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学第七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31482175 上传时间:2023-03-20 格式:DOC 页数:306 大小:9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妇产科学第七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06页
妇产科学第七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06页
妇产科学第七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06页
妇产科学第七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06页
妇产科学第七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妇产科学第七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妇产科学第七版(30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女性生殖系统包括内、外生殖器官及其相关组织与邻近器官。骨盆为生殖器官的所在地且与分娩有密切关系。 第一节 骨 盆女性骨盆是胎儿阴道娩出时必经的骨性产道。其大小、形状对分娩有直接影响。通常女性骨盆较男性骨盆宽而浅有利于胎儿娩出。(一)骨盆的组成1骨盆的骨骼骨盆由骶骨、尾骨及左右两块髋骨组成。每块髋骨又由髂骨、坐骨及耻骨融舍而成;骶骨由56块骶椎台成;尾骨由45块尾椎合成。2骨盆的关节有耻骨联合、骶髂关节和骶尾关节。两耻骨之间有纤维软骨,形成耻骨联合,位于骨盆的前方。骶髂关节位于骶骨和髂骨之间,在骨盆前方。骶尾关节为骶骨与尾骨的联合处。3、骨盆的韧带骨盆各部之间的韧带中有两对

2、重要的韧带。一对是骶、尾骨与坐骨结节之间的骶结节韧带,另一对是骶、尾骨与坐骨棘之间的骶棘韧带。骶棘韧带宽度即坐骨切迹宽度,是判断中骨盆是否狭窄的重要指标。妊娠期受激素影响,韧带较松弛,各关节的活动性亦稍有增加,有利于分娩时胎儿通过骨产道。(二)骨盆的分界以耻骨联合上缘、髂耻缘及骶岬上缘的连线(所谓分界线即髂耻线)为界,将骨盆分为假骨盆和真骨盆两局部。假骨盆又称大骨盆,位于骨盆分界线之上,为腹腔的一局部,其前为腹壁下部,两侧为髂骨翼,其后为第5腰椎。假骨盆与产遭无直接关系。但假骨盆某些径线的长短关系到真骨盆的大小,测量假骨盆的这些径线可作为了解真骨盆的参考(详见骨盆测量)。 真骨盆又称小骨盆,位

3、于骨盆分界线之下,又称骨产道,是胎儿娩出的通道。真骨盆有上、下两口,即骨盆入口与骨盆出口。两口之间为骨盆腔。骨盆腔的后壁是骶骨与尾骨。两侧为坐骨、坐骨棘、骶棘韧带,前壁为耻骨联合。耻骨联合全长约4.2cm,骶骨弯曲的长度约l1.8cm,骶岬至骶尖的直线长度约9.8cm。骨盆腔呈前浅后深的形态。坐骨棘位于真骨盆中部,可经肛诊或阴道诊触到,在分娩过程中是衡量胎先露部下降程度的重要标志。骶骨前面凹陷形成骶窝,第l骶椎向前凸出形成骶岬,为骨盆内测量对角径的重要据点。耻骨两降支的前部相连构成耻骨弓。 (三)骨盆的类型根据骨盆形状(按CallweU与Mokw分类)分为4种类。1.女型骨盆入口呈横椭圆形,髂

4、骨翼宽而浅,人口横径较前后径稍长,耻骨弓较宽,两侧坐骨棘间径lOcm。最常见,为女性正常骨盆。在我国妇女骨盆类型中占5258.9。2.扁平型骨盆入口前后径短而横径长,呈扁椭圆形。耻骨弓宽,骶骨失去正常弯度,变直向后翘或探弧型,故骶骨短而骨盆浅。在我国妇女中较常见占23.2一29。3.类人猿型骨盆入口呈长椭圆形,骨盆入口、中骨盆和骨盆骨盆的4种根本类型及其各部比较出口的横径均缩短前后径稍长。骶坐切迹较宽,两侧壁稍内聚坐骨棘较突出,耻骨弓较窄,但骶骨向后倾斜,故骨盆前部较窄而后部较宽。骶骨往往有6节且较直故较其他型探。在我国妇女中占142一18。4男型骨盆人口略呈三角形两侧壁内聚,坐骨棘突出,耻骨

5、弓较窄骶坐切迹窄呈高弓形,骶骨较直而前倾,致出口后矢状径较短。因男型骨盆呈漏斗形,往往造成难产。较少见,在我国妇女中仅占1-3.7。骨盆的形态、大小除种族差异外,其生长发育还受遗传、营养与性激素的影响。上述四种根本类型只是理论上归类临床多见为馄合型骨盆。 第二节外生殖器 女性外生殖器又称外阴,指生殖器官的外露局部,位于两股内侧l之间,前面为耻骨联合,后面以会阴为界。(一阴阜即耻骨联合前面隆起的脂肪垫。青春期该部皮肤开始生长阴毛,分布呈尖端向下的三角形。阴毛疏密、粗细、色泽可因人或种族而异。 (二)大阴唇为邻近两股内侧的一对隆起的皮肤皱襞。起自阴阜,止于会阴。两侧大阴唇前端为子宫圆韧带终点。后端

6、在会阴体前相融合,形成大阴唇的后连台。大阴唇外侧面与皮肤相同皮层内有皮脂腺和汗腺,青春期长出阴毛;其内侧面皮肤湿润似粘膜。大阴唇皮下脂肪层含丰富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当局部受伤,出血易形成大阴唇血肿。未婚妇女的两侧大阴唇自然合拢,遮盖阴道口厦尿道外口。经产妇大阴蜃由于分娩影响向两侧分开;绝经后大阴唇呈萎缩状,阴毛稀少。 (三)小阴唇为位于大阴唇内侧的一对薄皱襞。无毛,富含神经末梢,故敏感。两侧小阴唇前端相互融台,再分为两叶包绕阴蒂,前叶形成阴蒂包皮,后叶与对侧结合形成阴蒂系带。小阴唇后端与大阴唇后端相会台,在正中线形成横皱襞称阴唇系带,此系带经产妇受分娩影响已不明显。 四阴蒂 位于两小阴唇顶端的

7、联合处,它与男性阴茎海绵体相似。具有勃起性。它分为三局部,前靖为阴蒂头,富含神经末梢,极敏感,中为阴蒂体,后局部为两个阴蒂脚,附着于各侧的耻骨支上仅阴蒂头露见,其直径68cm。 五阴道前庭 为两小阴唇之间的裂隙。其前为阴蒂,后为阴唇系带。在此区域内,前方有尿道外口,前方有阴道口,阴道口与阴唇系带之间有一浅窝,称舟状窝(又称阴道前庭窝)。此窝经产妇受分娩影响不复见。在此裂隙内尚有以下各部: 1前庭球:又称球海绵体,位于前庭两侧,由有勃起性的静脉丛构成。其前部与阴蒂相接,后部与前庭大腺相邻,浅层为球海绵体肌覆盖。 2前庭大腺:又称巴多林腺,位于大阴唇后部,亦为球海绵体肌所覆盖,如黄豆大,左右各一。

8、腺管细长(12锄),向内侧开口于前庭前方小阴唇与处女膜之间的沟内。性兴奋时分泌黄白色牯液起润滑作用。正常情况检查时不能触及此腺。假设因感染腺管口闭塞,形成前庭大腺脓肿。假设仅腺管开口闭塞使分泌物集聚,形成前庭大腺囊肿那么两者均能看到或触及。 3尿道口:位于阴蒂头的后下方及前庭前部为尿道的开口略呈圆形。其后壁上有一对并列腺体称尿道旁腺或斯基思腺,其分泌物有润滑尿道口作用,但此腺亦常为细菌潜伏所在。4、阴道口及处女膜:阴道口位于尿道口前方、前庭的后部,为阴道的开口,其大小、形状常不规那么。阴道口周缘覆有一层较薄粘膜称处女膜。膜的两面均为鳞状上皮所覆盖,其问含结缔组织、血管与神经末梢有一孔多在中央,

9、孔的形状、大小及膜的厚薄因人而异。处女膜多在初次性交时破裂,受分娩影响产后仅留有处女膜痕。第三节 内生殖器 女性内生殖器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及卵巢,后二者称子宫附件。(一)阴道为性交器官、月经血排出及胎儿娩出的通道。1位置和形态位于真骨盆下部中央,呈上宽下窄的管道。前壁长7,9cm与膀胱和尿道相邻,后壁长10一12cm,与直肠贴近。上端包围宫颈,下端开口于阴道前庭后部。环绕宫颈周围的局部称阴道穹隆(阴道穹)。女性内生殖器置分为前、后、左、右4局部,其中后穹隆最漏,与直肠子宫陷凹紧密相邻,为盆腔最低部位,临床上可经此处穿刺或引流。2组织结构阴道壁由粘膜、肌层和纤维组织膜构成,有很多横纹皱襞,故

10、有较大伸展性。阴道粘膜呈淡红色,由复层鳞状上皮细胞覆盖,无腺体。阴道牯膜受性激索影响有周期性变化。幼女及绝经后妇女的阴道粘膜上皮甚薄,皱襞少,伸展性小,容易创伤而感染。阴道肌层由两层平滑肌纤维构成,外层纵行,内层环行,在肌层的外面有一层纤维组织膜,含多量弹力纤维及少量平滑肌纤维。阴道壁因富有静脉丛故局部受损伤易出血或形成血肿。二子宫 子宫为壁厚、腔小、以肌肉为主的器官。腔内覆盖粘膜弥子宫内膜,青春期后受性激素影响发生周期性改变并产生月经;性交后,子宫为精子到达输卵管的通道;孕期为胎儿发育、成长的部位;分娩时子宫收缩使胎儿及其附属物娩出。 1形态成年人子宫呈前后略扁的倒置梨形,重约50g,长78

11、cm,竟45cm,厚2-3cm,宫腔容量约5ml。子宫上部较宽称宫体,其上端隆突局部称宫底,宫底两侧为宫角,与输卵管相通。子宫下部较窄呈圆柱状称宫颈。宫体与宫颈的比例。婴儿期为1:2成年妇女为2:1。 宫腔:为上宽下窄的三角形。在宫体与宫颈之间形成最狭窄的局部称子宫峡部,在非孕期长约lena,其上端因解剖上较狭窄,又称解剖学内口;其下端因牯膜组织在此处由宫腔内膜转变为宫颈粘膜,叉称组织学内口。宫颈内腔呈梭形称宫颈管,成年妇女长约253 0cm,其下端称宫颈外口,宫颈下端伸人阴道内的局部称宫颈阴道部;在阴道以上的局部称宫颈阴道上部。未产妇的宫颈外口呈圆形;已产妇的宫颈外口受分娩影响形成大小不等的

12、横裂,而分为前唇和后唇。 2组织结构官体和宫颈的结构不同。 (1)宫体:宫体壁由3层组织构成层,内层为子宫内膜。圆子宫*状断面子宫各部外层为浆膜层(脏层腹膜),中间层为肌层。 子宫内膜为一层粉红色粘膜组织,从青春期开始受卵巢激素影响,其外表扔能发生周期性变化称功能层;余下L3靠近子宫肌层的内膜无周期性变化称基底层。 子宫肌层厚,非孕时厚约08咖。肌层由平滑肌束及弹力纤维所组成。肌束纵横交错如网状,大致分3层:外层多纵行,内层环行,中层多各方交织。肌层中含血管,子宫收缩时血管被压缩,能有效制止产后子宫出血。 子宫浆膜层为覆盖官体底部及前后面的腹膜,与肌层紧贴,但在子宫前面近子宫峡部处,腹膜与子宫

13、壁结合较疏松,向前反折以覆盖膀胱,形成膀胱子宫陷凹。覆盖此处的腹膜称膀胱子宫返折腹膜,与前腹壁腹膜相连续。在子宫后面,腹膜沿子宫壁向下,至宫颈前方及阴道后穹鞋再折向直肠,形成直肠子宫陷凹亦称道格拉斯陷凹并向上与后腹膜相连续。 (2)宫颈: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亦含有平滑肌纤维、血管及弹力纤维。宫颈管粘膜上皮细胞呈单层高柱状,粘膜层有许多腺体能分泌碱性粘液,形成宫颈管内的粘液栓,将宫颈管与外界隔开。宫颈阴道部为复层鳞状上皮覆盖,外表光滑。在宫颈外口柱状上皮与鳞状上皮交界处是宫颈癌的好发部位。宫颈牯膜受性激素影响也有周期性变化。 3位置子宫位于盆腔中央,膀胱与直肠之间,下端接阴道,两侧有输卵管和卵巢

14、。子宫的正常位置呈轻度前倾前屈位,主要靠子宫韧带及骨盆底肌和筋膜的支托作用。 4子宫韧带共有4对 (1)圆韧带:呈圆索形得名,长12一14cm,由结缔组织与平精肌组成。起于子宫双角的前面、输卵管近靖的下方,然后向前下方伸展达两便I骨盆壁,再穿过腹股沟管终于大阴唇前端。圆韧带肌纤维与子宫肌纤维连接。外表为子宫各韧带(前面观)韧带前叶的腹膜层覆盖。有使官底保持前倾位置的作用。 (2)阔韧带:覆盖在于宫前后壁的腹膜自子宫侧缘向两侧延伸到达骨盆壁,形成一对双层腹膜皱襞。阔韧带分为前后两叶,其上缘游离,内23部包围输卵管(伞部无腹膜遮盖),外13部移行为骨盆漏斗韧带或称卵巢悬韧带,卵巢动静脉由此穿过。在

15、输卵管以下、卵巢附着处以上的阀韧带称输卵管系膜,其中有结缔组织及中肾管遗迹。卵巢与阔韧带后叶相接处称卵巢系膜。卵巢内倜与官角之间的阀韧带稍增厚称卵巢固有韧带或卵巢韧带。在宫体两侧的阍韧带中有丰富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及大量疏松结缔组织称宫旁组织。子宫动静脉和输尿管均从阔韧带基底部穿过。 (3)主韧带:在阔韧带的下部,横行于宫颈两懊I和骨盆懂l壁之间,为一对坚韧的平滑肌与结缔组织纤维束,又称宫颈横韧带,起固定宫颈位置的作用,为保持子宫不致向下脱垂的主要结构。 (4)宫骶韧带:从宫颈后面的上侧方(相当于组织学内口水平),向两侧绕过直肠到达第2、3骶椎前面的筋膜。韧带含平滑肌和结缔组织外有腹膜遮盖,短厚有力,将宫颈向后向上牵引,维持子宫处于前倾位置。 假设上述韧带、骨盆底肌和筋膜薄弱或受损伤,可导致子宫位置异常形成不同程度的子宫脱垂。 (三输卵管 为一对细长而弯曲的管,位于子宫阔韧带的上缘内,内翻与官角相连通,外端游离,与卵巢接近。全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