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表达连贯的方法与技巧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31497713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7.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言表达连贯的方法与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语言表达连贯的方法与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语言表达连贯的方法与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语言表达连贯的方法与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语言表达连贯的方法与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言表达连贯的方法与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表达连贯的方法与技巧(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言表达连贯的方法与技巧高考考试说明对本能力的基本要求是“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能力层级D”。它是语文高考的重点和难点,自1989-2002年,连续14年高考语文考查了这一考点。 “连贯”考查的是书面表达中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能力。保持语言连贯,需要兼顾话题统一、语序合理和恰当的语言表达形式这三个方面。 一保持一致性 一个长的句子,或者一个句群,只有话题和陈述角度一致,中心才能明确,语意才能连贯。 1陈述对象一致。主语是句子的发端和陈述对象,它要求后面连带的一些句子必须兼顾上下文,与陈述对象保持一致,防止出现暗换主语现象。 例: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可惜正月过

2、去了,闰土须回家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不肯出门,_。 A但终于被父亲带走了 B但他父亲终于把他带走了 C但他终于把他带走了 D但他终于和他父亲一同走了 点析A。因为这一句保持了陈述对象的一致,也保持了语气的连贯。如果用B项就忽然换了主语;如果用C或D项就失去了“被动”性,在连贯性了都欠缺。 2.观点与材料的统一。有的议论语段开头提出问题或论点,接着举事例,摆材料,进行分析。有的在结尾归纳或总结出论点、观点。这里的“观点”、“问题”也可以说是话题,话题必须统领后面的事例、材料;反过来说,事例、材料、语言表达要符合前面的话题,与其相一致。反之亦然。 例: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

3、项是( ) 我们的时代,是百花齐放的时代,我们不但要盈亩满畦的牡丹和菊花,我们也要树下的紫罗兰,草地边的蒲公英。_。我们的责任是不但让读者兼收并蓄,而且还可以各取所需。 A. 世界上没有不爱花卉的人,但是每人的爱好又是多种多样的 B. 世界上没有不爱花卉的人,但是每人的爱好不尽相同 C. 因为每种花都有生存的权利,人们既爱牡丹、菊花,又爱紫罗兰、蒲公英 D. 因为每种花都有生存的权利,那么每位读者也有选择的权利 点析B.这是一个议论语段,议论的中心是对于文化消费的“各取所需”,由此出发,就要确定表示中心论点的B项。 3保持句式和音节的统一。要选择与上下文相协调的句式,整齐的句式和统一的结构,可

4、以增加语势,加强语言的连贯。音节和谐常常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句式整齐匀称,音节协调;二是上下文押韵。 例: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埋伏和照应需要惨淡经营。埋伏处要轻轻一笔,若不经意;_。要使读者看不到斧凿痕迹,只觉得_,如一丛花,如一棵菜。虽由人力,却似天成。如果看出来这里是埋伏,那里是照应,_。 照应处要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照应处要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清清爽爽,间间单单 自自然然,完完整整 便是死症 便太浅显 A B. C D. 点析B。从前后连贯的角度看,句中,句不能和“如一丛花,如一棵菜”相衔接,而句能。从音节和谐的角度看,能和“却似天成”句中的“成”押韵

5、的有首句的“营”,句中的“成”,句中“整”和句中的“症”。因此选B。 二表达要合乎事理、语境 1.要合乎事理。语言表达要符合事理,否则上下句在事理上出现“裂痕”,语言必然不通。前面说了两面,后面承接一面,反之,前面说了一面,后面承接两面;前面从好处说,突然从坏处说,反之,前面从坏处说,后面从好处说;没有因果的说成因果;没有递进的说成递进等等都会使句间失去连续性。 例: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卢梅坡的诗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常被人引用,借以说明_。 A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缺憾 B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长处 C任何人和事物都有千秋 D对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所爱 点析A

6、。诗中强调的是“逊”和“输”,是从“不足”的方面说的,接以“缺憾”,在事理逻辑上没有问题。B项,则是两面对一面;C 项则是从“短处”突然转到说“长处”;D项则是转换了说话的角度原诗是说事物本身的优劣长短,加“对”字后,变成了说“人”的情感态度了。 2.表达要合乎语境。对于写景的复句或语段,要注意语境因素,要分析景物、情调、写法的特点。景物有远近、动静的不同;色彩有鲜明、暗淡的区别;气氛有热烈、凄凉之分;视角有高低、俯仰之异;感情或悲或喜;态度或褒或贬。这一切,在同一段文字里都应该保持和谐一致。 例: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巍峨挺秀的秦岭没有消灭在浊雾里;田堰层叠的南塬,模

7、糊了;美丽如锦的渭河平原也骤然变得丑陋而苍老。 A天气阴沉,满天厚厚的,低低的,灰色的浊云。 B在夕阳的辉映下,满天彩云飘动。 C夜幕下垂,远山渐渐隐没了,田野像死一般寂静。 D北风呼呼地叫着,枯草落叶漫天飞扬,树枝都成光胳臂了。 点析A。原文由上而下写秦岭,南塬和渭河平原的自然景色,情调是阴沉凄凉的。从意境和描述层次两个方面考虑都选A。B 项的“满天彩云”,景和情都与原文明显不协调。C句的“渐渐隐没”与原文的“没有消失在浊雾里”相矛盾。D句所描绘的北风、枯草、树皮也与原文不协调。 3.表达要语脉贯通。思有路,语有脉,表达一个意思总得按照一定先后顺序,这样才会脉络分明,语气贯通,不跳脱,不紊乱

8、。或以空间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等,或以时间先后为序;或以事物发展的前后为序;或以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为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或以主次轻重为序等等。 例: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 某校师生野营训练来到村里,_和村民们一道投入抢收战斗。 就像勇猛的战士一样,不顾一天行军的疲劳, 马上扔下背包, 听到大雨来临的广播, A. B. C. D. 点析C。这是一个叙述性语段,所述的中心是师生帮助抢收的情况,其动作有明显的起因和结果。在所列各组语句中, 是对师生抢收战斗的形象描写, 是得到消息所产生的心理, 是在心理指导下开始行动, 是动作的原因,即得到

9、消息。正确的语脉顺序为:得到消息心理活动开始行动具体抢收。 4表达要服从篇章结构规律。根据人们的思维规律和篇章结构规律,议论文或说明文的文段往往开宗明义,在开头就提出观点或说明中心,以领起全文或全段;往往在篇末或篇尾用简明概括的文字总结文章,重申主旨。据此,对于首尾句的选择就应着眼于那个具有提挈或收束作用的句子。 例: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 “硅藻的大量生长为海域类几亿吨甚至几十亿吨磷虾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条件,磷虾用途甚广,它将是人类大有希望的蛋白质来源之一。磷虾是南极生态中的一个关键性的生物,没有它就没有那么多的鲸类、企鹅和海豹等。_ A有人认为,把磷虾、企鹅、鲸类和海豹

10、作为南极生物的象征十分恰当。 B有人认为,硅藻、磷虾、企鹅、鲸类和海豹都是南极生物的象征。 C有人认为把企鹅作为南极生物的象征比起鲸类、海豹来说更为恰当。 D有人认为,把磷虾作为南极生物的象征比起企鹅来说更为恰当。 点析D。无论从片段还是摘引来看,都是具体说明磷虾在海洋生物链中的重要作用的。AB磷虾与其它生物并举,C省去磷虾不提,都不能作结尾。只有D体现了“磷虾是南极生物中一个关键性的生物”这个意思。 三.语句要前后照应。照应常常和文章的内容主旨,条理脉络,层次结构有关,必须在建立前有交代,后有碍照应的概念。在阅读中留心各种照应的实际意义,在说写中注意句中成分彼此照应,句子与句子间相互照应,使

11、语句不矛盾不脱节。 1.问答照应。在设问句中,前句提出问题,后句便要作出正确的回答。如果答非所问或者一概否定,一概肯定,都会造成语句不连贯。 例: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 要使我国的四个现代化加速发展,我们要不要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呢?根据我国国情可不可以完全照搬西方模式呢?_。 A不能,我们要有自己的创造和发展,走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 B我们必须作出正确的选择,否则就会犯政策上的错误。 C我们的回答只能是肯定的,否则就没有改革的出路。 D我们的回答是只有深化改革,不能踌躇停滞,更不能知难而退。 点析B。原文就学习外国先进经验和照搬西方模式一正一反提出两个設问,一是“要不要”,二是“可不可以”,应选项必须与两个设问相互对应,不能顾此失彼。A只回答了“不能完全照搬”这一问题;C完全肯定两个问题,忘记了后一问题必须否定;D句答非所问;只有B句,虽未作直接回答,但都与两个设问相照应,且衔接最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