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巴中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摸底试卷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3121121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巴中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摸底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四川省巴中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摸底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四川省巴中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摸底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四川省巴中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摸底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四川省巴中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摸底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巴中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摸底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巴中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摸底试卷(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巴中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摸底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语言运用 (共6题;共12分)1. (2分) 下列句子中加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作为一名演员,最大的快慰莫过于自己的表演能与观众的情感融会贯通。B . 米洛斯的维纳斯出乎意料地获得了一种不可理喻的抽象的艺术效果,向人们暗示着可能存在的无数双秀美的玉臂。C . 他善于察言观色,羡慕而又忌恨那些高高在上的人,在这些人面前,他总是自惭形秽。D . 他善于读书,常常能从书中断章取义 , 并恰如其分地运用在自己的文章中。2. (2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修建青藏铁路是加快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举措,是

2、民族团结的重要纽带。B . 据韩国媒体昨日的报道,中国正在考虑向朝鲜派遣外交特使团以劝阻朝鲜不要进行第三次核试验。C . 文学经典是历史的回声,是审美体验的延伸,也是后代作家超越自我的精神刻度,作家只有在与经典大师的竞争中,才能拓展文学的想象空间,为未来提供崭新的审美体验。D . 电影非诚勿扰中的男女主人公分别是人们熟悉的舒淇和葛优。3. (2分) 下列词语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 . 本来不错的一篇文章,让你们这样改来改去,反而改得不三不四。B . 近年来,重庆周边地区开发了不少特色鲜明的避暑景点,每当高温酷暑来临,市民们纷纷前往,有的小区几乎十室九空。C . 在民进党和台联党“

3、立委”全数缺席的情况下,由台当局领导人马英九题名的颜大和将出任“检察总长”。D . 为了加强学校教师团队的建设,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校方决定启用本校精通业务的退休教师来指导教学工作。4. (2分) (2017新余模拟)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针对近年校园欺凌事件不断发生,专家表示校园欺凌是一个世界各国普遍面对的难题,如何以最大的诚意、最大的善意来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家长、学校、媒体都还需认真思考。B . 新华社区居委会在展示的普法板报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剖析了生动典型的案例现实,让读者在阅读中轻松地领略到法律精神的独特魅力。C .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各国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

4、人民币近期对美元贬值主要原因是国际金融市场外部环境所致,人民币不存在持续贬值基础。D . 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的重要因素,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课题。5. (2分)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近几十年来, , , , , ,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关于中国的国际地位、作用和责任的讨论方兴未艾。也高于同时期世界的平均水平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综合实力大幅度提高尽管对增长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然而谁也无法否认增长的事实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发达国家A . B . C . D . 6.

5、(2分) 下列划线词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天下云集响应A .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B . 内立法度,南取汉中C . 序八州而朝同列D . 履至尊而制六合二、 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6分)7. (6分) (2016高二上磁县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优美是人类最早把握的一种美的形态。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人们对于美的最初认识,都是“美在于和谐”,都强调美只能存在于事物的多样统一之中,这种多样性的统一就是和谐,也就是优美。优美的基本特征是和谐,是一个事物的各种对立因素的统一。它首先表现为感性形式的和谐统一。优美的事物往往是小巧的,光滑的,逐渐变化、不露棱角,娇弱以及颜色鲜

6、明而不强烈等等。其次它还表现为内容的完整与统一。亚里士多德就强调美的事物应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他说:“美与不美,艺术作品与现实事物,分别就在于美的东西和艺术作品里,原来零散的因素结合成为统一体。”再次,它还表现为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即形式能够完美地适合于内容,内容和形式处于交融无间、互相适应的状态,既不是形式压倒内容,也不是内容溢出于形式。另外,这种和谐还表现为主客体之间的关系的和谐,即个体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在这种和谐状态中,主体感到了他同外部世界的统一,外部世界成了他的自我的肯定,从而产生一种审美的愉快。优美的这一基本特征是由优美的本质决定的。美的本质和根源在于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

7、实践,是真和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矛盾统一,而优美、崇高、喜剧、悲剧等等便是这种矛盾统一的各种具体不同的形态。优美以比较单纯直接的形态表现了这一本质,它表现为现实对于实践的单纯的肯定,而不是二者的对立、冲突和斗争;表现为对于丑的排除,而不是美丑并存的局面;表现为实践的静态成果,而不是实践的艰苦历程。在这里,现实与实践、真与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似乎是处在交融无间、相对统一的状态中,所以在形式上它呈现为和谐与相对稳定,给人们的审美感受也是单纯平静的。优美的这一本质还可以在它的各种具体形态中得到进一步说明。社会生活中的优美往往表现为人们之间的一种融洽的关系与和平宁静的生活氛围,像体现着无私的友谊

8、、贞洁的爱情、亲子之爱等等的各种场景与行动。自然中的优美往往是那些为人们所熟悉所把握了的对象,如花颜月色、珠光宝气、鸟兽虫鱼等等,以及山明水秀的自然景色,甚至野外的荒郊小径。艺术中的优美是现实中的优美的能动反映。优美的艺术所反映的社会矛盾和斗争一般不具有严峻对立、不可调和的性质,而且往往以大团圆为结局;而优美的诗歌和散文,则是往往摄取一些日常生活小景,集中地表现,在形式上也力求完美和谐。(1) 根据文章内容,下列不属于“优美”范畴的一项是( ) A . 春日的傍晚,父母带孩子在公园里放风筝,满怀爱意地看着孩子欢快地奔跑。B . 贵州黄果树瀑布飞流急湍,直落千尺;虎啸雷鸣般的轰鸣,震耳欲聋。C

9、. 王实甫西厢记中张君瑞与崔莺莺几经波折,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D . 江南园林中绿树掩映着亭台楼榭,湖塘倒映着灰瓦白墙,修竹遮掩着小桥流水。(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东西方都认为事物的多样统一才能构成优美,事物的单一因素不会给人以优美的享受。B . 优美的基本特征是和谐,其感性形式是和谐统一的,因此大的、有冲突的事物不会形成优美。C . 真和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矛盾统一,可以表现为优美、崇高、喜剧、悲剧等不同形态。D . 对于丑的排除、实践的静态成果和现实对实践的单纯肯定,带给人们的审美感受是单纯平静的。(3) 下列关于文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10、 A . 文章第二段引用亚里士多德的话是为了说明美与不美、艺术作品与现实事物的区别。B . 本文论证说理方法灵活多样,既有举例分析,也有对比说理和比喻论证。C . 文章结构严谨,层次清晰,从对优美的认识到其特征、本质,逐层展开,逻辑严密。D . 本文语言形象优美,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很好地阐明了“优美”这一美学概念。三、 古诗文阅读 (共3题;共30分)8. (11分) (2019高二下浙江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管仲论(宋)苏洵管仲相威公 , 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威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讫简公,齐无宁岁。夫功

11、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何则?竖刁、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国者 , 顾其用之者,威公也。夫有舜而后知放四凶 , 有仲尼而后知去少正卯。彼桓公何人也?顾其使桓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仲之疾也,公问之相。当是时也,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呜呼!仲以为威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与威公处几年矣,亦知威公之为人矣乎?威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

12、冠而相庆矣。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威公之手足耶?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不然,天下岂少三子之徒哉?虽威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耶?呜呼!仲可谓不知本者矣。因桓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五伯莫盛于威、文。文公之才,不过威公,其臣又皆不及仲;灵公之虐,不如孝公之宽厚。文公死,诸侯不敢叛晋,晋袭文公之余威,犹得为诸侯之盟主百余年。何者?其君虽不肖,而尚有老成人焉。威公之薨也,一败涂地,无惑也。彼独恃一管仲,而仲则死矣。夫天下未尝无贤者,盖有有臣而无君者矣。桓公在焉,而曰天下不复有管仲者,吾不信也。

13、仲之书,有记其将死论鲍叔、宾胥无之为人,且各疏其短,是其心以为数子者皆不足以托国,而又逆知其将死,则其书诞谩不足信也。吾观史鰌,以不能进蘧伯玉,而退弥子瑕,故有身后之谏。萧何且死,举曹参以自代。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彼管仲者,何以死哉?(选自古文观止,有删改)【注】威公:即齐桓公,这里改“桓”为“威”,是宋人为避宋钦宗赵桓名讳的缘故。竖刁、易牙、开方:齐桓公宠幸的三个近臣。管仲死后,这三个人共同专权。桓公死后,诸子争位,竖刁与易牙等杀害群臣,立公子无亏,太子昭奔宋,齐国因此发生内乱。四凶:旧传共工(古代的世族官

14、)、罐兜(人名)、三苗(古族名,这里指其族首领)、鲧(人名)为尧时的四凶。少正卯:春秋时鲁国人。灵公:晋灵公,晋文公之孙。 孝公:齐孝公,齐桓公的儿子公子昭。(1) 对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攘夷秋攘:排斥B . 其祸蔓延,讫简公讫:至,到C . 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桓公之手足耶絷:拴,系,捆住D . 而又逆知其将死,则其书诞谩不足信也逆:违背(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彼固乱人国者 , 顾其用之者,桓公也廉颇者 , 赵之良将也B . 仲之疾也,公问之相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C . 则三子者可以

15、弹冠而相庆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D . 萧何且死,举曹参以自代作师说以贻之(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认为齐国的安定强盛,不是由于管仲,而是由于鲍叔。齐国的祸乱,不是由于竖刁、易牙、开方,而是管仲。B . 这是一篇史论,以管仲死而齐国乱为例,论证了举贤任能是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指明了政治家培养选拔接班人的重要性。C . 桓公死后宫廷发生内乱,五位公子争抢君位,此祸蔓延,直到齐简公,齐国无一年安宁。D . 全文析理精细,反复对比,层层深入,笔锋流畅犀利,见识独特,很有说服力。(4)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