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工程公式汇编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31642613 上传时间:2023-09-14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74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排水工程公式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排水工程公式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排水工程公式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排水工程公式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排水工程公式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排水工程公式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排水工程公式汇编(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6章 城市污水处理概论 1、 城市污水的组成:v 生活污水v 工业污(废)水v 初期雨水v 城市污水的污染指标:v 感观指标:浊、色、嗅、味、温v 物理化学指标:pH、SS、BOD、COD、毒物指标v 生物指标: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数、病毒2、水体的物理性污染及危害(水温、色度、SS)v 水体的无机物污染及危害v 氮、磷污染与水体富营养化v 重金属污染及食物链的富集、迁移、转化v 水体的有机物污染及危害v 有机物污染微生物耗氧导致水质恶化v 油类污染油膜覆盖导致水生态恶化v 毒性有机物污染对人类和水生物的危害v 水体的病原微生物污染及危害3、城市污水的一级处理(物理处理)v 处理对象:悬浮物

2、(SS)v 处理方法:筛滤截留,重力分离v 处理构筑物:v 格栅v 沉砂池v 沉淀池4、城市污水的二级处理(生物处理)v 处理对象:胶体和溶解性有机物(BOD, COD)v 处理方法:好氧生物法v 处理构筑物:v 活性污泥法(传统法,氧化沟,SBR)v 生物膜法(曝气生物滤池,接触氧化法)5、城市污水的三级处理(深度处理)v 处理对象:氮、磷、SS和有机物(BOD, COD)v 处理方法:生物法,物化法v 处理构筑物:v 生物除磷脱氮系统,曝气生物滤池,MBRv 混凝沉淀过滤(CMF)v 活性炭吸附过滤v 电渗析,反渗透6、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理v 处理目的:减量,稳定,综合利用v 处理方法

3、: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v 处理构筑物:v 浓缩池v 消化池v 污泥脱水机械v 沼气利用设备7、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水质、水量v 设计人口当量(as):BOD5:2035 g/人.dSS:3550 g/人.dv 设计当量人口():NQSa/asv 平均日污水量:设计规模,成本计算,栅渣量、沉砂量、污泥量计算v 高日高时流量:管渠、物理处理构筑物v 高日均时流量:生物处理构筑物第7章 污水的物理处理 v 物理处理法的去除对象:v 粗大漂浮物v 悬浮物(SS)v 物理处理法常用工艺与设备v 筛滤截留格栅,筛网,过滤v 重力分离沉淀,上浮v 离心分离离心机,旋流分离器1、格栅的类型及构造特点 v 位

4、置(泵前,泵后)v 作用(保护水泵,去除SS)v 间隙(粗格栅,中格栅,细格栅)采用机械清除时为:1625mm,采用人工清除时为:2540mm,细格栅为:310mm(设计常采用),粗格栅为50100mm,中格栅为1040mmv 形状(平面,曲面)v 格栅倾角:宜采用450750,机械格栅倾角一般采用600700,有时为900,v 格栅渣量估算:栅条间隙宽度为1625mm,栅渣量为0.100.05m3/103m3栅条间隙宽度为2540mm,栅渣量为0.030.01m3/103m3 栅渣的含水率约为7080%;密度约为:750960kg/ m3v 清渣方式(手动,机械)每天栅渣量大于0.2 m3时

5、,一般采用机械清除2、格栅的设计计算要点 1)、格栅宽度计算: B=S(n-1)+en n=Qmax*sin /ehv 式中:B栅槽宽度 , m S格条宽度,m,一般取S=0.01m e栅条间隙,粗格栅e =50100mm,中格栅e =1040mm,细格栅e =310mm(设计常采用) n格栅间隙数; Qmax最大设计流量 ,m3/s h栅前水深,m v过栅流速,m/s -格栅倾角:宜采用450750, sin经验系数2)、过栅水头损失计算: h1=kh0 h0=*v2* sin/2g式中:h1-过栅水头损失,m H0计算水头损失,m k系数,格栅受污物堵塞后,水头损失增大倍数:一般k=3 阻

6、力系数,与栅条断面形状有关,=(S/e)4/3当为矩形断面时:=2.42, 3)、栅槽总高度 H= h+ h1+h2,式中:H-栅槽总高度,m h栅前水深,mh1-过栅水头损失,m h2栅前渠道超高,m,一般采用0.3m 4)、栅槽总长度 L= L1+L2+1.0+0.5+H1/tg L1=(B-B1)/2 tg1 L2= L1/2 H= h +h2,式中:L-栅槽总长度,m H1栅前槽高,mL1进水渠道渐宽部分长度,mB1进水渠道宽度,m1-进水渠展开角,一般采用200 L2栅槽与出水渠的渐缩长度,m,5)、每日栅渣量计算: W=Qmax*W1*86400/(K总*1000) 式中:W-每日

7、栅渣量, m3/d; W1栅渣量 (m3/103m3),取0.10.01,粗格栅取小值,细格栅取大值,中格栅去中值K总生活污水总变化系数例题1:某污水处理厂Qmax=0.3 m3/s,Kz=1.4,栅条间隙e=20mm,过栅流速0.9m/s,栅前水深0.4m,安装倾角60度,栅渣量0.06 L/m3,求栅条间隙数n,每日栅渣量W ? A n=26,W=0.8 m3/d B n=39,W=1.11 m3/d C n=30,W=1.01 m3/d D n=32,W=1.04 m3/d 3、沉砂池的类型与设计计算 1)平流式沉砂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最大流速应为0.3m/s, 最小流速应为0.15

8、m/s; 最大流量时停留时间不应小于30s,一般为3060S 有效水深不应大于1.2m,每格宽度不宜小于0.6m;一般采用0.751.0m; 沉沙量的确定:生活污水按每人每天0.010.02l计,城市污水按10万方沉沙量为3M3计,沉沙含水率为60%,储沙量的容积按2d的沉沙量计,斗壁倾角为550600 沉沙池超高不宜小于0.3m.4、曝气沉砂池的设计与计算 1)、设计参数:a) 按最大设计流量设计,池数和分格数应不少于2;b) 旋流速度控制在0.250.4m/sc) 选定沉砂池水力停留时间(13min),计算总有效容积;d) 选定沉砂池设计水平流速(0.1m/s),计算总有效断面积;e) 选

9、定沉砂池有效水深(23m),宽深比为(11.5),长宽比可搭5,计算池长和总宽度;f) 根据宽深比要求(11.5),确定池数或分格数;g) 处理每m3污水的曝气量为0.10.2m3空气或每m3池表面积35m3/h;h) 计算沉砂量(0.03L/m3),沉沙含水率为60%,密度为1500kg/ m3,校核沉砂斗容积,选择排砂设备;i) 选定气水比(0.10.2)或曝气强度,计算曝气量;j) 设计进、出水系统,空气管路系统,选择鼓风机和曝气装置2)、计算公式:a、 总有效容积: V=60 Qmaxt 式中: V总有效容积;m3 Qmax最大设计流量 ,m3/s t最大设计流量时的停留时间,min

10、b、池断面积: A=Qmax/v 式中: A池断面积;m2 v最大设计流量时的平均流速,m/sc、池总宽度: B=A/H 式中: A池断面积;m2 B-池总宽度 m H有效水深,md、池长: L=V/A 式中: A池断面积;m2 L- 池长,m V总有效容积;m3f、所需曝气量: q=3600D Qmax 式中: q所需曝气量;,m3/h D - 每m3污水所需曝气量 ,m3/ m3 V总有效容积;m3例题1:某污水处理厂曝气沉砂池,Qmax1.0m3/s,停留时间t3min,水平流速v0.1m/s,水深2m,分两格,求池长、宽 A L=15m,b=3m B L=15m,b=2.5m C L=

11、18m,b=3m D L=18m,b=2.5m 解:例题2:已知某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最大设计流量为0.2m3/s,总变化系数K=1.50,设计砂斗容积按不大于2天的沉砂量,城市污水的沉砂量为每104m3的污水沉砂30(0.3)m3,沉砂池的沉砂斗容积为() m3. A 0.69 B 1.38 C 0.35 D 2.76 解:沉淀池的类型及构造特点 v 平流式沉淀池 【斜板(管)】:长深比8v 竖流式沉淀池:径深比3v 辐流式沉淀池:径深比612v 三种沉淀池的特点及适用条件(表273)v 辐流式初沉池与二沉池的主要区别初沉池二沉池处理目的去除SS回收活性污泥SS浓度200-400 mg/L200

12、0-4000 mg/L沉淀类型絮凝沉淀拥挤沉淀表面负荷1.53.0 m3/m2.h1.01.5 m3/m2.h设计沉速1.53.0 m/h1.01.5 m/h沉淀时间1.02.0 h1.52.5 h堰上负荷2.9 L/s.m1.7 L/s.m排泥方式间歇、重力连续、虹吸排泥机械半桥式刮泥机全桥式刮、吸泥机污泥含水率9597%99.299.6%污泥量/人141710215、辐流式沉淀池的设计与计算 1)、设计参数:a) 确定沉淀池个数(不少于2个);b) 确定设计流量和表面负荷,计算单池面积;c) 确定沉淀时间,计算有效水深并校核径深比(宜为612);d) 一般机械排泥,排泥旋转速度宜为13r/h,刮泥板的外缘线速度不宜大于3m/min;e) 缓冲层高度,非机械排泥为0.5m, 机械排泥时,缓冲层上缘高度宜高出刮泥板0.3m;f) 计算沉淀池总高度(保护高有效水深缓冲层高坡底落差污泥斗高);g) 坡向泥斗的底坡不宜小于0.05;h) 计算污泥量,校核污泥斗容积;i) 设计进水系统,排水系统,排泥系统,排渣系统2)、计算公式 (1)、每座沉淀池表面积和池径 A1= Qmax/nq0 D=4 A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