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市云县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27309740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沧市云县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临沧市云县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临沧市云县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临沧市云县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临沧市云县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沧市云县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沧市云县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临沧市云县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 下列各项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扎扁 黏土 喧嚣B . 轻舒 慷慨 金蜣C . 漂浮 刹那 瞬间D . 轻盈 沸腾 涂墁2. (2分) (2017八下深圳期中)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 . “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面对这样的禁酒宣传标语,一些司机不以为然 , 等出了交通事故才后悔不已。B . 近日,游客在埃及神庙刻“到此一游”的事件在网络上引发热议,人们对这种不文明的行为深恶痛疾。C . 写文章要简洁,不可啰啰嗦嗦,拖泥带水。D . 这对眼睛不会放

2、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二、 书写 (共1题;共9分)3. (9分) 文学常识填空。 (1) 饮酒(其五)写于作者_之后,作者_是_(朝代)诗人。 (2) 春望为杜甫在_时期于长安所作。 (3) 雁门太守行的作者是_代诗人_。 (4) 赤壁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 (5) 渔家傲的作者是_代词人_。 三、 语言表达 (共2题;共10分)4. (5分) (2017辽阳) 2017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支月英老师,十九岁时,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山村女教师。36年来,他坚持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教育了大

3、山深处的两代人。同学们了解支老师的感人事迹后,纷纷在朋友圈中发消息表达敬意,请你也把自己的感言发到朋友圈。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50字左右。 5. (5分) 仿写句子。例句: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四、 默写 (共1题;共12分)6. (12分) (2019八下上杭期末)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_,琴瑟友之。(诗经关雎) (2) 蒹葭苍苍,_。(诗经蒹葭) (3)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_。(诗经蒹葭) (4) 可怜身上衣正单,_。(白居易卖炭翁) (5) _,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 复行数十步,_。(陶渊明桃花源记) (7) 马之千里者

4、,_。(韩愈马说) (8) 怒而飞,_。(庄子北冥有鱼) (9) 青树翠蔓,_,_。(柳宗元小石潭记) (10) 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高度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的诗句是:_,_。 五、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7分)7. (7分) (2015七下敦煌期末) 语言表达。学校家长会后,一名同学的家长好心地对小鸥的母亲说:“这次综合检测中,小鸥与同学们的差距这么大,我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应该到医院去查一查。”母亲听后心里很不是滋味,然而回到家里却对儿子说:“ 。”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发亮了,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1) 文字中表达

5、不得体的语句是:_可改为:_(2) 联系上下文,在原文中的横线上补写出母亲说的话。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8. (16分) 塞翁失马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1) 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义。(1)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_)(2)马无故亡而入胡(_)(3)人皆吊之(_)(4)此何遽不为福乎(_)(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

6、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近塞上之人 人皆贺之B .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其子好骑C . 堕而折其髀 人不知而不愠D . 此独以跛之 故以丛草为林(3) 请将文中画线句子“近塞之人,死者十九”翻译成现代汉语。(4) 读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2分)9. (15分) (2016靖江模拟) 阅读的刘根生“第二”的价值,完成下列各题。一教授在课堂上问:世界第一高峰是哪座?大家脱口而出:珠穆朗玛峰。又问:世界第二高峰呢?台下一片沉默。这种“记得第一,遗忘第二”的现象,乃至由此衍生的“只认第一,不认第二”心理,在我们的社会上还较

7、为广泛地存在着。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行为选择。我们常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也不是所有的士兵都能当元帅。当我们不能成为“第一”时,是否甘为“第二”?“第二”究竟具有什么样的价值?自然界中,在胡蜂凭借“身高马大”袭击蜜蜂蜂巢时,一只工蜂会冲上去死死缠住它,更多的工蜂则会紧跟而上,工蜂最终靠集体力量战胜胡蜂。第一只冲上去的工蜂格外可敬,但其他工蜂的壮举同样可贵。毫无疑问,正是众多“第二”,成全和光大了“第一”的价值,共同铺就了通向胜利的道路。“风行草偃,从化无违”,社会道德的拔节既需要“风行”,也离不开“草偃”。江苏南京,听到电台播发有人抢劫奥迪车的消息,多名出租车司机协助警方围

8、追堵截,成功将涉案车辆拦截。四川遂宁,看到有人抢劫,前后多人追了上去,终使抢劫者无路可逃。河北保定,“良心油条哥”刘洪安拒绝用剩油炸油条,他带了这个头,越来越多的油条店不再重复使用剩油,“良心经营”之风蔚然。无数事实表明,正义所以能战胜邪恶,光明所以能战胜黑暗,善美所以能战胜恶丑,就在于众多的“第二人”一起汇成正能量的洪流。许多时候,意义远比名次更重要。在自行车队中,有“破风手”和“冲线手”的角色区分:“破风手”在比赛中负责冲破气流,为紧跟其后的“冲线手”减轻空气阻力,临近终点时,体力相对充沛的“冲线手”奋勇冲刺,为车队争取冠军。无论是“破风手”,还是“冲线手”,名次虽不同,但各担其责,各出其

9、力,贡献不分大小。在社会风气的形成、道德价值的引领中,没有“破风手”的引领就缺少目标和方向,没有“冲线手”的跟进就难以形成趋势和力量。做“第二”当然不是盲从,而是一种正向价值的选择。择其善者而从,择其不善而改,向着正能量靠拢。“上梁”歪则跟着歪,别人送礼请吃自己也不闲着,这样的盲从只会使得违纪违法绵延不断。如果第一人挤占生命通道,众多“第二人”视其不善而不从,生命通道又怎会屡屡出现被挤占的局面?如果第一个人哄抢交通事故中散落的物品,“第二人”站出来制止而不是抢得更猛,是不是就能隔断哄抢的传播链?正是诸多“第二人”择定的价值,共同熔铸出道德向上拔节、人心砥砺前行的中坚力量。好风气要靠每个人来坚守

10、,每道“梁”都顶得住,无论是政治生态还是社会风气,才不会出现裂痕和塌方。“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人生一世,做何种人,成何种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无论身处什么环境,见贤思齐、起而行之都是难能可贵的进取态度。只要有颗向善上进之心,第几又何妨?(人民日报(2015年12月2日 第4版)(1) 第段中叙述了教授的课堂提问,有哪些作用?(2) 简要分析第段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3) 有人认为,第段如果删去并不影响论证效果,你的观点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10. (17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在冬夜里歌唱的鱼天空是一片灰蒙蒙的苍茫,鸟儿去

11、了温暖的南方,火烧云沉到山的那一边。山冈上,风一阵冷过一阵,蒿草在风中颤抖。目光越过一道道山梁,一个人的影子在昏暗中裹挟着晚风,逐渐清晰。我和妹妹在等待父亲,和父亲手中的鱼。胖头鱼,头重尾轻,一种廉价的鱼,很适合我父亲的购买能力。父亲微薄的工资,要养活一家六口,所以他很少笑,只在递给我们拴鱼的草索时嘿嘿几声。夜色中,他牙齿很白,这是他留给我最深的印象。我飞跑着,把鱼交给母亲。妹妹在身后摇摇晃晃地追赶。母亲接过鱼,刮鳞,剔腮,破肚,整条的鱼分成若干小块。菜子油的香味混合着松枝腾起的浓烟弥漫开来时,厨房成了温暖的心脏,召集一家人围拢到一起。我催促母亲往炉膛里添柴,火舌舔着灶口。母亲的影子贴在后墙,

12、忽大忽小,斑驳摇曳。罡风缠绕窗棂发出呜咽的叫声,屋里的温度升起来,热量向着寒冷四散突围。锅中的水沸腾起来了。咕噜咕噜,鱼开始在水中歌唱,由一个声部转入另一个声部。这是世间最美的音乐,传递口福的信息。大姐在这时也不忘记做弟妹们的表率,装模作样地伏在灶台上做作业;二姐的目光随着腾起的蒸汽升高,用桃木梳梳她又黑又粗的长辫;妹妹和我,绕着灶台打架,有别于平日里泄愤的争斗,而是在幸福的预感中虚张声势。父亲还在沉默独坐,黝黑、冷峻的脸上露出慈爱的笑容,而他内心必然掠过一阵阵喜悦,眼前的景象是他的成就。不知道过了多久,母亲撮起嘴,吹锅盖上的蒸汽。揭开锅盖,如同揭开一个谜底。鱼怎么样了?母亲撒下大把翠绿的葱丝

13、、鲜红的辣椒。锅盖合上时,她用毛巾环绕,挡住锅与盖间的缝隙,让蒸汽闷在锅里,好让鱼骨渗出骨髓和异香。母亲只用鱼汤拌饭。她拨弄贪婪的交叉着的筷子,挑出一块大而少刺的鱼肉,放在一只小碗中。推开那间草屋的门。温暖的鱼让瞎眼爷爷的冰冷小屋同样获得了温度。老人边吃边有泪水出。他说辣椒太辣,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太辣。同样是在一个冬夜,瞎眼爷爷孤单地走了。临终时,他告诉在场的人,他庆幸最后的时刻是在这个冬季,因为他吃到了我母亲送给他的鱼。他用手摸着胸口,说:“这里很暖!”另一个冬天,黄昏时我们不再去那座山冈张望。我父亲在这年秋天去世了。妹妹的黄发已经扎成了小辫,我们渐渐长大成人。温暖只会在寒冷中感知,冬夜是我人

14、生最初的一门课程:严寒来袭时,需要取暖,并且不让一个人孤单。(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 . 题目“在冬夜里歌唱的鱼”,其中的“歌唱”是指导“我们”内心在歌唱,“鱼”比喻“我们”几个孩子。B . 文章以“鱼”为线索,把等鱼、剖鱼、煮鱼(包括鱼儿歌唱)、送鱼给瞎爷爷吃等材料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C . 文章人物虽多,但是几乎没有语言描写,人物的思想感情主要是通过事情叙述与行动描写来表现的。D . 结尾“黄昏时我们不再去那座山冈张望”与开头“我们”在山冈上等待父亲的情景首尾呼应。(2) 第6段“她拨开贪婪的交叉着的筷子”之中“贪婪”运用了修辞手法,筷子“交叉着”是的意思。(3) 文中母亲是我国众多优秀母亲的代表,试综合全文内容写出她的性格特点(不少于两点)。(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