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员教师人才工程建设的基本路径和方法-论文网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31580772 上传时间:2024-01-2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院校员教师人才工程建设的基本路径和方法-论文网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职院校员教师人才工程建设的基本路径和方法-论文网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职院校员教师人才工程建设的基本路径和方法-论文网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职院校员教师人才工程建设的基本路径和方法-论文网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职院校员教师人才工程建设的基本路径和方法-论文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院校员教师人才工程建设的基本路径和方法-论文网(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职院校党员教师人才工程建设的基本路径和方法-论文网论文摘要:高职院校党员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业务能力等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内涵发展。“党员教师人才工程”旨在把基层党建工作与人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提素质、优结构、强基础为目的,通过实现党员与人才的“梯进培养”,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党员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党组织在高职院校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人才的典型示范作用。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党员人才工程,路径和方法高职院校党员教师人才队伍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有较高知识背景、在人才队伍中起核心作用,同时也承担着社会职能的高校教师及相关人员;二是是同样具有较高的学历背景,敢于创新,有培养

2、潜质的年轻教师。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业务能力等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内涵发展的进程一、当前高职院校党员教师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学校层面上对党员教师的培养缺乏系统的有效机制在调研中发现,高职院校现有的人才库内的信息包括:双师型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高级职称教师,却没有专门的党员教师信息库,即便有,也是简单的基础信息,没有对整个群体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业务特长、党员考评和培养方向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更新。对这些党员教师知之甚少的情况下,很难清楚地知道他们欠缺什么、需要什么,这对党员教师培养规划的有效设置也增加了难度。其次,学校层面上对党员教师的培训多是配合相应的政治事件进行,比如

3、反腐倡廉、文件和会议精神等,较少有长期的、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比如对党务工作、时事专题的培训,比如在专业培训之外选送党员教师参加各级别的党校和短期培训班,比如定期地读书讨论会、党员教师代表大会等,要在培样内容和方式上多下功夫,要前后关联,具有系统性和实效性。2部分党员教师追求科研利益,忽视学术的“教化”特征现行的高校职称评定和科研考核制度,都有对教师科研和发表论文或者课题数目的限制,这使得许多教师承受着来自教学和科研两方面的压力,因诸多因素的存在,教师们往往各执一端;部分年轻教师学不求其深,教不求其通,科学研究不求其用。在文风上,为追求个人利益,抄袭、剽窃者有之,以人之言为己之见,开文

4、章工厂者有之。学术队伍中出现的这种浮躁、虚妄现象,有悖于时代和修身明理的古训,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学科研力量,也给未来学科建设和学术队伍的质量留下了隐患。高校教师,特别是党员教师,他们给自己的定位应该是“教育家”,而不只是“教书匠”;他们应该是重修养、有学识和爱教育的学术研究者,而不仅是单单的追求科研量,科研成果不能服务于教学和学校发展,放松个体修养,导致学术的“教化”功能失调;应该清楚地认知到:学术活动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本质是教化。3部分党员教师的教学重“技术”和形式,欠缺文化自觉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和“地方性”,决定了高职院校的学科建设和课程设置的内容,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导

5、致我们的教师和学生都有根深蒂固的“技术情结”,注重考证和实践操作,重视知识的实用性和实效性,却欠缺文化自觉。高职院校的教师多是理工科出身,对于文学、艺术等人文类的知识涉及不深,加上高职教育自身的特点,使得我们的教师在教学和平时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都表现出人文情怀的欠缺。人文素养是教师人格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深厚的专业背景又有博古通今的人文修养,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更轻松地驾驭课堂,才能在与学生的谈话中触及灵魂,才能更好地发挥党员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的先锋模范作用。4党员教师普遍对基层党支部建设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度与参与度不够高校基层党支部的特点是:党员教师和学生党员根据专业的设置,混编

6、为对应的基层党支部,这与企业和机关党支部不同。虽然学生和教师归属于同一个支部,但由于身份和学识的不同,很难深入地探讨某些问题。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口径宽、事务繁杂、工作力量相对单薄,一般的基层党支部建设都是由院系书记和学生辅导员接手,支部内的党员教师因为自身的教学和科研事务繁忙,较少有时间和精力去参与支部的建设和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学生辅导员没有很深的本专业教育背景,很难发挥教育最大化的作用,加之辅导员工作内容的繁琐性,很难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党员的再教育和管理上,往往造成基层党组织重发展,轻教育管理的现象。5高校在党员教师的管理和考评上缺少相应的制度体系目前,高校的职称评定、教学业绩考核、评奖评优

7、等各项管理制度,都没有明确地区分普通教师和党员教师的考评标准,这一方面体现了制度的公平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我们的现行制度没有加强对党员教师的监督管理。党委领导下的各支部的目标管理制度、组织生活制度、三会一课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等更多地把监管对象确定为学生党员,组织部每年对党员的考核多限于对基层党支部的集体考核,较少涉及到党员教师的考核;再者,党员教师的考核一般由各支部自己进行,流于形式,且考核结果基本不与该教师的综合考核挂钩,形同虚设。二、高职院校党员教师人才培养的基本措施和方法目前学术界、教育界对党员人才工程建设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并呈现出几大特点:一是对研究内容的准确把握。党员人才工程的研究内容为“三培养”,把党员培养成优秀人才,即党育人才,有利于进一步改进党员形象,增强党员的先进性和代表性。二是把优秀人才培养成党员,即党聚人才,即是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