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抒怀作文指导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31204803 上传时间:2023-12-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咏物抒怀作文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咏物抒怀作文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咏物抒怀作文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咏物抒怀作文指导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咏物抒怀作文指导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咏物抒怀作文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咏物抒怀作文指导(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附中 初三母题作文指导:亲近自然,抒发真情2010-01-18 12:18:03姜堰二附中 张天川 学情分析:很多同学都在说,写作是他最头疼的事情,如果碰到写景类的题目,那就更加无从下手。但是,写景类的、咏物抒怀的文章是我们初中生必须掌握的,亲近自然是人类文学创作的永恒母题。如果想要把中考作文写好,写景抒情是必不可少的。亲近自然,抒写发真情是我们初中老师及学生都无法回避的一个话题。学情分析:初一初二,我们在写作指导上,对学生作文写景有过零星指导,但这种指导是服务于学生记事写人,而非专程指导学生进行写景类的、咏物抒怀的文章的指导。初三有必要对此进行总结归纳,以便学生的作文创写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

2、面。教学重点:1明确“构思精巧”“有个性特征”对写作写景类的、咏物抒怀的文章的重要性。2指导学生掌握写景类的、咏物抒怀的文章的一般方法。3提高综合运用表达方式的能力及想象联想能力重点难点:1指导学生掌握写景类的、咏物抒怀类的文章的一般方法。2提高综合运用表达方式的能力及想象联想能力。教学流程:1课前导入,激发情趣课前播放音乐,欣赏图片。2、学会观察,口头表述过渡语:同学们,看了刚才的图片,你一定还有自己的独特的感悟,能试着说说你的感悟。(提示说话的句型:最美的是因为)(师生交流)过渡语:倾听优美而深情的歌曲,欣赏熟悉而又优美的自然风光,我们找到了回家的感觉,感觉中有冲动,一种“此中有真意,欲辨

3、已忘言”的冲动,而这时也是同学感到困扰的时候,这节课让我们一起“亲近自然,抒发真情”。(出示本节课课题)3、方法指引,感悟自然过渡语:经过同学刚才的表述来看,我们要想把这类文章写好,还得我们来研讨学习一些写作这类文章的方法。请同学们看看下面两个片段,看看它们在写景上又有什么方法值得我们学习。投影展示片段一:一点风也没有时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有一点凉风时枝条微微动了两下;风大起来时柳条横着飞。片段二:窗外,有一棵法桐,样子并不大的。春天的日子里,它长满了叶子。枝根的,绿得深,枝梢的,绿得浅;虽然对列相间而生,一片和一片不相同,姿态也各有别。没风的时候,显得很丰满,娇嫩而端庄的模样。一早一晚的斜风里

4、,叶子就活动起来,天幕的衬托下,看得见那叶背面了了的绿的脉络,像无数的彩蝴蝶落在那里,翩翩起舞;又像一位少妇,丰姿绰约的,作一个妩媚的笑。(师生交流)师总结:文段一作者通过杨柳的动态显示了风的从无到有、由小到大,而对暴风雨降临时其它景象的变化,作者作了简略处理。这样,抓住特征,既形象地表现了天气变化的过程,又避免了描写的呆板重复,使得文字准确而精练。文段二作者通过自己的仔细观察写出了树不同部分及有风没风时叶片的不同色彩及形态。这告诉我们在写景类的、咏物抒怀的文章的创写中,我们要注意写出不同景物不同时间不同情形下的不同特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大家的景物变成自己的景物,把看似共性的景物变成具有自

5、己个性特征的景物,也才能化一为万,为我所用。投影展示:方法总结:细致观察,运用修辞,抓景物特征。过渡语:同学们,是不是抓住景物的特征就能把写景类的、咏物抒怀类文章写好呢?那也不一定。请同学们看看下面的两个片段,看看它们在写景上又有什么方法值得我们学习。投影展示:片段一:“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片段二:雨静悄悄地下着,只有一点细细的淅沥沥的声音。桔红色

6、的房屋,像披着鲜艳的袈裟的老僧,垂头合目,受着雨底洗礼。那潮湿的红砖,发出有刺激性的猪血的颜色和墙下绿油油的桂叶成为强烈的对照。灰色的癞蛤蟆,在湿烂发霉的泥地里跳跃着;在秋雨的沉闷的网底,只有它是唯一的充满愉快的生气的东西。它背上灰黄斑驳的花纹,跟沉闷的天空遥遥相应,造成和谐的色调。它噗通噗通地跳着,从草窠里跳到泥里,溅出深绿的水花。(师生交流)师总结:文段一作者从触觉、嗅觉、视觉、听觉等多个层面描写春风的和煦;文段二作者借助老僧、红砖、癞蛤蟆来写秋雨,把秋雨给人带来的压抑、忧郁表现得让人心碎。同学们其实写景如吃饭,要“色、香、味、形”俱全才行。投影展示:方法总结:调动感官,化一为万,多角度描

7、写。过渡语:同学们,明确了我们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化一为万,调动感官,化题为象,就能把景物写活。接下来请同学们看看下面的两个片段,看看它们在写景上又有什么方法值得我们学习。投影展示:片段一:当那遥远的天际,微明的东方出现鱼肚白时,人们就屏住了呼吸,等待着,盼望着。而当太阳露出它那耀眼的光辉时,人群中就响起了一阵欢呼。这呼声中充满了兴奋,但又带有节制,因为大家都不愿破坏这黎明前的肃穆。也许是由于大地尘埃和光线折射的物理因素吧,冲破北海云雾,喷薄而出的太阳是暗红色的。但是,在一刹那间,太阳好像经过了一次净化,变成了纯净的橘黄色。光明逐走了黑暗,四周的一切都变得灿烂夺目,五光十色。片段二:晚秋底澄清的

8、天,像一望无际的平静的碧海;强烈的白光在空中跳动着,宛如海面泛起的微波;山脚下片片的高粱时时摇曳着丰满的穗头,好似波动着的红水;而衰黄了的叶片却给田野着上了凋敝的颜色。(师生交流)师总结:文段一以时间的先后顺序写出了人们观看日出的景象,随着时间的变化,景物也随之变化,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文段二作者站在小溪旁,按从下到上、由中间到两边的顺序写出了小溪及周围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其实描写景物的顺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时间顺序,一种是空间顺序。愿同听之用之。投影展示:方法总结:理清思路,把握顺序,写出层次感。过渡语:同学们,掌握上面三种方法,我们可以写出一篇较好的写景类的文章,但我总感觉还缺少点什么。请同

9、学们看看下面的两个片段,看看它们在写景上又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投影展示:片段一: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化用冰心诗: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片段二:在浓叶的掩映下,昙花的花瓣似天使的翅膀,晶莹灵巧,好像随时都会振翅向月宫飞去一般。在月光下,她们有

10、如俏立在薄雾中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那样的飘逸、清新。在花朵的中心,吐出了一束细细长长的花蕊,淡淡的幽香从花蕊中,绵绵地渗透出来,空气中每一个分子,似乎都沉静在花香里,整个夜突然变得清香了。由于她们生命的短促,所以在绽放的每一分每一钞里,她们都试图完全展现她们的风姿,尽情在散发出生命的光和热。这让我想到人的一生。人的生命和昙花相比,真可算是漫长的,但我们许多人青丝变白发时,不也还在感叹人生苦短,岁月蹉跎,一事无成吗?其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它的长度,而在于它的宽度与深度,其实像昙花一样漂亮地来,灿烂地死,比起虚度百年要好得多。(师生交流)师总结:写景的目的,不应为写景而写景,重要的是反映作者那种勇于担

11、当的责任,对万事万物的悲悯心,对生活对人生的思考,对生命的敬畏虔诚。所以我们在写写景类的、咏物抒怀的文章时,要意在笔先,想好我们要写什么,为什么,怎么写,做到以景促情,情景交融。投影展示:方法总结:意在笔先,化实为虚,要情景交融。过渡语:同学们,经过我们的共同学习,明确了写景及咏物抒怀类文章要注意的四个方面:1细致观察,运用修辞,抓住景物特征。2调动感官,化一为万,多角度地描写。3理清思路,把握顺序,写出层次。4意在笔先,化实为虚,注意情景交融。下面请同学们围绕我们最先欣赏的四幅图画,写一个小片断。学生写作,教师巡视交流、评点(选取学生作品)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抒写自然,抒发真情的方

12、法,但其实,老师最想跟你们说的是:真情是完成文章的第一要素,人来于自然,归于自然,只有能亲近自然,感悟诗情,人生才会变得更加纯净与透彻,写起文章来才会更加的清新与灵动。布置作业拓展完善刚才的练习,使之成为一篇完整的作文,感觉写得还不错的同学且有意发表其佳作者,可打成电子文稿,发送至邮箱:.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发布:xhs 审核:admin 本文已被浏览1389次 上次浏览IP:220.181.51.102来自:张甸初中(IP:121.230.130.191)的李庆山在2010-01-20 20:06:48留下评论: 一、高度集中的命题,不可低估的作用 本节课重点解决一个问题,很少涉及其余的内容,保证了教学效果,不同水平的学生均有较大收获。 二、精巧细致的构思,立竿见影的效果 本节课按照从感性到理性再到运用的顺序,学生易于接受。从效果来看,上课之初学生的回答与指导后的回答简直有天壤之别,教学效果之好可见一斑。 三、扎实的教学功底,灵活的教学机智 整节课教师语言风趣幽默,课堂笑语飞扬,显示了教者坚实了教学基本功。教者教学中舒徐自如,注重细节,随文点拨恰却倒好处,就是学生朗读中的错别字也忙里偷闲照顾到了,不能不令人惊叹。 值得商榷的是有些选文如张爱玲的文章稍微介绍一下写作背景或写作目的,可能更便于学生理解,这样学生习作时,对于写景的作用或目的可以有更好的把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