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县第九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三峡》学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27310737 上传时间:2022-09-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2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泸县第九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三峡》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四川省泸县第九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三峡》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四川省泸县第九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三峡》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四川省泸县第九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三峡》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四川省泸县第九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三峡》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泸县第九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三峡》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泸县第九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三峡》学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单元第26课三峡学案【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2、学习积累重点词语,背诵并默写全文。 3、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关注自然 、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学习重难点】 1、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2、学习积累重点词语,背诵并默写全文【学习流程】预习导学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叠嶂( ) 曦月( ) 襄陵( ) 沿溯( ) 素湍( ) 飞漱( ) 长啸( ) 属引( ) 2、解释加点字词:襄陵( ) 良多( ) 阙处( ) 哀转( ) 乘奔御风( ) 自三峡七百里中( ) 自非亭午夜分( )3、查找资料或图片,了解

2、三峡、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和郦道元。4、写出你所知道的关于三峡的古诗文,并注明诗题和作者。学习研讨5、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句。6、反复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要求读得自然流畅,注意停顿。7、思考讨论:(1)作者抓住哪些景物来描绘三峡的美?(用“你看,三峡美在 ”的句式说一说三峡美在哪里。)(2)从描写三峡山的语句中,找出关键词来说明三峡山的特点。(3)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的水?每个季节的水有什么特征?把文中的关键词找出来。(4)作者为什么要写猿鸣?8、请你以导游的身份,借助课文内容,为亲朋好友写一篇介绍三峡风光的导游词。提示:要注意这篇文章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等写作特点,

3、注意写景顺序,扣住课文句子进行编写?9、质疑问难:阅读课文过程中,你还什么疑难问题要与同学共同探讨,请把它写下来。拓展学习10、课外阅读 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1)文章为了表现山川之美,描写了哪些景物?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文中哪句话最能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1、古时三峡之美,美在山险水异,令许多文人骚客为之歌咏。当今在三峡修建大型水利工程,有人认为这破坏了三峡的美

4、,你是否赞成这说法?12、据介绍,2009年三峡三期工程竣工时,水位将抬高175米。请对照课文和查找资料,展开想象,郦道元所描写的三峡景观将会有怎样的变化?一课一得 27 短文两篇【学习目标】1、 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2、 了解两篇短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3、 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背诵并默写两篇短文。4、 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感知写景类文章中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5、 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所在,提高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1、 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2、 体会答谢中书书

5、画面布局的巧妙。3、 理解记承天寺夜游中“闲人”的含义。预习导学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颓( ) 能与其奇者( ) 遂( ) 藻( ) 荇 ( )2、解释加点的词语(1)晓雾将歇: (2)四时俱备:(3)五色交辉: (4)夕日欲颓:(5)沉鳞竞跃: (6)解衣欲睡:(7)欣然起行: (8)步于中庭:3、作者及文体简介(1)答谢中书书选自_ _,作者_ _,字_ ,号_。“书”的意思是_ 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 。(2)记承天寺夜游选自_ _,作者_ _,字_,号_。北宋_ 家,_ 家。和父亲_ 、弟弟_ _同列于“唐宋八大家”,合称“_ _”。学习研讨4、课文答谢中书书的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

6、思想感情是什么?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5、课文记承天寺夜游中“闲人”的含义该如何理解?6、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感慨是: 7、试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拓展学习(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甲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蝮蛇蚹,以至于剑拔士导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乙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

7、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而节叶具焉 具: _ (2)节节而为之 为:_ _ 9、甲文中包含了两个成语,请写出一个,并解释它的意思。10、乙文中说“意在笔先”,甲文中也有文字说的是这个意思,请将这些文字找出来,写在下边。(不超过11个字)11、甲文中作者明确指出了当时画竹的毛病,这些毛病是什么?请用原文中的语句作答。(不超过12个字):12、选出对甲乙两文意思理解分析不正确的项(有几项选几项) ( )A甲文的主旨在于揭示手不能画出胸中之竹的原因,乙文的主旨在于阐明画竹的“定则”。B甲文强调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方能“振笔直遂”,乙文主张画竹应“意

8、在笔先”。两文作者见解一致,观点相同。C甲文主张画竹先要静观默察,烂熟于心,才能一气呵成;乙文阐明了“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者的关系,两文都道出了艺术的真谛。D“胸中之竹”源于“眼中之竹”,画者“手中之竹”又并非完全是“胸中之竹”,这是说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甲乙两文都蕴含了这样的道理。一课一得 28 * 观 潮【学习目标】1、读懂读通文章,积累一些文言词句。 2、整体把握文章,学习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3、品读赏析文章,感受其自然美、人情美。【学习重难点】1、读懂读通文章,积累一些文言词句。2、作者映衬手法天衣无缝的运用。【学习流程】预习导学1、读准字音。 艨

9、( ) 艟( ) 倏( ) 泅( ) 舸( ) 雉( ) 溯( ) 僦( ) 绮( ) 溢( )2、结合注解,学习常用词的含义,整体感知课文。 本文以 为线索,开篇从多个角度描写 的壮观景象。既 又 ,写出了 大潮的奇伟壮丽。3、了解南宋历史和当时的观潮盛况。4、收集钱塘大潮的相关图片。5、从“既望”看古人对某些日子的特殊称谓。你还能说出哪些日子的别称?学习研讨6、 本文作者采用分镜头摄影的笔法,分别写了涨潮、水战、弄潮、观潮的盛况。按“自然美”和“人情美”的板块,可将文章分为两部分。怎么分?7、 赏读句子(1)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

10、日,势机雄豪。(2)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和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屡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任务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写参演船舱之多的句子是:_ 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_ 写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_ 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写静的句子是:写动的句子是:8、亮点探究。()观潮第一句说:“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作者在观潮这篇散文中,绘声、绘色、绘形、绘势地描写了这一壮美雄奇的景象。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观潮”的?()试从课文中找出一些精彩恰当的词语,说说它们的妙处。拓展学习 9、 阅读潘阆(lng)酒泉子,发挥想象、联想,参照课文中的有关描写,将词中描写的内容展开,改写成一篇记叙文,不限字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