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电池教学设计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31314047 上传时间:2023-08-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9.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电池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原电池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原电池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原电池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原电池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原电池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电池教学设计(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原电池(第2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原电池融合了以下几个内容: 原电池氧化还原反应金属的性质电解质溶液 原电池是高中化学电化学的开始,里面涉及的内容也比较多,综合性较强,与后面的电解池做好铺垫,是高中化学的重要内容。二、学情分析:学习方式主要是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倡导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认识方式从生活中电池的宏观认识原电池的微观原理知能储备1、学生已有了电解质溶液及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2、在本章的前面几节中,得知了金属的一些性质。3、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 三、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及教材要求,并由学生情况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自己分析生活中的原电池,让

2、学生体验科学发现的乐趣。1、原电池的形成条件2、原电池的原理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看动画加深学生对原电池实质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能力。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观察分析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维目标有机结合在离子反应的教学中。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原电池的形成条件2、原电池的原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原电池的电极的书写五、教学方法:布鲁纳学习理论认为: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学习不仅是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去体验知识,原理的形成过程。进行探究性教学的课堂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探究性学习在课堂内展开,以教材知识内容为依据围绕提出的问题,用已知的知识

3、和可行的实验来论证、求解正确的科学性结论,关键是发展学生的探究思维。同时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发现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源泉和动力。因此本设计以层层递进的问题式教学为主,辅助以实验、幻灯片、讨论、归纳等手段,引领学生发现问题,在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并进一步深化,将所得知识进行应用,学生在体验到不断解决问题的成功感的同时,逐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六、教学程序的设计与安排:课题导入通过讲一个与本课题有关的故事,并引发学生思考出现故事中现象的原因原因:形成了原电池【实验一】将锌片、铜片插入稀硫酸,观察现象?CuZn稀硫酸实验现象:锌片上有气泡产生;铜片上无气泡通过比较这两个实

4、验的现象,得出形成原电池的条件:1.两种不同的金属(或金属与石墨)作电极2.插入电解质溶液里3.形成闭合回路4.金属能与电解质溶液自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实验二】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CuZn 稀硫酸A实验现象:铜片上有气泡产生纯净的锌片上没有气泡产生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原电池的形成条件练习CuAg 稀硫酸CuZn 蔗糖溶液CuZn 稀硫酸CuZn 稀硫酸ZnFe 稀硫酸目的:我将趁热打铁,通过此练习,使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原电池形成的条件。【动画模拟】CuZn 稀硫酸-Zn2+H+H+电流计AZn2e Zn2+2H+ + 2eH2 H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负极:Zn 2e- = Zn2+

5、(氧化反应) 正极:2H+ + 2e- = H2(还原反应) 电池总反应式:Zn + 2H+ = Zn2+ + H2反应类型:负极氧化反应,正极还原反应电子流向:负极 通过导线流向 正极(电流从正极到负极)离子移动方向:在溶液中,阳离子流向正极,阴离子流向负极通过此动画模拟实验,我将引导学生原电池形成的原理,而且此动画的效果非常逼真,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微观机体,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化学兴趣! 作业制作水果电池目的:该实验为开放性创造实验对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将科学探究延伸到课外。 进一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调动学生探索研究的积极性,变实验知识为实践能力,升华创造意识。:七、

6、板书设计:一、原电池1、原电池的定义: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2、组成原电池的条件 (1)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 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 一种金属与一种非金属导体。 (2)电极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一般与活泼性强 的电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3)两极相连形成闭合回路(或在溶液中接触) 3、原电池的原理 负极:Zn 2e- = Zn2+ (氧化反应) 正极:2H+ + 2e- = H2(还原反应) 电池总反应式:Zn + 2H+ = Zn2+ + H2反应类型:负极氧化反应,正极还原反应电子流向:负极 通过导线流向 正极(电流从正极到负极)离子移动方向:在溶液中,阳离子流向正极,阴离子流向负极八、学

7、习效果评价设计:教师自身教学评价离子反应第二课时课堂评价内 容评价要求很棒需改善急需改善设计的问题是否确切符合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在问题提出过程中学生积极思考、交流的人数超过3/4在问题提出过程中学生积极思考、交流的人数介于1/22/3在问题提出过程中学生积极思考、交流的人数少于1/2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教师的导向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即将进行的过程能够清晰地理解的人数超过3/4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即将进行的过程能够清晰地理解的人数介于1/22/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即将进行的过程能够清晰地理解的人数少于1/2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完全准确无误教学内容没有达到预期目的教学内容存在不准确现象教师的语

8、言能够吸引90%以上学生的兴趣,科学无误能够吸引大部分学生的兴趣,科学无误能够吸引60%学生的兴趣或不足够科学驾驭课堂的能力在出现设计外情况时能够进行科学处理而又不脱离教学目标在出现设计外情况时能够进行科学处理但有些偏离教学目标在出现设计外情况时不能够进行科学处理,只强调不脱离教学目标课堂结构整体清晰、有序大部分清晰、有序大部分混乱、无序学生学习评价设计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课堂评价内 容选出你的真实状况(愿你不断提高)很棒需改善急需改善小组内发言的情况能安静听完别人的意见,并能发表独到见解能安静听,但没有思考或有自己的观点,但听不进别人的观点不能安静听,也没有自己的见解,不能参加讨论实验过程动手

9、能力在小组中主动动手操作,并能和同组同学和谐的处理实验操作过程在小组中有时主动动手操作,并能和同组同学和谐的处理实验操作过程不主动操作,常处于旁观状态九、教学反思:我更加领悟到新课程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理念,不仅重视知识与技能,更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内心的体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课前准备的问题的质量就非常重要了,只有把握好问题的跨度和梯度才能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激活状态,学生才可能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的建构新知,去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主动建构。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及原理,更体会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能用之于生活,通过分析、推测、实验、归纳,自己弄明白原电池的原理,增强了科学探究的自信。课后调查中发现,对于探究性学习,学生表现有一定差异,但总体参与度较好,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更灵活,同时学习兴趣更浓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