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的防空洞与社区文化景观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31150814 上传时间:2023-11-0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1.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的防空洞与社区文化景观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重庆的防空洞与社区文化景观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重庆的防空洞与社区文化景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的防空洞与社区文化景观(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防空洞重庆的防空洞,曾经因19381943年的重庆大轰炸而兴建,(抗日战争期间,重 庆作为陪都曾遭受轰炸218次,约9000多架飞机,投弹11500枚以上,以至重庆死于轰炸 者多达10,000人,超过17,600幢房屋被毁,市区大部份繁华地区被破坏。是人们躲避空袭 灾难的场所,它广泛分布于城市的各个角落,曾经庇护过无数的生灵。防空洞对于重庆人民 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对于这个遗址我们的想法我们着重思考的是如何让防空洞这样一 种战争遗址与和平年代重庆人们的生活建立起一种联系,既能保护遗迹本身的特色,又能解 决人们日常生活和城市发展必须面对的相关交流、活动、节能等问题,在快速的城市更新中 引

2、起人们对于历史文化与城市记忆的关注。利用防空洞遗址建立一种城市脉络联系,并对这 种联系加以引导,扩展,使其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渝中区防空洞遗址现状:重庆防 空洞作为城市中一个特殊的历史文化遗址,是重庆一种非常重要的地域文化特色,综合了不 同的材质,不同的风格,以及不同的挖掘方式等。它们裸露在城市街道、居住区、城市山体 绿化带之间,但因其洞内、洞外大量空间遭到不合理利用、被闲置甚至是被废弃,成了在城 市中破败不堪角落。防空洞的层级关系与潜在空间脉络1上半城发达商业区多被改建利用 成为建筑的下层空间。2上下半城间的民居洞口匿于密集的民居之间,洞相对较大,成为 居民夏季纳凉的场所。3下半城沿江

3、片区位于滨江路上一梯层山体断面.洞小而散,沿滨江 线路呈带状分布渝中区防空洞遗址特色:1曾经为了满足防空需求而建,为便于人们集散, 多建于城市的重要位置。公共区域位置2战时,是重庆人们聚集避难的“场所”。洞内以及 洞口都存在一定公共空间场所。空间场所3防空洞内冬暖夏凉,在重庆夏季高温难耐时洞 内及洞口却十分凉爽宜人。特殊的小气候(节能减排)重庆市渝中半岛的城市问题:1重 庆市渝中半岛是典型的建立在老城区基础上的现代城市中心区,山体地形使得城市车行交通 非常不便。城市主要交通网线只能以环形为主,盘山而行,缺少直上直下的交通流线,人的 活动流线受到限制。2城市的快速发展加之山体地形的限制,使得半岛

4、的建筑密度以及容 积率愈来愈大,高密度人群的公共活动空间十分有限。3重庆位于群山环抱的盆地,夏季 潮湿闷热,气温极高,人们只能借助空调等耗能措施乘凉,更加减少了户外活动的几率。我 们提出的概念:将渝中半岛废弃防空洞遗址的文化、位置、空间、气候特征加以利用,为整 个城市提供一系列特殊的公共空间交流场所,同时,以防空洞重要的节点位置形成的场所联 系促进了整个半岛人行活动脉络的发展。将防空洞这一地域文化遗址充分延续发展,促进人 与人的交流,寻找那些被漠视的历史与文化才能进一步将这个城市的文化延存发展。渝中区 防空洞遗址空间整体规划理念推导1-1古代渝中区城市交通脉络:中心发散型交通方式: 步行系统为

5、主导(棒棒挑山工)1-2现代渝中区城市交通脉络:环型交通方式:车行 系统为主导,人行系统受到局限1-3渝中区理想的城市交通脉络:环状发散型交通方式: 车行系统为主导,步行系统流线流畅2-1渝中区建筑覆盖面积约64%,建筑密度高容积率 大2-2渝中区现有公共活动空间覆盖面积约1.5% 2-3城市潜在的公共活动空间(利用下半 城空间逐渐延伸至上半城形成公共活动空间网络)3-1渝中区防空洞位置分布:城市中的 重要节点区域3-2渝中区防空洞遗址改造利用区域辐射范围3-3防空洞遗址保护利用将潜 在的城市空间脉络联系、延伸、发展渝中区防空洞遗址规划的蔓延与发展1播种战时防空 洞的一个建造原则即是靠近居民区

6、以便能够使民众在轰炸时迅速躲进防空洞。这使得防空洞 与渝中区旧居民区结合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使防空洞在分布上成为了一个规划合理的公 共活动空间网络。只是我们从未把它当社区公共活动空间看待过。而我们对于防空洞门口集 散空间的改造正是基于这一基础。这颗前人早已埋下的种子,正在等待我们的发现与浇灌。 2发芽合理利用山体走势与现有街道绿化资源进行雨水收集网络的规划不但有助于绿化与 节水,汇集进入防空洞地下水系的水更有利于实现和加强洞口空间的小气候效应,以吸引人 们来到这里乘凉,活动,交流。这使得废弃的防空洞与现代重庆人的生活产生新的联系。这 种联系使得防空洞这颗种子能够得以生根发芽。3生长由于这种联

7、系的建立使得防空洞构 架起了一个在渝中区普遍存在的场所并服务于周边的社区,形成重庆独有的公共活动空间的 文化特色。这使得防空洞在和平年代,现代城市的高速发展中又具有了新的价值,从规划的 角度来看整个防空洞网络就成为了组织渝中区公共活动空间的骨骼与核心,将被长期存留、 并发展利用起来。4蔓延随着城市的发展,防空洞将与城市和市民的生活变的更加紧密, 这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是一个像生命一样不断生长并渐渐融为一体的过程,在多个城市的 公共活动空间节点形成以后,不断富集的人群将催生出不断蔓延的公共活动空间网络。重庆 市渝中区气候概况介绍夏季的重庆是中国四大火炉之一(中国四个最热的城市之一)重庆属 于亚热

8、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降水充沛,温湿适度,水热同季,平均降水量为1000-1400毫 米(因受地形影响,重庆地区一般存在着500-600米、800米左右二个逆温层。降水量随海 拔增高而增多),平均相对湿度80%左右。年平均气温为17.0-18.8C,年平均日照时数 1000-1400小时,无霜期200-350天。冬暖夏热,少霜雪,多雾,寡日照,四季分明,热量 丰富,具有山地气候的立体性,冬季温暖、夏季高温的特殊性和地形小气候的多样性等三大 气候特征。生态装置利用城市道路建设中采用的中间高起向两面排水的有利条件和重庆市区 充沛的夏季雨水.由排水口通过管道引入树池,沉积泥沙杂物,一部分灌溉植物,一部

9、分排 入蓄水池,流入树池的部分雨水中未被植物吸收的部分通过土壤下渗,渗入设在树池正下方 的小型蓄水池,投入循环。空旷地带的雨水通过排水设施流入蓄水池和汇集来的道路雨水一 起投入到新的循环当中。收集的雨水通过管线引入防空洞内的水槽中,然后顺着水槽一侧的 墙面流下,形成水幕(增大散热面积,加速常温水体与洞内冷空气的热交换,从而加速水体 的冷却),再流入最底层的集水槽中,流到洞口设置的水池,然后从透水孔流入蓄水池当中, 经过沉淀后再引流入底层面的防空洞中。镜面水池,作为互动空间之一符合人群的亲水性, 又同时增大了水面的吸热面积,降低区域内的气温镜面水池的水通过排水孔,穿过送风管道 间隙,流入蓄水池空

10、气系统简介科学上用35C以上高温日的多少来衡量城市炎热程度。山 谷风在山区,由热力原因引起,白天由谷地吹向山坡、夜间由山坡吹向谷地。前者称为谷风, 后者称为山风。夜间,山坡因辐射冷却,其降温速度比同高度的空气要快,冷空气沿坡地下 流入山谷,形成一个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这时由山坡吹向山谷的风,称为山风。1引 导特定时段产生的山风风源进入洞内,用来引导洞内气流大的循环。2引入洞内的水,为 与外部气温接近的常温水,远高于洞内温度,向洞内散发热量,增大洞内气压,加速冷空气 向下运动。3通过水的重力势能的转化成向上抽风的动力,加速空气的定向流动。4楼内 的冷气输送通道采用的是分段式送风的设计,它将引导部分冷气送入底层房间,未被阻挡的 部分冷气送入更高一层的房间。推动冷气输送和空气循环系统的动力来源为:1.进入洞内的 高于洞内温度的水加热空气,增大洞内的气压,使得上升的热空气下压冷空气。2利用引导 水的重力势能转化成送风涡扇的动力,向室内送风。3.引导夜间的山风推动洞内的空气运动。 当冷气倒流和空气循环系统完成后,所达到的温度分布,引导洞内冷气导向室内,并加强洞 内空气循环,改善洞内和室内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