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车和油气收集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31539840 上传时间:2022-07-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5.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装车和油气收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装车和油气收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装车和油气收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装车和油气收集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装车和油气收集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装车和油气收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装车和油气收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装车和油气收集通过一个敞开的顶部加油孔或底部连接管向铁路油罐车或公路油罐车装油 时,会将油气排到大气中,油气浓度取决于被装油品的种类、温度、油槽温度及 装油方式,油气浓度一般在1550%(V)。装车方式主要分为顶部装油和底部 装油,顶部装油,一般气液比(v/v)在1:1.11.4,油气产生量大,油气浓度 高。底部装油,气液比(v/v)基本上为1:1,油气产生量少,油气浓度也低。 顶部装油的优点是不易发生漏油现象,缺点是油气产生量大;底部装油的优点是 油气产生量少,但若设备质量不佳或操作不当,易发生漏油现象。顶部装油顶部装油分为喷溅式和浸没式装油。喷溅式装油:整个或大部分的装油过程中,放油管的出

2、口是在液位之上。喷 溅式装油产生较大的油面搅动,加速使油品的挥发。浸没式装油:放油管的出口伸在离罐底 0.15m 內,在大部分装油过程中,是 浸没在液体内。顶部装油的油气损失约为装油体积 0.10.3%。表 1 为喷溅式装油和浸没式装油烃蒸气排放率对比情况,浸没式装油烃蒸气 排放率约为喷溅式装油烃蒸气排放率的三分之一。表 2 给出鹤管口深入不同位置时的装车汽油损耗对比,下部(浸没式)装油 损耗约为上部(基本为喷溅式)装油损耗的三分之一。2 底部装油所需设备较顶部装油简单,将活动装臂或软管从地面和油槽车下部配接即可。 产生的油气量少,目前国内鲜有使用。3 铁路油罐车汽油装车油气排放1988 年,

3、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环境保护研究所对抚顺石油一厂鹤管液下密闭 定位装车汽油挥发损耗进行了现场测试,测算结果见表 3,油品为汽油,密度 0.7200。采样、测定和计算方法略。油气浓度在 8501480g/m3。3.1.1.2.4 公路油罐车汽油装车油气排放2000 年 7 月 8 日,上海石油公司杨浦油库委托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对杨浦 油库进行非甲烷总烃监测。对汽油装车,加油口敞开时非甲烷总烃的测定结果见表 4 ,采样位置为距加油口下风向 0m 。厂名南京炼油厂胜利炼油厂大庆炼油厂鹤管位置下中上下中上下中上1月与7月平均排放率 0.04590.0950.1520.04830.08710.13690

4、.03590.06940.106排放量t/a183.6排放量比值1380.060&0175.2348.4547.6143.6277.6424.62.073.3111.993.1311.932.95表1两种汽油装车方式的烃蒸气排放率对比国别装油 方式全年测定次数排放 率0两种装车方式 对比值资料来源中国喷溅171.2883.2111965年石油部成品油浸没630.401损耗调研工作报告国外喷溅 浸没38352.2140.6903.2081959年美国石油学会报告表2鹤管口深入不同位置时的装车汽油损耗对比表3油品装车挥发损耗测算结果油气浓度 g/m3排气速率m/min排气体积m3装油重量挥发损耗量

5、 kg挥发损耗 率0装车方式t851.0834465.4443.27055.691.291220.4037667.0642.71077.401.81大鹤官液卜密闭1477.2632566.0143.14493.012.151343.1332151.2034.80864.311.851330.2432669.6942.53888.312.08表4油品装车排放油气浓度样品名称非甲烷总烃浓度 g/m3 (标准状态)备注敞开0m 1599.1加油4分钟敞开0m 2920.4加油8分钟敞开0m 3334.8加油5分钟,加油时间为15分钟敞开0m 42234.5加油10分钟,加油时间为15分钟5 油品装车

6、的基本情况成品油销售业,中石化现有约 670 座油库,中石油现有约 600 座油库,包括 其它性质的油库在内,全国有成品油库应不少于 1500 座。目前国内对铁路油罐车和汽车油罐车装油,大多采用顶部浸没式装油,由于 车型复杂,很少有严格按照作业要求将鹤管放油口插入油罐车的底部。鹤管密闭 效果欠佳,装车过程基本未实现密闭装车和油气收集。采用底部装车,现有的装油工艺和设备,须完全推翻,重新建发油台。一个 油库的改造费用约1500万元。所有的油库改造为底部装车,总的资金投入约 225 亿元人民币。目前已提出仅对上装油方式的鹤管局部改造,以快速接头的方式与油罐车进 油口改造后的快速接头对接,油罐车另开

7、一个口、或在呼吸阀上接一旁路,安装 快速接头,与油气回收处理装置的油气管道对接,进行油气回收。装油和回收油 气分开进行。该方法的优点,可能解决上装过程密闭不严的问题,上装设备可以继续使用, 油罐车的改动也小,总体费用比进行底部装车改造有大幅降低。由于改制的原因,现有的油罐车所有权不归属于各石油公司,通常油罐车装 油后要人工检尺,尚未实现密闭量油。油罐车在加油站卸油后,加油站一般也要打开油罐车顶盖,检查是否卸净油, 或进行测水检查。由于上述原因,油罐车内的油气,尚无法保证在下一次装油前密闭和储存。 密闭做的完好的油罐车,内部气体是有压力的。由于多数油罐车尚不规范, 油罐车携载有压力的易爆油气,存

8、在一个安全隐患问题。6 汽油装车损耗估算根据GB11085-89散装液态石油产品损耗汽油装车船损耗率,A类、B 类、C类地区不同汽油周转量的装车损耗估算分别见表5、表6、表7。A类地区的年最大温差约45C(最高40C,最低一5C), C类地区的年最 大温差约75C (最高35C,最低一40C),因此A类地区的装车损耗率远大于C 类地区。在其它工艺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决定了装车过程的挥发损失量, C 类地区的冬季,损失量将明显减少。汽油周转量为5X10牡/a的C类地区,汽车 油罐车装车损耗量为 25t/a。表5A类地区汽油装车损耗情况估算周转量铁路油罐车损耗量汽车油罐车损耗量X 104t/a损

9、耗率,t/a损耗率,t/a58550101701002034020030510300500.178500.10500701190700100170010001502550150020034002000表 6 B 类地区汽油装车损耗情况估算周转量铁路油罐车损耗量汽车油罐车损耗量X 104 t/a损耗率,t/a损耗率,t/a5654010130802026016030390240500.136500.084007091056010013008001501950120020026001600表 7 C 类地区汽油装车损耗情况估算周转量铁路油罐车损耗量汽车油罐车损耗量X 104 t/a损耗率,t/a损

10、耗率,t/a540251080502016010030240150500.084000.05250705603501008005001501200750200160010007装车过程控制技术底部装油对油液面的搅动小,气液比一般维持在 1:1 左右。顶部装油,油面搅动的剧烈,油气产生量多,一般气液比在1:1.11:1.4。底部装油优于各种 形式的顶部装油。公路油罐车装油过程及油气收集和回收示意图见图1。去油气回收系统 储油罐来的汽油o 0n带回收系统的浸 没或喷注式装油油气回收系统去储油罐的汽油去油气回收系统储油罐来的汽油(J O带回收系统 的底部装油图1带有油气回收系统的顶部和底部方式公路油

11、罐车装油示意图公路油罐车的装车,国外已普及使用底部装车。在国内也调查过底部装油工 艺设备。将顶部装油工艺改造为底部装油工艺,仅一个发油台的改造费用在200 万元人民币以上。无论是何种装车工艺,在装车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至少与装油体积相同体 积的油气排放,当然,底部装油的油气排放浓度和排放量小于顶部装油。敞开式装油,装油过程产生的油气在装油容器的装油口处或其他呼吸口(阀) 处排放,由于气体逸散快(特别是油罐车),损失量大于密闭式装油(能保持或 延时保持容器内的气体压力,减缓油气的逸散速度),因此装油过程在密闭下进 行,可以减少非甲烷总烃的排放量。控制油气的排放量,必须做到,装油过程在密闭状态下进

12、行,产生的油气应 通过密闭管道系统排出,而油气的实际排放量取决与是否进行了油气回收。底部 装油,而未对油气进行收集和回收处理,其油气的排放量,远大于顶部装油但进 行了油气收集和回收处理。 油品装车挥发损耗测算结果例测试时间:1988.07.25车号:875393天 气:晴环境气温:31 C鹤管类型:大鹤管 装车方式:液下密闭 油品名称:汽油 油品密度: 0.7200试样编号平均值油气浓度g/m31386.001693.441373.40957.601134.001753.92680.401663.201330.24排气速率m/min340336331316320320321323326油品温度: 29C 装油时间: 121min 装油体积: 59254 m3 装油重量: 42538t排气流量m3/min601594585558565565567571576油气排放总体积: 69.69m3 油品挥发损耗量: 88.31kg 油品挥发损耗率:2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