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题复习题(精品资料)(含答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31205147 上传时间:2023-08-24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题复习题(精品资料)(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题复习题(精品资料)(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题复习题(精品资料)(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题复习题(精品资料)(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题复习题(精品资料)(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题复习题(精品资料)(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题复习题(精品资料)(含答案)(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复习题一、积累与运用(28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3分)怫然( ) 徒跣( ) 陇亩( ) 鸿鹄( ) 舴艋( ) 社稷( )2解释下面各组多义字 (5分 )(1) 以 A祭以尉首 B。徒以有先生也 (2) 于 A。使唐雎使于秦B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3) 然A秦王怫然怒 B。虽然,受地于先王(4) 徒A亦免冠徒跣 B。徒以有先生也 (5) 故A扶苏以数谏故 B。故不错意也 3指出下列加点词古今义。(3分)(1)抑亦人谋也 古义: 今义: (2)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 今义: (3)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 今义: 4解释下列多义词的含义。(4分) (1)遗 是

2、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深追先帝遗诏 ( )(2)效 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 ) 不效,则治臣之罪 (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出师表作者诸葛亮,这是一篇传诵千古的表文,陆游慨叹诸葛亮未完成统一大业就先死: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B陈涉世家作者司马迁,史学家、文学家,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后人把这本书称作史记。 C隆中对作者陈寿,西晋史学家。字承祚,东汉人。 D唐雎不辱使命表现了唐雎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尊自强的布衣精神。6、选择正确的译文。(4分) (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 A奖惩功过,评定人物好坏,不应该有不同 B奖惩功过、好坏,

3、不应该相同 C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既有相同,又有不同 (2)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A先帝不认为我品质行为恶劣,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茅庐来拜访我 B先帝不因为我低微而鄙俗,降低自己委屈别人,三次到茅庐来拜访我 C先帝不认为我低微而鄙俗,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茅庐来拜访我7、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C宜付有司论其刑赏D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8对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醉里挑灯看剑”,词人在酒醉之后还拨亮灯火端详宝剑,这表明词人在刀光剑影中抗敌卫

4、国的愿望多么迫切! B“麾下”指部下:“五十弦”泛指多种乐器:“翻”,演奏。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该句是说英雄骑着快如的卢的良马,用着很有力量的弓,飞驰战场,英勇杀敌。 D“了却君王天下事”,这是词人无奈心情的体现,意思是不再理会朝野中的一切事情了。9、诗歌赏析(3分)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用“”划分下面诗句的诵读节奏。(1分) 长烟 落 日 孤城 闭对诗歌内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

5、“霜”等词语可以看出。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这首诗既表达了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D这首诗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二、阅读理解(42分)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027题。(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10本段节选自 ,作者是 。(2分)11下面词义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崩殂(死。皇帝死叫“崩”;殂,死亡) B

6、殊遇(特别厚待) C恢弘(气势宏大) D引喻失义(说话中称引譬喻不恰当)1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中的“亡”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广故数言欲亡 B河曲智叟亡以应 C今亡亦死 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13下面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危急存亡之秋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B忘身于外 无敌国外患者C盖追先帝之殊遇 笼盖四野 D以塞忠谏之路也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14下面加点的部分不能连读的一项是( )(2分) 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B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15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文中的“益州”指蜀

7、汉,“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 B作者分析形势先说不利的主观条件,后说有利的客观条件。 C作者在提出自己的建议时,先从正面说,再从反面说。 D本段的主旨句是“诚宜开张圣听”,这是作者提出的第一个建议。16这段文字分析了蜀国的内外形势,作者的用意是( )(2分) A表达对“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的先帝的怀念。 B赞扬侍卫之臣和忠志之士的忠心耿耿。 C表达出师伐魏以报效先帝的决心。 D希望刘禅认识形势的危急,实施广开言路的政策。(二)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日

8、:“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日:“君与俱来。”庶日:“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日:“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17解释上文中加点字。(4分)躬: 每: 惟: 诣: 18补出省略的词语。(2分) (1)时先主屯( )新野 (2)君与( )俱来19、填空。(3分)(1)三个臭皮匠,顶个 。(2)徐庶进曹营, 。(3)“卧龙”指 ,三国故事中有一外号“凤雏”的人是 。20简答。(4分)(1) 徐庶对刘备说:“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9、表明了诸葛亮的性格特点是 (2)文中写刘备去拜访诸葛亮,“凡三往,乃见”,又写到刘备对诸葛亮的一席话,这表明刘备是个 的人。21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3分)(1)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2)将军宜枉驾顾之。 (3)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22由这个故事演变而来的一个成语是 。写出来源于三国故事里的三个成 语: 、 、 。(2分)(三)害群之马 黄帝将见大(ta)隗(wi)乎具茨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小童辞。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

10、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q)首,称天师而退。 (选自庄子徐无鬼)【注释】 见:拜访。大隗:传说中的神名。具茨:山名,在荥阳密县(今河南省密县)。涂:同 “途”。即路。若:你。然:是的。表应答。所存:所在的地方。异哉:了不起啊。异:不寻常。非徒:不但,不只。为天下:治理天下。辞:谢绝。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这与牧马还有什么两样吗?奚,何。以,因。异,不同。乎,于,相当于“与”、“跟”。 稽首:叩头。2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 ) (2)问涂焉( ) (3)亦去其害马者而已( ) (4)黄帝再拜稽首( ) 2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 25用简炼的语言概述这个故事的内容。(2分) 26牧童认为如何治理天下?(2分) 27源于这个故事的成语是“害群之马”,这个成语的比喻义是 (2分)21 陈涉世家 字词解释【应回归教材,落实在课下注释,下同】重点翻译:1.若为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