理解,既直观又形象地证实了生活中确实存在这两种情况,也引发学生今后在探究有些数学问题时,也可以通过动手操作或实验来验证事实的必要性。我通过学生对两个实例的比较,在比较

10、中揭示两种取商近似值的方法,使学生对方法的理解更加深刻,同时也更体会了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取商的近似值。(四)交流方法、解决问题1、指名说板,呈现不同的解题过程。2、小结:分析问题时,我们要弄清楚题目的数量关系,再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解答,怎样取“近似值”心中都要很清楚。(设计意图:将小组共同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全班共有,激励创新,拓展思维。呈现学生的不同解法,让学生在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后,享受成功的快乐。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成功,发现问题的良性循环。让学生学会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又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向更广阔的空间。(五)尝试训练、反馈评价课件出示33页“做一做”其目的是归纳取商的

11、近似值的方法,即一般情况采用“四舍五入法”,特殊情况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和“去尾法”,使得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更加完善,一目了然。在整个练习中充分让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取商的近似值,为什么?这样有利于学生灵活应用方法,依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六)深化练习,学会分析出示P35页的第7题,小组讨论交流,再汇报,集体订正。设想是数学教学从生活入手,最后又回归生活,更加充分地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当然,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价值,联系生活理解掌握知识,这并不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标,最终目标是能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数学方法,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再去创造,去解决的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

12、形成勇于创新的精神,形成技能。(七)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生讨论,师再总结(八)布置课外作业:35页6、7题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3 一、本节课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下的设计理念:数学是人与人之间精神层面上进行的交往。课堂教学中的交往主要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它需要运用“对话式”的学习方式,采取多种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合作、探索、交流中发展能力。新课程中对学生的情感、体验、价值观,以及获取知识的渠道都有悖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正是教师在新课程中寻找新的教学方式的着眼点。应该说,新的教学方式将伴随着教师对新课程的逐渐透视而形成新的路径。要破除原有教学活动的框架,建立适应师生相互交流的教学

13、活动体系;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实现教者与学者感情上的融洽和情感上的共鸣;给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我认为教师角色的转变一定会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教育的长足发展,在未来的教学过程里,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造丰富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教学情境的营造是教师走进新课程中所面临的挑

14、战,适应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教学情境不是文本中的约定,也不是现成的拿来就能用的,需要我们在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去探索、研究、发现、形成。二、教材分析与处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揭示了组成三角形的三个角的数量关系,此外,它的证明中引入了辅助线,这些都为后继学习奠定了基础,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也是几何问题代数化的体现。三、学生分析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有能力自己动手,在自己的视野范围内因地制宜地收集、编制、改造适合自身使用,贴近生活实际的数学建模问题,他们乐于尝试、探索、思考、交流与合作,具有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他们渴望体验成功感和自豪感。因而老师有必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和空间,同时注意问题的开放

15、性与可扩展性。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在情境教学中,通过探索与交流,逐步发现“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使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过程,并能进行简单应用。能够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体会方程的思想。通过开放式命题,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中,通过有效措施让学生在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中,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进行富有个性的学习。2.能力目标:通过拼图实践、问题思考、合作探索、组内及组间交流,培养学生的的逻辑推理、大胆猜想、动手实践等能力。3.德育目标:通过添置辅助线教学,渗透美的思想和方法教育。4.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下,建立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乐于学数学,遇到困难不避让,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在合作学习中增强集体责任感。五、重难点的确立:1.重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探究与证明。2.难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方法(添加辅助线)的讨论六、教法、学法和教学手段: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