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彩那天》教学叙事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29791039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67.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彩那天》教学叙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彩那天》教学叙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彩那天》教学叙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彩那天》教学叙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彩那天》教学叙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彩那天》教学叙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彩那天》教学叙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效教学精心设问 循循善诱中彩那天教学叙事今天我与学生共同学习了 中彩那天 这篇课文。 在教学中,我尝试以问代讲, 精心设问, 让学生在探究问题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真实感受到一个真实的父亲,一个矛盾的父亲,一个可敬的父亲。中彩那天 记叙了二战前发生在一个穷苦的汽车修理工之家的故事。故事以汽车的得而复失和“我”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为线索展开。 最初吸引我的还是它的思想性。 父亲中生活很拮据的情况下, 面对梦寐以求的奔驰汽车的诱惑不为所动, 最后将车还给了库伯。这件事中体现出来的父亲的诚实与守信让我感动。不过细读之下, 对本文有了更深层的发现。 我发现课文中充满了“矛盾” ,有“得到”与“失去

2、”的矛盾,有“贫穷”与“富有”的矛盾,有“正常”与“不正常”的矛盾,有“不说”与“说”的矛盾而这些矛盾又集中在一点上,即“道德难题”上。所以我觉得应该从“道德难题”切入,使父亲内心的那种矛盾丰满起来,真切起来,也就是先让学生感受到一个真实的父亲,一个矛盾的父亲,然后才有可能感受到一个可敬的父亲。如何来确立本课的教学内容呢?我想应该向学习的主体孩子们来要答案。我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向他们询问:读了课文后, 最感兴趣的是哪里?最打动你的是什么地方?最不懂的又是什么?经过仔细的了解, 我明白了孩子们对于文章的内容基本上是一读就懂,对于文章要表达的中心,也能明白个七八成, 最困惑孩子的就是那个似懂非懂

3、的“道德难题” ,而这恰恰也是几乎所有孩子都想弄明白的。 “道德难题”在文章中是所有矛盾的汇聚点, 主人公的情感变化皆因它而展开。 教学应教在学生的困惑处, 所有我将教学的重心定在了探究父亲面临的 “道德难题”上,即理解“道德难题”之难,并学习作者是怎么写出父亲的为难的。教学开始, 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 找出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写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初步了解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方法。 接着我提了一个这样的问题: 一般人中彩后的反应是什么?而父亲的反应又是如何呢?父亲神情严肃, 把我赶下车。 父亲怎么会有如此反常的举动呢?这些问题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他们马上从课文的第 8 自然段找

4、到了答案: 因为中彩的彩票是父亲帮库伯捎带的。 我引导学生想象: 此时父亲心里可能在想什么呢?孩子们想象的都非常好,有的说:我怎么这么倒霉,中彩的怎么不是我的那张呢?有的说: 这辆车不是我的, 我不应该要而后,我让学生看事情的结果是什么。接下来,又联系前面课文中介绍的我的家庭状况及父亲的心愿来感受父亲的伟大。 体会母亲的话里的含义及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在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前, 我先做了一个铺垫: 引导学生思考父亲在打电话的那一刻,失去的是什么,但他又得到了什么。学生有了这一步的思考后, 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回忆着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我在想:如果在学生理解了第 8 自然段,知

5、道中彩的是库伯的彩票后, 就让他们联系前面我的家庭状况及父亲的愿望, 体会父亲当时是多么想得到这辆车啊, 而且他也试图将车据为己有。在这样的矛盾中,父亲依然选择了将车还给库伯,品质是多么的可贵。 学生在这样的对比中, 就会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这样的话,理解开头和结尾这两句话就很容易了。问难的能力, 必须提供给他们提出问题的机会。 初读本课后,学生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例如:我家生活拮据,中奖得到的汽车又得而复失,可为什么说那一天是我们家最富有的时刻呢?父亲中了奖, 为什么还不高兴呢?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是什么?彩票上的 k 字为什么被橡皮擦去,只留下淡淡的痕迹呢?让学生将自己提的有价值的问题写

6、到黑板上,更调动了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和自豪感。 自己提出的问题自己解决, 让学生选择黑板上的问题, 深入读书思考, 学生很快解决了大多数问题。这是教师提出两个问题: 1、联系上下文理解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是什么?你怎么看这个问题?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 2、父亲是怎么做的?他这样做值得吗?为什么?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积极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去,人人都得到发言的机会,各抒己见。这时顺势依据学生的发言,点出文章的中心:诚信是金。学生则也能运用学过的名言,概括出:言必信,行必果。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画龙点睛,升华主题。本课的教学让我深深的意识到, 我们既要教好书, 更要育好而不是进而培养 人。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精心设问,循循善诱,让学生 在思考问题,探究问题中通过自身的感悟受到思想教育, 老师单纯的说教。我们也要培养孩子质疑问难的能力, 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