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学研习纲要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21747387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94.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唯识学研习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唯识学研习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唯识学研习纲要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唯识学研习纲要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唯识学研习纲要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唯识学研习纲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唯识学研习纲要(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唯识学研习纲要第一讲 唯识学与印度佛教一、“唯识”的指向()唯识之识 vijnapti(二)八识之识 vijna八na二、唯识学与瑜伽行派一)唯识学(二)瑜伽行派(三)慈氏学(四)法相学三、关于印度佛教的分期z中期丸乘佈救初期丸乘彳核上伽恿始暉数他二聚性a夂4*i 事追廊於fit足大星耶盂澈典起j配朝丸来博散四、印度佛教不同时期的主线佛陀的佛教 觉悟智慧 原始佛教 四谛十二因缘 部派佛教 阿毗达磨 对法 初期大乘 般若 缘起性空 中期大乘 唯识 赖耶缘起 业感缘起晚期大乘 密教化五、唯识学派解决的问题物质 实有 性空 缘起 真实 虚幻轮回业果第二讲 唯识学的基本任务一、以认识身心世界为起点(一

2、)对身的认识现代生理学细胞组织器官 九系统I人体丿身五根扶尘根(浮尘根冷佛法净色根二)对心的认识心理学rrr* rrv本自超识rJlL心理结构识识识意意意前潜三)对世界的认知科f太阳系f银河系,星河系/眼等前五识丿第六意识|第七末那识.第八阿赖耶识遍行 别境 善 烦恼 不定世界结构A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须弥山、日月佛法佛法种子V现行大爆炸科弋学基本粒子/A四)佛法与现代科学认识身心世界的差异方法的差异2结论的差异彳二、以净化身心世界为方向一)生命的榜样十法界佛法轮回科学进化论佛法虚幻不实科学物质生命的真相I世界的真相六凡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有漏(染污)四圣声闻、缘觉、菩萨、佛

3、无漏(清净)二)改变生命的流向六凡 染污 虚妄分别 四圣 清净 无分别智 三)改变生命的希望转染 成净转识 成智三、以遵循五位渐进为阶梯一)生命净化的时间三大阿僧祇与成佛 二)生命净化的起点、过程和终点见道究竟三)渐修与顿悟四、以成就圆满生命为目标一)佛身与佛土的殊胜佛土 清净庄严 佛身 三十二相 八十种好二)三身受化身 受用身(报身)J自受用I他受用三)四智前五识 成所作智 第六意识 妙观察智 第七末那识 平等性智 第八阿赖耶识 大圆镜智第三讲 唯识学派的成立一、唯识学派成立的背景一)部派佛教在教理上的分歧1)法之有无实有与假有2)我体之有无补特伽罗无我与轮回3)心性染污与清净二)中观学派的

4、演化二、唯识学派成立的基础大众部 根本识 大众部阿笈摩经中说:“密意说此名根本识,是眼识等依止故。” 上座部 有分识上座部分别论中说:“俱密意说此名有分识,有谓三有,分是因义,唯此恒 遍,为三有因。”化地部 穷生死蕴经量部 味蕴根边蕴说一切有部 五位七十五法三、唯识学派学说溯源(一)阿含经巴利文中部尼柯耶第二十六经圣寻求经说:比丘众啊,那时我这么想:我所 证得此法甚深,难知难见,微妙寂静,非俗智所能及,唯圣贤所能知。然世间有情爱阿赖 耶,乐阿赖耶、欣阿赖耶。爱阿赖耶,乐阿赖耶,欣阿赖耶的有情,难以理解此因缘生起 的道理,尚且难以理解此诸蕴蕴寂静、诸依依弃舍、爱欲欲消灭,离欲寂灭涅槃之道理。南传

5、巴利文增一阿含(四法品)第一百二十八经中,则有与无著所引几乎完全相 同的经文:比丘众哦!众生爱阿赖耶、乐阿赖耶、欣阿赖耶。如来说非阿不赖耶法时,彼 等洗耳恭听,生起想要了解的心。比丘众哦!因为如来应供正等觉者的出现,而有些第一 希奇未曾有法出现。摄大乘论:复次声闻乘中,亦以异门密意已说阿赖耶识,如彼增上阿笈摩说: “世众生爱阿赖耶、乐阿赖耶、欣阿赖耶、喜阿赖耶,为断如是阿赖耶,故说正法,恭敬 摄耳,住求解心,法随法行,如来出世如是甚奇,希有正法出现于世间,于声闻乘如来 出现四德经中,由此异门密意已显阿赖耶识。”(二)原始佛教与“十二有支”无明 行 识 名色 六入 触 受 爱 取 有 生 老死四

6、、唯识学派的基本成立一)六经的弘扬华严经 解深密经 楞伽经 密严经 如来出现功德经 大乘阿毗达磨经 二)论师与论典1)弥勒及其论著弥勒其人 弥勒五论:瑜伽师地论、分别瑜伽论、分别中边颂(论) 大乘庄严经颂(论)、金刚般若论弥勒五颂:辨法法性颂、大乘庄严经颂、中边分别颂、 现观庄严颂、究竟一乘宝性颂2)无著及其论著无著其人 无著的主要论著:显扬圣教论、顺中论、金刚经论、集论、摄 大乘论、六门教授习定论、大乘庄严经论、究第四讲、唯识竟一学乘宝基性论本典籍(上)一、三藏的意义与价值(一)佛法与圣典自证f等流f安立施设(二)佛陀说法的基本方法 四悉檀世界悉檀各各为人悉檀对治悉檀第一义悉檀(三)学习佛法

7、的基本原则 四依四不依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二、唯识学所依圣典的提出(一)无著八支南海寄归内法传卷四:“瑜伽毕学,体穷无著之八支。” 八支即八部论著:摄论、集论、辨中边论、庄严经论、缘起论 成业论、二十唯识、三十唯识(二)六经十一论成唯识论述记卷一:“今此论爰引六经,所谓华严、深密、如来出现 功德庄严、阿毗达磨、楞伽、厚严;十一部论:瑜伽、显扬、庄严、集量、摄 论、十地、分别瑜伽、观所缘缘、二十唯识、辨中边、集论等为证。”(三)无著八支与六经十一论三、唯识学所依六经(一)解深密经1. 本经译本(1)相续解脱经,一卷两品(不全),求那跋陀那,宋元嘉年中(443-453)译

8、出。(2)深密解脱经,五卷,菩提流支,后魏延昌二年(514)译出。(3)解节经,一卷(不全),真谛,陈保定年中(557-569)译出。(4)解深密经,五卷,玄奘,唐贞观二十一年(647)译出。(5)藏译本:(甘珠尔中),有法国人拉蒙特教授一九三五年校勘本。(6)日译本:深甫正文同译解深密经,渡边海旭现代意译解深密经。(7)法译本2. 本经注疏(1)无著解深密经疏(2)圆测解深密经疏(新罗元晓、新罗璟兴、玄范、令因)(3)遁伦解深密经注欧阳渐辑4)真谛解节经真谛义欧阳渐辑5)基辨笺批注深密经6)德龙解深密经讲赞7)演培解深密经语体释相续解脱经经罗脱顺 蜜地和 了 波了相所, 续作: 解随 :韩清

9、净分别瑜伽品略释智藏慈氏章论深密解脱经!品清菩圣慧I问义就圣自九者之 鹰;问善须圣第萨一成菩一世十殊师利无二品 第居之文 佛说解节经瞿三观异序品第一 解深密经二品谛三胜第相义第欖意第切第自伽第蜜第波事分品地品须萨广菩 菩品慧萨 提 菩品菩萨品自在弥勒菩缺品3. 本经内容(二)华严经1. 本经译本(1)六十华严,东晋佛驮跋陀罗,义煕十四年(418),于扬州(南京)道场寺 译出。(2)八十华严,实叉难陀,证圣元年至圣历二年(695699)译出。(3)四十华严,般若三藏,贞元年十二年至十四年(795798)译出。2. 本经内容六十华严1世间净眼品 4四谛品 1 笔 P * 匚口1 字左 =口12梵行

10、品 17功德华聚菩萨十行品 22金刚幢菩萨十回向品22十地品23十明品24十忍品 29入法界品八十华严1世主妙严品 15十住品 17初发心功德品 22十行品 22十回向品26十地品22十定品28十通品29十忍品 33入法界品(三)楞伽经1. 本经译本(1)北凉昙无谶译,传为四卷,已佚。(2)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四卷,刘宋求那跋陀罗元嘉二十年(443)译。(3)入楞伽经,十卷,北魏菩提流支译。(4)大乘入楞伽经,七卷,唐实叉难陀译。(5)另有梵文本,藏译本。2. 本经注疏(1)菩提流支 入楞伽经疏(2)新罗元晓楞伽经疏(3)昙迁楞伽经疏(4)智严楞伽经疏(5)法藏入楞伽心会义3. 本经内容楞伽阿跋

11、多罗宝经缺缺入楞伽经1请佛品1请佛品2问答品3集一切佛法品4佛心品5卢迦耶陀品6涅槃品7法身品8无常品9入道品10问如来常无常品11佛性品12五法门品13恒河沙品14刹那品15化品16遮食肉品17陀罗尼品大乘入楞伽经1罗波那王劝请品3无常品4现证品5如来常无常品6刹那品7变化品8断食肉品9陀罗尼品10 偈 颂 品(四)大乘密严经1.本经译本(1)大乘密严经,三卷,地婆诃罗(日照)译,仪凤元和至重拱四年(676-688) 或永隆元年至垂拱三年(680-687)。(2)大乘密严经,三卷,不空,永泰元年(765)译出(3)另有藏译本2.本经注疏法藏 大乘密严经疏(缺第一卷)3.本经内容乘密严经1密严会品2妙身生品3胎生品4显示自作品5分别观行品6阿赖耶建立品7自识境界品8阿赖耶微密品大乘密严不空1密严道场品2入密严敬妙身生品3胎藏生品4自作境界品5辩观行品6趣入阿赖耶品7我识境界品8阿赖耶密严品五)如来出来功德庄严经和阿毗达磨大乘经第五讲、唯识学基本典籍(下)四、唯识学所依十一论(一)瑜伽师地论1.本论译本卷数与奘译内容比较菩萨地持经昙无谶菩萨戒本玄始三年至玄始十五年(414-426)同上奘译第三十五至 五十卷前半本 地分菩萨地菩萨善戒经求那跋摩建康祇洹寺元嘉八年(431)优婆塞五 戒威仪经求那跋摩同上奘译第四十至四十一卷奘译第三十五至 五十卷前半和菩萨地持经 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