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静乐县高二下学期语文返校检测试卷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2789263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静乐县高二下学期语文返校检测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山西省静乐县高二下学期语文返校检测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山西省静乐县高二下学期语文返校检测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山西省静乐县高二下学期语文返校检测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山西省静乐县高二下学期语文返校检测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静乐县高二下学期语文返校检测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静乐县高二下学期语文返校检测试卷(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省静乐县高二下学期语文返校检测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6分)1. (6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3)题。中国文化中的“超越”因素比世界上任何文化都少。中国人没有超越世界之上的上帝观念,也没有来世观念。中国的知识阶层里纵有对世俗采取批判的态度,也只是用一个放在古代的被理想化了的人间关系,来批判眼前的世俗关系。士大夫阶层可以将对一般人来说是外在的人间关系内省化,由“格物致知”出发,经“正心”“诚意”“修身”,到“齐家”“治国”“平天下”。但是,士大夫阶层没有真正推翻按等级与层次“做人”的方式,只是透过内省的过程,给予它一个理论基础而已。因此,孔子说

2、:“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显然地,这种“由己”而不是“由人”出发的“为仁”,仍然是为了成全“仁”这个“二人”关系的。这种情形,与站在“自我”的基地上超越外在的世俗关系的情形是不同的。后者的范例莫如易卜生在玩偶之家中借娜拉说的:“在我是女儿和妻子之前,我首先是一个人。”易卜生是具有新教文化背景的,因此才会产生个人可以超越世俗及为世俗所负累的旧“自我”的思想。中国文化却反其道而行之。个人只有进入世俗关系中,才能成其为“人”。他如果要作自我提升,也必须通过同样的渠道去进行,亦即用由内而外的“致良知”的方式,将这种世俗关系重新肯定一遍,并使之臻于完善。当然,士

3、大夫阶层的思潮中还有逃遁世俗的倾向,如孔子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之类,这种倾向到了道家的手里就变成了全面性的生活形态。然而,后者亦不能使“个体”在世俗中全面盛开,它只提供了有限的个人天地,其表现方式主要是“独善其身”的超脱飘逸状态以及在艺术方面的灵感。至于道家思想的其他功能,如“退隐终南”的仕宦之术,在不测的世道面前的“明哲保身”之术,在人情磁场中“利吾身”的阴谋术,则基本上是适应这个世界的态度。(节选自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有删改)(1) 为什么中国文化中的“超越”因素比世界上任何文化都少?(2) 品味“我首先是一个人”这句话的内涵。(3) 为什么说道家思想中逃遁世俗的倾向“基本上仍是

4、适应这个世界的态度”?二、 文言文阅读 (共3题;共23分)2. (4分) (2018高一下杭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

5、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魏征谏太宗十思疏节选)【乙】臣观自古帝王受图定鼎,皆欲传之万代,贻厥孙谋,故其垂拱岩廊,布政天下,其语道也必先淳朴而抑浮华,其论人也必贵忠良而鄙邪佞,言制度也则绝奢靡而崇俭约,谈物产也则重谷帛而贱珍奇。然受命之初,皆遵之以成治;稍安之后,多反之而败俗。其故何哉?岂不以居万乘之尊,有四海之富,出言而莫己逆,所为而人必从,公道溺于私情,礼节亏于嗜欲故也?语曰:“非知之难,行之惟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所言信矣。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

6、极,志不可满。四者,前王所以致福,通贤以为深诫。陛下贞观之初,孜孜不怠,屈已从人,恒若不足。顷年已来,微有矜放,恃功业之大,意蔑前王,负圣智之明,心轻当代,此傲之长也。欲有所为,皆取遂意,纵或抑情从谏,终是不能忘怀,此欲之纵也。志在嬉游情无厌倦虽未全妨政事不复专心治道此乐将极也率土乂安四夷款服仍远劳士马问罪遐裔此志将满也。亲狎者阿旨而不肯言,疏远者畏威而莫敢谏,积而不已,将亏圣德。此其渐不克终,九也。(魏征十渐不克终疏节选)(1)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永保无疆之休(福祉) 故其垂拱岩廊(喻指轻易)B .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大) 所言信矣(确实,真实)C . 夫

7、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迫切) 顷年已来,微有矜放(矜持)D . 虽董之以严刑(督责) 纵或抑情从谏(纵使)(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臣闻求木之长者 皆欲传之万代B . 德不厚而思国之治 其语道也必先淳朴而抑浮华C .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岂不以居万乘之尊D .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欲有所为,皆取遂意(3) 下面有关两段选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选文一第一段提出人君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并用了两个比喻,从正反两个方面喻证积累德行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意义。B . “谏”有“规过、劝善”的意思,古代专指对帝王、上级、尊长的劝告。“疏”原本

8、有“疏通”之意,后来作为一种公文形式,成了官员向帝王进言,以便使下情上达的进谏奏文,用途较广。C . 选文二第二段指出太宗执政后期“志在嬉游,荒于政事”,并点明其原因是骄傲放纵,做事任性随意,不如早先那样刻苦努力。D . 两篇选文,前者提出为君者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后者提醒太宗不可“恃功自傲,纵情嬉游”,都通过太宗早年、晚年为政态度的对比来强调德行在治国理政过程中的重要性。(4) 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志在嬉游情无厌倦虽未全妨政事不复专心治道此乐将极也率土乂安四夷款服仍远劳士马问罪遐裔此志将满也(5)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程现代汉语。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亲狎者

9、阿旨而不肯言,疏远者畏威而莫敢谏,积而不已,将亏圣德。3. (9分) (2020高二下合肥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世人皆浊,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身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沧浪之

10、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 , 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取材于楚辞渔父)(1) 下列诗句中“渔父”形象与渔父中的最接近的一项是( ) A .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B .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范仲淹江上渔者)C .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 (杨慎临江仙)D . 渔樵引入新花坞,儿女扶登小锦城。 (范成大携家石湖赏拒霜)(2) 对下列语句在文中的意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喻指屈原生活的社会不辨贤庸,人才弃置不用,庸人煊赫一时。B . 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沐浴后要弹冠振衣

11、,屈原借此表达洁身自好的心态。C .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詹尹劝解屈原,人各有长短优势,皆有可取之处,不必求全贵备。D .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渔父以之劝说屈原与世推移。(3) 卜居和渔父中“清”“浊”有多层意思,请分别解释这两词在文中含义。 4. (10分) (2016高三上贵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方孝孺,字希直,宁海人。孝孺幼警敏,双眸炯炯,读书日盈寸。长从宋濂学,濂门下知名士皆出其下。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洪武十五年,以吴沉、揭枢荐

12、,召见。太祖喜其举止端整,谓皇太子曰:“此庄士,当老其才。”礼遣还。二十五年,又以荐召至。太祖曰:“今非用孝孺时。”蜀献王闻其贤,聘为世子师。及惠帝即位,召为翰林侍讲。明年迁侍讲学士,国家大政事辄咨之。临朝奏事,臣僚面议可否,或命孝孺就扆前批答。时修太祖实录及类要诸书,孝孺皆为总裁。燕兵起,廷议讨之,诏檄皆出其手。建文三年,燕兵掠大名。孝孺曰:“燕兵久顿大名,天暑雨,当不战自疲。今其奏事适至,宜且与报书,往返逾月,使其将士心懈。我谋定势合,进而蹴之,不难矣。”帝以为然,命孝孺草诏,遣大理寺少卿薛嵓驰报燕。比至,燕王不奉诏。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诏征四方兵,命诸将集舟师江上。而陈瑄以战舰降燕

13、,燕兵遂渡江。帝忧惧,或劝帝他幸,图兴复。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乙丑,燕兵入,帝自焚。是日,孝孺被执下狱。先是,成祖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成祖颔之。至是欲使草诏。召至,悲恸声彻殿陛。成祖降榻,劳曰:“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孝孺曰:“成王安在?”成祖曰:“彼自焚死。”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曰:“国赖长君。”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弟?”成祖曰:“此朕家事。”顾左右授笔札,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成祖怒,命磔诸市。孝孺慨然就死,时年四

14、十有六。(选自明史方孝孺传,有删改)【注】扆(y):宫殿内设在门和窗之间的大屏风。(1)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燕兵久顿大名 顿:驻扎B . 孝孺被执下狱 执:执行C . 成祖颔之 颔:点头D . 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 法:效法(2) 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B . 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C . 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

15、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D . 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方孝孺年轻的时候机警敏捷,每天坚持勤奋读书;成年以后,他曾先后跟从宋濂学习,宋濂学生中很多著名人士都比不上他。B . 方孝孺举止端庄严肃,才华出众,因此得到了明太祖和惠帝的重用;惠帝常向他咨询国家大事,甚至请他在朝廷上批复奏事。C . 明成祖起兵后,方孝孺力主抵抗,也曾建议惠帝使用缓兵之计,但没有成功;燕兵渡江以后,方孝孺仍然坚持抵抗,最终失败。D . 明成祖请方孝孺草拟诏书,方孝孺认为他不应该取代帝位,并连续三次质问他,坚持不拟诏书,最终惹怒了明成祖而被杀害。(4)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