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教学反思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31693881 上传时间:2024-02-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上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五上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五上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五上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上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上教学反思(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这节课是小数乗整数的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小数乗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乗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的能力。为了能让学生轻松的掌握新知,我努力的做到了以下几点:一、复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及整数乘法中由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为学生学习“小数乘整数”做好了铺垫,尤其是掌握了积的变化规律,为学习小数乗整数的算理有很大的帮助。二、创设了一个“购买风筝”的情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自然的引出了小数乗整数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探索新知。三、在学习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如解决实际问题时,我让学生小组合作思考交流解决的方法

2、,在师生的交流学习中,让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计算方法,从而得到许多有创造性的解决办法。然后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方法。总之,这节课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思考交流的学习中,给不同的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小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起始课,是学生掌握整数除法和小数乘法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先对整数除法进行复习,继而让学生尝试自己解决小数除法的问题,最后通过教师的引导使所有的同学初步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其中进行到让学生自己解决22.44的时候,我预计学生会出现2种情况,一种是在不

3、改变商的大小的前提下通过单位转换把小数变成整数来算,另一种是直接用小数来算。结果超出了我的想象,学生居然根据被除数和商的变化规律,被除数扩大10倍除数不变,要想不改变这道题的结果商要缩小10倍。应用这一个规律也能计算出正确的结果。对此我做了深深的反思。 1、上课之前要进行学生的调研。 上课之前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所谓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如果对学生不能进行了解,则无法估计到学生的想法,不知道学生真正需要的。学生第一单元学习的是小数的乘法,对于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相当的熟悉。所以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学生最容易想到的就是这个规律。 2、对于学生给出的答案要做出准确以及肯定的评判。 这节课当

4、学生给出了我预想之外的答案的时候,我知道这个答案是正确的,可是由于我事先没有预料到,而又缺乏课堂上应变能力,没有能够板书,对于学生的回答也没有充分肯定。以至于出现了课后好多学生还追着老师问这种方法是否正确。所以以后深入钻研教材,想出更多的解法,这也是提升课堂驾驭能力的基础。 总之,以后在教学中,多了解学生多几种教学方法,多学习知识多充实自己。观察物体教学反思观察物体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在本册教材中这部分是难点,它是在学生熟练掌握上下前后左右的基础上,对学生空间概念的培养,现对教学中的不足做以下几点反思、整理:一、教学目标定位为: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左侧面、右侧面、后面、上面、下面)观

5、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目标的定位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对于本课时来说我的教学目标定的有些过高,本节课的难点过多,尤其是被观察物体的选择,涉及到了透视图,所以部分同学出现了问题,学生对于左右面的认识和亲自实践观察其实都是没有问题的。二、教学中的课堂组织本节课大部分学生都是随着老师的教学在听课,但本节课在观察物体的实践活动环节中,由于给学生的改错时间太过局限,所以有几个同学没有改完错,在一直改错,没有注意听老师下面的环节。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留给学生更多的自我改错时间。三、细节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环节从整体上来说还算紧凑,但有些环节是可以更深入挖掘的,这些点需要教师在备课中自己挖掘,一节课的点不

6、能太多,但对于教学中的重点是必须要深入挖掘的。四、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本节课中针对难点,我是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但一节课下来,发现还是自己说的较多,给学生们“留白”的时间较少。一节课下来,总会让自己有些收获,我相信一份收获就是一份成长,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的!解简易方程教学反思学生经历由天平上的具体操作抽象为代数问题的过程,能用等式的性质(天平平衡的道理)列出方程,对于解比较简单的方程,学生并不陌生。比如:x4=7学生能够很快说出x=3,但是就方程的书写规范来说,有必要一开始就强化训练,老师规范的板书,以发挥首次感知先入为主的强势效应,促进良好的书写习

7、惯的形成。对于稍复杂的方程要放手让学生去试一试,这样就可以使探究式课堂教学进入一个理想的境界。不难看出,学生经历了把运算符号“”看错成了“”,又自行改正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紧张、焦急、期待,成功的感觉,这时的数学学习已进入了学生的内心,并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真正落实了数学课程标准中“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的目标,在这个思维过程中,学生获得了情感体验和发现错误又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老师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也体现在耐心的等待,热切的期待的教学行为上,老师的教学行为充满了人文关怀的气息,微笑的脸庞、期待的眼神、鼓励的话语,无时无刻不使学生

8、感到这不仅是数学学习的过程,更是一种生命交往的过程,学生有了很安全的心理空间,不然,他怎么会对老师说“老师,我太紧张了”,这是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和自己不安的复杂情绪的表现。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如果在课堂中多一些耐心和期待,就会有更多的爱洒向更多的学生,学生的人生历程中就会多一份信心,多一份勇气,多一份灵气。中位数的统计意义及计算方法教学反思中位数和平均数一样,也是描述一组数据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统计量。但它和平均数有以下两点不同:一是平均数只是一个“虚拟”的数,即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该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而中位数并不完全是“虚拟”数,当一组数据有奇数个时,它就是该组数据顺序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据,是

9、这组数据中真实存在的一个数据,二是平均数的大小与一组数据里的每个数据都有关系,任何一个数据的变动都会引起平均数大小的改变,而中位数则仅与一组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某些数据的变动对中位数没有影响,所以当一组数据的个别数据偏大或偏小时,用中位数来描述该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就比较合适。 在教学中让学生理解图形内容提出问题。这幅情境图画的是什么?根据这张统计表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制造认知冲突。提问:你们觉得第3组同学掷沙包的一般水平应该是多少呢?让学生去估算、精算。引导学生发现大多数同学的成绩都低于平均数,说明用平均数来表示第3组同学掷沙包的一般水平不太合适,由此引出中位数。教学时,把中位数特点讲清楚,让学生

10、明白,把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后,最中间的数据就是中位数。引导学生讨论发现,第3组同学掷沙包的情况,因为有两个同学的成绩太高,严重偏离了大多数同学的水平,这时用中位数表示第3组同学掷沙包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这样的教学,不但新旧知识过度自然,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而且清晰地阐明了中位数的统计意义。在研究中位数的计算方法时,采取由易至难,逐步深入的方式,先计算奇数个数据,再计算偶数个数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先让学生“大胆猜测”,再进行“小心求证”的教学思路,教师有意识地把经历“猜想与验证”蕴涵在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教学活动中。运用了2次猜想,开课对平行四边形花坛面积计算第一次猜

11、想,得出不同的计算结果,在数方格后,根据数据做2次猜想,一、渗透“转化”思想,引导探究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能够为推导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提供方法迁移。“转化”是数学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我在教学本节课时采用了“转化”的思想,先通过数方格求面积发现数方格对于任何平行四边形来说太麻烦,然后根据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与谁有关,该怎样计算,接着引出你能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学的什么图形来推导它的面积。学生很自然的想到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再来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样启发学生设法把所研究的图形转化为已经会计算面积的图形,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充分发挥学

12、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创新意识。 接着,借助学生实物展示及教师课件演示2次强化了转化的过程,为学生架起由具体到抽象的桥梁,使学生清楚的看到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的转化过程,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突出了重点,化解了难点。二、重视操作试验,发展能力 本节课教学我充分让学生参与学习,让学习数方格,让学生剪拼,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全过程,去主动探求知识,强化学生参与意识,我引导学生运用实验割补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从而找到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长方形的长的关系,高与宽的关系,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得到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底高,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要求学生把自己操作转化推导的过程叙述出来,以发展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这

13、样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作用。 运用转化的方法推导面积计算公式,可以有多种途径和方法,我没有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一种固定或简单的方法上,我尊重学生的想法,结果学生采用几种剪拼方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来推导面积。三、注重优化练习,拓展思维 练习设计的优化是优化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本课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练结合,既有坡度又注重变式。第一题告诉学生底和高,直接求平行四边形面积,规范格式,检验学生是否达到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第二题出示含有多余条件的图形题,强调底和高必须对应,学习上更上一个层次。第三题考察学生灵活运用公式求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本课练习能促使学生牢固的掌握新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