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科技创新平台的构建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31100087 上传时间:2023-10-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科技创新平台的构建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析科技创新平台的构建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析科技创新平台的构建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析科技创新平台的构建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科技创新平台的构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科技创新平台的构建(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科技创新平台的构建学号:SX1110003 姓名:李玲摘 要:科技创新平台是支撑全社会创新活动的重要栽体和核心力量。本文首先在对科技创新平台的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运用系统思想构建了科技创新平台的框架结构,分析其运行过程,提出了推进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有效运行的管理体系。旨在为我国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及借鉴,给出了促进其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发展的对策措施。关键词: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构建1 . 引言 科技创新平台作为支撑全社会创新活动的重要载体和核心力量,在区域科技与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面对激烈的国际科技与经济竞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已将建设一流的科技创新平台作为支撑

2、创新活动的优先选择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举措1。德国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之一的马普学会,印度的产品自主创新平台,爱尔兰的自主创新服务平台等都是各国科技创新平台实践的不同形式。2002年,我国科技部就长期困扰科技界的科技基础条件薄弱问题提出了“科技大平台”的设想;2004年出台的(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提出了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目标、任务和重点;2006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再次强调了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建设的重要性。目前,国家部分平台已进入建设阶段,各省市也纷纷启动科技创新平台的规划工作。但从实践来看,地方多沿袭国家科技基础条件

3、平台的设计与管理,盲目建设,形成千篇一律的平台体系。而现有关于地方科技创新平台的研究多集中于对各地平台发展现状或建设经验的分析与总结,系统性较差 ,使科技工作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缺乏理论指导和方法支撑。在平台体系与运行机制尚未理顺的情况下大规模地启动平台建设,很可能造成平台整体性结构关系紊乱和功能失调,使平台流于形式,不仅难以发挥盘活科技资源存量、规划增量的作用,而且还会造成新一轮的重复投资及资源浪费。因此,系统构建地方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深入探讨其运行机制,为推进地方科技创新平台高效建设和持续运行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及实践意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目标是:建立相对完备的科技创新系统,重视研究

4、积累,保持稳定、发展的研究方向;建立科技创新人员培养系统,通过机制创新和较好的研究条件,培养创新团队;建设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体系,以信息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所为成果的产出地,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及时把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系统、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系统。2. 科技创新平台2创新平台平台作为一个工程概念,最早是随着汽车大批量流水线作业出现的,世纪年代被应用到飞机子系统创新中。eyer和Utterback2首次明确提出了产品平台的概念,认为产品平台是一组产品共享的设计与零部件的集合。这组产品是共享一个共同的产品平台,但具有不同的性能与特征,以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的一系列产品,即产品族。Rob

5、erson和Urich认为产品平台是一个产品系列共享的资产集合,这些资产包括零部件、工艺、知识、人员及联系。在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的今天,社会各界尤其是学术界,越来越关注创新平台的建设与研究,包括创新平台的概念、意义、层次、机制、功能特点及其构建3-7。从现有文献资料来看,关于创新平台的研究重心主要放在区域或产业层面上,很少涉及科技创新平台。而科技进步是技术创新的主要途径,因此,探讨科技创新平台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2科技创新平台黄宁生认为科技创新平台(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技术中心、专业镇创新中心、公共实验室以及其它科技支撑平台)是优化和集成科技资源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推广科

6、技成果的重要载体,同时又是自主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主要载体8。薛捷9基于广东专业镇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发展的现实情况,提出了专业镇组建科技创新平台的种模式,并针对专业镇在建设科技创新平台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朱星华10认为科技平台建设包括公共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行业专业创新平台和区域创新平台类重大创新平台。基于此,本文认为科技创新平台是集成创新要素、聚集创新资源的支撑体系。它包括物质与信息系统以及以共享机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和服务于平台建设与运行的专业化人才队伍。该平台能够为某一产业以及相关的产业群或区域化的技术创新活动提供有效、高质、公平的服务。科技创新平台面向自主创新,不

7、仅注重产业共性的或单项技术的研究开发,而且注重以重大产品和新兴产业为中心的集成创新并努力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3科技创新平台体系结构科技创新平台的结构是指平台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在空间或时间方面的有机联系与相互作用的方式或顺序。平台将集成各方面的创新资源,实现技术的创新与突破,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图)。11()知识创新平台。知识创新平台主要面向基础研究,针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重大科技问题,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以形成自主核心技术和发明专利,培养新兴产业、支撑传统产业提升。该平台主要由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部委重点实验室和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其培育基地

8、构成,依托基础好、实力强、水平高的研究型大学和科研院所组建。主要任务是组织开展与国家及地方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密切相关的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知识创新活动。()企业技术研发平台。企业技术研发平台是以优势产业企业为主体,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依托,主要为企业自身发展提供技术服务,是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主要平台,也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关键环节。企业技术研发平台主要包括企业研发中心、企业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企业重点实验室和校企共建研发中心,其中心任务是:为实现公司战略目标提供技术支撑;组织制定并实施企业技术发展规划和计划;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实际,研究开发有市场前景的新产品、新技术、新

9、材料、新工艺;围绕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加强系统化和工程化的研究,为企业产品的更新换代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技术支持;收集和调研国内外市场信息,为产品和技术发展决策提出建议;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吸引国内外人才为企业服务,培训企业所需的各类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加强与国际、国内的技术交流与合作,负责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工作,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产业技术研发服务平台。由于技术创新的复杂性、关联性及其共享性,单靠产业内部单个企业的力量无法有效完成创新活动的全过程,或者创新活动效益不显著。需要通过某种制度性的安排,来促使寻求产业的相关创新资源的聚集,形成一种具有共享机制的

10、公共架构,以保证技术创新活动的低成本和高效率,从而有效地使技术创新活动顺利进行。产业技术研发服务平台就是这样一种制度性的安排,主要由产业技术研发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公共检测平台个子平台构成。在创新活动的过程中,这些子平台可以满足企业在不同生产环节对创新活动的实际需要,包括在产品构思阶段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为各家企业的技术研发团队提供适当的交流分享机制;在产品研制过程中,为企业提供一些行业的关键、共性技术;在产品成型后,为企业提供产品性能的检测服务;在进行批量生产及后续的商业化过程中,为企业解决特定的问题,以及提供员工的技术培训等系列服务,使产品成功推向市场。()基础条件共享平台。基础条

11、件共享平台是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基础,是科技进步与创新的支撑条件,是科技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科技资源的占有、配置、开发和利用方式的优劣,日益成为决定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强弱的关键因素。加强基础条件共享平台建设,对于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增强综合竞争力、促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基础条件共享平台包括大型科学仪器设施资源共享平台、科技信息及科技文献共享平台、自然科技资源和实验动物平台个子平台。这些子平台主要以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为目的,分别负责收集大型科学仪器设施、科技文献、自然科技资源和实验动物资源等信息,对信息进行具体分类整理后建立资

12、源数据库,通过平台网站向社会公布科技资源状况、开放运行模式、共享使用制度等相关信息,构建面向社会开放的资源开放服务平台,打破资源分散、封闭和垄断的状况,以资源共享机制引导资源共建,对自主创新与经济发展起支撑作用。()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作为科技创新创业信息的集成地、枢纽站和辐射源,应能架起产学研合作的桥梁,服务于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服务于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帮助广大中小企业解决科研设备、科技人才缺乏等问题,减少创新和创业成本,破解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融资难与对接难这两大瓶颈,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该平台构成包括科技投融资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生

13、产力促进中心、技术转移平台、成果转化、技术产权交易平台和科技成果、科技项目评价评审平台等子平台。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主要服务功能有:科技项目推荐、融资策划与中介、联合攻关研发、企业难题招标、成果展示、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转移、技术产权交易、科技成果评审、技术咨询、市场调查与策划、政策咨询、商业计划制作、管理咨询、干部员工培训等。3. 科技创新平台管理体系3.1 科研设施的管理科研设施的管理包括场地管理和仪器设备管理。场地和仪器设备实行责任到人,责任到物。设备在那个房间、哪个人在使用我们都有详细的登记,如果变更使用人,我们会及时在管理档案中作相应的修改,这是我们进行创新研究的保障。3.2 项目管理和

14、成果管理办公室的科技档案管理是研究所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日常的工作中担负着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科技档案的涉及范围很广,主要包括大型仪器档案、科研档案、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档案、获奖档案等几个方面的管理。尤其是科技档案管理中科研人员个人科技档案的管理,此类档案的集中管理,在日常工作中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对科研人员个人科技档案研究所主要采用确定归档范围的管理方式,归档范围主要包括:公开出版的专著,编译著作等。在公开出版的期刊发表和专业会议上交流的学术论文。科技成果鉴定证书、各种获奖证书及其它反映科研人员成果的文件材料。学历证明、各种专业资格及能力证明。科研人员出国考察,学术交流活动中产生的材料。科技

15、档案的集中管理,有效地保护了研究所科技人员的工作成果和知识产权,保证了各项科技工作的正常运行。3.3 创新团队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团队是研究所核心,是科研平台建设的首要任务和优势所在。培养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要使科研技术人员随时了解、掌握现代科学理论、现代管理体系,使他们能够站在现代科研领域的前沿。研究所主要对三种对象进行培养。一是青年教师学术骨干的培养,完善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机制、采取送出去培养、参加优势创新团队以及开展联合研究等形式强化实践锻炼,制定支持政策,鼓励青年学术骨干脱颖而出,为科研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人才基础;二是研究生的培养,发挥学术队伍研究生导师多的优势,大力培养研究生。

16、培养研究生是创新平台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实现科技创新不断发展的人才储备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学院已于2003年获批了“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第一个硕士学位点,实现了从传统专科教育向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跨越式发展。2005年12月又获批了“控制理论和控制工程”第二个硕士学位点。对于研究生的培养,实行交叉培养、联合培养等灵活形式,促进研究交流、提高培养质量、拓展研究领域,为科学研究工作提供不竭后劲;三是本科生的培养,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研究所成立了科技创新小组,招收一些对UG、Pro/E、Catio软件感兴趣的学生,对他们进行培训,同时做一些与这些软件有关的设计,及时把所学的内容应用到实际中。另外还组建成立了工业设计小组,也是在同学中招收一些对工业设计感兴趣的同学,研究所来找一些相关项目,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一些可行性设计。此项举措在师生中反响很大,强化了本科生工程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