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图形的复习评课稿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31197546 上传时间:2023-09-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面图形的复习评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平面图形的复习评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平面图形的复习评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平面图形的复习评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面图形的复习评课稿(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平面图形的总复习评课稿复习课是以巩固梳理已学的知识,使之形成知识网络、提高基本技能,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任务的。而复习课难上,这是我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最深的感受。因为复习课它既没有新授课的“新鲜感”,也没有练习课的“成就感”。而且复习的知识容量多、跨度大、时间长,学生的两级分化严重,而后进生对知识的遗忘率更高,这些都给学生的复习造成了很大的困难。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受益匪浅。在这节课中,有以下优点:1、提供思维空间,激活分散的知识点小学数学复习的基本任务,就是要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巩固和深化小学数学最基础、最核心的知识点,以便能由此出发进一步了解这些知识点间的关联。教师在明确本节课的复习内容

2、后,引导学生回忆、交流:在小学阶段你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在学生回答后,再让学生辨认老师在课前准备的一些平面图形。这样的问题,有利于学生主动、积极地回忆、提取相关内容,加深理解,促进学生的思考与互动交流。从而达到再现、激活以往分散学习的知识点的目的。而且,利用图形代替文字板书,更加直观、形象。2、突出沟通整理,建构完整的“知识链”在平面图形复习课上,无需逐一复习每个平面图形的特征,而是在再现学过的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整理、系统归纳: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特点?根据它们的特点可以怎样分类?为什么这样分?通过这样的交流,帮助学生建构知识间的联系,使知识的理解更精细,知识条理更清晰,形成知

3、识的网状结构。3、重视实际应用,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平面图形的复习在练习设计上要形式多样:既有基础练习,又有拓展练习,既重视数学知识的练习,更重视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互相结合,这既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内化,也有利于学生发展思维,提升应用能力,同时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中体验、感悟数学知识的价值。教师的语言严谨,课堂激情高,教学环节紧凑,合理把握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通过有效的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课堂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学生喜爱的教学情景。本节课的设计意图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题目的设计含金量高,一个问题扣住一个问题,将复习过的知识全穿插在其中。这样的练习激

4、发了学生学习和探索的热情,使学生的思维重新进入一种激越的状态;学生解题时,自觉运用前面整理出来的知识,促进了认知结构的进一步完善,知识得以拓展和延伸,达到了新课标指出的:“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综合应用能力。而通过课后研讨,我也学习到一些复习课应当注意的一些要点:1、复习课的设计要注重沟通联系,促进知识的系统化。数学复习课的主要任务就是建构完整的“知识链”。让学生在原来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和明晰数学认知结构,优化数学知识在头脑里的组织方式,从而清晰地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有条理地储存和记

5、忆数学知识,并达到对知识理解的融会贯通。平面图形的复习是小学五年级学生复习的一个难点部分,这节课的知识是将学习过的平面图形集中进行复习,面积的计算,因此本节课的复习容量较大。复习课的学习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将分散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归纳,并将那些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点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串”在一起,做到了学一点懂一片,学一片懂一面,形成良好的网络知识结构,使之逐渐趋于系统化,力求不但“温故”,而且“知新”,惟有如此,才能在课堂上从全局把握,运筹帷幄。这也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2、复习课的练习要注重综合运用,促进思维的提升。复习课中光讲不练,难以取得复习的效果。只有配以灵活多变的训练,才能达到巩固知

6、识、理解规律、强化记忆、灵活应用知识的目的。复习课中的练习与练习课中的练习又是不同的。练习课一般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练习的任务是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和形成技能技巧,一般是在新知识教完后进行的。而复习课中的练习重点是“综合运用,整理提升”。 平面图形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的知识,只有结合生活,练习生活,让学生亲眼去看一看,亲手去做一做,亲自去想一想,才能使之成为具体的、可接受的知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主,让学生敢想、敢说,从而主动的去获取知识。注重学生的思维表述,如果说操作活动能更强调知识的深刻性,那么语言表述也就是“说”,就是对知识的梳理,知识的罗列,知识的系统话整理和知识的重组。3、复习课的调控更要注重把握生成,促进潜能的发展。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具有较好地把握学生生成资源的能力,进行灵活调控,复习课的教学对教师把握生成能力的要求就更高了。平面图形的复习这节课就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上复习课,还是应该调整复习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梳理学过的知识,把复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主动参与,自主探究,效果会好得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