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建宁县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调研考试试卷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22967032 上传时间:2023-10-0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建宁县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调研考试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福建省建宁县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调研考试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福建省建宁县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调研考试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福建省建宁县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调研考试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福建省建宁县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调研考试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建宁县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调研考试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建宁县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调研考试试卷(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建宁县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调研考试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20高三上广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英国卫报发表了物理学家霍金的看法:“对于我来说,最值得担忧的问题是,现在比人类历史上其他任何时候都要危险。我们面临糟糕的环境挑战气候变化、食品危机,物种灭绝、流行病等,( )。我们发展的技术_了自己的家园,但目前还没有发展出逃离地球的能力,因此我们必须要保护它。”霍金表示,远离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希望,人类呆在地球上的日子已屈指可数,霍金还曾经警告称,“地球上的生命因一场灾难而灭绝的风险正_,比如一场突如其来的核战争、一种

2、基因工程病毒或其他危险,我认为,如果不能进入太空,人类将没有未来。”我们知道,自从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结束后,人类已经有50多年未离开地球踏上另一个星球的土地。有人说,这是因为人类的科技水平还不够,以目前的航天技术完成这种壮举可谓_。确实,现在的航空科技水平,要完成星际水平的大规模航行,就连当今的超级大国美国也无法完成,目前的空间技术也无法_人类能在微重力的情况下长期生存。如果当下的人类想逃离地球,重现人类作为世界领袖的荣光,就必须回顾我们的过去,从历史中寻找未来的答案。(1)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所有这些都在提醒我们,人类在我们的发展史上正处于最危险

3、的时刻。B . 我们正处于最危险的时刻。在人类发展史上,所有这些都在提醒我们。C . 我们正处于人类发展史上最危险的时刻,所有这些都在提醒我们。D . 所有这些都在提醒我们,我们正处于人类发展史上最危险的时刻。(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摧残 与日俱增 劳师动众 保障B . 摧毁 与日俱增 劳民伤财 保证C . 摧残 突飞猛进 劳师动众 保证D . 摧毁 突飞猛进 劳民伤财 保障(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以现在的航空科技水平,要发展星际水平的大规模航行,就连当今的超级大国美国也无法完成B . 现在的航空科技水平,

4、要实现星际水平的大规模航行,就连当今的超级大国美国也无法完成C . 以现在的航空科技水平,要进行星际水平的大规模航行,就连当今的超级大国美国也无法完成D . 现在的航空科技水平,要开展星际水平的大规模航行,就连当今的超级大国美国也无法完成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9高三上罗湖期末)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题目。 现在世界上汉文化正热,但普遍认为汉语难学难教,语法尤其如此。因为难学难教,所以对外汉语教学中有“口语”和“书面语”并进还是分开的争论;而对于语法之难,一方面是语法理论繁杂且分歧重重,令人莫衷一是;一方面是教学缺乏理论和方法的支持,基本还只能凭经验。这

5、都发人深思:汉语的口语和书面语是什么样的关系?汉语到底有没有“自己”的语法?阅读孟昭连教授的之乎者也非口语论一书似乎能破解我们这两个方面的疑问。本书从古文文法中“辞”的角度说清了文言区别于口语的具体方式,进而论证了古文语法的独特之处,为我们解构文言、读懂古文提供了很好的途径,更对汉语语法有了创造性认识。孟教授在书中回答了“汉语口语与书面语的关系”的问题。他阐述了古文“意内而言外”的概念。语言和文字的作用都要表达“意”,但二者又有所不同。很多场景下,对话不仅要讲究吐字发音,更要有声音的长短徐疾、停顿等变化,来体现说话人的心态、逻辑意向、话外之音等等,这时,语言不仅要“以字显意”,还要加进去“辞”

6、来足意,“之乎者也”就是典型的“辞”,是口语中没有但文字里面非常必要的部分。古文中这些“辞”大多是假借来的。借用一个现成有意义的汉字,赋予它新的内涵,起到文章中虚之又虚的“托精神传语气”的作用。孟教授认为这都是先贤大儒们对汉字创造性的运用,使语言具有了极强的表现力,极丰富的文化承载力,既可微言大义,也可蔚为壮观。孟教授还回答了“汉语到底有没有自己的语法?”的问题。从上个世纪开始,语言界的大师们就在探索汉语自身的规律。与印欧语系的“以音表意”、文字符号本身没有什么意义相比,汉语是音、形、义三位一体,是“意”以形和声音形式的双重表达。汉语的文字和口语相对独立、也相互联系,汉字是字形直接表意,发音是

7、隐而不显,从文字到思想不必经过声音环节,走的是视觉路线;而口语是以音表意,不必经过视觉环节。随着大一统文明的推进、文章的发达,口语又受到了文字的影响与制约。从现在的研究来看,汉字在初创之时起就是一个比较完善的体系,形、音、义完美统一,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我们去哪里寻找华文的根?去哪里寻找汉语的本质?孟教授给我们做了回答,那就是,在传统语言文字中找,在古典文学中找。这一切巨大的财富,是汉语乃至华夏文化回归的希望所在。(摘编自子明跳出西学框框回归汉语本质评孟昭连教授之乎者也非口语论)(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辞”的角度虽小却能让人理解文言与口语的区别,更

8、能显现古文语法的独特之处。B . 先贤创造性运用汉字主要体现于假借虚之又虚的“辞”,赋予新意来“托精神传语气”。C . 印欧语系的文字创制是为了高效反映语音、记录语言,文字附着于语言而产生意义。D . 汉语形成过程中逐渐自成语法体系,文字和口语是相对独立又互相影响与制约的关系。(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篇书评首先交代了“汉文化热”却汉语难学难教的背景,引出写作这篇书评的目的。B . 文章倒数第二段把印欧语系与汉语规律作比较,直接回答了文章开头提出的两个问题。C . 本文呈现总分评析思路结构,首先总评书的特点,然后围绕两个问题展开,思路清晰。D . 本文贯

9、通了孟教授书中的论点和自己的评析,这种写法增强了书评的学术性和思想性。(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古人在书面表达中一般很讲究修“辞”,一般的口语表达,则不会讲究修“辞”。B . 古文是“以字显意”、“加辞足意”,那么,阅读古文就要重视“之乎者也”这类“辞”。C . 既然汉语本身具有比较完善的体系,那么就说明我们的汉语实际上是不难学难教的。D . 加强传统语言文字的研究,积极传播古代经典文学,这会有助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3. (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生如水稻陈甲元和一季水稻的收割一样,父亲走了再不回来。父亲躺在他亲手打造的木门上,木门上垫着稻草

10、,柔软、温暖。这是老家的习俗,像喜欢睡暖和芳香的稻草床一样。这令我慰藉,也令我不止一次开始审视水稻,这样一种伴随我们终生的植物,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存在。农村的伢子,有几个没亲手侍弄过水稻呢?懵懵懂懂,清明下种,三起三落,浸种催芽。本县种子公司制种的威优46是父亲最信任的品种。用父亲的话说,稳产,饭好吃;老朋友稳当,靠得住。春夜魅人,经常要更换的25瓦的葫芦形白炽灯泡被一根花线连着,吊在青黑瓦屋厨房的横梁上,灯泡泛着黄光,照亮厨房门前泥浆色的大木桶。父亲晾晒两天的稻种拆了包,用强氯精消了毒,加温水泡着,长着厚茧的老手不时捞起轻浮的秕谷,手掌摊开着对看热闹的我们说,看,这就是秕谷,没用的家伙!我一直

11、怀疑父亲和水稻处久了,身上也秉承了稻子身上的一些东西。比如每年的稼穑,春种秋收,晴耕雨读,他都安排得像稻粒一样饱满;穗期,他扛一把锄头,为稻子的抽穗扬花保驾护航,我远望着墨绿的稻浪托举着他头顶的草帽,能想起课堂上老师吹来的唐宋的微风;冬天,天气寒冷,间或会有小雪,打湿院落的矮墙和柴火,通红的炭火旁,父亲使劲搓着稻草绳,身后的墙壁挂着他前些年亲手搓成的草鞋、草绳、草帽。只是稻草的手工成品经过岁月的淘洗,已有了沉郁欲言的褐色父亲躺在稻草上多年后,我不经意间想起,对父亲,对父亲亲手摩挲了一辈子的植株,就怀有难以名状的心绪。于是,我习惯了回去。想父亲,想从前的时候,我就一次次往回走。回老家看山岭,看老

12、屋,看稻田,看稻子。老家本身是稻区。不是山岭房屋环绕着青黄相间的稻田,就是或青绿或金黄的稻田环抱着山岭房屋。很多时候,田畴无言,却又千言万语、欲说还休,一种亘古千年、内蕴深沉的姿态,是天底下最朴实和厚重的无华。站在旷野的田畴深处,我总能感觉自己的卑微和轻小。那么多的农人,祖先的祖先赤脚走在田埂上的远远近近的身影,没有隔膜般素朴和亲切。田垄里,依稀听见犁铧清脆的声响和牧童的短笛飞扬。而躬耕田垄一辈子的父亲,对稻田更有着非同一般的情感。他不但靠着田垄四季常新的稻子,养活了一家人;而且,仙风道骨的祖母说过,我家六姊妹,有两个的出生就和田垄和水稻紧密相连。一个是二哥。正是苍翠欲滴的插秧季节,正是插秧竣

13、工那天的黄昏时刻,家门口的田垄里刚刚插下青绿秧苗,母亲兴致勃勃挺着大肚子在青黑瓦屋的灶房间忙碌,突然间下身一热,连忙呼唤炉膛前烧火的小脚祖母。添丁之喜,大好兆头。脚上还沾着新泥的父亲,紧张局促地抱着哇哇叫的二哥,只知道咧着大嘴对着帮忙插秧的亲友们傻笑。还有小妹。小妹来到这个世界时是中午时分,稻子收割的季节,田野到处金碧辉煌。人力打谷机在父亲脚下嗡嗡地响,也没请其他劳力,父亲和大哥两人轮流给稻谷脱粒。二姐一路小跑来到田埂对父亲说:妈妈让我告诉你,她生了,父亲手里捂着要脱粒的稻穗,大声说知道了,告诉你妈妈,我们打满这一担谷就回家吃中饭前面有了五个崽女,父亲对又一个新生命的来临已然淡定,四十不惑,小

14、妹来临的时候,父亲的思想是不是已渐趋成熟?他看生命是不是也像看他手中的稻子一样,一茬一茬,心里有了新的内容?应该是有了一茬一茬新内容的。父亲耕作了一辈子水稻,睡了一辈子稻草床,在稻草的拥绕下离去以后,我也开始从事一项和水稻相关的职业,更近距离地走近和了解水稻,也更深刻地了解父亲。天生万物,相辅相成,水稻和人类,从一万余年前我们的祖先在湖南道县的玉蟾岩发现和种植后,人类的文明已达到相当的高度。千百年来,人们不停地观察、改良、提炼,期望这喂养我们躯体和灵魂的作物在灌满海水的盐碱地也能赐予我们食粮。催芽,播种,育秧,除草,施肥,收割;萌芽,分蘖,抽穗,扬花,结实。一次生育,一段旅程。临了,稻桩化成基

15、肥,哺育又一季新的生命。这样的轮回,和父亲这样的农人个体的生命又有多少差别?每年水稻成熟季,那如黄缎子一样铺陈在华夏四野、铺天盖地的水稻厚毯,又何尝不是为生命打底的最好成色?又一年冬天,又一年稻子收割后的空旷来临。记得当年稻草垛,转眼又是白头翁。我身在城市的高楼以当年在田野依偎草垛的姿势躺倒,想:原来和父亲一样,像水稻一样活着,到最后,都活成了大地不悔的精魂。(有删改)(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把父亲和水稻紧密联系在一起,一方面父亲依靠稻谷养活一大家子,传承生命;另一方面,父亲秉承稻粒身上的精神,活成了大地的精魂。B . 文章第二段采用环境描写。“25瓦的葫芦形白炽灯泡”、“青黑瓦屋”、“泥浆色的大木桶”等写出了农村家庭的简陋素朴,黄色的灯光则昭示着希望。C . 文中画线句子写作者面对亘古千年、内蕴深沉的田畴,不由得感慨生命卑微轻小,伤感、抑郁之情油然而生。D . 文章最后一段卒章显志,照应标题,增加了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2) 文章写二哥和小妹出生时有何不同?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表达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