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代动力学(共6页)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23335373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代动力学(共6页)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药代动力学(共6页)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药代动力学(共6页)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药代动力学(共6页)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药代动力学(共6页)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代动力学(共6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代动力学(共6页)(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简答题1.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血液循环与血液通透性的影响;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影响药物理化性质的影响;药物与组织亲和力的影响;药物相互作用对分布的影响。2.简述淋巴系统转运的特点:某些特点物质如脂肪,蛋白等大分子物质转运必须依赖淋巴系统;当传染病,炎症,癌转移等使淋巴系统成为病灶时,需要使药物向淋巴系统转运;淋巴循环可使药物不通过肝而比过首过效应。3.简述药物在体内分布与靶向制剂设计的关系:理想的靶向给药体统应是传递药物到达靶器官或靶组织,使药物在治疗部位富集,而减少了药物在其他正常器官或组织中的分布,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疗效,而且可以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4. 药物代

2、谢主要反应类型和药物代谢酶第一相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第二相反应(结合反应)药物代谢酶系统:微粒体酶系: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或其他细胞的内质网上(细胞色素P450)非微粒体酶系:肝脏、血浆、肠粘膜及其它组织5药物代谢对药理活性的影响 代谢使药理活性消失或降低。代谢使药理活性增强。代谢使药理作用激活。代谢使药理作用类型改变。代谢产生毒性代谢物。6.简述药物代谢的影响因素:(一)生理因素:种属差异;个体差异,即年龄,性别,病理状态;遗传变异性;P-糖蛋白。(二)非生理因素:药物的理化性质;给药途径与剂型;给药剂量;酶诱导与抑制作用;药物的相互作用。7.药物代谢的临床意义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代谢使

3、药理活性消失或降低,如普鲁卡因;代谢使药理活性增强,如非那西丁;代谢使药理作用激活,如前体药物环磷酰胺;代谢使药理作用类型改变,如可待因;代谢产生毒性代谢物,如异烟肼。8.为什么肝肾功能不全者使用某些药物时要适当调整给药方案?答:肝功能不足时影响生物转化的因素很多,其中以肝药酶和肝血流量的影响明显。大部分药物通过口服经门静脉首先进入肝脏,当肝功能不足时,肝药酶的合成减少,细胞色素P450含量降低,可减少许多药物的生物转化而使药物浓度升高,生物利用度变大,药效增强或引发毒性反应。肾脏疾病时,可使主要经肾排泄的药物的原形或代谢产物蓄积而加强药效,甚至产生毒性反应。9.药剂学所涉及的剂型因素和生物因

4、素各包括那些方面 剂型因素:1)药物的物理性质;2)药物的化学性质;3)药物的剂型及用量方法;4)辅料的性质和用量;5)药物配伍与相互作用;6)工艺流程,贮存条件等;7)中药材产地,采集时间,入药部位及贮存等。生物因素包括种属差异,种族差异,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生理和病理条件的差异以及遗传因素等。10.生物药剂学与药动学的研究目的:生物药剂学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正确评价药物制剂质量、设计合理的剂型及制剂工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一确保用药的安全与有效。11.被动转运、主动转运的特性及速度过程。被动转运的特点:.药物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的顺浓度梯度转运;.不需要载体,膜对药物无特殊选择性;

5、.不消耗能量,扩散过程与细胞代谢无关,不受细胞代谢抑制剂的影响;不存在转运饱和现象和同类物竞争抑制现象,被动转运速度符合表现一级速度过程。主动转运的特点:.逆浓度梯度转运;.需要特异性载体;.转运过程须消耗能量(ATP);.结构类似物能产生竞争抑制作用;.转运速率及转运量与载体的量及活性有关;受代谢抑制剂的影响;.存在物质结构特异性和吸收部位特异性。主动转运速度符合米氏动力学方程。12.简述促进扩散与主动转运、被动扩散的相同点及不同点。促进扩散与主动转运:相同点是均需要载体参与,有结构特异性和饱和现象,且无膜变形;不同点是促进扩散不消耗能量且由浓度差来推动扩散。促进扩散与被动扩散:相同点是药物

6、均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的顺浓度梯度转运,且均不需要消耗能量,无膜变形,不同点是促进扩散的速度要比被动扩散的速度快得多,且转运过程需要载体,有结构特异性和饱和现象。13.为什么小肠是药物吸收的主要部位?由于小肠粘膜上环状皱褶、绒毛和微绒毛的存在,是小肠的吸收面积比同样长短的圆筒形内面积增加约600倍。因此,小肠粘膜中拥有药物接触的广大表面积,约达200m2左右,药物通过绒毛后进入毛细血管、淋巴管以及神经纤维的固有层。药物吸收的途径可以通过毛细血管被血液带走,也可以通过乳糜淋巴管到淋巴管,但绒毛中的血液速度比淋巴液快500-1000倍,故在吸收过程中,淋巴系统的作用只占一小部分,小肠是药物的主要吸

7、收部位,也是药物主动转运吸收的特异性部位。14.胃肠液PH值变化对口服药物吸收有何影响。 1.由于胃液的PH呈酸性,有利于弱酸性药物的吸收,而弱碱性药物的吸收甚少,小肠较高的PH环境是弱碱性药物最佳的吸收部位;2.消化道中不同的PH环境决定弱酸性和弱碱性物质的解离状态,由于消化道上皮细胞膜是一种类脂膜,分子型药物比离子型药物易于吸收。因此,消化道PH值对药物的吸收有很大的影响;3.主动转运的药物是在特定部位受载体或酶系统作用吸收,不受消化道PH值变化的影响;4.胃肠道中酸碱性环境可能最某些药物的稳定性产生影响。15简述药物肾脏代谢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肾脏排泄过程:肾小球滤过,肾小球主动分泌,肾

8、小球重吸收影响肾脏排泄的因素:药物及其本身的性质:分子量 脂溶性 pKa值 尿液PH和尿液流量 合并用药 肾疾患16. 如何根据肾清除率的大小判断药物的肾排泄机制?肾小球滤过率(GFR)正常值约为125ml/min 若一个药物只有肾小球滤过而没有肾小管分泌和重吸收,则肾清除率为125ml/min 若Cl125ml/min,则表示除由肾小球滤过外,肯定存在肾小管分泌,可能存在肾小管重吸收,且重吸收小于分泌 Cl亚稳定型稳定型4.溶剂化物,溶剂化物的溶解度与溶出度顺序:有机溶剂化物无水物水合物21.不同剂型的制剂口服后,其吸收速度有何差异?为什么?答:吸收速度大小顺序为:溶液剂混悬剂散剂颗粒剂胶囊

9、剂片剂包衣剂.因为药物的不同剂型,药物的溶出速度不同,其吸收的速度与程度相差很大,这种差异必然会影响药物的起效时间,作用强度,作用持续时间,不良反应等。22.简述口服药物吸收的影响因素和促进口服药物吸收的办法。答:影响因素:一.生理因素:1.消化系统因素:胃肠液影响;胃排空和胃空速率;肠内运行;食物的影响;胃肠道代谢作用的影响。2.循环系统的因素;3.疾病因素。二.物理化学因素:1.解离度与脂溶性;2.溶出速度;3.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三.剂型因素:1.剂型影响;2.制剂处方的影响:辅料的影响;药物间及药物与辅料间的相互作用;制备工艺的影响。影响口服药物吸收的剂型因素 1.剂型:各种口服剂

10、型吸收速度的次序依次为:溶液剂混悬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包衣片2.制剂处方和辅料3.制备工艺促进药物吸收的方法:1.提高药物溶出速度:制成水溶性前体药物;制成盐类;制成无定型药物;合成磷脂复合物;加入表面活性剂;增加药物的表面积。2,加入口服吸收促进剂23.口服药物吸收的研究方法有哪几种?答:一.在体法:1.肠道灌注法;2.肠襻法。二.体外法:1.组织流动室法;2.外翻肠囊法;3.外翻肠环法;4.细胞培养模型。三.体内法24.药物代谢的研究方法A.体外法 药物在肝脏代谢的体外研究方法肝微粒体体外温孵法重组P450酶体外温孵法肝细胞体外温孵法离体肝灌流法肝切片法药物在胃肠道代谢的体外研究方法胃肠道内

11、容物温孵培养法全粪便温孵培养法Caco-2细胞系体外模型B.体内法 传统的药物代谢研究方法微透析取样研究法非侵入法呼吸分析法24.如何根据表观分布容积的大小,判断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答:V=2.55L,说明药物主要分布于血浆,多见于与血浆蛋白大量结合的药物或水溶性药物,如伊文思蓝,吲哚花青绿。(C血C组)。V=1020L,说明药物主要分布于血浆和细胞间液,如溴化物,碘化物,不宜透过细胞膜。V=40L,说明药物均匀分布于细胞内外液,如安替比林,易透过细胞膜。(C血=C组)。V=100200L,说明药物有特异性组织分布,主要是脂溶性较高的药物可大量储存于脂肪或与特异性物质结合,如硫喷妥钠可大量储

12、存于脂肪组织,I131可大量浓集于甲状腺。(C血C组)。25.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内容 药物剂型因素的研究研究剂型、制剂处方和工艺对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研究新的给药途径与给药方法研究药物理化性质与体内转运之间的关系根据机体的生理功能设计控释制剂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与设计中药及其制剂的体内研究药物的构动关系与构效关系研究药物及其制剂质量评价研究探索生物药剂学研究方法26.简述被动转运、主动转运的特征及速度过程?被动转运的速度特征:一级速度过程。被动转运的特点 :1.药物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的顺浓度梯度转运;2.不需要载体,膜对药物无特殊选择性; 3.不消耗能量,扩散过程与细胞代谢无关,不受细胞代谢抑制剂

13、的影响; 4.不存在转运饱和现象和同类物竞争抑制现象主动转运的特征为:1.逆浓度梯度转运; 2.需要特异性载体3.转运过程须消耗能量(ATP);4.结构类似物能产生竞争性抑制作用;5.转运速率及转运量与载体的量及其活性有关;6.受代谢抑制剂的影响;7.存在物质结构特异性和吸收部位特异性;27.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生理因素胃肠道的体液环境胃肠道的运动胃的运动胃空速率小肠运动胃肠道的代谢反应胃肠道的血液和淋巴循环胃肠道血流速度首过效应淋巴系统食物延缓或减少药物的吸收促进药物的吸收P-糖蛋白病理学因素胃肠道运行时间的改变胃肠道吸收部位完整性的缺失胆汁分泌减少肝病及肝功能不良者28.药物胃肠转运机制通过不流动水层通过肠上皮透过细胞间隙通过淋巴吸收29.30. 生物膜的结构:细胞膜主要由磷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糖类组成。生物膜的性质 :1.膜的流动性2膜结构的不对称性3膜结构的半透性31.药物向脑内转运的特点血液组织屏障:血液脑屏障血液脑脊液屏障脑脊液脑屏障药物从血液向中枢神经系统转运 主动转运:受血脑屏障影响小;被动转运:受血脑屏障影响大,与药物解离度和脂溶性有关药物从中枢神经系统向血液的排除 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