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潭中学八(上)第一次月考题(含答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31734827 上传时间:2022-08-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潭中学八(上)第一次月考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清潭中学八(上)第一次月考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清潭中学八(上)第一次月考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清潭中学八(上)第一次月考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清潭中学八(上)第一次月考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清潭中学八(上)第一次月考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潭中学八(上)第一次月考题(含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真诚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资料,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八年级语文(上)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一路走来,风吹走了心头的阴霾,雨荡涤着心中的尘埃,雷磨砺着我们的意志,电升华了我们的灵魂。风雨中我们日夜兼程,收获着哲思,收获着成熟。来吧,同学们,让我们认真细心做好每一道试题,相信成功一定属于你!一、 积累与应用(20分)1、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请将改正后的词语用正楷字 写在田字格中。(2分)不可阻挡 张皇失措 转弯摸角 重峦叠障 世外桃源 2、给下面这段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人生,犹( )如写一本书,或辉煌,或平庸;或简短,或冗( )长这所有的结果,都在于我们当时的那一笔挥就。3、下列各句中,加

2、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几年前大家对网络一无所知,现在已经非常熟悉,都不以为然了。 B襄樊电视台的几个经济类节目都办得栩栩如生,显示出编导很有水平。C巍峨的多宝佛塔、古朴的绿影壁、幽静的隆中三顾堂,这些名胜古迹令人流连忘返。D枣阳少年邓有念用轮椅载父维权,他被评为“感动襄樊十大人物”,真是可歌可泣。4、请用一句话提取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16字以内)(2分)本报讯 【通讯员李晓峰 李合胜】8月1日,枣阳籍老乡肖天亮和叶传林共同捐资100万元人民币在枣阳正式设立“光武”教育奖励基金。枣阳市教育局已制定枣阳市“光武”教育奖励基金实施细则,每年将拿出20万元奖励枣阳市符合条件的2

3、0名初中毕业生、20名高中毕业生、20名优秀教师。 5、根据语境,续写一句话,构成语义连贯的一段话。(2分) 假如我是一团火,就要给别人送去温暖;假如我是一朵花,就要给别人送去芬芳,假如我是 , 。6、名著阅读(2分) 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本 集,是鲁迅回忆 时期不同的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7、古诗文默写(8分)少壮不努力, 。 ,猎马带禽归。春望中移情于物,用拟人表达XXX感时伤世之情的句子是 , 。陋室铭中写主人交往人物不俗的句子是 , 。爱莲说中高度赞美莲,也经常被人拿来当作激励自己洁身自好的座右铭的句子是 , 。二、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10分)8、刚刚学了几篇关于新闻的课文,为了让

4、同学们了解更多的新闻知识,语文老师决定周六带一部分同学到襄樊报社进行采访,要求大家征得家长同意后自愿报名,你很想去,你的父母却有诸多顾虑,你打算这样说服他们:(2分) 9、“小小少年,很少烦恼,眼望四周阳光照”“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其实,成长中的少年也有挥之不去的烦恼。现在,班上准备开展一次“成长的烦恼”的语文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完成以下任务:如果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主题语,你写的是:(2分) 如果你是这次活动的策划者,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几种活动形式。(写三种) (2分)请你从你设计的三项中选一项,写出开展这项活动的主要环节。(2分)项目名称: 主要环节: 小张转学了,在新的环

5、境里,他很不适应,与同学也缺乏沟通,他苦闷烦恼极了。于是,他想起了被同学称为“智多星”的昔日好友你,特地打电话来请你给他出三条消除烦恼的“金点子”。 (2分)你的金点子是: 三、 阅读与赏析(一) 赏析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0、诗中加点的“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阳光就像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 的形象。(2分)11、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2分) (二) 文言文阅读桃花源记桃花源记 陶渊明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

6、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

7、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缘溪行 ( ) 便要还家( )屋舍俨然 ( ) 欣然规往( )1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处处志之 寻向所志 B、既出,得其船 皆出酒食C、夹岸数百步 停数日,辞去 D、便舍船 屋舍俨然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5、请用简洁的文字补充下面对“渔人”行踪的概括:(2分) 发现桃花源

8、 做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 。16、本来“不复得路”一句已暗示桃花源是个虚构的世界,但为什么又要写“南阳刘子冀”这个真实的历史人物?这不矛盾吗?(2分) (三) 课内阅读(12分)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1)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获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2)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3)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9、(4)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5)和中路军所通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6)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7)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8)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9)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10)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11)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10、12)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13)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14)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15)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7用波浪线画出这则消息的导语。(2分)18“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中的“均是什么意思?这里有什么表达作 用?(3分) 19“西起九江(不含)”句中,括号的“不含”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20.“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2分)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 21本段中(6)(7)两句是议论句,对这两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说明战犯汤恩伯指挥失当,懦弱无能。 B揭露国民党反动政府拒绝签订和平协定的本质。 C赞扬我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所向披靡的英勇气概。 D分析了西路军当面之敌的溃退是因为力量甚为微弱。(四)课外阅读微笑的可乐一文,完成22-26题。(14分) 我七岁那年,故乡的夏天炎热异常。没有一丝云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