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工干部科学发展观个人心得体会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31196200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工干部科学发展观个人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组工干部科学发展观个人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组工干部科学发展观个人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组工干部科学发展观个人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工干部科学发展观个人心得体会(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组工干部科学发展观个人心得体会 经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为一名检察机关组工干部,我在加强组织建设方面有了新的启示。认为落实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组织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树立组织工作新观念。首先要打破“就人论人、就组织建设抓组织建设”的思维定势,树立“以人为本,以事为根”的新观念。依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强化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干部结构的科学合理性,愈加关注人的发展和合理使用。其次是从组织工作神秘感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树立“公开透明、*监督”的新观念。组织工作要着眼新的形势、新的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时俱进,开拓创新,既要维护组织工作的严

2、厉性和政策性,又要不停提升组织工作的公开透明度,加强*监督,从过去“靠人选人”向依靠好的机制、制度选人用人转变。三是摒弃“组织工作是软任务、难以出政绩”的观念,树立组织工作不仅能出凝聚力、战斗力,而且能出生产力的新观念。深入提升事业兴衰关键在人的思想认识,把能否最大程度地调动党员干部的主动性、创造性,实现干部资源的优化配置,作为衡量组织工作优劣的标准。四是破除重管理、轻服务的观念,树立主动服务的新观念。深入强化组织工作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服务的意识,增强服务的自觉性、主动性,实现组织工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第二,以提升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为关键,探索干部队伍、

3、领导班子建设的新方法。要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发展上有成效、落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班子中来。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标准,用科学方法和手段对干部进行综合考评评价,探索科学的考评评价体系,全方面正确地考察干部的政绩。做到用政治的见解看政绩,考察干部是否坚持执政为民;用群众的见解看政绩,考察干部是否得到群众的公认;用实践的见解看政绩,考察干部是否重实干、办实事、求实绩;用全方面的见解看政绩,既考察干部的“显绩”,又考察干部的“潜绩”;用发展的见解看政绩,考察干部在发展中是否顾全大局、统筹兼顾,是否既立足现在、又着眼长远。同时在方法上,重视把干

4、部政绩的群众公认、教授公认和组织公认有机结合起来,真正选好人、用好人。要着眼于提升领导班子对经济社会的统领能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深入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扩大党委常委职数,实施党政领导交叉任职,提升管理效能。在班子配置上,按提升统筹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能力的要求,既要考虑专业结构和知识结构,又要考虑年纪结构,促进班子结构优化。建立健全*决议科学机制,在重大事项的决议上实施常委票决制,推进决议的科学化和*化。第三,以培养含有自主创新能力人才为关键,探索人才队伍建设新机制。要大力实施人才培养工程,以高层次、高技能、含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建设为关键,深入完善政策、健全机制、优化环境,努力实现关键

5、突破、整体推进。依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经过政策引导促进人才资源在不一样地域、不一样产业和不一样全部制单位之间的合理分布,引导各类人才向关键建设项目和经济社会发展急需领域转移。突出抓好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及后备人才培训,培养造就一批政治素质好、市场驾驭能力强、熟悉国际通例、含有战略眼光的优异企业家;抓好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高技能专业技术人才和农村实用型人才培训,不停提升她们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健全人才评价、选拔任用、激励和保障的机制。在对人才的评价上,由过去单纯重学历、资历向重业绩和创新能力转变,深入规范专业技术人才的业绩考评、职称评定方法,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创造力,不停提升人才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益。第四,以增强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为着力点,探索基层组织建设的新格局。依据“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效”的要求,深入明确各类基层组织的功效定位和目标任务,创新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形式、工作方法和活动载体,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建在小区中,改变党的基层组织设置不适应生产力发展和人员流动性大的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