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生如何提高古典诗歌鉴赏能力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22980283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高中生如何提高古典诗歌鉴赏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谈高中生如何提高古典诗歌鉴赏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谈高中生如何提高古典诗歌鉴赏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谈高中生如何提高古典诗歌鉴赏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谈高中生如何提高古典诗歌鉴赏能力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高中生如何提高古典诗歌鉴赏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高中生如何提高古典诗歌鉴赏能力(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高中生如何提高古典诗歌鉴赏能力 摘要:针对高中学生古诗鉴赏能力不足的情况,笔者立足于自身的教学实践,从知人论世、广泛阅读、积累术语、练习实践四个方面,谈厚积”、“博观”和“薄发”、“约取”对高中生提高古诗鉴赏能力的重大作用。 关键词:知人论世 广泛阅读 鉴赏术语 实践操练 高中生如何提高古典诗歌鉴赏能力,笔者认为重在“厚积”、“博观”,贵于“薄发”、“约取”。但“厚积”、“博观”的对象什么?平时除了做大量的古诗鉴赏题,还有哪些“薄发”、“约取”的好方法以供借鉴?以下笔者将不嫌浅陋,立足于自身的教学实践,就这两个问题谈一谈自己粗浅的看法。一、问渠那得清如许“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读一首好诗,就如同淙淙的“清泉”从心灵缓缓流淌,但要真正做到从肤浅表象的感知上升到深入鉴赏的高度,我们还必须去“源头”考查一番。这里的“源头”即“世”、“人”,“世”是指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创作背景,“人”包括诗人的生平、思想、性格和艺术风格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知人论世”。所以,“厚积”的对象之一便是历史上有鲜明特色的朝代,以及文学史上具有个性人生经历或思想性格或艺术风格的诗词创作者。 时势造“诗人”,诗人的命运往往带有时代的烙印。以宋朝为例,北宋统一了大部分地区,国家相对稳定,词人纷纷争奇斗艳,展示自身形象和艺术风格。如柳永慢词写羁旅行役、离情别绪;苏轼以“豪放”横空出世,展示其个性特色。

3、而南宋时期,民族矛盾异常尖锐,和战成争论焦点,面对国土沦丧、人民颠沛流离的现实,个人的小情绪就被爱国思想冲淡了,涌现了大批的爱国诗人,如岳飞、辛弃疾、陆游等。横跨北宋和南宋两朝的婉约派词人李清照最具代表性,北宋末期,她与丈夫赵明诚过着书斋生活,琴瑟和谐,南宋时期,他们避兵至江南,后明诚病死,她便一直辗转流徙,不仅金石书画全部丧失殆尽,还受骗嫁张汝舟,不久又反目离异,晚景凄凉。当我们对诸如此类具有鲜明特色的“世”、“人”有了“厚积”,就能快速准确地理解把握作品的“形象”、“思想内容”。如月上瓜洲南徐多景楼作(【南宋】张辑):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

4、渔竿明月上瓜洲。思考:下阕中“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这一形象,寄托了词人怎样的情怀?联系南宋朝代所具有的鲜明特征,结合全词内容我们就可以知道末句寄托了词人收复失地、恢复中原无望,空有壮志,报国无门,抑郁孤独,万般无奈的悲慨。二、观千剑而后识器 这里的“千剑”不仅仅是指大量的诗歌,更是指前人鉴赏评论性的文字,也就是说为了提高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我们要“博观”古典诗歌,更要“博观”他人的鉴赏文字。“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赏”,读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分类阅读,比如把诗歌按照同一作者、或同一风格、或同一时代、或相同题材等不同角度的分类去读。这样的分类其实前人早就做过大量的工作,如分类补注李太白诗集

5、收录了李白的诗歌、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按体裁分类、钟尚钧等编著的中国历代诗歌类编按时代先后排列等等,分类阅读有助于我们从同一类别的诗歌中发现某种规律,以加强我们对诗歌内在的感知。例如,读了大量咏物诗,我们就会发现咏物诗总是紧扣所咏之物的具体特点而写,诗人创作的意图笼统可分两类:一类是表达对所咏之物的喜爱、赞颂或厌恶、讽刺,另一类则是托物言志,有所寄寓。如杜甫的房兵曹胡马: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诗中对体形俊健、骁勇善战、义干青云的胡马进行了栩栩如生的刻画,表达了诗人对它俊朗洒落的风神的喜爱。而骆宾王的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

6、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虽描写对象是蝉,实则寄寓了作者苍凉的身世之慨。 光读古典诗歌还不够,还需要大量翻阅前人相关的评论,因为我们要提高的是古典诗歌“鉴赏”能力,所以还要在“鉴赏”上下功夫。唐诗宋词鉴赏辞典可以作为入门读物,它在每一首诗词后附有名家教全面的赏析,对高中生来说参考价值很大。等到积累达一定程度,我们可以看一些综合性的评论书籍,诸如欧阳修的六一诗话、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杜牧的李贺集序等。读多了自然就可以模仿,茅盾先生说:“模仿可以说是创作的第一步,模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但模仿仅仅是自己“鉴赏”的起点,仿是为了学创,等自己对一首

7、诗词可以随心做出恰当而深刻的评价时,我们的古典诗歌鉴赏能力也就提高了。三、胸藏万汇凭吞吐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大多数同学对一些诗歌心中有感知,可没有办法准确地表达出心中的想法,往往辞不达意,这主要是对鉴赏性术语掌握太少的缘故造成的。因此,只有“厚积”鉴赏性术语,才能做到“胸藏万汇凭吞吐”。例如2010年江苏的诗歌鉴赏题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第(3)题:三、四两句,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 很显然,该作品前两句写湘地实景,后两句则是虚写,想象将来朋友一个人夜泊潇湘,明月朗照,猿啼入梦,愁怀不堪,

8、这是从朋友的角度写,代替朋友想象来日的情景,使诗人对朋友的不舍和与朋友深厚的情感传达得更为深远,所以前人评论道:“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而如果我们平时对“虚实”、“想象”这样的手法本身就没有积累的话,就不可能一语中的点出答案。在此,笔者从情感、手法、语言风格等三大块作了相关的整理,以供积累:情感:忧国伤时:山河沦丧的悲痛;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担忧;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壮志难酬的悲叹;仕途失意的苦闷;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慨叹。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送别类:依依不舍的留恋;情深意长的勉励;

9、坦陈心志的告白;“天涯若比邻”的豪放旷达。生活杂感:伤春惜春之情;青春易逝的伤感;年华消逝的悲叹;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盛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伤/喻)今的情怀。手法: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对比、夸张、借代、对偶、反复、双关、设问、反问。表现手法:联想想象、对比衬托(烘托)、渲染、象征、白描;抒情类: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寓理)、借古讽(伤/喻)今、用典;描写类:虚实结合、乐与哀、动与静、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心理、细节、点面结合、正侧结合、明暗结合、远近、高低、上下、俯仰、视觉、味觉、嗅觉、听觉、触觉。选材:选取典型/真实/新颖意象。篇章结构:前后照应,问与

10、答,卒章显志,总分,过渡, 详略,设置悬念,欲扬先抑、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层层深入、伏笔铺垫、以景结情、以小见大、重章叠句、倒装。语言:风格: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明白晓畅、华美、绚丽、委婉、沉郁顿挫、雄奇、豪放、婉约、细腻、慷慨、悲壮、多用口语。四、操千曲而后晓声“厚积”、“博观”对高中生提高古典诗歌鉴赏能力固然功不可没,但平时过程中的“薄发”、“约取”亦不可忽视。知识只有在运用中才显示出其本身的价值,也只有在不停地操练中才能够做到烂熟于心、灵活运用。但是目前高中生操练的方法单一,难道只有做各式各样的高考诗歌鉴赏题一种方法吗?其实不然。我们可以在阅

11、读诗歌的同时通过做旁注的形式写上自己的鉴赏性文字,或者结合高中生的随笔自选角度写对某首或几首诗歌鉴赏性的评论,或者结合唐诗宋词选读(选修)后的品读与探讨的问题与同学之间互相交流看法当然,做各式的诗歌鉴赏题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如以下摘选的某位同学对王维山居秋暝的鉴赏: 秋,是个伤感的季节,很多诗人的笔下秋云惨淡秋色凄切,而在诗人王维的笔下却显出另一番明静景象。苏轼誉为诗中有画的摩诘之诗触及到的秋,那种山居仿佛是远离尘世的桃花源。一番新雨洗清秋,本就天高气爽,更显清朗明洁。诗人在傍晚时分,漫步在山林中,感受到的不是愁苦悲秋,那是造作的矫情,那是生硬地在丰润清朗的秋里涂抹上自己悲戚的色彩,失去的是

12、融入自然的无痕轻快,得到的是隔膜造物的无边愁苦。这一切其实“干卿底事”,王维选择了欣赏、融入、体会。于是他看到了松林间斑驳的月色,仿佛碎玉;看到了山石上滑动的清泉,静似细绢。是的,我宁愿说是看到流泉,那一抹明静圆润滑过的冷玉,而不是听到。彼月此泉,天上人间,恍若梦寻。却正好听得少女笑语,少的是绝尘登仙,多了人间繁响。得失之间,诗人以敏感之心品察到天地人的无边和谐。浣衣也罢采莲也罢,幽静山林中的那串银铃却萦回在耳边,那一点或绯红或翠绿或嫩黄的衣角隐约在眼前。原本枯索的山林竟因这皎洁明月汩汩流泉与明快的笑语清影生意蓬勃,人与自然也似不分彼此,几达化境!还有什么可以吸引自己停留?难道是那可笑的仕途恼

13、人的气节?我愿居此,不为繁盛春色。 这段鉴赏文字主要是从作品的内容的角度和诗人的心境的角度去赏析,文笔优美,领悟到了王维作品“空”的思想特色,较好。当然,我们还可以从表达技巧等其它角度去鉴赏,只要能根据自己的领悟说出一二就可以,不求全面。古典诗歌经过漫长的浪里淘沙式的筛选,剩下的只有美形象美、意境美、简洁美、韵律美。我们阅读诗歌的同时也是审美的过程,提高高中生古典诗歌鉴赏能力有利于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此多下功夫,孜孜不息地探求合理可行的方法,我愿为此尽绵薄之力。【参考文献】1、 程郁缀著唐诗宋词,北京大学出版社。2、 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修订本),人民文学出版社。3、 王思尡编著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教程,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4、 张娟提高诗歌鉴赏能力的备考策略,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02。5、 何茜语文课堂上的诗歌教学,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08。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