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2运输顺槽探放水设计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31334420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5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402运输顺槽探放水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1402运输顺槽探放水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1402运输顺槽探放水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1402运输顺槽探放水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1402运输顺槽探放水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402运输顺槽探放水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402运输顺槽探放水设计(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伊旗呼氏煤炭有限公司淖尔壕煤矿1402运输顺槽掘进工作面探放水设计 编制单位:综掘二队编 制 人:纪 华 栋编制日期:2014年1月5日实施日期:2014年1月20日为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和“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防治水原则,防止和减少水害事故发生,保障职工生命安全,结合本工作面的实际情况,编制1402运输顺槽掘进工作面探放水设计。编制依据:1、 煤矿防治水规定2009年12月1日起执行2、 煤矿安全规程2011年版3、 内蒙古自治区东胜煤田淖尔壕井田勘探报告2006年1月4、 淖尔壕煤矿初步设计安全专篇说明书2010年6月5、 内蒙古

2、天隆淖尔濠煤炭有限责任公司淖尔濠煤矿水文地质补充勘查报告2011年1月25日第一章 地质概况一、地质特征井田位于东胜煤田的南部,新生代地质营力的作用在井田表现的较为强烈。据以往地质填图及钻探成果对比分析,区内地层由老至新发育有:三叠系上统延长组(T3y)、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J1-2y)、侏罗系中统(J2)、白垩系下统志丹群(K1zh)和第四系(Q4)。现分述如下:1、三叠系上统延长组(T3y) 该组为煤系地层的沉积基底,基底呈波状起伏。井田内未出露,钻孔也仅揭露其上部岩层。据区域地质资料,岩性为一套灰绿色中粗粒砂岩,局部含砾,其顶部在个别地段发育有一层杂色砂质泥岩。砂岩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

3、含有暗色矿物。普遍发育大型板状、槽状交错层理,是典型的曲流河沉积体系沉积物。勘查区内钻孔最大揭露厚度为78.10m,未到底。2、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J1-2y)该组是井田内的主要含煤地层,在勘查区范围内有5处小面积零星出露。据钻孔揭露资料,岩性主要由一套浅灰、灰白色各粒级的砂岩,灰色、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和煤层组成,发育有水平纹理及波状层理,含2、3、4、5、6煤组。中东部地层厚度较小,西南部厚度较大。据钻孔资料统计,延安组厚度为104.71m210.41m,平均153.00m,厚度变化小,其变异系数为15%。与下伏地层延长组(T3y)呈平行不整合接触。该组地层含植物化石较丰富,但多为不完整的

4、植物茎、叶化石,未见完整的植物化石,难辨其属种。根据其沉积旋回特征又划分为五个岩段(详述见后)。3、侏罗系中统(J2)该统为井田内的次要含煤地层,在井田内无出露。岩性上中部为浅黄、青灰、灰绿色中、粗砂岩,局部夹粉砂岩、砂质泥岩。该组地层厚度081.85m,平均9.41m。厚度变化大,大部分被剥蚀,只有5个孔见到该层位,变异系数246%,与下伏延安组(J1-2y)呈平行不整合接触。4、白垩系下统志丹群(K1zh)在井田西部两处山包上有零星的出露。岩性下部以灰绿、浅红色砾岩为主,上部为深红色泥岩、砂质泥岩夹细砂岩,具大型斜层理和交错层理。地层厚度总体呈西厚东薄的变化趋势。据钻孔资料统计,地层残存厚

5、度048.13m,平均7.39m,厚度变化大,全区有12个孔见该煤层,其变异系数为152%。与下伏侏罗系中统(J2)呈角度不整合接触。5、 第四系(Q4)该地层按成因可分为:冲洪积物(Q4al+pl)、残坡积物及少量次生黄土(Q3+4)、风积沙(Q4eol)。冲洪积物(Q4al+pl):分布于井田内各枝状沟谷的谷底,由砾石、冲洪积砂及粘土混杂堆积而成,厚度一般小于5m。残坡积物及少量次生黄土(Q3-4):广泛分布于井田内山梁坡脚地带,由砂、砾石组成,局部地段含少量次生黄土。厚度最大58.40m。风积沙(Q4eol):分布于井田大部岩性以风积粉细砂为主,呈半月状砂丘、水垄及新月形沙丘等,厚度一般

6、小于15m。总之,第四系厚度变化较大,据钻孔揭露资料,厚度在058.40m,平均21.69m,其变异系数为80%。角度不整合于一切下伏地层之上。二、含煤地层特征井田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J1-2y),沉积基底为三叠系上统延长组(T3y)。含煤地层底界基本为一向南西倾斜的斜面。延安组(J12y)底界面等高线图。根据地质填图、钻探成果编制的岩煤层对比图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按其沉积旋回特征及含煤性将其划分为五个岩段,现将该组地层由下至上分述如下:1、第一岩段(J1-2y1)从延安组(J1-2y)底界至煤组顶板,岩性为各种粒级的砂岩、泥岩、砂质泥岩,含煤组。其中下部为黄褐色砂质泥岩,含砾粗粒砂岩

7、;中部为灰白色粗、细粒砂岩,呈透镜状分布;上部为灰色粉砂岩、砂质泥岩、煤层等。该岩段在地表没有出露,根据钻孔揭露厚度为041.88m,平均25.41m,地层厚度由东北向西南增厚,厚度变化不大,变异系数为37%,与下伏T3y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2、第二岩段(J1-2y2)从(J1-2y1)顶界至煤组顶板,岩性为深灰色、灰黑色砂质泥岩、泥岩、灰色粉砂岩等,含煤组。其中下部以深灰色、灰黑色砂质泥岩为主,次为泥岩,含较完整的动植物化石;上部以灰色粉砂岩及浅灰色细粒砂岩为主,夹粗粒砂岩。该地层在地表没有出露,全区赋存,厚度较为稳定,根据钻孔揭露厚度为10.9036.00m,平均22.64m。地层由东向

8、西、西南逐渐增厚,变化不大,变异系数为23%。3、第三岩段(J1-2y3)从(J1-2y2)顶界至4煤组顶板,主要岩性为各种粒级的砂岩、粉砂岩、泥岩等,含4煤组。其中下部为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等,含泥灰岩结核,见动物化石;中部为灰白色粗、细粒砂岩;上部为灰白色细粒砂岩、灰色砂质泥岩互层。该岩段在地表没有出露,根据钻孔揭露厚度为20.9536.24m,平均27.05m,全区赋存,厚度较为稳定,厚度变异系数为15%。4、第四岩段(J1-2y4)从(J1-2y3)顶界至3煤组顶板,下部主要岩性由灰白色粗、细粒砂岩组成,局部相变为灰色粉砂岩、泥岩、砂质泥岩;上部岩性为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等,夹灰黑色炭

9、质泥岩,含动植物化石;顶部由细粒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煤层组成,含煤组。该岩段在地表没有出露,根据钻孔揭露厚度为34.4256.15m,平均42.00m,全区赋存,厚度较为稳定,厚度变异系数为13%。5、第五岩段(J1-2y5)从(J1-2y4)顶界至J1-2y顶界即本区K1zh 底界,有少部分顶界为J2底界,岩性以灰白色粗粒砂岩及灰色砂质泥岩为主,含2煤组。中部以砂质泥岩、泥岩为主;上部以灰白色粗粒砂岩为主,具大型交错层理。该岩段在地表有零星出露,除H02、H05号孔外,全区赋存,根据钻孔揭露厚度为090.09m,平均35.91m。厚度较为稳定,变化不大,由东向西、向南有加厚的趋势,厚度变

10、异系数54%。三、地质构造井田位于东胜煤田的南部,其构造形态与区域含煤地层构造形态总体为一向南西倾斜的单斜构造,地层产状平缓,倾向200260,地层倾角小于5。井田内未发现断层,但在中西部地段,煤层底板等高线起伏较大,起伏角一般小于2,区内未发现断裂及紧密褶皱,亦无岩浆岩侵入。就井田含煤地层及各煤层发育情况而言,亦是受区域构造影响所致。燕山初期东胜隆起区的相对隆起,造成井田含煤地层沉积基底的不平;燕山早期“填平补齐”的结果,形成了井田内6煤组各煤层的增厚、变薄、尖灭;以后盆地稳定发展,沉积了6煤组以上地层。而至燕山期末盆地整体抬升,以致后来遭受强烈剥蚀作用,形成了如今井田内地层的赋存特征。综上

11、所述,综合评价井田构造属简单类型。四、煤层的顶、底板质量稳定性根据钻孔揭露主要煤层为延安组42煤层,其顶、底板的工程地质特征取决于岩性、厚度、分布特征及岩性组合特征、RQD值、岩石室内测试抗压强度。NK1号孔42号煤层顶板岩性为砂质泥岩,厚度13.20m,RQD值为76%,岩体完整性中等好,自然状态下单轴抗压强度18.20Mpa,属软弱岩层,NK1号孔42煤层底板岩性为砂质泥岩,厚度2.30m,RQD值65%,岩体完整性中等,自然状态下单轴抗压强度19.50Mpa,属软弱岩石。由于属软弱岩层,岩石完整性中等好,泥岩底板在挖掘过程中易发生地鼓及危害。应在掘进到煤层巷道是加以防水及顶底板支护。煤层

12、顶、底板稳定性见表淖尔濠水文补充勘查NK 1号煤层顶底板稳定性孔号煤层号顶 底 板岩性类别视密度g/cm3抗压强度变形指数天然抗剪RQD值(%)岩石质量级别完整性自然Mpa弹模E50泊松比凝聚力Mpa内摩擦角(度)NK14-2号煤顶板细粒砂岩2.2318.04.041030.15-80软弱好顶板砂质泥岩2.3018.204.051030.144.16374276软弱好底板砂质泥岩2.3419.505.161030.157.0323565软弱中等五、可采煤层及层间距区内含煤最多可达5层,层位相对稳定、可对比的有5层。其中可采煤层4层,即2-3、3-2、4-2、6-1煤层,其中4-2煤层为全区可采

13、的稳定煤层,2-3、3-2、4-1煤层为局部可采煤层;其它1层煤,即5-1煤层,区内只有2个点可采,并孤立赋存,本报告将其称为其它煤层(不可采煤层)。根据所利用的28个钻孔资料统计,各煤层发育特征见煤层发育特征一览表。煤 层 发 育 特 征 一 览 表煤组号煤层号煤层自然厚度(m)可采厚度(纯煤)(m)层间距(m)可采程度稳定程度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点数)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点数)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点数)2煤组2-3 03.25 0.95(28)0.97-3.251.93(11)5.0521.2713.80(14)局部可采不稳定3煤组3-2 02.22 0.79(28)0.801.661.0

14、5(12)局部可采不稳定26.8547.5635.52(24)4煤组4-2 2.204.52 3.66(28)2.204.523.66(28)全区可采稳定43.2019.2132.04(25)5煤组5-102.12 0.59(28)0.851.841.35(2)不可采极不稳定5.0127.9213.28(21)6煤组6-10-1.650.61(28) 0.80-1.65 1.11(9)局部可采不稳定一、可采煤层(一)23煤层位于2煤组中下部,区内西部发育,局部可采。据钻孔统计:煤层自然厚度03.25m,平均0.95m。可采厚度0.973.25m,平均1.93 m。该煤层结构简单,不含夹矸。层位

15、较稳定,厚度变化较大,在区内的中部较厚,而东部尖灭。全区28个穿过点(包括区外8个),其中15个见煤(包括区外5 个),11个可采(包括区外5个),13个零点(包括区外3个),煤层厚度变异系数110%,点可采系数39%,全区面积25.695km2,可采面积10.68km2,面积可采系数42%。23煤层为对比基本可靠、局部发育、局部可采的不稳定煤层。与下部的3-2煤层间距5.0521.27m,平均13.80m,由南北向北间距增大,间距变异系数34%。顶板岩性主要为砂质泥岩、细粒砂岩,底板岩性主要为灰白色细粒砂岩。(二) 3-2煤层位于3煤组下部,局部发育,局部可采。煤层尖灭带位于东部的H02、H06孔一带和中部的H01号孔周围。不可采区主要分布在西部。据钻孔统计:煤层自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