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421947587 上传时间:2024-03-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4.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选择题1考古发现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籽等,其中最厚的灰烬层达6米。这可印证北京人( )A.学会制作彩陶B.结成群体生活C.会饲养猪和狗等家畜D.会使用火并保存火2下面为半坡遗址出土的文物图片及其简介。从中可以看出( )简介:由细泥红陶制成,内壁以黑彩绘出两组对称的人面鱼纹,形像惟妙惟肖,散发着独特魅力。A.该文物出土于长江流域B.半坡居民主要从事渔猎活动C.该文物制作于旧石器时代D.半坡居民有朴素的审美意识3据史记夏本纪记载,大禹治水13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

2、”。“三过家门而不入”被传为美谈,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三过家门而不入”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的( )A.与时俱进精神B.无私奉献精神C.爱国主义精神D.民族主义精神4历史遗址及出土的实物史料等是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下列二里头遗址及出土的文物共同反映出( )A.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B.明显的阶级分化C.青铜铸造业工艺高超D.社会生产的发展5“春秋时所谓诸夏”与“夷蛮戎狄”常不以种族分而以文化分,所谓“夷狄进于中国则中国之”,故至春秋中、末叶,中原地区之“诸夏”“夷狄”已几不可分而成为一族矣。材料表明春秋时期出现( )A.诸侯争霸B.思想解放C.民族交融D.社会变革6下图的战国水陆攻战纹铜壶反映了战

3、国时期社会的特征是( )A.周王室衰微B.兼并战争不断C.铜器用在军事上D.农业发达7孔子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墨子提出“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这反映出他们都强调( )A.用爱心去对待他人B.不断强化自身修养C.用德行去治理国家D.治国需要顺应民心8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中认为:“始皇的焚书,武帝的尊儒,动机和说法都一样:天下大乱,皆因思想自由,言论不一。”由此可见,作者认为他们的“动机”是( )A.树立皇帝的权威B.提高儒学地位C.统一思想,巩固统治D.消灭异端学说9秦朝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人,每年服兵役、徭役者不下300万人,“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苦不

4、聊生”。这会造成( )A.社会生产急剧下降B.中央集权体制动摇C.秦朝刑罚更加严酷D.农民赋税数量上涨10中国象棋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一款老少皆宜的益智游戏。两军对弈的“楚河”“汉界”来源于( )A.陈胜、吴广起义B.项羽、刘邦反秦战争C.项羽、刘邦的楚汉之争D.春秋战国的诸侯纷争11小明在学习完一节历史课后,制作了如下知识线索图,据此判断,小明学习的内容是( )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A.东周的兴亡B.秦朝的灭亡C.西汉的建立和发展D.东汉的兴衰12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东汉明帝时,派兵出击匈奴,并派班超出使西域。这些史实的共同作用是( )A.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B.

5、开辟了欧亚陆路交通C.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D.加速了西汉走向灭亡13班固说史记:“它的文章风格直白,记载的事件经过核实,不凭空赞赏,也不掩饰过错。”这体现了史记( )A.公正记事,秉笔直书B.千年史事,地位重要C.文笔优美,形象生动D.人物众多,记事全面14“皆大欢喜”“大千世界”“忏悔”等佛经中的用语,逐渐融汇到汉语中。这说明( )A.佛教是从古印度传入中国的B.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C.佛教迎合了贫苦民众的愿望D.佛教得到上层统治阶级扶持15唐朝诗人胡曾在咏史诗赤壁中写道:“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这首诗描述的事件( )A.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B

6、.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C.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的正式形成D.最终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16从东汉末年开始到西晋,我国很多北方人民离开故土南迁,其主要原因是( )A.政局动荡战乱频繁B.南方的自然条件好C.北方自然条件恶劣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17东晋初年,帝(司马睿)初镇江东,威名未著(显著),(王)敦与从弟(王)导等同心翼戴,以隆中兴,时人为之语曰:“王与马,共天下。”这段材料说明了( )A.王敦、王导有谋反之心B.东晋偏安江南导致政体混乱C.东晋皇权被相权左右D.东晋政权得到了贵族的支持18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栽,普遍实行麦稻兼作,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树、

7、种植药材等。这表明( )A.南方赋轻役稀,社会相对安定B.南方农业发达,经济重心南移C.江南开发加速,农业多种经营D.南方商业活跃,城市经济繁荣19七年级(1)班同学开展主题学习时找到如下素材,据此判断同学们的学习主题是( )人口流入地:陕西关中、山西一带、辽宁及河套地区。文献记载:“关中之人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匈奴五部之众,户至数万,人口之盛,过于西戎”。A.民族文化的交流交融B.少数民族政权的崛起C.中原王朝的移民政策D.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20我国古代有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其中领先世界近千年的一项成果是( )A.圆周率的计算B.大明历的

8、创制C.指南车的制造D.千里船的制造二、读图题21制度创新是社会转型的重要推动力,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图片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1并结合所学回答,“从公天下到家天下”表明我国古代社会转型过程中,政治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根据图2并结合所学,写出西周分封制划分的四个贵族等级并指出分封制的积极影响。(3)根据图3并结合所学,写出统一后的秦朝建立起怎样的政治制度?该制度有何特点?图中A代表的官职名称叫什么?该官职的职责是什么?(4)从图2到图3反映了我国地方行政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呈现了我国历史发展的哪一趋势?三、材料题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废井田、开

9、阡陌”动摇了奴隶制度的土地基础:“法令明确、法官执法、赏罚分明”等“尚法”思想及具体措施极大地动员了民众对法令规则的信任;诸侯征伐的混乱时代既坚定了最高统治者对变法的支持,又适时地检验了变法的效果。摘编自何彬社会转型视角下的商鞅变法材料二:西汉初期准许私铸钱币如吴王刘濞就是以此集聚反叛中央的资金。汉武帝将铸币权集中到中央,不仅稳定了经济,抑制了地方豪强,而且对缓解财政危机也有明显成效此前由于盐铁自由经营,一些冶铁煮盐的商人依靠天然资源成为巨富,国家获利很少。摘编自史卫危机与转型:汉武帝的财政改革材料三:图示卡片:(1)根据材料一,归纳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2)概括材料二中西汉初期社会所面临的问

10、题,并指出汉武帝采取了什么应对措施?(3)材料三卡片反映了我国古代历史上哪次改革?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核心改革理念是什么?(4)综上所述,你认为统治者进行改革的动机有哪些?如果上述材料为论据,请提出你的观点。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汉人食用烧烤食品身穿汉服的胡人北方民族的游牧生活胡人牛耕图材料三:擅长骑射的匈奴人,逐步由游牧转入农耕生活,发展了冶铁和制陶等手工业。山西南部的羯人,大部分从事农耕,善于织布,喜欢穿青绛色的衣服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各族杂居地区的汉人,也学习经营畜牧业。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1)材料一所示的陆上交通要道的

11、名称是什么?此要道的起点在哪里?为此要道的开通作出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谁?(2)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域和中原的物种交流形式的特点,并描述该要道在中外交往中扮演的角色。(3)指出材料二反映的历史现象。结合所学分析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4)根据材料三,概括这一时期我国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的表现,并结合所学分析其意义?24中国拥有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积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年”是由两个独体字结合在一起形成的新字,本义是“收成”,甲骨卜辞常见“受黍年”“受稻年”等文字。字形是一个人扛着成熟的庄稼回家的情景。材料二:“铸造比例科学”的司母戊鼎商周时的青铜器是盛物容器,也是宗庙礼器。据中国古代

12、青铜器鉴定考证:浇铸司母戊鼎需800多千克钢液,如果以每一坩埚一次熔铜12.5千克算,至少需要64个坩埚同时进行熔化;每个坩埚需四人操作,要完成司母戊鼎的铸造需要256个人同时行动,共同协作。材料三: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敞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摘自范晔后汉书宦者列传(1)材料一,指出“年”在甲骨文中使用的造字方法及文化内涵。(2)根据材料二,概括商周青铜器铸造的特征。这反映出青铜器手工业者具有怎样的精神?(3)根据材料三,指出主要书写材料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简述造纸术

13、的改进带来的影响。(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该如何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2答案:D解析:3答案:B解析:4答案:A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夏朝的中心地区主要在今山西南部、河南中西部一带。考古学者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夏王朝的一座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这里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这里还出土了用于祭祀的精美玉器和敲击乐器,成套的青铜酒器,镶嵌绿松石的精美铜牌饰,王室使用的高贵礼器等,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5答案:C解析:6答案:B解析:7答案:A解析:分析

14、题干可知,孔子主张自己不想要的也不要强加给别人,充分关爱和体谅别人;墨子认为有力气就要帮助弱小的人,有钱就要分给贫穷的人,有见识就要传播给别人,体现的是对别人的关爱。综上可见,两位人物都强调用爱心去对待他人,A项符合题意。墨子思想主要强调的是关爱别人,而不是强化自身修养,B项排除;孔子的主张渗透了对个人修养的要求,但并未指向治理国家,C项排除;两位人物的主张均未涉及治国与民心的关系,D项排除。8答案:C解析:9答案:A解析:由材料“秦朝时,全国人口约两千万人,每年服兵役、徭役者不下300万人”可知,这反映了秦朝的徭役繁重,大量的有劳动能力的人去服劳役,必然会会造成社会生产的急剧下降。故选:A。10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中的信息“楚河”“汉界”并结合所学可知,“楚河”“汉界”与项羽、刘邦的楚汉之争相关。11答案:D解析:12答案:A解析: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东汉明帝时,派兵出击匈奴,并派班超出使西域。这些史实的共同作用是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使西域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故选:A。13答案:A解析: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由材料“它的文章风格直白,记载的事件经得起核实,不凭空赞赏,也不掩饰过错”可知,这段材料体现了史记的公正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