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疑问语气词的研究综述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31410670 上传时间:2023-11-3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疑问语气词的研究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有关疑问语气词的研究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有关疑问语气词的研究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疑问语气词的研究综述(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关疑问语气词的研究综述 有关疑问语气词的研究综述 摘 要:本文结合前贤对疑问语气词研究的相关著作、文论以及部分对外汉语教材,系统性的梳理常见疑问语气词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疑问语气词;语气意义;句法分布;语用功能;研究趋势 一、成员之争 研究疑问语气词的首要任务是确定其成员问题。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黎锦熙在新著国语文法中首次提出疑问句声调表疑问语气的观点,并确定“吗”、“呢”为疑问语气词:“吗”表“然否”,“呢”表“助抉择或寻求”。 八十年代的研究,在方法上偏好于形式验证,在对象上偏重于口语,进一步深化了人们对疑问语气词功能的认识。吕叔湘肯定了“吗”和“呢”是“白话文中两个重要的疑问语气词”

2、。朱德熙先生首次提出 “啊”并不表示疑问语气。陆俭明以“是否真正负载疑问信息”为验证标准指出:现代汉语中的疑问语气词有两个半“吗”、“呢”和半个“吧”。胡明扬与邵敬敏都认为:“呢”不是一个疑问语气词,只是非是非问句的一种形式标志。 九十年代的疑问语气词研究,从功能研究出发,侧重于疑问语气词语用性质的研究,并有意识地结合句子的功能结构来研究疑问语气词。其中主要的学者及其观点如下:张伯江指出 “呢”、“吧”不是疑问语气词。储城志认为“啊”并不表疑问。徐晶凝以语气词的基本语气义和语用规律及条件来界定疑问语气词:“吗表单纯的询问语气;吧在疑问句中表示委婉的询问;呢用于非是非问句时,要求听话人针对某一点

3、进行回答。” 综上所述,疑问语气词成员之争由来已久,且各执己见。但从前人的分析论证中,我们大致可以确定,学术界已普遍将语气词“啊”排除出现代汉语疑问语气词的行列。 二、个别疑问语气词的研究 (一)“吗”的本体研究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研究 各家对“吗”的基本语法特征达成一定共识:“吗”用于是非疑问句末,表示单纯的疑问语气,能够单独负载疑问信息。在此基础上,部分学者对“吗”的疑问真值程度进行研究分析: 但齐沪扬(2002)认为“吗”传达疑问信息的“真”度值得商榷。无独有偶,胡明扬(2003)以“否定句+疑问语调+吗”这类反问句为例,指出 “吗”只是加强了句子的疑问语气。 对外汉语教学界基本肯定了“

4、吗”承载疑问信息的能力。例如李晓琪和付玉萍等专家都教授了一些如何运用相关句型及语气词进行提问的方法。赵果(2003)就留学生的习得规律进行进一步研究。李静(2005)则偏向于研究留学生的习得偏误。这些都从教学的方面给予我们更多的帮助和启示。 (二)“呢”的本体研究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研究 “呢”是一个复杂的语气词,它在疑问句中所显示的疑问性质一直是语法界争论的焦点。其中持肯定态度的学者有陆俭明、胡炳忠、康亮芳、齐沪扬等。但他们不能否认“呢”在句中的“羡余”身份。持否定态度的学者有金立鑫、胡明扬、邵敬敏等。他们认为疑问信息都是由“呢”字以外的其他成分及相关语境负载的,因此“呢”不是疑问语气词。进

5、入90年代,新一代学者更多地转向“呢”的语用功能研究。例如康亮芳(1998)认为:“呢”是疑问语气词,在某些时候它也能传达其他的语用信息。熊仲儒(1999)肯定了疑问句中“呢”的“确信”义。 而众多对外汉语语法书以及部分论文,如金立鑫(1996)对留学生在这一语法点的偏误分析,谢白羽(2007)对“呢”的完句功能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夏红娟(2008)针对这一习得偏误所提出的相关策略建议,周士宏、申莉以对外汉语教学为出发点对“呢2”的功能及用法所进行的透彻研究,都对教学起到直接的指导作用。 (三)“吧”的本体研究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研究 “吧”在疑问语气词系统中,一直是一个不太确定的成员

6、。陆俭明认为,“吧”介于 “疑信之间”。胡明扬论证出“吧”的语气意义是“表示不肯定的陈述意义”。齐沪扬认为:“吧”是具有“低度确信功能”的语气词。孙汝建则首次提出语气词“吧”在不同句型中都具有消减语气的作用。虽然各持己见,缺乏系统性,但是对于进一步的探究起到了投石问路的作用,且其中不乏真知灼见。 以下罗列部分语法书籍的相关注释: 通过以上的梳理我们会发现,对于疑问语气词的研究大多是从本体论的角度出发,形成相关的体系,然后在汉语教学中根据教学对象及教学目的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材和教学方法。特别是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相关教材过于依附本体论的部分研究,对使用疑问语气词的条件限制等方面分析得还不够。因而,我们需要在前人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对象及目的的特点,对疑问语气词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整理。 参考文献: 【1】黎锦熙(1992)新著国语文法,北京:商务印书馆。 【2】吕叔湘(1982)中国文法要略,北京:商务印书馆。 【3】陆俭明(1984)关于现代汉语里的疑问语气词,中国语文第5期 【4】朱德熙(1982) 语法讲义,商务印刷馆 【5】刘月华等(2001) 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6】王力(2004) 汉语史稿,商务印书馆 【7】齐沪扬(2002) 语气词和语气系统,安徽教育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