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五首导学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31032014 上传时间:2024-01-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词曲五首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诗词曲五首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诗词曲五首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诗词曲五首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诗词曲五首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词曲五首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词曲五首导学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5、 诗词曲五首一、教学目标:1、通过背诵五首诗词曲,体会作者的情感。2、感悟、品读、鉴赏古代诗歌的意境。二、重点和难点:1、反复朗读背诵,体会作者的情感。2、感悟、品读、鉴赏古代诗歌的意境。三、教学时间安排:2课时四、教法手段:朗读、指导;讨论、探究资料衔接:1、作者简介:刘禹锡 (772842)字梦得 ,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唐代中期诗人、哲学家。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被贬为郎州司马、连州刺史,晚年任太子宾客。其代表作有乌衣巷、秋词、竹枝(六)、浪淘沙(一)、浪淘沙(八)、杨柳枝(一)、西塞山怀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其诗结有刘宾客集。 写作背景:

2、敬宗宝历二年(826)冬,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也回洛阳的白居易相逢。相同的经历遭遇,使两人有了共同的语言。席间,白居易把箸击盘吟诗一首,为刘禹锡的长期被贬鸣不平。刘禹锡回忆往事,感慨万千,所以,写了这首诗,以答谢白居易。酬,这里是酬谢的意思。2、杜牧:(803852),晚唐杰出的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世称“杜舍人”。又称“小杜。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以济世之才自负,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有樊川文集。3、简介作者

3、及背景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1256年(理宗宝佑四年)中榜上第一名。在贾似道当权时受排斥。1275年,元军进攻临安,宋朝廷下诏征勤王兵。任赣州知州的文天祥组成万人的义军,北上守卫。1276年任右丞相,被派往元军营谈判,被扣留。押解中在镇江逃出,得到人民的协助,流亡至通州(今江苏南通),从海道到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在福州拥生赵呈为帝,坚持抗元。1277年进兵江西收复了几个县城,使抗元形势大力好转。但不久为元军所败,退入广东。1278年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元将张弘范叫他写信招张世杰投降,遭拒绝,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1279年被送

4、到大都(今北京),囚3年,途经威胁利诱,始终不屈。1283年1月9日(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在柴市被害,从容就义。4、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礼部尚书。后又贬谪。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 。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健。词开豪放一派。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 擅长行书、楷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f并称“宋四家 ”。诗文有东坡文集等。5、 理解作者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

5、云庄,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上自儒家经典,下至诸子百家,唐诗、宋词、笔记小说,无所不读,又诗赋、文章无所不能,尤长于散曲。他隐居济南云庄8年期间,创作了大量诗文散曲。其作品流传下来的有散曲小令160多首,诗近400首,各类文近百篇。介绍“曲”到了元代,另一种新兴的体裁是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戏曲,另一种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便于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套曲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小令以一支为限,假如两三支合为一个单位,叫做带过曲。 “山坡羊”是小令的曲牌。怀古指游览古迹而触发感慨。附背景资料: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是元代散曲名家中极少数做过高官的汉族人之一。当时关

6、中大旱,饥民相食,灾情十分严峻。经历过宦海浮沉的张养浩本已厌倦官场生活,弃官归养;但得知关中百姓外境危困,毅然受命,出任陕西行台中丞,振济灾民,所以途经潼关。后因积劳成疾,客死任所。张养浩对百姓充满深切的同情,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初读感知一、初读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诱思探究二、再读诗,思考一下问题 1、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和“弃置身”表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2、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体会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3、颈联写的什么意思?4、结合标题,谈谈尾联的用意。 赤壁一、初读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二、再读诗,思考一下问题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

7、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2、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关于本文的主题。过零丁洋一、初读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二、再读诗,思考一下问题1、讨论:此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两件大事?2、颔联两句有何联系?用了什么修辞?3、颈联两人个“惶恐”两个“零丁”各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精练巩固5、文天祥拒绝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个有骨气的人,你能举出类似的事例吗?6、你还能写出哪些透着铮铮骨气的名句?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初读感知一、 预习检查。1、给加粗的字注音。宫阙( )

8、玉宇( ) 朱阁( )绮户( ) 无眠( )婵娟( ) 2、初读,读出节奏朗读诗词速度要慢一些,一边读一边品味,使作品中的形象在自己头脑中浮现出来。另外也要划分节奏,韵脚要读出延长音。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3、学生齐读。 3、诗词赏析。 根据注解,疏通文句。1、归去: 2、琼楼玉宇:。 3、弄清影: 4、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5、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诱思探究1、上阕主要写什么,写了什么景;下阕呢,抒发了什么感情?上、下两者的联

9、系何在? 提示:上阕-望月(写景) 下阕-怀人(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2、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明确:实景:虚景:3、作者是如何实行想象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明确:提示:明月宫阙琼楼玉宇 不为失意、离别所苦的豁达胸襟4、归纳总结出作者的心理变化历程。提示:(苦闷矛盾豁达祝愿)精练巩固1、作者对人生的感悟表达在哪些词句上?(原句) 2、哪些地方用到了联想和想象? 联想:明月(月圆)团圆(人圆)想象:明月宫阙琼楼玉宇 3、同学们在平时的阅读中读到了哪些关于月的诗句,能举出来吗?山坡羊 潼关怀古初读感知1、初读这首曲,理解作者张养浩(12701329),字( ),号( ),济南人,元

10、代著名( )。上自儒家经典,下至诸子百家,唐诗、宋词、笔记小说,无所不读,又诗赋、文章无所不能,尤长于散曲。2、介绍“曲”到了元代,另一种新兴的体裁是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 ),另一种是( )。“山坡羊”是小令的( )。( )指游览古迹而触发感慨。3、字音:峦( )踌( ) 蹰( ) 阙( )兴( )诱思探究1、给这首曲划分层次,概括大意:写景:抒情:议论:2、作者所在的潼关的位置特点是怎样的?“如聚”“如怒”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3、怎样理解“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4、为什么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精炼巩固反映百姓的苦难,注重、同情百姓是我国历代知识分子的

11、自觉行为,是我国诗歌、散文的思想精华,是我国文化的优良传统。我们学过的诗歌、散文中还有哪些是反映这个主题的?你能背出来吗?我的收获1、文天祥拒绝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个有骨气的人,你能举出类似的事例吗?蔺相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苏武执汉节牧羊十九年;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最终死在风波亭上;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刘胡兰在敌人铡刀下慷慨就义。2、你还能写出哪些透着铮铮骨气的名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于谦);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徐悲

12、鸿)3、反映百姓的苦难,注重、同情百姓是我国历代知识分子的自觉行为,是我国诗歌、散文的思想精华,是我国文化的优良传统。我们学过的诗歌、散文中还有哪些是反映这个主题的?你能背出来吗?附诗: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张俞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范成大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崔道融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万人曾战死,几户免刀兵。井邑初安堵,儿童未长成。凉风吹古木,野火烧残营。廖落千余里,山空水复清。方千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杜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