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的困惑——如何让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31135324 上传时间:2023-11-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学的困惑——如何让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教学的困惑——如何让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教学的困惑——如何让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教学的困惑——如何让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教学的困惑——如何让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的困惑——如何让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学的困惑——如何让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教学的困惑如何让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尚岭小学新课标实施以来,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在发生变化,新课标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但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例如:1、 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2、 学生回答问题不积极,学生缺乏自信、不善于发现问题,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很多时候成了教师的一言堂,学生被动学习。3、 学生动手能力差,动手实践达不到预期的效果。4、 小组合作学习时,合作意识不强,不会分工合作,至使课堂失控。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从产生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方法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2、一、 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这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这句话常常出现在家长对孩子无奈的评价里,出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忠告和批评里。有一次和同事们交流,一位教师说:“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是谁的责任?”这更引发了我的思考,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究竟是谁的责任?我认为,第一责任人应是教师。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学的形式,教学的内容或教师本人的魅力,无法使学生感兴趣。霍姆林斯基曾经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说过:“哪个学校里有一位优秀的数学教师,数学就会成为学生最喜爱、最感兴趣的学科。”如果一个人不管他讲课如何,都强求别人去注意听,那结果会是怎样,自是不言而喻的。一堂课不精彩让人如何能

3、集中精力去听!新一轮课程改革,把学生放在了重要的地位,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如果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随时集中精力,教师就应该积极地创设各种情境,运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把教材内容呈现给学生。更主要的是教学要能唤起学生思维的活力,这就需要教师的课充满“思维的挑战”,具有研究探索的价值,而不是藐视学生的智力,把学生当成可以装盛的工具。课堂不能是教师的“布道场”,而是师生共同探索,获得学习快乐的地方。这样教师就要时刻引领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让学生有读书的机会,有思考的时间,有动手的实践,有对话和交流,学生完全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就不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了。教师不是权威,不是统治者

4、,应该随时听取来自学生的声音,并且善待学生的声音。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能感受到自身的存在,能获得起码的信任与尊重,还有什么理由不集中注意力?第二责任人就是学生家长。家长除了把教育的责任推给学校以外,还容易把责任推到孩子身上。有些家长也在思考教育的问题,但是并没有真正走进教育之中,总是在小学阶段就急于给自己的孩子下结论。家长和孩子缺少真正的沟通和交流,只关注孩子的学习,而这种关注也仅仅是对完成作业、考试成绩的关注。当孩子学习出现问题的时候,家长不和孩子共同寻找原因,而是急于用“马虎”、“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理由给孩子定性。这样说的潜台词就等于告诉孩子“这不是你的错”。当“注意力不集中”成了孩子的

5、标签,而家长又不愿意耗费精力参与改变孩子的这种状态时,孩子就只能背着这个标签,继续不集中注意力。当然,学生也不应该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任。责任意味着承担和约束。在教师、家长的监督引导下,学生应该学会自我约束,逐渐形成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和家长应该通过一件件小事,逐步培养学生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任的习惯。大致可以将提高学生注意力的方法归纳成以下三条:1、巧妙安排课堂,尽量避免无关刺激的干扰2、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注意力3、家校一体,联手共育二、 学生回答问题不积极,缺乏自信、不善于发现问题,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孩子在上课的时候不敢回答问题。这个问题很常见,而且普遍存在,尤其是在小学高年级之

6、后。有些时候,因为学生不回答问题,导致了有些老师上公开课的时候冷场。其实很多时候,学生回答问题不积极,更多的是教师的备课出了问题。试想,课堂上小手林立,学生回答问题争先恐后,是教师高兴的事情,更是有效教学的表现,可是我们的学生,在想些什么,是他们不会吗?在教师一再鼓励下,为什么就不愿回答问题呢?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两点:第一,学生确实不会,或者学生没有认真听,或者即使听了,也没有认真思考,那当然就不会回答了。这就是老师在备课中存在不足。因为备课没有抓住学生的兴趣。学生只有想听,才会去认真思考,才会回答。另外,学生回答不对,不要去批评他们,对了要表扬,不对要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对学生多些鼓励与表扬

7、,这样学生才会有好的心态,才敢于举手回答问题,再加上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对学生努力后的收获给以肯定。学生不会回答问题。原因有很多,首先,有些教师讲课只考虑怎么讲,只考虑教学过程,而没有考虑教学方法,没有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其次,教师的问题可能不当,在老师的备课中,就要考虑到提问的问题学生会不会回答?会遇到什么困难?如果学生不会回答怎么办?老师没有有效的分散教学中的重、难点。第三个失败,就是学生没听懂,可能是因为教师的讲解不形象生动,第四个失败就是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学生不会灵活运用,学生虽然学会了,但不会理论联系实际,学生没有真正掌握。 第二,学生不愿意回答问题。可能是因为

8、学生习惯了老师讲,学生没有参与到教学中,这样当然回答问题不积极了,这就要求教师要更多地培养学生课堂上不要总扮演听者的身份,例如学生可以随时提问,可以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教师在备课中,就要对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困难有所估计,并且制定出如果学生出现困难时的对策。而且,教师在备课中要针对学生提出不同要求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可以让善于思考的学生提出问题,其他学生回答,其实,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更有兴趣,更愿意参与,这样形成有效的师生,生生多向的交流互动。 综上所述,学生不会回答问题,不愿意回答问题,主要是教师的备课没有抓住学生的心,其次是要多鼓励学生回答,以表扬为主,然后要注意不要教师

9、一言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有效的课堂需要师生的参与,就象一棵植物,需要阳光雨露,更要不断的去灌溉,才能长大,学生在课堂的积极回答,无疑为教学加入了动力,使教学轻松,教师的教学更加得心应手,水到渠成。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科学史上每一项重大发现都是

10、从问题开始的: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是从“苹果为什么落地”这一问题开始的。还曾听一位教授说:“我们学习知识,目的是要做学问,学习,就是学习问问题,学习怎样问问题。”这无疑是告诉我们教师这样一个道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题是极其重要的。小学数学,课堂是学生充满生命力的场所,师生情感交流的场所,学生勇于质疑敢于出错的场所。我们要充分利用和挖掘课堂,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数学问题从“学问”到“会问”直至“敢问”, 使问题意识得到增强。下面我要从激活问题意识、增强质疑能力、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三个方面来谈一谈如何让小学生学会提出问题。 1、激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新课标提倡“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有

11、价值的数学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要学有用的数学,学生有了学习欲望,才能投入地学。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走出小教室,联系生活实际,吸收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信息资料来重组教材,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增强学生的数学质疑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最能调动学生学习、思索、问答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质疑,也最能暴露出学生不懂或不太懂的地方,以便教师给予有的放矢的辅导,从而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

12、,须教其有疑;有疑者,须教其无疑,到这里才是长进。”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教其有疑”,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呢?(1)、营造质疑的氛围,让学生“敢问”。 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自由、宽松的气氛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充分的发挥。师生关系要变为朋友关系,从情感上缩短与学生的距离。教师与学生之间达成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是问题意识产生的良好条件。有的学生由于胆怯心理作祟,有了疑难问题不愿问、不敢问;也有的学生由于智力还没得到较好的开发,使得思维能力水平低下,不能意识到疑难问题。因此,教师首先要善于察颜观色,揣测学生心理,然后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并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余地;最后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必

13、要的讨论,以引发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的思维沸腾起来,使课堂上没有弄懂的地方得到圆满的解决,从而达到完全理解教学内容的目的。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勤思好问的习惯,而且也为教学增添了活力。 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说:“只要你想到了,就说出来,我们一起来探讨,不要怕出错,课堂就是出错的地方,没有人会笑话的。”有一次在教学“百分数的应用”练习时,我让学生围绕“甲数是4,乙数是5。”提问。学生想到了这样几种:甲数是乙数的百分之几?乙数是甲数的百分之几?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乙数是甲数的几分之几?我问还有其他问题可以提吗?学生都摇头了。这时我发现平时学习有困难的一位学生好象有话要说,可又不敢说的模样,于是我不断

14、地鼓励:“还有问题的尽管说,讲错没关系,就怕你没有勇气!”在我的目光注视下,这位同学终于举起了手:“甲数和乙数的和是几?”这个问题引来一片笑声,回答的同学的脸一下子红了。这时,我问学生为什么发笑?学生都说太简单了。我就说这个是问题呀,老师只要你们提问就行了,并没有规定要简单的还是有难度的。学生马上增添了提问的勇气,又提出了许多问题,如甲数是甲数与乙数和的百分之几?甲数是甲数与乙数差的几分之几?等。刚才回答的那位学生也有了更多的勇气,积极参与了提问过程。教学中或许学生提的问题不一定都是有价值的,但我们只有在学生有勇气提问后,才能慢慢引导他们如何提出有意义的问题。 因此,教师对待学生的提问与回答应

15、有正确的态度,多给学生成功的体验,这样融洽的教学氛围,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从而让学生敢说、敢问。(2)、创设质疑的情境,让学生“愿问”。 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与培养,不仅有赖于知识和能力的基础,而且还要依赖于问题情境的创设。因此,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创设新奇别致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置身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质疑兴趣,以趣生疑,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的状态。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为了加深学生对单位“1”的理解,让学生拿出自备的线绳折出它的1/4来,折好后,让同桌之间比较长短。当学生比

16、出长短后,我问:“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这时,学生问:“大家折出来的都是线绳的1/4,为什么长短不一样呢?”我表扬这位同学问得好,并让学生把各自的线绳拉直再进行比较,得出:各人自备的线绳长短不一,也就是单位“1”不相等,所以它的1/4也不相等。这样,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从中得到成功的体验,从而让学生愿问。(3)、给予质疑的时间,让学生“能问”。 一些专家认为,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大弊端仍是一个“牵”字,老师精心设计出一个又一个环节,牵着学生的鼻子按老师的思路亦步亦趋往前赶。老师问个不休,学生忙于应付,根本没有质疑的机会。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老师首先必须给学生很大的自由度,安排充分的时间,让他们细细地读书,静静地思考,去发现问题;安排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去提出问题;要改革教学方法,把质疑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具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