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五篇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30993211 上传时间:2023-09-2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0.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五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五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五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五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五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五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五篇(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篇1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质量守恒定律。我主要从以下 几个方面来说: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唯一的定律,也是化学反应前后质 量关系的概括,其中蕴含的守恒思想不仅是化学学科思想,更是 所有自然科学中一个最核心的思想。本教材把这一节内容安排在 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中,在此之前,学生学 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和原子以及物质的量的初步知识, 对微观粒子和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 认识。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通过实验来探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 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之间的关系,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引导 学生从微

2、观粒子模型联系到宏观物质的反应,从量的方面去研究 并得出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书写和计算的教学作 好理论准备。可见本课题的学习对整个九年级化学的学习起到非 常重要的作用。新教材与老教材相比在这部分内容上做了一些调整,老教材 的编排顺序是先宏观假设,再实验论证,后微观解释。而新教材 先是微观分析初步得到结论,进而联系宏观,提出假设,并实验 论证。由于新教材在此之前已经有了物质的量的概念,所以先进 行微观分析,通过物质的量联系到宏观,让学生体会物质的量这 个桥梁在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作用,同时有了微观的分析,也 使宏观的假设有了可靠的前提,然后学生在设计实验来验证是否 符合微观分析,这样

3、的设计也更符合学生认知特点。2教学目标课程标准中对质量守恒定律的三维目标要求是BBA,提出的 活动建议是 实验设计:验证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总质量和生 成物总质量的关系。根据课标要求以及教材的编写意图、本节的特点和初三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等,我 确定本课时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技能(1)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以及质量守恒的微观原因。(2) 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一些生活中现象。2过程和方法(1) 通过“微观分析,宏观验证”的过程,体验微观与宏 观互相联系的思维方式。(2) 通过设计实验探究的过程,初步感受定量实验研究方 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学会

4、由感性到 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方法,体验科学家发现真理的途径和 方法。(2) 通过对化学史的学习,感悟科学家细致严谨,求实创 新的科学精神。3教学重点难点以及解决方法重点:由于本节课的主要目标就是质量守恒定律,所以本节 课所有的安排都是围绕让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所以我确定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及实质。难点:在质量守恒定律中,学生很容易接受“质量” “相等” 这些关键词,但对于定律中的限定词“参加”“总和”等学生比 较难理解,而且这也是掌握本定律的最核心的地方。因此我确定 本节课的难点是:对定律内容中的“参加”、“总和”关键词的 层层突破。教学重、难点的解决方法:重点突

5、破:整节课的设计均围绕如何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质量 守恒定律,开始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分解水分子模型,学生有了亲 身的感性认识,基本上能得到化学反应的本质,可以初步得到微 观粒子变化后质量是相等的,再由物质的量联系到宏观,那宏观 上质量是否相等?学生有了第一次疑惑。而后通过设计实验,对 实验进行分析,验证了在宏观上质量是相等,由于是学生亲自参 与设计并实验,接受程度会更深。接着教师演示碳酸钠和盐酸反 应,学生发现质量减少?形成了认知冲突,思维有了碰撞,然后 师生一起分析,最终发现问题,改进装置,从而完善了对定律的 理解。这几个前后联系过程的实施,能有效的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突破:对于“参加” “总和

6、”这些关键词的突破,我是 安排在第一个学生实验的分析中进行的,让学生讲出第一次称量 中有哪些物质,第二次称量中有哪些物质,然后对反应前的氢氧 化钠进行拆分,一部分为参加反应的,一部分为未反应完的,理 所当然未反应的肯定在后面的称量中也有,最后对两次都称量的 相互抵消。剩下的就变成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和硫酸铜溶液的质 量会等于生成的氢氧化铜和硫酸钠溶液的质量。通过拆分氢氧化 钠,让学生理解了定律中的“参加”。二、说学情经过两年的科学课以及物理课程的学习,学生对自然科学的 学习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方法基础,(1)学生的知识状况:已了解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 和原子以及物质的量的相关知识,初步掌

7、握了一些简单的化学反 应。(2)学生的能力状况:初步掌握了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 作技能,而对化学探究学习方法的了解尚处于启蒙阶段。(3)学生的心理状况:学生刚开始化学学习,情绪和心理 都处于比较兴奋、好奇状态,要紧紧抓住这一点,利用各种手段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做好演示实验和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供动脑的 问题情景,提供动手的练习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是 上好本节课的关键。三、说教法学法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由于刚接触化学不久,已有的化学知 识和对于化学探究学习方法的了解都属于启蒙阶段,若探究和联 系过程不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过于放开或加大 难度,不仅不能收到理想的探

8、究效果,而且会挫伤学生参与探究 性学习的积极性。在这节课上,我采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归纳推 理、实验验证的办法,按科学认知的一般程序即“分析现象一一 提出假说一一实验求证一一得出结论一一实际应用”来引导学 生。同时注意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和启发性,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接受学习内容,我主要从两方面着手。(1) 实验探究法: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充 分重视化学实验,特别是要重视发挥实验的探究功能。”本课内 容就需要进行实验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自己会发现问题, 对实验问题充满好奇心,继而引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并认真去 思考问题,这样的实验活动充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使 学生能自主获取知识、发

9、现问题。(2) 合作学习法:学生心理发展不够成熟,认知水平有限, 为克服认识的肤浅和片面,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采用合作交流 探究的学习方式,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形成初步科学探究意识。四、说教学程序1教具学具准备(1)实验用品准备:药品: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盐酸。仪器用品:电子天平、锥形瓶、烧杯、试管、硬质塑料瓶。(2)媒体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2教学流程本课题的教学过程我是按照科学认知的一般程序即分析现 象一一提出假说一一实验求证一一得出结论一一实际应用来设 计,具体过程如下:(1)提问引入以“你印象最深的化学反应是什么? ”为问题进

10、行引入,学 生之前见过也做过一些化学反应,其中会有很多明显的现象引起 学生兴趣,对这个问题学生肯定都有话可以说。学生说的都是从 宏观现象来描述化学反应,接着老师再问大家,我们身边的物质 是由什么构成的?学生会回答由分子,原子构成的,此时老师话 锋一转,能否从微观粒子的角度来描述化学反应了?这样很自然 的引入到课题中来。(2)微观分析,得出结论提供给学生两个用橡皮泥捏成的水分子模型(用不同颜色的 小球代表氢原子和氧原子),要求学生变成氢分子和氧分子。学 生通过动手拆分,很容易明白变化前后原子个数,种类以及质量 都不变,并能得到化学变化实质就是原子的重新组合,从微观角 度看变化前后的质量相等。(3

11、)微观联系到宏观提问:如果把水分子个数扩大阿伏伽德罗常数倍呢?你会有 什么发现?引导学生想到宏观物质质量在反应前后有什么变化。 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物质的量在联系微观和宏观之间的桥梁作 用。(4)设计实验,宏观验证,给学生氢氧化钠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要求学生根据化学实 质,假设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变化情况,并设计实验验证。实验 完成后和学生一起分析两次称量的物质成分,相同物质的可以抵 消,同时注意把氢氧化钠拆分成参加反应的和没有参加反应的, 能抵消的只是没有参加反应的,这就巧妙引出了定律中的“参加” 关键词。同时引导学生分析两次称量的方法,引出新的思维“整 体称量”。(5)制造认知冲突提问学生是否

12、只这一个实验就能证明,引导学生要选用不同 的反应来验证规律的普遍性,注意科学探究的严密性。然后教师 演示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称量前后质量发现变小了,学生出现 疑惑,思维有了碰撞,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并改进装置, 再一次实验,结果还是符合我们的定律。这个经历使学生的思维 更加严密,也明确了对于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需在密封装 置中进行质量称量。(6) 形成概念在前面提供了大量的背景和素材的前提下,请学生自主说质 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这样由学生自己说出来,更能加深对概念的 理解。(7) 感悟科学精神PPT呈现化学史:拉瓦锡和波义尔的实验。问题:为什么同 样的反应,得到了不同的实验结果?感悟科

13、学家善于发现,细致 严谨的科学精神。(8) 练习巩固并小结3. 板书设计质量守恒定律:1.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 物质的质量总和。2. 原因:化学变化前后学案班级姓名学号一:实验探究实验名称:探究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物质的 质量变化。实验用品:烧杯、试管、电子天平、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 溶液反应原理:氢氧化钠+硫酸铜氢氧化铜+硫酸钠Na0HCuS04Cu(0H)2Na2S04我的假设:mNa0HmCuS04mCu(0H)2mFeS04实验步骤:略。数据记录:反应前称量的质量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篇2一、说教材本课题是陕西省考试说明的考试内容及要求中物质的

14、化学变化的第三讲内容。质量守恒定律(复习)包括三方面的 内容: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本 节课主要完成质量守恒定律的复习。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 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 化学。本节教材在初中化学里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此之前, 学生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识,对化学 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课的教学 将引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开始了从“质”到“量”的过渡, 也为之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教学构建了理论铺垫,所以 本课内容不仅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

15、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 点之一。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明确其使用范 围;2、能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常见的现象并进行简单的计算。过程与方法:1、通过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提高学生 科学探究能力。2、初步培养学生运用实验的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 题的能力。情感价值观:1、培养学生用宏观与微观、现象与本质的思 维方法认识客观事物。2、在交流讨论中,体验分享的快乐。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如何使学 生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从而达到从定量角度理解化学反应。4、对教材的改进课本P88活动与探究的方案一操作要求较高:因为玻璃管灼 热后既要迅速插入到锥形瓶中,又要恰好与瓶中的白磷接触,而 且容易使学生产生这样的疑问:在插入过程中,瓶内外的气体是 否发生了交换?为此,我作了如下调整:不用玻璃管引燃白磷, 而用气球套紧瓶口,再将锥形瓶放在石棉上加热至白磷自发燃烧 完全。课本方案二的操作容易给学生造成疑问,水分会不会蒸发, 空气会不会溶解在液体中等。对此,我将小烧杯换成了锥形瓶, 同样在瓶口套上一只气球,使学生看清反应前后瓶内外物质无交 换,从而使实验操作过程更严密、更科学,可以得出令人信服的 实验结论。二、说教法德国大教育家第斯多惠说:“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 的,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