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荞麦地河道治理工程建议实施计划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荞麦地河道治理工程建议实施计划书(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养麦地河道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12年5月第一章 概况第一节 自然概况一、地理概况巧家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昭通市南部山区,地处长江上游,金沙江中游东岸。地理座标:东经1025310327,北纬 26 3227 25。全县土地总面积 3245km2, 地处金沙江与牛栏江两江交汇间的三角地带,县域南北长98km,东西宽57km,,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159人,在总土地面积中,有耕地578.95km2;林地1163.62 km2;草地215.73 kmU;荒山荒坡 862.03 km 2;其它用地 373.67 km 2。人均占有林地 3.8 亩、牧地 0.7 亩,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人均耕地1.9
2、 亩,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人均荒山荒坡 2.8 亩, 土地资源并不丰富,但开发潜力较大。二、气候和地形、地貌巧家属于云贵高原季风气候,干湿季节分明,上年11月至来年 5月为旱季,降水约占全年的 14%;6至 10月为雨 季,降水量占全年的 86%,降水十分集中;降水年内分布极 不均衡。全县东、西、北三面为金沙江、牛栏江所环绕,中 部受荞麦地河、马树河侵蚀切割为凹陷谷地。整个地势呈由 北向南降低之势,最高点是药山之巅,海拔4041m最低点金沙江与牛栏江交汇处最低侵蚀基准面,海拔517m相对高差3524m工程枢纽区地处巧家后山古崩塌大滑坡堆积体的 前缘部位,属滇东北高原北部乌蒙山北缘斜坡地带。
3、巧家县 由于地形地貌十分复杂, 海拨高差悬殊, 气候变化比较突出, 属亚热带和温带共存的高原立体气候。具有“一山分四季, 十里不同天” 的山区立体气候特点, 全县气候类似全国缩影, 具有高寒、温暖、干热三类气候。第二节 项目区概况一、自然概况药山镇地处昭通市巧家县境腹地,药山南麓,位于东经10300 10307、北纬 2658 2729 处,距离县城62 公里,东与六合乡、新店乡接壤,西与大寨镇、巧家营乡 交界, 北与东坪乡、 小河乡相邻, 南与铅厂乡、 中寨乡毗邻, 共计有九个乡镇与其接壤,巧大公路横穿其间,有 13 个乡 镇的公路经过药山镇,交通十分方便,是巧家县的交通枢纽 和重要的物资集
4、散地。二、社会概况全镇总面积384km2,下辖17个村委会45个自然村,有 汉、苗、彝、回、布依、白等民族,总人口 46599 人,其中 非农业人口 1 906人。镇政府驻药山,现状人口约 2500 人, 海拔高程 2200m。药山镇是巧家县的一个高寒山区贫困镇,主要粮食作物 为马玲薯、 玉米、荞麦等。 境内药山南麓盛产中草药数百种, 广阔的天然牧场和高山牧地使该镇的畜牧业在巧家县占有 重要的地位。近年来,该镇逐步发展以萝卜为主的绿色食品 产业,萝卜种植面积达 1800 余亩;同时,加快发展中草药 的种植。畜牧业、绿色食品产业和中草药种植逐步成为该镇 的支柱产业。三、发展规划巧家县政府、县发改
5、局和药山镇党委、政府根据当地的 资源条件、 区位优势, 将药山镇作为巧家县的第二中心集镇。 为加快中心小城镇的发展,巧家县政府、县发改局和药山镇 党委、政府提出了药山镇中心小城镇综合开发项目,从集镇 新兴路、集贸市场、供水工程等项目的建设着手,充分发挥 药山镇的中心地带、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的优势,带动邻 近村镇的快速发展,为提高全县的城镇化水平、推动城乡一 体化进程、促进巧家县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二十一世纪, 党中央、 国务院提出了 “小城镇、 大战略” 的战略决策,云南省委、省政府对城乡结构调整和城市化问 题也给予了极度大的关注,作出了“关于加快城镇建设的决 定”,云南省计委、云南省建设厅
6、以云计投资 200259 号文 发出云南省十五期间中心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 , 云南省计委、云南省建设厅以云计投资 2002534 号文发出 云南省计委、省建设厅关于昭通市中心小城镇总体发展规 划和实施计划的批复 ,这些都为药山镇的发展提供了历史 性的机遇,同时,随着“十五”计划的完成和“十一五”规 划的实施,广大人民群众正朝着小康生活迈进,对经济社会 的发展和环境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巧家县政府、县发改局和药山镇党委、政府根据当地的 资源条件、区位优势,提出了把药山镇建设成为巧家县中部 的交通、经济、社会、科教、卫生、文化发展中心,商品批 发交易集散地,以发展农、牧、林产品生产和
7、交易为主的山 水小城镇。充分发挥药山镇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的辐射作 用,建成巧家县的第二中心城镇。但是,由于城镇建设及基 础设施的滞后,制约了集镇的活力和全镇国民经济发展的后 劲,因此,迫切需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改善中 心集镇的投资环境,促进全镇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把药山 中心集镇建设成为布局合理、 设施完善、 环境优美的小城镇。 鉴于药山新集镇拟建于河滩地的实际,为确保规划中的新集镇的防洪安全,特提出荞麦地河道治理工程。第三节 防洪现状分析一、洪灾调查(一)历史文献中的洪灾记录:据县志记载,原荞麦地 集镇位于荞麦地河左岸, 1928 年的洪水中, 巨大的洪峰夹带 泥石流席卷并淹没了
8、全部集镇,此次洪灾后,荞麦地集镇搬 到荞麦地河右岸现址。(二)中期洪灾荞麦地于 1999年 7月 13日晚 23时 56分至 14日 6时, 发生洪水 , 大风灾害袭击了全乡 17 个村 345 社, 共有 10499 户、44084 人受灾的发生, 给该乡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农作物大面积受损,房屋不同程度倒塌;公路,通讯设备、 水利设施也严重受到损坏。1 、受灾农作物 44500 亩、成灾 31580 亩、绝收 12450 亩、其中:( 1)受灾玉米 15000 亩、成灾 15000 亩、绝收 6000亩、 减产 315 万公斤。( 2)受灾洋芋 24000 亩、成灾 12000 亩、
9、绝收 5050亩、 减产 255 万公斤。( 3)受灾荞子 5500亩、成灾 4580亩、减产 89 万公斤。 粮食合计减产 660 万公斤、经济损失 107 万元。2、大风袭击:毁坏树林 53500 株、经济损失 107 万元; 毁坏经济林 17500 株、经济损失 87.5 万元、 合计损失 194.5 万元。3、灾害损失:此次受灾中,房屋倒塌60 户、 266 人、214 间,经济损失 42.8 万元。危房倒塌 354 户、 1416 人、 2124 间,经济损失 105 万元。学校、乡卫生院、信用社、乡 政府等七个单位危房倒塌3600m2,经济损失70万元;供销社倒塌400 m2,经济
10、损失3.7万元。合计经济损失 23万元, 家禽也不同程度死伤,大牲禽死亡 25 头,经济损失 3.7 万 元,猪死亡 64 头,经济损失 2.3 万元。荞麦地河全长 8.5km , 漫堤8km.冲毁57段,全长2597m,其中全部冲毁1542m,决 口 1054m,造成经济损失150万元,冲毁半箐煤矿经济损失 120 万元。乡村公路也不同程度被冲毁,冲毁公路 4 条全长 50kmo经济损失75万元,县通迅光缆5km,经济损失5万元, 乡村通迅倒伏 25 杆,经济损失 25 万元,管网工程冲毁 3000km,经济损失5万元,全部经济损失高达 2100.8万元, 其中直接经济损失 1498.3 万
11、元。(三)近期洪灾荞麦地地河流域于 2004 年 8 月 23 日 7:30 分至 12:30 分降大雨暴雨 . 荞麦地河堤冲毁 2 段. 全长 50 米. 漫堤 6 段、 全长 700 米,淹没农作物 107 公倾,冲毁农作物 25 公倾, 房屋倒塌 3 间,危房 5 间,冲走猪 1 头,直接经济损失 125万元。二、防洪现状分析多次遭遇洪水和暴雨,存在着客观和主观的因素。其主 观原因有:( 1)原有河堤为土质河堤,面且老化失修,一旦洪水 漫顶即形成溃坝,扩大了洪水的破坏和作用范围,该段河床 坡降平缓,上游夹带的泥沙大多在此淤积导致河床面上升, 致使河堤高度不足, 防洪标准降低, 洪水漫堤现
12、象频频发生, 据调查,河堤最低处只高于河平面0.81.0米,存在着巨大的防洪隐患 , 防洪形式也逐年严峻。(2) 由于河堤处于集镇附近 , 该集镇由于缺乏垃圾处理 厂等配套设施 , 加之群众环保意识淡薄 , 大量的各类生产、生 活垃圾 , 以及各种废渣、废料和建筑弃渣等均倾倒于河中堵 塞河道,人为的降低了防洪标准,造成行洪不畅,河床面呈 逐年上升趋势,洪水一旦来临,受此阻碍,洪水水面上升, 进而形成洪灾。第四节 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一)交通、电信情况交通方便,有巧家至昭通的通县油路 59Km另有3Km土 路至镇政府驻地,路面相对较好。 通信条件良好,工程区移动通讯网已开通,并有通讯光 缆进入
13、。(二)电力设施情况 工程区地处药山镇政府驻地,电网已覆盖该区,施工用 电有保证。(三)防洪设施情况 防洪基础设施差,河堤大多为土堤,堤高不够,且多处 垮塌,经常遭受洪水洗劫,当地小地名为“水淹地” ,从地 名中可见洪水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约和影响之大。第五节 发展潜力、优势和有利条件一、发展潜力 项目区属高山河谷立体气候区。河道治理段多年平均气温8.6 C,多年平均降雨量 1327.6mm 降雨量集中在 6-10 月份。多年平均最大风速 18m/s。有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和 养殖业的优势。适合种植玉米、荞麦、洋芋、萝卜等,更是 中药材的理想产地。中药材是巧家的特色产业,种植萝卜和 中药材具
14、有比较优势。另外,当地是我县生猪、牛、羊等畜 牧养殖产品生产的重要基地。二、发展优势 项目所在乡、村干部能力强,班子团结,项目区内人民 群众思想认识较高,对修建防洪河堤积极性高,有利于工程 项目的实施。项目组织管理机构完善,规划指导思想明确,发展思路清晰, 现场踏勘详细,调查了解充分,确保了项目的组织实施。三、开发的有利条件1、项目区具有丰富的土地资源。2、优越的气候条件和地理条件,有利于中药材产业、养殖 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3、项目区人民群众积极性高,有利于利用有限资金解决项 目区急需解决的基础设施建设。4、项目区基础设施建设措施明确,开发巧家县第二中心小 城镇的决心坚定, 由于项目区
15、地处巧家县地理中心, 且通县油路 等交通设施完善, 项目区的中心地带、 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的 优势明显,项目建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巨大等。5、项目区人民思想认识到位。项目区群众长期生活在洪水 威胁下,随着农民想方设法谋求致富的观念进一步加强, 对防洪 河堤的建设有着迫切的愿望。 这各迫切的需要有利于项目建设及 项目建成后工程预期效益的实现。第六节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制约因素、存在的问题1、原有防洪河堤老化失修,难于承担防洪任务;2、原河堤为土质河堤,一旦洪水漫顶即形成溃堤,进 而加剧洪灾的破坏性和作用范围;3、因河道平缓,河床面上升,致使河堤高度不足,防 洪标准降低,洪水漫堤现象频频发生。据调查,原河堤最低 处仅高于河床0.81.0米,存在巨大的防洪隐患;4、河道雍堵和疏于清理是又一巨大的防洪隐患,据现 场勘察,药山镇的大量生活垃圾及各类废物、废料及建筑弃 渣等均倾倒于河道中,造成行洪不畅,河床面呈逐年上升趋 势。二、主要制约因素1 、客观制约因素:由于荞麦地河天然河道纵坡平缓, 上游夹带的泥砂大多在此於积,造成河床面高程呈逐年上升 趋势,防洪形势也逐年严竣。2、主观制约因素:由于该处集镇缺乏垃圾处理厂等配 套设施,加之群众的环保观念淡薄,各类生活垃圾、生产中 的废物废料及建筑弃渣等大多就近倾倒于河中堵塞河道,人 为降低防洪标准, 洪水一旦来临, 受此阻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